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囫囵食神 于 2011-1-9 18:49 发表 菩提提供的这首诗,我仔细读了很多遍,并且每一遍的感觉都不一样。 个人觉得这首诗语言朴实,感受细腻,并伴有一定乐感,或者说是具有着一种民歌形式的抒情诗,而且是一首很容易使读者与之共鸣,但却哀而不伤的、恰 ...
原帖由 石菩提 于 2011-1-9 19:04 发表 感谢食神的解读。特别同意食神的第一句。 这首诗歌好在哪呢?好就好在我们可以读许多遍,但每次都能有不同的感受。这种感觉很神秘,似乎和我们彼此契合但又不可捉摸。甚至于不同层次的人都能读出不同的感觉来。 ...
原帖由 剑客无剑 于 2011-1-10 12:36 发表 读到这首诗歌,我有很熟悉的感觉。虽然我并不知道诗人是谁,但是我想说的是,发挥最好的想像力,从心而不越距。我曾经也很痴迷这样的手法。 有时候树叶 向天空说起 某支相识的羽毛 ======从开始就在大胆的想像 ...
原帖由 格木 于 2011-1-10 14:49 发表 这语言从何而来 是诗性直觉的显现 是内部存在间的主体与客体的结合 是艺术的创造性自觉 是存在和存在者的相互勾连 是智性与诗之间的源流关系 是自然与人的关系——再现的通道敞开 它做到了内核的集中而体现了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20 20: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