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菩提本非树

感恩节活动投票帖

 关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41号作品

从山城走来

    这些日子,龙潭溪应该是霜的国度。这位大地的宠妃,翩翩起舞,搔首弄姿。山坡上是大大小小的梯田,散落着一堆堆草垛子,淡了稻香。清晨,薄雾袅袅,白色,绿色,黄色,还有几头耕牛,贪婪地咀嚼着那些刚刚破土的嫩芽。这些年,少了雪的倩影,霜就成了冬日的花魁,占据着大山的心。梅园也冷了很多,草坪上零星地躺着一些冰碴子,晶莹剔透,换了世界。从山城走来,冬捕获了所有的芳心。
    一路走来,心坎上激起多少浪花?随着青春的流逝,你逐渐成长,一步步成熟,很多情感的荧光最终消失殆尽。你是否想记录下一些感动的元素?在很多个下午,找一个有树荫的小路边,坐下,诚挚地感激生命,感激那些爱你、关心你、牵挂你的人,或者只是一次简单邂逅的朋友,或者陌生人。很多时候,我愿意相信:生命因常怀感恩而不断完美。所以,我的心底珍藏着很多故事。为它们,我笑过,哭过,幸福过,伤心过。可是,我从来不曾忘记。
    父亲,母亲,他们的爱是我一生的阳光。关于他们的记忆,像一套不断再版的百科全书,每一天都有新的感悟。他们出生的年代,那个山村,没有恋爱的影子。我永远感谢他们赋予我生命,并为了我的成长辛苦一生。可是,更加令我感动的是他们的不幸的、错误的、平凡的、伟大的婚姻。和大家一样,我也曾一度苦恼于家庭的琐碎的争吵,甚至不理解,怨恨。可是,你可知道:这样的生活,他们愿意吗?为了孩子的幸福,他们或许就这样认命,来抗争,来为自己的孩子争取自由的幸福的成长环境。为了孩子的成长,多少父母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一生为一件事情活着。很多时候,他们只能在疲倦的睡梦里去追求梦想,实现青春的承诺。这些传承了几百万年或许更久远的爱,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歌颂吗?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感激吗?可是,有的人,把这样伟大的爱看成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为什么法律让这种爱成为一种义务,因为我们的社会远离了远古的纯粹,有了一些嘈杂的思潮。
    从山城走来,多少次,我都愿意流下高贵的眼泪,放下所谓的尊严,用一颗纯粹的心来面对那些感动自己的人或者自然画面。当故乡的小河被无情“毁容”,发出恶臭;当承载着传说的大山,在发展中被“剃光头”;当纯朴的山村,在经济崛起的步伐中,变成老人、妇女、小孩的国度。你可曾怀念历史?“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一个民族的高度,或许我们在开始背离。
    那个细心照顾我的姑姑,我们认识只有三年。永远记得您给我煮的鸡蛋,记得姑父美味的炖鸡,还有那些鼓励和希望。永远记得静淑苑偶见的那个叔叔,我们一起冲着一个小男孩微笑,然后彼此面对着笑。从此,我们成为朋友,彼此关心。永远记得安康的那个大姐,凭着共同的爱好,我们一起坚持着,写诗,写文章。永远记得火车上那个小女孩,我们跨越代沟,很快乐地分享人生理想,分享对爱的朦胧感触。永远记得中学时代的她,那些牵挂,那些关心。很多很多的细节,你不应该忘记。或许,我们也不曾忘记。
    从山城走来,我记住了什么?哪些东西在我的心底沉淀下来,像浮雕一样永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42号作品

知恩图存

  吾千里归乡,时闻伐木丁丁,凿石锵锵、机器轰轰,声不绝耳;而土建人影憧憧,贩河鲵抖抖、野肉隐隐、山珍簌簌,堪不入目。而在霜晨,朔风呼号,一弃婴置于石穴下,薄衣裹身,嗷嗷待哺,嘤嘤啼哭。围观者众,无所适;吾去也,犹吾之子也,不敢回顾;及回市,又逢耄耋老妪者,乱蓬白发,乞于大街之中,众人无睹而行。吾去也,犹吾之祖母也,不胜悲戚。于斯情状,仅世端之一粟,吾人司空见惯,已木然矣。
  诚然,有落水者,千人聚而惘救,直为看客;亦有跌扶被救者,反诬其咎,以强索之。云云致以眼钝耳塞。而攘攘熙熙名利纷披,盖人心之不古。滥挖泛采,毁古盗今,暴殄天物;猎珍搜奇,妄开杀戒,胡吃乱喝;拐卖坑骗,奸淫嫖赌,抄袭忽悠;至人父母者,则堕胎弃婴、厉辱伤罚。为人子者,斥骂暴打在上,遗野餐风;谓之孝父母者封建,祭祖先者迷信;育孩子者自赘。为人夫者,则弃妻丢子,另寻新欢;为人妻者,顾己妩媚,怼眄老侧,视为妖孽,是以当下流行曰:有车有房,父母双亡。责由丙午,剜根断枝,信仰皆失,悲之乎!乱如鬼蜮,贪如豹狼,淫如畜生。顾何他人哉。官不廉身,父不修正,母无慈懿,何以立言、立德于世?
  呜呼!社会进步,而人性竟堕滞如斯,实无异禽兽哉?尚不如古人乎?更不如西人耶?欧美有感恩节,靡行寰宇;英人视忘恩负义为最大恶习;而百善孝之为先。日人视父母恩若山高海深。昔畴子路借米以孝父母;淮阴侯韩信尚记漂母一饭之德;孟母三移,陵母伏剑,陶母邀宾。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结草衔环,不负生死。而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草木有向阳之情,况乎人欤?
  上苍有好生之德,天地有载负之恩,山川有润泽之气,父母有养育之情,邻亲有佽助之谊!诚唯如此,吾生焉,且孜孜不倦。夜深人寂,感于斯,无以馈,愧怍之极,黯然欲泣。
  易曰:厚德载物。以感恩,万物生生而不息;以感恩,天长地久而不废。吾侪当感恩而知报图存。乃今世之惟一回馈者也。
           二0一0年十月十五日

[ 本帖最后由 菩提本非树 于 2010-11-30 21:3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43号作品

抹不去的记忆


  小雪已过。

  室外,南方的草木依然,阳光灿烂。繁华的世界里,一些温暖包围着我。好像变得慵懒了,看见室内的那些绿色植物疯长,绽放新绿 ,我开始讨厌自己。我不喜欢这样的流离的生活,像是不喜欢断了线的风筝。我使劲的想抓住,想飞。但是梦醒了我才发现,我始终站在原地。但每当我站在风里,抬起头,天空里总会有双慈祥的眼睛的对着我。她总会给我勇气,在我一次次被挫伤的时候。这让我有时候相信了神,外婆就是我的慈祥之神。甚至我相信她的灵魂一直在穿透着我。

  其实我叫她外婆,这不是真实,但这比真实更加真实。她叫鲜玉莲。是母亲的养母。我一直都认为自己是有故事的人,但是我时常也怨恨自己的笔墨不能去生动而详实的描述那些故事。外婆一直膝下无子,自小妈妈就跟了她。尽管经历了怎样的艰苦岁月,尽管我有数不清的她们让我流泪的故事。可是我始终无法感受她们的时代。那么我就将我能够感知的点滴来分享一下,也算是一种感恩的陈述.

  母亲成家后,外婆改嫁到了镇上的李氏。所以从中学开始,我在外婆哪里住着。那是多么美好的一段时光,这是我所无法用时间来衡量的。尽管在那些日子中我们会受到一些不屑的眼神 受到一些乌云般的脸色。但是外婆一直像一把大伞遮住了所有的黯淡无光,留给我们全是阳光般的慈爱。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每次她从牙缝中挤出钱来给我们做的一块块的蒸肉,那是一种真正的外婆味道。不管是什么时候,不管我们放学有多晚,她都会将那热腾腾的烘放在温暖的炉火之上,她让我真正的体会了有她一口就有我们一口的慈爱诠释。虽然我知道这是多么微小的细节,可就是这些细节占据我的大半记忆空间。但是,那些趴在古老的窗格上的日子却一晃而过、当我变得不再依靠外婆的炉火蒸肉了,等我可以给她做那种味道的时候,她却轻轻离开我们,离开了这个让她苦乐参半的冷暖人间。
   
  漂泊 ,我一直漂泊。所以 最后的弥留时刻,我都失去。我不愿意在慈祥里落下男人的眼泪。
  我的感恩是她以孤独的姿态养育了妈妈 养育了我 将我们从枯树变成新绿,并茂盛展开!

[ 本帖最后由 菩提本非树 于 2010-11-27 02:0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44号作品

感谢我的舞伴【蜀】白居易(哑榴)
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记得今年8月,青鸟依依就私下告诉我,等《真水无香》杯举办完毕,天府论坛也将举办一场声势浩大的诗舞。我一直企盼那一天的到来。
        其时,我正在《红磨坊》论坛和《诗歌报》以小凤仙的舞衣和蔡锷(哑榴)舞得昏天黑地——因为蔡锷(哑榴)是个诗歌快手和好手,我们完全是无意中因为《红磨坊》舞会发放的马甲配对而偶然相识和巧遇。
        我是朋友的邀请注册《红磨坊》的,在《七月情浓》诗歌比赛中,站长荷蕾心语发了一件小凤仙的马甲给我,我那时急着外出旅游,不得不在7月12日草草写了一首《报道帖》迅即外出旅游。
        直到7月26日回到成都,才看到蔡锷给小凤仙写的回诗。可是舞会已经结束,论坛正催真身马甲汇总,我赶快礼貌地回了蔡锷的《知音》,也不好意思汇总。
        谁知从此便无法收拾,蔡锷(哑榴)竟一天一首、两首地发来,我们就这样在舞会已经结束以后一直对和到8月12日。好在后来《红磨坊》舞会又举办第二场,我们因为没有真身汇总,就继续以小凤仙和蔡锷的舞衣一直舞到彼此真身暴露才行将停止。
        和蔡锷(哑榴)对诗,我感到非常愉快,也感到非常荣幸。
        蔡锷(哑榴)其人我并不了解,可我为哑榴的才思敏捷所折服,也为他毫不拿架,毫不嫌弃我的笔拙所折服。
        蔡锷(哑榴)不断用他灵性的笔触牵引我的诗情和诗性,不厌其烦对我的回诗,认真审视和评点,经常拿起斧头为我的拙诗予以斧削。使得那次的对诗,小凤仙和蔡锷写就了一个《知音》系列篇。被《中成诗界》网刊专辑刊发。
        此次天府论坛的《唐宋怡情(诗舞)》,我私下答应过青鸟依依,我会极尽全力支持这场舞会的举办,并力助舞会圆满成功。
        我本心也想和哑榴继续搭档,可是又想保持一份神秘,我在舞会一共注册了三个马甲,我想用一个马甲与哑榴搭档。一个马甲用于与其他朋友搭档对诗,假如确实有朋友和我结队对诗,我想发挥在《中成诗界》舞会扮演两个角色的实践,再行饰演两个角色。
        还有一个马甲想用来维持舞会活跃,跑堂穿梭,端茶送水,把舞会搞的红红火火,不致冷清。
        结果出乎我所料,天府论坛的舞会,比我想象的要好且热闹非凡,那个马甲除了注册时忘记退出,回了两个帖子,再未启用。
        我感谢哑榴,当我以红红马甲发了《一腔清歌为谁吟》以后,哑榴竟然第一时间以白居易的马甲来到红红的诗楼,红红一眼就认出了哑榴。
        心里陡然充满了踏实感,心想,这次对舞,红红的诗歌是否又可得到一些进步?于是红红无不感叹地回答,红红非常有幸,红红有老师引领了。
        在对诗的过程中,哑榴并不知道红红是谁。聊天中曾经多次问过我,我想到真身对诗的尴尬,一直无以相告。
        可哑榴仍然非常勤奋地为红红砍诗,而且一直驻守着红红这座诗楼,一天一首、两首的发来,记得最多的一天,一下写了不下五首,累的红红消化都来不及,就不要说红红的回诗有多么拙劣了。
        可是哑榴却对红红的每一首回诗,都认认真真地阅读,点评和斧正。
        我不得不感动于哑榴对我诗歌的一路指引。
        哑榴平日工作非常劳累,每天上班时间超过十小时,能够上网和供自己创作的时间非常有限,还担任着好些大论坛和网站的管理工作,他是如此的繁忙和劳累,我真的不忍心再给他增加体力和心力的负累。
        可哑榴仍然坚持每天为我回诗和对我的诗歌予以斧正,直到把他自己累得精疲力竭。
        在舞会即将拉下帷幕之际,我不得不书就这篇拙文,略以表达我内心的感谢之情。
        我是个诗歌爱好者,在艰难行走的诗歌路上,能够和哑榴相遇是我一生之幸,诗歌路上有哑榴为伴也是我一生之幸!我始终记得我们每次聊天的唯一话题,如何写好我们共同爱好的诗歌!
        我想,再多的感谢,不如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才是你最大的希望。
        哑榴,源于对诗歌的喜爱,我才摸摸索索地从诗歌的起跑线上蹒跚学步,我不敢有任何过高的奢望,也没有豪言壮语,我只能对你说,我会在诗歌路上一路披荆斩棘,不断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45号作品

感谢有你,让我爱



  世事坎坷难料,有幸福有落寞,不如感谢生命里每一个亮点,就这样纯粹地感恩吧.


  阳光静静地照耀

  东边、西边,那样一个、这样一个不知名的角落

  车水马龙的喧闹像一抹油彩,轻轻地用手抹去,露出了静静的底色。在这样的静静里,看得见一粒粒尘在阳光里翻飞,来来去去。

  我就是其中的一粒。

  我来自何方呢?又要到哪里去?这样的偶然之旅也许脆弱得一闪而过,也许会在停留里寻找某个方向。

  于是,在一秒的停留驻足里看到了你,就在那样千千万万的尘粒之中。

  我不知道你曾经飘泊了多久,也不知道你下一个停留的路口,只是,在那样的停留的一秒里,你看到了我,我看到了你。你看到了我的脆弱,而我看到了你阳光背后的底色。



  风时急时缓,就这样吹着。我停在那一个路口,看着你飞来飞去。

  只是,你不知道,只是,我不知道,就因为曾经的那一秒,飞来飞去的你,何去何从的我,才有了这种呼唤,才有了这种相伴。

  宽宽的天地,无所不在的太阳,照得见无数的尘粒,只是我没有看得见其他。

  于是,于是,在无数个夜里,在无数个太阳光里,唯有静静地笑,静静地答谢上苍。感谢有你,伴我一生,感谢有你,让我有泪有爱,感谢有你,听得见那一声呼唤。

  就这样拥着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让我能够静静地爱。

[ 本帖最后由 菩提本非树 于 2010-11-27 02:0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46号作品

骡子—献给只发不回的笔者
致专门等回复于己而从不读复于人者——

傲慢地一抛,甩下你的德行;拢起袖子,从此自我陶醉,接受八方贺电
卖乖,偏爱着尊敬,失之于付出
让我登上你的门槛,迎面一砖头。淌出来鼻涕还是血,不消说,定要你来个满脸花。
还不想说是不是?就不知道怎么说是不是?偏不屑说是不是?
我左手还一块,拍你第二砖,定要你眼冒金星,口鼻窜火。
没有德行,不懂尊重的东西
你就是一匹狂奔的马与倔强的驴生下的骡子,根本就不懂繁衍后代的道理。
非人的态度产生出非人的行径,人岂不知相互理解、感恩。
你这骡子,闯进论坛
就该学点做人的行为。
下次,我要给你一把血花飞舞的弯刀
不剖析人间的真邃,就闭门自绝
无益于人世的脚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47号作品

献给你,殖民地者们!

当血泪悄悄消失在繁盛的岁月里,自由忍气吞声地蜷伏在不为人知的泥沼中......

移民者们,用一条横贯北美的大铁路给印第安人带来了文明和繁华,也夺走了他们的家园和生命。如果美洲土著会感谢移民给他们带来了丰收和富足,澳洲的土著也要感谢给他们带来血性屠杀、种族灭绝的库克船长。非洲祖先把亚洲本地原始居民绝灭,才有了我们现代亚洲这些土生土长的非洲后裔,我们又该感谢谁呢?

移民带去开拓大陆的不仅有文明和繁华,也有屠杀和掠夺。当上帝指引它的子民们奔向那“流奶与蜜之地”时,原本幸福的家园成了屠场,世代生息的土地改换了姓氏。失去根土者又是抱着怎样的颠沛流离的苦难之心,再度寻找新的家园。

可敬的英国人遵从上帝的旨意为流浪的犹太教民们争取到了国家,可悲的巴勒斯坦人连建立国家的权利都几乎没能拥有;而可怜的吉普赛人,没有认清占有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卖唱卖笑的舞蹈中不断地乞求温饱,却被到处驱逐得永远成为漂泊的孤鸟。

当五月花号上的清教徒们因不堪忍受英国的宗教迫害,坐船来到了美洲大陆。在饥寒交迫、濒临灭绝的时刻受到了热情好客的印第安族人的款待和帮助,为此他们感谢印第安人创立了感恩节。而从此以后的日子里啊,就掀开了印第安人无穷无尽的噩梦之章。

清教徒建立的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法律极为严厉,并以欺诈和掠夺的手段拿走了印弟安人的土地,毁灭了他们的家园。

万帕诺亚部落酋长,菲力浦王在反抗殖民者的战争失败后留下一句使殖民地者心惊肉跳的话——“拼必死之命,殉必亡之国。”殖民地者并没有因菲力浦王的父亲就是款待他们开拓者的人给予他的后代优待,而以他们骄傲的文明和犀利的武器屠杀了拯救他们的恩人。

今天,让我写下这篇以“感恩节”而笔的文字,为不属于我民族的节日落下最后一笔,并祈望人类从此走向互相珍爱、真正和平的未来!虽然如同幻觉般的理想,而我也将目睹北极冰原将成为最后的清教徒们占据的大陆,我还是要为原始居民流下最后一滴滚烫的热泪。

让我感谢殖民地者们,你们带去了文明,也揭开了隐藏在繁荣之下的冷峭......


诗歌报论坛发起为感恩节征文,原定11月5日开始;虽写早了一日,但我已经迫不及待要感恩创作了


百度资料:美洲大陆的原始居民印第安人原有八千万到一亿人左右,如今就只有四千万。
在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之前,广阔的北美大陆已经有大量的印第安人居住、经营并开发,北起最北的格陵兰岛,南至最南的火地岛,都有大量的印第安人的足迹。印第安人分布在整个美洲大陆上。
而今天的美国只有八十万左右的印第安人,在殖民地时期和美国独立后的白红相互斗争中屠杀了近两千万印第安人,导致当地的印第安人口急剧减少。
到今天为止,印第安人也没有脱离殖民地者独立建国,而是被迫融入了不同的国家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7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投11、13、20、22、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7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3   9   11  18   37

[ 本帖最后由 低处的迷雾 于 2010-12-3 09:2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7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3。5.。9。.12。.34.







[ 本帖最后由 一缕悠香 于 2010-11-27 16:5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7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15/22/29/33/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7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12、13、37、47、48

[ 本帖最后由 妙妙 于 2010-11-27 18:4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7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7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5,9,12,27,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7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过两天来投。还没有读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2 04: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