《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紫穗穗

穗穗每日读诗——【今日阅读~~捻儿的诗《偶尔》,21楼】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4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洛阳寒雪 于 2012-3-24 12:10 发表
穗穗选读的诗很好,解读的更好,佩服你对文字的悟性和精准的语言把握,更感动于你对诗歌的那份执着和认真。送上问候,遥祝一切安好


拥抱寒雪:)谢谢你的鼓励,继续阅读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4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格木 于 2012-3-24 15:37 发表
穗穗读诗,读的很不错,格木欣赏。


问好格木。现在写得少,读得多,三月本就是阅读的季节:)可以到处踏青、郊游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4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土 于 2012-3-24 13:50 发表

惠惠为何不喜欢“灿都"这个诗题呢?花土愿闻其详: )


或许是不自然吧,这个词有点像拼贴造出的新词。我可以接受“盲音”,却不知道为什么,会不喜欢“灿都”一词。这个无法解释,就是直观的感受。

刚刚去搜索了一下“灿都”,还真有这个词,而且指向了一种柬埔寨的花朵,现在指向是某次台风的代名词。如此我就明白了作者的所指。写得是台风到来时刻的破坏景致。

嗯,能跟一首诗歌,学到一点知识就是收获,再次感谢花土。石头的这首诗歌,画面展现的不错,但是拓展的深度和广度都不足,仅仅浮在景观的表面,所以并没有深入打动人心的“隐性”拳头。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3-24 15:5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4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3月24日下午4点42分,雪野酒王博客,《诀别春天的诗》,作者雪野

4、【玉树之鸟的悲鸣】

作者/雪野

雪域高原
今天我要拒绝轻浮的诗歌
拒绝
你这怀揣仇恨的白纸

今天
我不诵经文
不亲近掩面而去的神佛
万年石头上
静坐六字真言的玛尼

今天
我只想
同三江源头的冰雪一起破碎
带上雪莲  从鹰的故乡起飞
一路悲鸣沿河而下
两岸撒下  众神透明的花朵

切开云层  东去大海
喀刺昆仑
你一定要等我携带春天原路返回
我会身负北方的炭火
赶着南方饱满的粮仓而来
带上中原之上
兄弟姐妹  寸断的肝肠
乡亲父老
哈达温暖  祈祷雪白


注:玛尼即大明咒 六字真言 嗡嘛呢呗咪吽


2010/4/21日玉树哀悼日于大原堂


穗言穗语:忍着剧烈的头疼,和由此产生的恶心和怕光效应,继续在文字里沉浸。或许我真就是一个不懂休息、节制阅读的诗痴。今天的一天,是无比混乱的一天。从早到晚,我只吃了一餐饭,连平常按时吃的药也忘记了。或许在诗歌的世界里游荡或漫步,我连起床和安息的早晚程序,也可以直接省略了……

用这样糟糕的情绪和身体状态,来阅读雪野兄的诗歌《玉树之鸟的悲鸣》,或许是最适合的状态。一点点身体的不适不算什么,于我来说,是日常的小KS。我倒了一杯白水,将两颗止痛药和其他的药一同吞服下去。被我吞服下去的,还有一天的阳光和好心情吧。

若念一念“大明咒”,能够减轻此时此刻头痛欲裂、恶心怕光的感受,也请路过的朋友,帮个小忙。大度地为我祈福,也为许许多多灾难中不幸夭亡的魂灵,安魂吧……人间自有真情在,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在诗歌的世界里,除了爱、美和真情,我们没有其他的桥梁,可以频频私会。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县7.1级的地震灾难,我们应该还记忆犹新吧。据事后统计,那次地震死亡人数2698人。生命如烟,转眼即逝。作为诗人,有时候会第一时间感应到死亡阴影的折射。我不提倡灾难降临之时,全民写诗,也害怕很多诗人,借着灾难的名义,轻率的动笔,用一些口号或不痛不痒的文字,讴歌人间真情和大爱。因为纪录灾难的哀歌和祭诗,是需要沉下心境和心情,真正的有感而发,切肤之痛的写作,才会真正的打动人心,而不是漂浮在一些事迹的表层……

头疼还在继续,我眯着眼睛,继续阅读一只“火烈鸟”的悲鸣。那曾经受伤的雪域高原,残垣断壁的玉树,如今已然恢复生机、秩序井然。这的确不是一首“轻浮的诗歌”,可以拒绝任何不严肃认真的阅读。或许,我能拥有的全部仇恨,都放在上帝的掌心里。他让我头疼,让我恶心,让我带着满身的伤痛和疲惫,去触摸、去阅读、去感应这首同样悲愤难忍又伤痕累累的诗歌——“今天/我不诵经文/不亲近掩面而去的神佛/万年石头上/静坐六字真言的玛尼……”是的,作者想谴责世间掩面而去的神佛,若他们真在,也请靠边站着吧。因为这是一个国家众多有血性人民,共同悼念的一天。

作者借用一只飞鸟的视角,沉痛的俯瞰,摒弃那些假大空的口号,仅仅从人性的角度和人文的关怀出发,表现人与人之间不分种族、不分贫富,灾难到来时刻一家亲的自然真情。诗歌的语言,有时潜伏着作者的精神指纹和灵魂之魄。透过这样的诗歌,我看到了一位热爱自由、如鹰翱翔的中原汉子,他发自内心深处的悲悯。这样的诗歌,无须我来多嘴多舌,一一的引导和剖析。不如带着一片虔诚和悲痛之心,默默的咏唱:“一路悲鸣沿河而下/两岸撒下 众神透明的花朵”。

愿灾难来临之时,所有的饥饿和寒冷,都有“饱满的粮仓”和“炭火”赶来。愿疼痛降临之际,所有的残缺和不幸,都有人能“携带春天原路返回”,哈达温暖,祈祷雪白……嗡嘛呢呗咪吽!

现在,我要回到这首诗歌的开头,重新阅读!“雪域高原/今天我要拒绝轻浮的诗歌/拒绝/你这怀揣仇恨的白纸”,这开篇的四句是多么的有力,它一下子就把我的心深深地揪住了,让我无法呼吸,也无法叫喊。只有疼痛,疼痛的梯子,在我闭目养神的瞬间升向黑暗的云端,无边无际。

有些生命中无法回避和逃脱的疼痛,如同我们眼睛看见、耳朵听闻的人间悲剧,诗歌不会忘记,我们也不能、不敢和不该遗忘!如同雪野诗歌帖的开篇文字所言——春去又春来,我用悲鸣的文字,记下这春天注定忘却的事情……我希望这注定会忘却的事情,能在诗歌里得以幸存,在我们阅读的瞬间,永存!



2012年3月24日晚9点作


同步博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1dcf690102dzce.html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3-26 14:5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4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收工,休息!去上帝那里,拿回我的腰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3月26日,中午12点58分,诗歌报论坛红颜诗国,捻儿诗歌帖《流水集》其中的一首《偶尔》

5、偶尔

作者/捻儿

伸展四肢
卸下努嘴的表情
于空白处画风,画角度平缓的坡地
沿途桃花盛开
长翅膀的小虫嗡嗡而过

我没有告诉你
高高低低的树木夹岸而出。偶尔
我会深入其中
练习一下迂回


穗言穗语:诗歌报论坛红颜诗国分版,来了一位女诗人,看她日常回帖说话不骄不躁,性格沉稳、淡定、恬静。而她的诗歌,也如她的为人处事的品性一般低调,不温不火,不骄不躁,清风拂柳,丽质天成。本想等自己空闲下来的时候,集中阅读她的诗歌,再选几首来好好地解读一番。可是,在读书的空闲,饥肠辘辘的此刻,我忍不住,又回头来阅读她发在红颜里的那组《流水集》(存档)。看来,一些美好的诗歌,也是可以果腹的。

都是诗如其人,这话有时一点都不假。捻儿的诗歌语言,就有一种自然天成、随性而来的气质和文风。尽管也有工于雕琢和修饰之痕,却无生硬、刻板之赘。这让她的诗歌,犹如春日丝雨,润物无声,很容易就进入读诗人的眼帘。

这样的诗歌,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舒适惬意,是能让人轻松进入的好诗症状之一,这是她诗歌的长处和优点,希望她继续保持这种本性天成之色,亲近之妙……其后就是诗歌的气质,心性流露的自然,语言表达的酣畅。我随手捻来一首《偶尔》,让大家跟着我的视线和感觉,慢慢的品味一下吧……

这是多么可爱的一连串的小动作,努嘴,伸展四肢。简直就是小女儿家家的十足的憨美情态。且不说,随后的动作,在一张想象的稿纸上,空白处画风,画角度平缓的坡地、沿途的桃花,长翅膀的小虫虫……

就光“努嘴”和“伸展四肢”的小动作,就让我不由自主联想起李清照的那首脍炙人口的《点绛唇》,呵呵~~我自己少女时代,私下里称它为“青梅词”——“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是的,“却把青梅嗅”。捻儿的可爱,就是通过一个我们日常不太在意的时常忽略的女儿家的小动作,努努嘴,就把我们的视线一下子就捻住了,其后伸展四肢,正好表现了和“却把青梅嗅”这样的憨美场景,异曲同工的效果。

伸展四肢,也许正是诗中的作者,沉醉在惬意的风中,享受阳光或丝雨,带给自己的美好感受,不然,她不会有其后一连串美好的画面展示。如果作者,仅仅是描绘一副女儿家,春日慵懒、可爱沉醉的画面,那她仅仅只成功了一半。要知道此诗的题目是《偶尔》,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瞬间发生的故事和感受,捻儿从一个自发沉醉的动作里出发,眼睛闭起来,虚构了心中所感受到瞬间的诸多画面。

我喜欢诗歌的第二节结尾处:“我没有告诉你/高高低低的树木夹岸而出。偶尔/我会深入其中/练习一下迂回”,这虚构的感受,在捻儿的诗句,完全落在了实处,虚实变化,让人分不清其中的真真假假,这就是诗歌虚实相间,推进移情的效果。不露痕迹的烘托了诗题。最后两句“我会深入其中,练习一下迂回”,就语言本身所传递的诗意效果,就已达到了回旋的目的。

正所谓:虚虚实实,实实虚虚,看似空白实有物,有物却在花雨中;偶尔迂回女儿娇,高高低低入梦来。花非花也,雾非雾!

她的诗题《偶尔》,而我的解读,也正好应了她的题目《偶尔》,几乎是没有刻意的想和写,这些文字就自然落成了。这和原本自己的计划是相背离的,我本打算过几日,再来好好地解读她的诗歌,原本选的并非这首,而她写得最好的诗作,也并非这首。有时候,读诗,解读它,的确要看缘分和时机哦。



2012年3月26日下午2点30分作


同步博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1dcf690102dzdl.html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3-26 15:0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6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到第一首无情,就很喜欢。“多情总被无情误”的女儿家心思,写的酣畅淋漓。再来看穗穗的解读,从整体到细节,最后回归整体,分析的是丝丝入扣。
甚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6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完贴,赫然发现最后一楼穗穗点评的居然是我的诗
午饭前才说起,现在就看到你的字了,好快的身手啊,我得细细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捻儿,阅读你的诗歌,是快乐的事情。呵呵,精神愉悦了,剩下的肚子可不干了,我先去填饱自己饿得要命的肚子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6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完了,我短短的一首诗歌,居然让穗穗解读了这么一大篇文字,真叫人感动 :)
最后再叹一声,对诗歌对文字痴迷到这样的境界,坚持每日一读,让本该绚烂的笔尖划过寂寞的四季却甘心如饴。我是做不到这样的坚持的,叹一声,再赞一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6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简报推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6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紫穗穗 于 2012-3-26 14:53 发表
问好捻儿,阅读你的诗歌,是快乐的事情。呵呵,精神愉悦了,剩下的肚子可不干了,我先去填饱自己饿得要命的肚子去了:)

晕倒,你还没吃饭啊。快去快去,身体毕竟是第一位的,诗歌可以留待以后慢慢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6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细细读过,学习,留个脚印,问好穗穗,祝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6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
我只想
同三江源头的冰雪一起破碎
带上雪莲  从鹰的故乡起飞
一路悲鸣沿河而下
两岸撒下  众神透明的花朵

切开云层  东去大海
喀刺昆仑
你一定要等我携带春天原路返回
我会身负北方的炭火
赶着南方饱满的粮仓而来
带上中原之上
兄弟姐妹  寸断的肝肠
乡亲父老
哈达温暖  祈祷雪白


---着手写的很大气开阔,也写的很悲壮,欣赏学习!感谢穗穗推荐的好诗歌,也真心的劝一句;身体要紧,别再拼命读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6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身体要紧,给自己适当的放放假,脑子和身体,注意劳逸结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9 19: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