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千朔

从的余怒到写手们同题写作的《邻女》之阅读有感-完-未校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9-4 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15. 2011-8-30 20:03 卷帘人

她蹲在楼道里喂猫
蓝色的指甲掐住一条死鱼
赫然醒目的“0” ,在她男式球衣背面
震慑我,像猫绿色的瞳孔
盯着她的脸部,疑惑而惊恐
却并不打算,逃跑

我想迅速地离去
她突然站起来,逆光的脸
冲我笑,黑暗中的睫毛
夹杂着地中海香水味
我想起一只狐狸,在夜里稀释影子
从不留下,任何灯火


◎千朔有感:

对这首诗,其实在她个人的主帖上,已经讨论得相当精彩。

初读诗时,覚得这首的剧情效果非常好,并不亚于余怒的原作。会这么想是因为诗人在作品,完全读不到余怒的作品的影子,但却又拿捏任余怒在叙事上的精神,因此通过文本的阅读,读者是可以自由地读到诗人在作品中铺迭的效果,如开头的「她蹲在楼道里喂猫/蓝色的指甲掐住一条死鱼」,诡异的气氛一下子就让人在肌肤上起小毛球,接下来「她突然站起来,逆光的脸/冲我笑,黑暗中的睫毛/夹杂着地中海香水味」制造出特有的文字嗅覚,同时在逆光之中有了空间感,相当技巧地引導读者进入幻境。唯一我个人认为较可惜的地方是结尾的部分,这里的「狐狸」和「灯火」破坏了诗的真实性,让读者出现了这诗是不是出于一种想象呢!不知道帘帘是不是要再想一想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4 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16. 2011-8-29 20:33 南方朔

寒风吹不醒的春天
门扉内透不进蟋蟀的琴声
当一束玫瑰呈现在她的面前
草木才开始发芽
他是高山,她则是栖息在怀抱的林木
“你是月亮,我愿做绕月的彩云”
每个日子都会有水晶的光点
爱情就是两只小鸟的追逐

飞倦的鸟势必都会归巢
另一只鸟意外缺席

夜的黑和手机提示音从门缝挤进来
面对机屏
她脸上结满冰凌
一场风霜封杀了抽枝的嫩芽
她走上阳台,俯瞰路灯下
蠕动的“蚁群”和爬行的“甲壳虫”
她无法握住这变幻的雾霭
只纵身一跃。爱,成了铁打的江山!


◎千朔有感:

朔朔的这首作品,在写作的手法里较偏向写景诗歌模式,一开始他从场景的方面下手,然后才引导读者从物中去转嫁主角的形象,但可能太着重人与物之间的转换,使之意象足够而人物形象不足的感受,相对就叙事写作的手法上,也就感覚弱了些,如他写「他是高山,她则是栖息在怀抱的林木/“你是月亮,我愿做绕月的彩云” 」这里的文字让读者的感受,较偏向情诗的文字传达,虽然意象的出现了,但主角的个性和行为都无法立体出来;再如「飞倦的鸟势必都会归巢/另一只鸟意外缺席」,我们可以明白诗人的用意,但还是缺乏对主角的认识,直到「她脸上结满冰凌/一场风霜封杀了抽枝的嫩芽/她走上阳台,俯瞰路灯下」这一段文字才看见主角的形象,所以整首诗在行进中,前二节可以再想想如何建构,好让主角的角色可以分明些;另外,这首的结果和阿良的《一个女孩》结局相同,但诗人表现的方式,我个覚得有些偏颇,若一个人是为爱自杀的话,基本上我颇覚不可取的,而诗人写「只纵身一跃。爱,成了铁打的江山!」虽然这句是诗中的美句,可我本身不鼓励年轻学子阅读这样的诗作,以免让他们接受到错误的认知,以为为爱自杀是才是美好的事。(这个纯为个人观感)

[ 本帖最后由 千朔 于 2011-9-4 02:1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4 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17. 2011-8-30 20:58 海岳

是一团麻
上上下下地滚
毛线球
猫咪翘起的爪
粉白
拨弄来
拨弄去
两根银针
又在扎出又一个
笼罩肉体的毛
熨帖而精巧
遗憾的是那个人
八年前
来过

走后  他的尺寸
邻女编织到今天
让那些线球
蹦蹦跳跳的
把猫咪和我的眼
诱惑着旋转


◎千朔有感:

这首作品其实在起手是有趣的,诗人试图通过宠物──猫和毛球的形象来传达主角的形象,并同时表现与女子相处的另一人的模样;然而整首诗可能是了让读者可以建立这样的感受,所以第一段的表现可说是用力了,但正因为这样的用力反而失去叙事诗所该有的诗情,在空间上感覚也就相对狭小了。不过相对第一段的内容,第二段却也就相对的好,如诗人写「八年前/来过//走后  他的尺寸/邻女编织到今天/让那些线球/蹦蹦跳跳的/把猫咪和我的眼/诱惑着旋转」,这里的「来过/走后」简洁却又明朗地表现出时间的距离,而透过「他的尺寸/邻女编织到今天」立体地表现出主角「痴情」,这也这首诗最让读者感到贴心的诗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4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18. 2011-8-31 04:42 踏破皮鞋

2006年的春节后
厦门征得江西的同意
生拉硬拽着
非得要我去给他开出租车
并早早的在SM广场附近的城中村
腾出套一室一厨一卫的单身公寓
让我安身
于是乎
在素有“花园城市”之美誉的鹭岛
就有了一处二十多平方米的房子
成为我的新家

我亲呀爱呀的新家啊
位于一座碉堡的第三层
第四层住着个年轻的女人
碉堡一楼二楼五楼六楼的租户们
走马灯似的换了一拨又一拨
只有我和她
一住就是三年

这三年期间
我作过粗略的统计
她养过小鸟两三只
猫和狗各一只

这三年期间
有个男人去过她家150多次
一个星期一次
每次都是周末
每次都是深夜
(只有头两年春节前后
女人背着大包小包锦衣还乡的十几天里
才没听到那熟悉的脚步声)

这三年期间
鸟儿飞进过我家两三次
小猫窜到过我家三五次
那个男人也敲过我家的房门好几次
(每次隔着房门都能闻到一股浓浓的酒味)
女人和狗狗倒是没来过一回

我的统计还显示
女人和男人吵了不下几十次的架
其中最凶的也是最后一次
就在第三个春节

过完第三个春节
江西下了死命令
我必须回去
在跟房东退房的时候
听说她也把房子退了

再后来
我住回老家
就再也没有从天而降的
小鸟和小猫了
再也没有突如其来的
酒味和哭声


◎千朔有感:

  皮鞋的这首诗是情节较完整的,因而在叙写的过程,作者可能培养了读者的情绪也相对性地削减了读者的想象力。很多人都说写诗要有适度的留白,就象画,留白不是未完成,留白是给欣赏者一个对色彩的喘息空间,并进而透过视覚弥补产生与画的渲染和融合,这里的渲染和融合就是所谓的想象。而文字的空间也是如此,写诗和写散文的不同之处,不是分行或不分行的问题,而是作者能不能够适度的留白与不留白的掌握,散文可以侭量把表面的事件详述,好让读者进行作者在事件下所微隐微显的思想,而诗则是把尽量只把事件提拿重点,剩下的就由读者自由去描摹和思索,这是余韵的延伸,也是思想探索的第一步,所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真正的意涵即是在此。

  这首诗,在陈述上,文字虽然精简,不过内容还是密集了,如他写「2006年的春节后」、「我安身」、「在素有“花园城市”之美誉的鹭岛」、「一处二十多平方米的房子」、「我的新家」、「一座碉堡的第三层」、「第四层住着个年轻的女人」、「我和她/一住就是三年」、「她养过小鸟两三只/猫和狗各一只」、「男人去过她家150多次/一星期一次/周末/深夜」、「鸟儿飞进过我家两三次/猫三五次」、「男人敲过房门好几次」、「女人和狗没来」、「女人和男人吵过几十次的架」、「最凶的也是最后一次/就在第三个春节」这些内容,带领了读者走完了三年,诗人继续又写了他离开这房子回老的情形,就诗而言,可说是巨细靡遗,这是优点,但同时也是小遗憾了。

  记得我初学时,曾有一位诗人告诉我:写诗不要怕人家看不懂,大不了就是那人不喜欢、不读你的文字而已;但愿意读的人自然会去想你为何不写那些细节,会去想那些细节的人,自然就是想懂你写什么的阅读者。把这段挖出来和皮鞋大哥一起再想一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4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19. 2011-8-31 08:03 咪老鼠

1.
5岁就了死了爹娘和弟弟,别人都说,她命硬
28岁那年春天,终于有一个外地人敢娶她

那天,她穿着鲜红的衣服,像一朵
最幸福的莲,在阳光下灿烂,吸引好多目光

那个来接她的男人,腿有点拐
给邻居们发喜糖,送上憨厚的笑

三年后,她抱着一个男娃回来,发呆的眼神像一个黑洞
逢人便说“孩子他爸,就快回来了…….”然后痴痴地笑

后来,村里有人说——
娶了她的那个男人,到外地煤矿
打工。两年了,一直没回来

2.
她,五颜六色,经常在夜里飞
或者,让别人飞,凡是她的,都能长出翅膀
都会,有一根线,握住,或者被握住

“飞的感觉真好,眩晕的感觉真好”
那天,住在28层的她,从窗口飞了出去,向下
向下,像一个风筝,断了线
而她的手中,也有一根断的线


◎千朔有感:

咪咪的诗,我一向感覚有着写作的基底和其个人的文字风采;而此次这两首作品,我个人偏喜第一首,就描写事件的视角和陈述,可说忧喜参半的写出人所谓生命的这条路,不过我一直覚得,起手的第一行「5岁就了死了爹娘和弟弟,别人都说,她命硬」。如果这一句「她命硬」可以单独成行,效果是否更能夠凸显?不过整首诗,我覚得可以再精简,有些细节不需仔细交待,读者也可能自行想象的,比如「三年后,她抱着一个男娃回来,发呆的眼神像一个黑洞」最后一句,我就覚得可以保留下来。

至于第二首,好象是这次集创作品里第三首写到自杀的诗;不过第一段抒写我蛮喜欢的;至于末段:
   “飞的感觉真好,眩晕的感觉真好”
   那天,住在28层的她,从窗口飞了出去,向下
   向下,像一个风筝,断了线
   而她的手中,也有一根断的线

我个人倒是覚得若是只保留前二行,是否余韵更能让读者想象:
   “飞的感觉真好,眩晕的感觉真好”
   那天,住在28层的她,从窗口向下说

当然,这是纯读诗有感的想法,和咪咪参考交流。

[ 本帖最后由 千朔 于 2011-9-4 12:4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4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20. 2011-8-31 15:29 清冰濯影

1.
有一个姑娘
在楼上踩着高跟鞋

踢踢他,踢踢他
她在和自己说话

天花板,落下一层层墙灰
我的脸上,慢慢写满“寂寞”

窗外的阳光
一点点,透进来
脚下,多了一抹“温暖”

我也穿上高跟鞋
在地板上来回走动
踢踢他,踢踢他
于是,阳光照在我的身上

2.
有一个姑娘,她总喜欢惺忪着睡眼。
把鞋子甩在门外
偶尔,路过她家门口
总听见月光的味道
我尝试着,丢了一把日光伞
在她家门口
偷走了,属于她的月光钥匙
她一天天的丰满
连笑容也洋溢着幸福
我说:月光钥匙是我偷走的
她一边抹着指甲油,一边看着我
那么,给你吧!
于是,我开始夜归
脸上的笑容,多了疲惫


◎千朔有感:

濯影的这两首诗,在写作的主轴上,有其通点,都是由她转嫁到自我的情感上。第一首可能是由余怒的诗直接发想,所以也以「声音」做为起手点,不但诗人也巧思,可以通过声音的转陈,将思绪贯连,不过主角的形象就不较明显了,我们只看到「有一个姑娘/在楼上踩着高跟鞋/踢踢他,踢踢他/她在和自己说话」,之后如若把主角衔接到诗人身上,也只看到「寂寞」和「温暖」这二个形容词的形象,整体的感覚还不够明朗。至于第二首比第一首好些,至少诗人写到了「有一个姑娘,她总喜欢惺忪着睡眼。」「她一天天的丰满」、「她一边抹着指甲油,一边看着我/那么,给你吧!」从这些句子里读者可连想到一些事情的发生,并从这里建立主角的形象,这比诗人直接给主角形容词的感覚,感受好一点。

[ 本帖最后由 千朔 于 2011-9-4 14:0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4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1-9-3 18:05 发表
她推窗,俯视黄昏
十八楼的风没有盐粒
黄昏撑开一片菊花
光线慢慢被暮色吞吃

八个月亮爬上来
我靠近阳台的边缘
小心地——
把她看成明天

◎千朔有感:

如果以读诗的乐趣而言,苗苗这首算我会偏爱的作 ...

谢千千评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4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树苗 于 2011-9-4 13:55 发表

谢千千评读,辛苦了。

不辛苦,苗苗不必客气,倒是错解或不当之處,尚请多包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4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21. 2011-8-31 15:30 艺璇

淅淅沥沥的雨夜,我对视
邻居的一扇窗,有人在书房里
将键盘敲得咚咚响
对面住着一位好姑娘,喜欢在晚上亮着一盏灯
自从她搬过来,邻里就没有了偷盗之事
清晨开门时,我看见她和乔奶奶谈话:
您家的花香飘进了我家,我生活在花丛中
这叫做“远亲不如近邻哦”
乔奶奶笑了又笑
脸颊上也开了一朵花
好姑娘闪着云彩一样美丽的眼睛
若有所思地说,天晴了,今天我要教孩子们读童话


◎千朔有感:

如就单纯写作阅读而言,艺璇的这首邻女,是相当把握到余怒的抒事诗精神,比如「邻居的一扇窗,有人在书房里/将键盘敲得咚咚响」、「清晨开门时,我看见她和乔奶奶谈话:/您家的花香飘进了我家,我生活在花丛中/这叫做“远亲不如近邻哦”」以及「若有所思地说,天晴了,今天我要教孩子们读童话」。读者可以从事件了解到诗人所到传达的讯息,而主角「好姑娘」的形象鲜明又立体,是一首相当明朗的诗作,不过就象木木所说,如果再含蓄些,效果又如何?还有若再精洁些,意韵是否更含厚呢?当然,这首诗的意寓能否想到多少,这就可能必需由读者进行参与了,就余怒的诗作,读者理解多少也同时是决定参与作品多少的关键,当然也就决定自己对这首作品喜好程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4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011-9-1 11:56 末班车站台

第一次
以目光的方式相遇
迅速又真切

新城小区55号
一枚披霜的水果
甜蜜被阻挡
冰冷而昂贵

楼梯缓缓而下
天梯一样
带着太阳的本能
落到大地的时候
满园的白霜就化了

有事你说话
远亲不如近邻
再见  再见
嘻嘻  哈哈


◎千朔有感:

末班车的这首诗,开文的感覚真是明朗又爽快:「以目光的方式相遇/迅速又真切」如果接下的节奏都能这么有效果的话,该多好!整首诗读完后,有一种下滑的感覚,愈到后面,愈覚得诗人在节奏中失控,所以末段「有事你说话/远亲不如近邻/再见  再见/嘻嘻  哈哈」,这看似诙谐的语法,多读几回,好象会有种不知所云;而整首诗诗人借水果来形容主角,也隐得稍深,主角的形象较难以让读者掌控,或许可以再跳脱一下传统的描写方式,不知效果是否就更能提升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4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23. 2011-9-1 17:44 情二郎

1.
蹦恰恰的鼓点
轻易俘获美的欢心
胎死长舌妇们挑拨离间的预言
动  是静的不甘心
夜  是猫子的好伙伴
谁叫泪与星月相爱呢

卿卿我我争吵得失
借霸道一杆长枪  和尽稀泥
邻家喜鹊  遇水叠桥
惹情狼虎视
我想要  够不到

2.
坐着躬起蛇身
属水的小女子,吃葡萄吐皮
妒忌七夕  月圆
一年恁地有两次相思

反复劳动细皮嫩肉
从一  惊悚“少喝脏水”
霜刀招呼等待的日子
心里叫春的燕子忽隐忽现
纷扰,跨过树缠藤

被调教顺溜的大英雄
光顾垂钓婆娑绿丝绦的温柔乡
一尾上钩的锦鲤  有话要说


◎千朔有感:

在阅读诗作的风格时,覚得情二郎与末班车有其相似的基本诗调。这所谓的诗调就是指他所喜欢偏向的风格写作。当然,姑且二者是否同一人,不过二郎兄的这二首诗,其实都出彩的句子,如第一首「胎死长舌妇们挑拨离间的预言」,可说是这首诗的诗眼;而第二首「寒霜刀子招呼等待的日子」也是蛮出彩的。但二首的写作格调真的相差不多,差别在取镜的写作角度,若单以这二首比较,第二首是相对的好些,尤其修改过后的第一段:
   坐着躬起蛇身
   属水的小女子,吃葡萄吐皮
   妒忌七夕  月圆
   一年恁地有两次相思

少了初写的「“让石头陪宿好了”」这一句,也感覚诗作少了些油腔滑舌之感,有时我们对于「幽默」、「滑稽」和「滑溜」这三种感覚必需区分一下,前二者的效果比最后一项,更能使读者接受,同时也更乐意去阅读的。

[ 本帖最后由 千朔 于 2011-9-4 15:4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4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24. 2011-9-2 21:13 徐志亭

她黏着我不走。和我谈她单位的老王的媳妇
正准备和他离婚。又说
一个叫刘小美的22岁女孩,今天
从在15层楼上跳了下来
殉情。这些都不在我的兴趣范围
她喋喋不休,像破了堤的洪水
后来,她突然说
单位的领导昨天摸了一下她的屁股
说这话时,她的脸竟有些羞涩的潮红
我胡乱地在她胸脯上瞄了几眼
站了起来。我开始不停地摆弄手机
期望此时它能发出点响动


◎千朔有感:

这首诗在这一群作品里,其实主角的形象颇为立体,而且诗人以主角自述的方式,说明事件的发生,同时又以自己的形象参与主角的互动,让诗的节奏更显自然,同时也让读者在阅时,容易兴起一种参与念头,到底这主角最后成功打动作者了吗?所以,诗人在起手和结笔时是这样头尾呼应着:「她黏着我不走。和我谈她单位的老王的媳妇/正准备和他离婚。」又「她的脸竟有些羞涩的潮红/我胡乱地在她胸脯上瞄了几眼/站了起来。我开始不停地摆弄手机/期望此时它能发出点响动」。诗人可以说了解了人本好奇的点,在抒写上加入主角希望被人注意的观点,然后以「」这个角色做铺陈,让读者可以感受到那种半推半就强迫感,其实整首诗读来有生活中的灰色幽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4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1-9-4 14:39 发表
1.
蹦恰恰的鼓点
轻易俘获美的欢心
胎死长舌妇们挑拨离间的预言
动  是静的不甘心
夜  是猫子的好伙伴
谁叫泪与星月相爱呢

卿卿我我争吵得失
借霸道一杆长枪  和尽稀泥
邻家喜鹊  遇水叠桥
惹情狼虎视
...

千朔版辛苦了。。
您的点评很中肯。
言外一句:我非末班车诗友的马甲。称兄道弟是对的。
谢谢。
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4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情二郎 于 2011-9-4 15:32 发表

千朔版辛苦了。。
您的点评很中肯。
言外一句:我非末班车诗友的马甲。称兄道弟是对的。
谢谢。
问候。

那道个歉,水水让千朔修改;不当之處也请多保涵。水水代我家千朔问好二郎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4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精彩的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5-10 13: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