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5543|回复: 42

穗穗每日读诗——【今日阅读~~捻儿的诗《偶尔》,21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4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月23日下午3点20分,博客网络诗选——《认证作者》中的第一首诗《无情诗》

1、无情诗

作者/?(李以亮)

给无情人写一封信,写
某某,你好!写由衷或不由衷的祝福
写短暂的重逢,写被海水
漫过的脚印,没有象征意义
写异地的秋天,寺院闯入
两个六根不净的人,不烧香只接吻
写大梦或初醒,写身体的摸索
应和,君临的节奏
写写记忆吧,如果还有记忆
写写新欢,如果称得上新欢
写写作为武器的指甲,和
作为盾牌的孤独。这样写——
冷漠是道护身符,热情是个笑话
写老死不相往来,写曲终人散,写
道路之上是天空,天空之上繁星无数


穗言穗语:不知道作者是谁,有时因为不知道,反而可以直观的读诗。不带一丝一毫先入为主的阅读经验、障碍和遮蔽。《无情诗》,说到一个“无情”,总是让人伤情。不知道为什么,真希望这首诗歌,是一个素颜且寡语的女子所写。至少我会欣慰,欣慰她清醒、泼辣的情爱观——似乎读懂了“道是无情却有情”“女儿如何不丈夫”“多情却似总无情”和“风月无情人暗换”……

这首无情诗,若从我读诗的品相上分辨归类,可归为中品。因为作者的内心并不平静,也非无情无义,而是有太多、太多的情和伤压抑在胸口,除了通过写作的泻口,她又能从哪里获得情感上自我释放和救赎呢?!

读诗、读诗,就是要念出声来,让纸上平面的语言变成“呼吸”的声音,回响在耳畔,诗歌印象就获得了立体环绕、声韵混响的效果。我想作者写作《无情诗》的过程,并不磕巴。因为心中有话,不得不诉。开篇,她就以写信者的姿态出现,写给一个无情人,而且从头写到尾。只是这一封信,尤如一个坠入记忆深处的追梦人,不厌其烦地阐述着——人世间多姿多彩情感花絮。这里没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没有“孔雀东南飞、一步一回头”的悲鸣,没有“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的幻象。有的只是冷漠、孤独、情殇、曲终人散和一夜激情之后的萧瑟……

这首诗,是真无情,也是真伤心,几乎不留一点回旋的余地,很少有女子,可以做到这般惨烈和决绝。或许是伤太深,情太真,所以才会用冷漠做护身符,热情只当笑话,诅咒曾经欢好的彼此,老死不相来往。这首诗并不晦涩难懂,诗歌的能指和所指,也十分清晰。指向现代爱情观,朝三暮四,情欲泛滥,言不由衷和怨恨贪嗔……

一个平淡无奇的开头,却有一个敞亮、空旷的结尾。若一直写下去,我会担心作者无法收回发出去的语言飞镖和暗器,好在作者也算是此中好手,懂得纷纷扬扬干扰之后,利落的转身。结尾的两句,打开了情绪“死巷”的天空。这首诗是伤心的无情,并非无情的无情。

(解读完毕,自己一个人偷偷地窃笑。想着,若作者是一个翩翩的佳公子,或胡子拉撒的大男人怎么办?呵呵~~就请作者,演一回李玉刚反串的“贵妃醉酒”吧,那么这次有情的解读,就是我昏昏然醉酒状态下的误读之舞吧。)


附录:看这个诗题,顺便贴一首英国诗人哈特利•科尔里奇的《无情诗》吧,虽然有点老、有点旧,但读起来,却非常有趣。不管是哪一国的诗人,面对感情时,大多是坦诚、可爱的。

无情诗

多少人对我动了芳心,
然后又把我忘却干净;
她们爱我原因只有一个,
那就是我父亲的在天之灵。

只因我继承了父辈的姓氏,
我便深受人们的尊敬;
可我一直没有想到,
这小小的遗产会带来声名。

然而,如果你要赞扬我,
不如去赞扬我的父亲;
告诉你,可怜的小精灵,
我所需要的只是你的爱情。

哈特利•科尔里奇(Hartley Coleridge 1796—1849)英国诗人。著名诗人塞缪尔•泰勒•科尔里奇的儿子,但他不愿在父亲去世后仰赖他的名声去接受别人的尊敬或爱慕,他所需要的是真心实意的爱情。

Lines

I have been cherish’d and forgiven
By many tender-hearted,
’Twas for the sake of one in Heaven
Of him that is departed.

Because I bear my father’s name
I am not quite despised,
My little legacy of fame
I've not yet realized.

And yet if you should praise myself
I'll tell you, I had rather
You'd give your love to me, poor elf,
Your praise to my great father.


同步博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1dcf690102dzbp.html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3-26 18:3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2-3-24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歌,网络诗选最后公布了作者,的确是一个男诗人,名字叫:李以亮。呵呵,想到自己把作者当成一个女子来解读,这样的感觉真是很奇妙。

当我知晓了作者是男子后,的确有一点小小的失望。不过在读到最后的时候,已经想到了自己的假设,可能是错误的。

这样的误读,是我最有趣的一次,还请李以亮先生见谅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4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诗关注于阅读感受,不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赏析过程,是一种第一时间的感受反馈。未来,我会慢慢寻找值得一读的诗歌,和大家一起欣赏,点评。

欢迎大家推荐好作品,但是不要多,每天一首,以短诗为主。大家推荐的作品,我觉得有感觉的,就会找时间,现场和大家聊聊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4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3月23日下午4点40分,网络诗选——《诗人认证》中的第三首《只有大海苍茫如幕》

2、只有大海苍茫如幕

作者/于坚
  
春天中我们在渤海上
说着诗
往事和其中的含意
云向北去
船往南开
有一条出现于落日的左侧
谁指了一下
转身去看时
只有大海满面黄昏
苍茫如幕


穗言穗语:现在开始,我对诗歌的要求,或许越来越高了。我不喜欢一眼就被看穿的诗,虽然温暖、美好、热烈和深刻。我更喜欢一种混沌和清晰交织在一起的状态。譬如这首《只有大海苍茫如幕》。姑且不去管,这首诗歌,是谁所写,想说明什么(其实已经知道了作者是谁,但是我想假设不知道,只从诗歌的角度阅读)。我看到的场景,是春天在渤海上,那只神秘的手指,和手指上苍茫如幕的大海。

这首诗,仅仅10行,短小精悍,语言简约,却指义众多。既然是读诗,我就以一个读者的身份,来接近它。开篇三句,就是一种闲聊的姿态,交代了时间春天,人物我们(一群人),地点渤海轮船上。一群诗人闲聊,当然离不开诗的诗话,其中包括往事和意义等。关键是作者并没有刻意去表现诗意,几乎通篇是白描的手法,只在结尾,用了拟人手法,似乎没有隐喻,却指向更远处……

这首诗歌,让我觉得神奇的地方,就在于句子和句子的衔接之后,自然而然形成的诗意渠道,如同“一条出现于落日的左侧”轮船航道浪花的水路,然后在我们刻意寻找时,已然合璧,不见踪影。

我把这首短诗,分成三个部分衔接,第一部分起篇,前三句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部分承篇,作者在渤海某游轮上,目睹的自然景观——云向北去,船向南开,最后一句“有一条出现于落日的左侧”最神奇,它把我们的目光吸引到自然的景观上,而忘记了作者本人。第三部分转合篇,“谁指了一下”,恰到好处的转身,将我们的目光收回,继续跟随作者的语言前行,然后接着再推出去——“转身去看时/只有大海满面黄昏/苍茫如幕”。

读到这里,也就读到了诗歌的结尾处。关键是心里明明白白,似乎读懂了诗歌所要陈述的一个简单事实。不就是几个诗人,在渤海游轮上聊天,谈诗、往事的同时,看到一路的自然景观,然后客观冷静地描述了整个过程。

但是你若停下来,安静地继续往深处想,就发现这首诗歌,看似清晰实朦胧,想要揭示明白,却又说不清楚。能指和所指始终在变换中,好像是水面上文字,写的同时,也流逝了原本的意义。如同禅宗的教义“不立文字”,也让我想起古诗中所谈到的一个重要境界——“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读这首诗歌,我还会想到里尔克的《秋日》最后的几句话和默温的《又一个梦》。很多时候,我会无厘头的把它们联系在一切。这种语言自然而然构筑的含混、悖论和多义,是需要多年功力的积淀才能达到的境界。



同步博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1dcf690102dzbs.html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3-26 15:0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4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读诗,只是我自己的一种性情和兴趣的坚持,时间、篇幅也是看每天的情况而定,这是一种随心随意的一种阅读,不代表他人观点和什么权威认知。我跟随自己的感觉,零碎地记录。

谢谢大家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4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1、无情诗

作者/?

给无情人写一封信,写
某某,你好!写由衷或不由衷的祝福
写短暂的重逢,写被海水
漫过的脚印,没有象征意义
写异地的秋天,寺院闯入
两个六根不净的人,不烧香只接吻
写大梦或初醒,写身体的摸索
应和,君临的节奏
写写记忆吧,如果还有记忆
写写新欢,如果称得上新欢
写写作为武器的指甲,和
作为盾牌的孤独。这样写——
冷漠是道护身符,热情是个笑话
写老死不相往来,写曲终人散,写
道路之上是天空,天空之上繁星无数

-----我也被这首诗歌铺陈的氛围感动了,的确如穗穗所说,‘这首诗是伤心的无情,并非无情的无情’。有一种惨烈决绝冷艳之凄美,欣赏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4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穗穗选读的诗很好,解读的更好,佩服你对文字的悟性和精准的语言把握,更感动于你对诗歌的那份执着和认真。送上问候,遥祝一切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4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紫穗穗 于 2012-3-24 11:18 发表
3月23日下午4点40分,网络诗选——《诗人认证》中的第三首《只有大海苍茫如幕》

2、只有大海苍茫如幕

作者/于坚
  
春天中我们在渤海上
说着诗
往事和其中的含意
云向北去
船往南开
有一条出现于落 ...



这一个,那岸诗社转载了,我刚在博客里看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4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土找来一首,请惠惠读读


《灿都》

作者:石头

下山路
被泥石流拦腰截断
云儿在天空挤作一团
芭蕉叶看着棕榈树的暴炸头发呆
蛇睁开眼  然后闭合
雷无聊到极  从幕后
拖出一块白铁
发泄

[ 本帖最后由 花土 于 2012-3-24 12:5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4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嗯,首先诗题我不喜欢,当然仅仅代表我个人的感受。内容上,那些意象也没有激发我太多的阅读冲动。这样的描绘,只在结尾处,让人稍微有点诗意的感受。

问好花土,感谢你提供的诗歌版本。握!若我说得不对不到的地方,也请作者见谅。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3-24 13:2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4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紫穗穗 于 2012-3-24 13:20 发表
嗯,首先诗题我不喜欢,当然仅仅代表我个人的感受。内容上,那些意象也没有激发我太多的阅读冲动。这样的描绘,只在结尾处,让人稍微有点诗意的感受。

问好花土,感谢你提供的诗歌版本。握!若我说得不对不到的地 ...

惠惠为何不喜欢“灿都"这个诗题呢?花土愿闻其详: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4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3月24日下午1点40分,博客《灵芝草小屋》,博主唐多令转载的诗作《礼物》,作者主人。


3、礼物

作者/主人

1

爸爸
送你金鱼
好吗

送8条
小仙女配你
度过生日

第2天
大概是第3天
有一条金鱼
死了

再买一条好吗
不爸爸我还有7条哩
7条已经很多很多

日子悄悄过去
金鱼一条一条死去
女儿呵你消瘦了
你伤感了

发愣水花轻溅
你真想让自己的手指
变作七彩的金鱼快乐地游

2

你的泪水
超出你的年龄
你的身体

女儿呵爸爸
再买几条好吗
不爸爸我还有1条
我要守住它

我要守住它
我一定能守住它
女儿呵女儿你虚脱了
爸爸  我先走了
爸爸呵爸爸

8条不归的旅程
我该选择哪一条更平安呢
爸爸呵爸爸那真是一个好地方
夜色凉爽无数的金鱼
游在树上咂巴嘴
闪着光

爸爸
除你之外
我又见到我的亲人了
小小的姐妹们呵

爸爸呵爸爸如果你感到孤单就请
推开月亮的房门和我说话爸爸呵我想你


穗言穗语:读到这样的诗歌,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如果你没有读完全篇,而中途离开的话,就请不要听我即时的窃窃私语。这不是一首令人快乐的诗,它不深奥,也不复杂,它只是轻轻地讲述了一个有关“礼物”的陈年旧事,让我想起鲁迅的小说《伤逝》,并且在我阅读的过程中,轻轻地掀开了一个女子结痂多年的母性伤疤。尽管这是一首男人所写的诗作,代表他了自己或别人,曾经经历的一段苦楚和撕心裂肺的真实往事。

阅读,于我来说是每日必备的文字漫步,一种情感的审美放牧。我的阅读,有时就是这样简单、有趣,我真的不是什么诗评家或批判者。我就是一个闲居在家、痴迷诗歌、害怕平庸生活吞噬的小女子。我的阅读随心随意,并没有刻意安排一个确定的走向和宏大的目标。

我信命、信缘,因为自己是一个闲散且懒惰的人。闲话少说吧,还是回到这首让我心痛不已,不忍阅读下去,却又不得不读的《礼物》吧。诗中,作者通过爸爸和女儿两人之间,简单、干净、真情的对话,呈现了一个美好又伤痛的故事,一个诗人独有的燃灯回忆。或许他写完之后,自己又再次在“悲伤的炼狱”里,挣扎了一回,泅渡了一回。他一定不知道,他的诗歌,会让另一个人带出自己的一段伤痛回忆。悲伤是可以嫁接和传递的。如同爱、深爱、深深爱……一想到自己三年前,夏日芙蓉的悲伤,我没能守住自己腹中刚刚成型的孩子,我的眼泪就像断线的珍珠,一层层的落下来。因为有爱,有情,所以才有伤,有诗……

这样的感受,的确不是——“不是骨灰……那是一盏泪水流干的小灯”,有人,曾在主人的博客里这般留言:“今天,为一位父亲流泪,为一朵童心的早逝流泪!”。是的,今天的阅读,我会流泪,一直流泪。在作者的诗句里,抚摸泪水的“礼物”,它流向我们人类共同的情感海洋——我们的蔚蓝无边,真情和永爱!

能让我流泪的诗作,于我来说就是一首好诗。请不要在此时此刻,问我技巧啊风格,语言啊内涵。这首诗歌之所以打动人心的缘由,几乎是不言而喻。在于作者——情真意切,切肤之痛,若仅仅如此,还不是最动人心弦的拨弄。因为作者有着一颗同样玲珑剔透的童心,于是他就选用孩子的口吻(一个已然在天国居住的孩子),来讲述这个悲痛故事演绎的全过程。他从一个患病的女儿,送给父亲八条金鱼的故事开始讲述,通过父女两人一来一往的对话,他把我们的视线引向孩子的天真、可爱,他想用一把小小的亲情薄扇,试图螳臂挡车,试图遮挡住命运的无奈和残忍。

让我感动的正在于此,读到诗歌的结尾处,我已经不想去评说诗歌的技巧问题,或许用一个成语来简练地概括全诗吧——举重若轻。他把悲痛,无法描绘的悲痛,全部藏在了另一个叙述主体——孩子的天真口吻里。想到这里,我会再次掩卷而泣,为自己,也为隐藏在诗歌背后,那双颤抖不已的手,他一定无数次的想象过天国的女儿,梦里的童声细语:

爸爸呵爸爸如果你感到孤单就请
推开月亮的房门和我说话爸爸呵我想你

作者并没有动用一个标点符号,却能够通过自己朴素语言、对白和文字,让我们完整、沉重、深情地阅读完全诗。这样的诗歌,其实是我最怕的阅读的,但是我还是忍不住读完它,并且一读再读,牺牲自己全部的理性,沉浸其中,无力自拔。

这首诗歌的阅读魅力或许正在于此吧。作为读者来说,我们是——痛,并阅读着。作为作者来说,他是——痛,并创作着!因为诗歌,从不说谎。因为所有的好诗,都必须能让人动情、动心、动性,我们如何能真正的“拒绝抒情”呢?!只不过是如何表述,传递出语言背后的情感温度和理性追求而已。

现在,我还能听见诗中的孩子,柔弱窃窃的私语,如我这般流泪不止、絮絮叨叨的阅读……

8条不归的旅程
我该选择哪一条更平安呢

其实哪一条都是平安路,相信吧,我可爱的小天使,你一定会和那些躲猫猫,躲起来不想长大的孩子们在一起聚会的,也请带上我那娇小的她,好好在天堂游戏吧,还有那8条父亲的礼物,可爱的小鱼仔,它们也会陪伴着你们,陪伴着……我们会在每一个有星星的夜晚,仰望着你们,感受着你们快乐的辉映和童声哦……眼泪,就是我们彼此相亲相爱的拥抱……


2012年3月24日下午2点50分作


同步博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1dcf690102dzc7.html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3-26 15:0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4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紫穗穗 的帖子

起初我还以为这首诗歌是你自己的呢!
因为我记得你以前好像也写过金鱼的死的诗歌。是否?
忍不住还是留言了!问好,穗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4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穗穗读诗,读的很不错,格木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4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鸥飞海上 于 2012-3-24 15:15 发表
起初我还以为这首诗歌是你自己的呢!
因为我记得你以前好像也写过金鱼的死的诗歌。是否?
忍不住还是留言了!问好,穗穗!!!


我没有写过金鱼之死的诗,只写一些散文和小品文字。问好海鸥!难得你还记得。这首诗歌,不是说金鱼之死,而是孩子之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9 19: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