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5965|回复: 52

红颜诗国《每周诗探讨第六期》《孤儿院的小毛头》结束并总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3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孤儿院的小毛头》

上帝坐在他的翅膀上
把眼睛分开
一边看守装着一张纸的盒子
一边编写一个不同于昨日的梦
曾经属于他一个人的梦
在床边的小板凳上
削苹果的孩子

他忽然瞪视我们
从床边再度走到暗处
仅剩的暗处,和一根总想绊倒他的芒刺
在两扇门中探讨,在我们和院长之间
“你可以上镜头啦”
他不明白,又总想和我们接近
紧紧的抓着衣的尾端
像抓着一个真实的梦

“我爸爸妈妈可以看到我吗?”
他的声音像长了翅膀
漫过惆怅的孤儿院
在被遮挡的日头下
他的身体有些兴奋地折叠起来,念念有词
收进我的脑海里
锁上

诗歌作者:半遮面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面面,她经常在大厅发表诗歌作品,其诗歌的视角很开阔,选材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具有现实性。语言犀利、思想深邃、文字中有着旋律美,作品很有赏析价值。从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善良和对弱者的同情,还有对某些社会现实的批判。

在此向本次参与讨论的各位版主和诗友表示感谢!正是由于你们真诚的评论和赏析,使得大家都受益匪浅,使得探讨活动圆满成功。尤其要致谢这里有阳光、木芙蓉、囹圄围困、芳草地的友情支持!希望能有更多的诗友参与到以后的每周诗探讨活动中来,共同提高。谢谢!

评论:

低处的迷雾
上帝坐在他的翅膀上
把眼睛分开
一边看守装着一张纸的盒子
一边编写一个不同于昨日的梦
曾经属于他一个人的梦
在床边的小板凳上
削苹果的孩子

     首先我们要认可这首诗歌饱含着诗人的悲闵之心,关注点富有社会意义。  
   “上帝坐在他的翅膀上”, 那麽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将感觉幻化后,我们足以发现其真实的寓意,那就是诗人将内心的的悲闵托付到起句所散射的两个意象“上帝”和“翅膀”之内了,“上帝”的出现也透视出神爱世人的精神实质。“翅膀”则调动感染着读者的想象力和阅读情绪,同时因为被自身的那份对孩子的爱激越着,更希望这孩子的意志坚强为风雨无法摧折的一种美丽的飞翔。以下的意象群组“眼睛、一张纸、盒子、昨日、梦、”的变换转折全在为之上的守护和爱做着诠释。接下来的两句:“在床边的小板凳上,削苹果的孩子”是对主题的交代。“削苹果”这个动感带起的日常色彩和外延折射着孩子的内心对于母亲对于家庭充满着温暖的渴望。

他忽然瞪视我们
从床边再度走到暗处
仅剩的暗处,和一根总想绊倒他的芒刺
在两扇门中探讨,在我们和院长之间
“你可以上镜头啦”
他不明白,又总想和我们接近
紧紧的抓着衣的尾端
像抓着一个真实的梦

     我们以及我们的爱对于孩子来说是陌生的,不确定的,甚至是怀疑的。所以“他忽然瞪视我们,从床边再度走到暗处”并且在“仅剩的暗处,和一根总想绊倒他的芒刺,在两扇门中探讨,”。这里“芒刺”这个意象是扎人的,反衬着孩子幼小的心灵在长期的孤单无助中对现世的害怕与恐怖。“两扇门”则再现出内心的挣扎与选择,是和我们接近还是不接近。游移之中他终于在“我们和院长之间”的探讨中恢复了一点信任,那麽院长在这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院长对他来说是人世仅有的温暖的象征,而院长又在和我们交流着,所以这里又暗藏着叙述的转义,也就是由对院长的信任转接到对我们的信任,所以当我们说““你可以上镜头啦”,他虽然不明白,还是有了想和我们接近的想法。这一节之前和之后的交错互为补充地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很是生动栩栩如生。孩子是纯真和纯净的,在和我们有了感应的同时,他“紧紧的抓着衣的尾端,像抓着一个真实的梦”。这个动态的截取与渲染使人物的内心渴望更加充实清晰可感。

“我爸爸妈妈可以看到我吗?”
他的声音像长了翅膀
漫过惆怅的孤儿院
在被遮挡的日头下
他的身体有些兴奋地折叠起来,念念有词
收进我的脑海里
锁上

    行过复杂的心路历程,孩子终于明白了我们的来意。声音像长了翅膀““我爸爸妈妈可以看到我吗?”那麽这个翅膀相对于开篇的翅膀又有了不同崭新的意义和内涵,之前的翅膀是我们对孩子的希望和爱的演化,这个翅膀确是在孩子获得爱的信息之后而生发于心灵的一种有实质意义的升华。孩子兴奋的声音漫过惆怅的孤儿院,这声音感人至深,让人心痛心碎的想流泪。想去好好的用心去抱抱这个孩子。这声音是对爱的呼唤,也足以让一切的没有责任感的父母深深的羞愧。更蕴涵着爱的圣洁和伟大。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将这动人的场景收进脑海,并且珍惜地锁上。永世不能忘怀。

附《孤儿院的小毛头》

作者:

上帝坐在他的翅膀上
把眼睛分开
一边看守装着一张纸的盒子
一边编写一个不同于昨日的梦
曾经属于他一个人的梦
在床边的小板凳上
削苹果的孩子

他忽然瞪视我们
从床边再度走到暗处
仅剩的暗处,和一根总想绊倒他的芒刺
在两扇门中探讨,在我们和院长之间
“你可以上镜头啦”
他不明白,又总想和我们接近
紧紧的抓着衣的尾端
像抓着一个真实的梦

“我爸爸妈妈可以看到我吗?”
他的声音像长了翅膀
漫过惆怅的孤儿院
在被遮挡的日头下
他的身体有些兴奋地折叠起来,念念有词
收进我的脑海里
锁上

石菩提
这首诗歌是比较容易让人进入,又让人很难理解的诗歌,因为我们读了一遍又一遍,最后总是回到了标题本身。我们明白一切,但又无法最终进入这个孩子和诗歌。
诗歌中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着言外之意,每次阅读都能有新的想法出来。而这无数的想法最后又能归于一个——这是一个《孤儿院的小毛头》。

随便挑两句:
一边看守装着一张纸的盒子
一边编写一个不同于昨日的梦

这个“看守”,这个“纸”和盒子。我们能联想到许多的东西。

在床边的小板凳上
削苹果的孩子

“削苹果”,似乎只是一个描写,但实际上无论是削这个动词,还是苹果这个名词,都有着言外的意义。

这是首不错的诗歌,感谢暖暖让我读到了。我还要再读读。这首诗歌不需要详细的解,他只需要我们读出来,读着读着,心里会有什么飘逸出来,那是善良,天真和爱。

木芙蓉
应该说这首诗歌也不难读懂,不要想得太复杂就成。
总体上是诗作者营造了一个场景,像阳光说的站在观看的立场目睹孩子因生长在孤儿院,会对外界的一切有着很灵敏的察觉,不然不会写到眼睛的分视,当然,削苹果,不去考究,个人以为也就是这个小毛孩的渴盼,梦过,现在却变成了现实,闻到了少有的香味,也就带来一丝日子的甜味。第二节要说情感和场景的结合,很到位,那是必须的,身在那样的环境,小毛孩怎么能确认镜头的真实性呢?所有的铺垫,关于芒刺的意象和黑暗的直白呈现,都在描述孩子的内心在向往光明。深究的话,那得很多气息来叠加这份意外的恩赐了。第三节,这是所有孩子最纯真的思想,没有父母的孩子就是这样的状态,“他的声音像长了翅膀”呼应了开首的“上帝站在他的翅膀上”,如果他能飞翔,一切都能实现,无需用梦来填空。,,那么一个令人悲悯的孩子哦~~

这里有阳光
这首诗歌胜在场景与情感组合的好,布局巧妙~

温暖的注视
这首诗歌的现实性:
在这首诗歌里,出现了两句对白。一句是“你可以上镜头了”,一句是“我爸爸妈妈可以看到我么”。从这两句简单的话里,我们可以想到这个孩子是如何成为孤儿的,他一定不是那种一出生就被抛弃的,而是因为异常原因与爸爸妈妈分开的,比如迷路、被拐卖等等。孩子记得爸爸妈妈,但现在那一切就像一个甜美的梦,因此这声音会长了翅膀飞,分明是记忆在飞。“镜头”的出现,可以让我们想到这是相关的部门或公益团体,在积极地为孤儿寻找他们原来的家,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得到,这个孤儿的背后还可能有更多的孤儿。
而作者能如此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并且向他们提供帮助,令人钦佩!看到了不如说到了,说到了不如做到了。作者,看到了,说到了,并且做到了。

这首诗歌的文字是让人心疼的。

上帝坐在他的翅膀上
把眼睛分开
一边看守装着一张纸的盒子
一边编写一个不同于昨日的梦
曾经属于他一个人的梦
在床边的小板凳上
削苹果的孩子(孩子本是该单纯的,但是这个孩子有了心事。)

他忽然瞪视我们
从床边再度走到暗处
仅剩的暗处,和一根总想绊倒他的芒刺(他进入仅剩的暗处,再无处可藏了。失却父母的事件总如芒刺在背。)
在两扇门中探讨,在我们和院长之间
“你可以上镜头啦”
他不明白,又总想和我们接近(小孩怯生生又天真好奇的样子)
紧紧的抓着衣的尾端
像抓着一个真实的梦(这两句让我联想到青青子矜,有些异曲同工的感觉。)

“我爸爸妈妈可以看到我吗?”
他的声音像长了翅膀
漫过惆怅的孤儿院
在被遮挡的日头下
他的身体有些兴奋地折叠起来,念念有词(他有些懂了,上了镜头,爸爸妈妈就可能看到自己,而自己就真的进入了那个有爸爸妈妈的状态。不由自主。纯净得像小溪,清澈见底。)
收进我的脑海里
锁上(这两句我琢磨了很久,在想是好还是不好。现在我觉得完全可以接受,并且推己及人,意味深远。我们都该把它收进脑海里,锁上。)

结合这首诗歌,我感觉在三节之间,还是连贯的。从第一节一个小孩的出现,此时他一个人独自沉入在一种状态里。现在我们出现了,因此第二节他突然瞪着我们,过渡得很自然。可以说第二节他就是一直在看着,或者说在审视着我们。到第三节,经过第二节的铺垫,在他审视清楚了之后,他很快就融入了我们所表达的境况里。都是自然而然的过程。诗歌是文字组成,通过文字是可以把少量的画面或镜头联系起来的。觉得你前面说得有道理,而且深刻,但这首诗歌不存在大量留白的问题。

囹圄围困
【四口诗社.点评】《孤儿院的小毛头》

原诗:
《孤儿院的小毛头》

上帝坐在他的翅膀上
把眼睛分开
一边看守装着一张纸的盒子
一边编写一个不同于昨日的梦
曾经属于他一个人的梦
在床边的小板凳上
削苹果的孩子

他忽然瞪视我们
从床边再度走到暗处
仅剩的暗处,和一根总想绊倒他的芒刺
在两扇门中探讨,在我们和院长之间
“你可以上镜头啦”
他不明白,又总想和我们接近
紧紧的抓着衣的尾端
像抓着一个真实的梦

“我爸爸妈妈可以看到我吗?”
他的声音像长了翅膀
漫过惆怅的孤儿院
在被遮挡的日头下
他的身体有些兴奋地折叠起来,念念有词
收进我的脑海里
锁上



点评:可能,现代人受影视作品的影响比较多,所以喜爱运用镜头来交代情节。这首《孤儿院的小毛头》大概就是三个镜头。第一个镜头是削苹果的孩子,第二个镜头是“我们和院长探讨”以及羞怯的小孩,第三个镜头是小孩出镜和小男孩留给观察者的深刻印象。
用拍摄手法来表现诗歌的好处在于,画面感强烈,诗人可以像摄像师那样去捕捉自己感兴趣的画面,又可以像导演和剪辑那样去组合镜头,从而完成诗意的表达。同时,因所谓镜头的表现形式为语言,所以其成本不高,可以通过语言创造出许多特效,用特效来补充、延展诗意。像《孤儿院的小毛头》起笔处的“上帝坐在他的翅膀上”就是一种特效,这种特效不需要高科技,只依靠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就可以完成。
应该说,用拍摄手法来写诗是目前现代诗歌的一种普遍趋势,是诗歌艺术与电影艺术的一种结合,是经过工业化、信息化时代以后的一种艺术沉淀。这种手法对读者的感官冲击力是很强大的,但是这种手法的问题也很严重。我们都知道通常一部电影,大概要拍摄筛选1200个镜头,可一首诗歌能有几个镜头呢?这就会形成镜头、画面、情节、诗意的断断续续,或者夸张一点说,就是残缺。如何弥补这种残缺,恐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此外,语言毕竟不同于摄像机,尽管演员在表演,但是镜头里出现的画面,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是真实感人的。也就是说,视觉成相比想象成像更可信一些。但是,诗人用诗歌语言描述的镜头,很多时候是怪诞离奇的,甚至是不可信的,语言比摄像机更难于操控。有其是在镜头数量少的情况下,如果语言不够精准,画面就破碎了。
至于留白,很多朋友相信,诗歌应该给观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让观者自己去设想、琢磨,镜头少不就恰恰是给读者留下空间去想象了吗?
我认为,诗歌的表现力,在于让读者获得作者的感受和思维,以及情感的脉络。也就是说,诗者要仔细规划语言,让读者沿着作者的思路去体会作者营造的氛围和蕴藏的情感,让读者读诗的时候展开合理的想象,让读者像作者那样体会人生、价值、梦想。只有这样的诗歌,才能称作有表现力。“藏不尽之意于言外”是需要一定基础的,这个基础我认为是共鸣。也就是让读者首先获得与作者一样的感受,而后读者自然而然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在共鸣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经历,去感受更辽阔的诗歌意境。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留白就不是留白了,而演变成一种自以为是。凡是无法解释的内容,其实作者都可以告诉读者“这是我给你的留白”,而实际上诗者也无非自欺欺人了。留白,要留得合理、精彩,否则留白就变成一种空洞了。

我来举一个例子,我写一首诗可以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只要读者愿意去想象,我的这首诗可以说惊世骇俗。

《秋》
秋。

好了,我的诗写完了。如果你愿意想象,你是否看到无数画面、镜头、景象、物象?你甚至可以把我的这首诗,延展成一个大部头典籍,任何情感、故事、意志都可以通过我的这首诗去表达和创造。但是,你能说我的留白成功了吗?
那么我再写一首诗:

【四口诗社】秋
文/囹圄围困

秋已蓄满了悲
我将过而不伤

金钗玉器,还有满城的雪花银
我来了,带着我的文房四宝和布口袋
从此以后,我要运笔如飞
在你们的额上,写下归属,写下去向
写下食古不化的渴望
等过了秋
再用我的布口袋把你们
一一装殓

大沙漠,还有不哭的山谷
我来了,带着我的八百风雨和飞骆驼
以及我的小锄头和布口袋
从此以后,我要种庄稼
种几行会笑的诗句,种满天的星斗和流云
种浅浅的黎明,种辽阔的歌谣
种布口袋里的金窝窝和银窝窝
再种一把懒懒的柔情
等秋后,我要将你们问斩
令你们垂涎欲滴
与你们歃血为盟

小夕阳,还有翻细浪的瘦西湖
我来了,带着我的小木船和白桨
用孑然一身的痴迷,划开你枫红的衣裳
在储蓄千年惆怅的秋夜
告诉明月岸柳
这些年头里,那些肥而不腻的思想



总结:诗人朋友们,你可以给读者一个宇宙,你也可以给读者一颗心灵;你可以给读者一个经过规划和锤炼的想象空间,也可以给读者一段单纯的留白。

翩然落梅
诗人已经走出了小我,取材撼动人心。

守望炊烟
这首诗估计采用异域诗歌笔法,采用的手法我个人觉得是。盒子应指的是人生动态(泛指,也是社会的整个群体)而上帝(正面的力量)和小孩是蒙幻意识,但小孩也是实写,诗人将内心的感受和用意寄托在小孩(实体)身上。用意关注民生,虚实重叠。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呼唤意识,关注弱势,
最后的锁上(镜头)是否可以定位于诗人主要要思想,用我们的行动和怜悯去帮助和创造更好的环境,让所有小孩走出不该存在的孤儿院?
本诗长处在于意识,瑕疵个人觉得,诗人的手法罗列了太多的手法(包括电影的蒙太奇,镜头烦琐)繁多。造成诗歌语言衔接一些局部硬伤。也导致主旨隐晦凌乱
个人主观之论,有则改之

秋若尘
读这首诗,很容易的就会让人产生一种悲悯的心态,让心里某些柔软的地方于瞬间坍塌。诗人站在一个围观者的身份,对孤儿院的孩子进行了文墨不多的描述,但却鲜明生动。首先是盒子和梦两个意象,盒子里有什么啊?无非是孩子隐匿的一些秘密罢了,这个秘密也许就是他的一个暗伤,作为一个孤儿院孩子的暗伤,另外,他在做着不同于往日的梦,说明这个孩子潜意识里还是想走出去,走到一个称之为家的地方。本来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小毛头,却也学会了辗转心思,也许就是在他削苹果的瞬间就想起了妈妈,这更衬得他的形单影只。第二节写得比较形象。从这个孩子瞪视我们,来回走动就能看出他渴望得到外界的观注而又怯于陌生的的人和环境,以至于紧张得抓住衣服,他内心里还在挣扎,这一节最能打动人心。最后一节,气氛就轻松了许多。“我爸爸妈妈能看到我吗?”这里有抑制不住的兴奋,然后他的声音像长了翅膀飞起来,他想把这个也许会成为现实,能见到爸爸妈妈的喜悦传递给更多的人,给陪他成长的小鸟啦,或与他嬉戏的玩伴啦等等,孩子的天真表露无遗,却又给我们带来一种沉重的压抑,如果找不到爸爸妈妈,梦想落空,他是不是又会缩回自己的壳里,再度失落孩子应有的天真和快乐?所以,这个本来看似喜悦的瞬间被诗人沉重的锁进脑子里。
总体来说,不说语言及结构上存在的些微瑕疵,单就诗人关注民生,贴近生活这一点就值得我们欣赏。谢谢暖暖推荐,辛苦了。

淡若春天
这首诗像似是用了一种电影剪辑的手法,将一系列的场景串在一起。胜在现场感很好,氛围很抓人。让人仿佛置身在作者所设置的场景中,在小孩说出话的一瞬间,一起疼痛。

芳草地
上帝坐在他的翅膀上(意思是说他随时会和上帝一样飞上天堂,暗示这个他的命运会出现变化)
把眼睛分开(上帝想看清眼前将发生怎样的事情)
一边看守装着一张纸的盒子(一张纸代表一种命运)
一边编写一个不同于昨日的梦
曾经属于他一个人的梦(主人公是孤独的)
在床边的小板凳上
削苹果的孩子

他忽然瞪视我们
从床边再度走到暗处
仅剩的暗处,和一根总想绊倒他的芒刺(描写了孩子的无助和内心的挣扎)
在两扇门中探讨,在我们和院长之间
“你可以上镜头啦”
他不明白,又总想和我们接近
紧紧的抓着衣的尾端(孩子下意识的动作显现出内心的游移)
像抓着一个真实的梦

“我爸爸妈妈可以看到我吗?”
他的声音像长了翅膀
漫过惆怅的孤儿院(一个漫过写出了孩子对亲情的渴望)
在被遮挡的日头下
他的身体有些兴奋地折叠起来,念念有词
收进我的脑海里
锁上



《每周诗探讨》栏目介绍:
方式:在红颜版块开辟《每周诗探讨》栏目。
目的:学习好诗,分析好诗,一首,胜过读万首不好的诗歌。
参与者:全体诗歌爱好者
内容:1、诗歌的选择:每周推出一首,尽量选名诗(当然也可以是论坛中你所认为的优秀诗作,因是红颜版块,诗歌以女诗人为主)。
                          推荐者将诗歌的资料先推荐给迷雾以供筛选。
                          诗歌可以是古代也可是是现代,可以是中国也可以是外国,当然中国的尽量选择现当代诗歌。诗歌以短篇抒情诗为主。
            2、讨论方式: 探讨、分析、评论皆可,对诗歌可攻击批评,也可防守赞赏,诗歌推荐者当尽量以防守为主。攻方、中立方、防守方,读者可自由选择加入。
                         或批评,或赞赏,或分析优缺点,允许惊世骇俗的批评,但不允许谩骂和翻脸。
                         对于翻译的诗歌如果不满意,批评者可拿出原诗以及自己的翻译来让大家对比(此方式严重推荐)。
            3、总结: 一周的最后一天公布诗歌的作者,国籍以及鉴赏评论。并对读者的一些有益的评论进行汇总。

[ 本帖最后由 温暖的注视 于 2010-9-20 16:25 编辑 ]
发表于 2010-9-13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沙发,先占了
这首诗歌是比较容易让人进入,又让人很难理解的诗歌,因为我们读了一遍又一遍,最后总是回到了标题本身。我们明白一切,但又无法最终进入这个孩子和诗歌。
诗歌中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着言外之意,每次阅读都能有新的想法出来。而这无数的想法最后又能归于一个——这是一个《孤儿院的小毛头》。

随便挑两句:
一边看守装着一张纸的盒子
一边编写一个不同于昨日的梦

这个“看守”,这个“纸”和盒子。我们能联想到许多的东西。

在床边的小板凳上
削苹果的孩子

“削苹果”,似乎只是一个描写,但实际上无论是削这个动词,还是苹果这个名词,都有着言外的意义。

这是首不错的诗歌,感谢暖暖让我读到了。我还要再读读。这首诗歌不需要详细的解,他只需要我们读出来,读着读着,心里会有什么飘逸出来,那是善良,天真和爱

[ 本帖最后由 石菩提 于 2010-9-13 20:4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3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支持一把,看后心情蛮低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3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暖暖辛苦了,支持。稍后再来赏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3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歌胜在场景与情感组合的好,布局巧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3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跑错了地,在紫玉那总结完的地方啰嗦去了。我先慢慢读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4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说这首诗歌也不难读懂,不要想得太复杂就成。
总体上是诗作者营造了一个场景,像阳光说的站在观看的立场目睹孩子因生长在孤儿院,会对外界的一切有着很灵敏的察觉,不然不会写到眼睛的分视,当然,削苹果,不去考究,个人以为也就是这个小毛孩的渴盼,梦过,现在却变成了现实,闻到了少有的香味,也就带来一丝日子的甜味。第二节要说情感和场景的结合,很到位,那是必须的,身在那样的环境,小毛孩怎么能确认镜头的真实性呢?所有的铺垫,关于芒刺的意象和黑暗的直白呈现,都在描述孩子的内心在向往光明。深究的话,那得很多气息来叠加这份意外的恩赐了。第三节,这是所有孩子最纯真的思想,没有父母的孩子就是这样的状态,“他的声音像长了翅膀”呼应了开首的“上帝站在他的翅膀上”,如果他能飞翔,一切都能实现,无需用梦来填空。,,那么一个令人悲悯的孩子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4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石菩提 于 2010-9-13 17:15 发表
又是沙发,先占了
这首诗歌是比较容易让人进入,又让人很难理解的诗歌,因为我们读了一遍又一遍,最后总是回到了标题本身。我们明白一切,但又无法最终进入这个孩子和诗歌。
诗歌中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着言外之意,每 ...

我也在想那个盒子,和那个不同于昨日的梦。最后我要问问作者,呵呵,是请教。石版的最后一句话说道我心里去了:善良、天真,和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4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淡若春天 于 2010-9-13 18:15 发表
先支持一把,看后心情蛮低落的。

是啊,心情沉重。这就是社会民生弱势群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4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低处的迷雾 于 2010-9-13 18:28 发表
暖暖辛苦了,支持。稍后再来赏读。

雾姐姐有时间的话写评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4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0-9-13 23:01 发表
这首诗歌胜在场景与情感组合的好,布局巧妙~

阳光说得好,这是诗歌的一大优点。谢阳光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4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芙蓉 于 2010-9-13 23:37 发表
刚才跑错了地,在紫玉那总结完的地方啰嗦去了。我先慢慢读哈~~

木姐姐速度快哈。谢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4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芙蓉 于 2010-9-14 00:08 发表
应该说这首诗歌也不难读懂,不要想得太复杂就成。
总体上是诗作者营造了一个场景,像阳光说的站在观看的立场目睹孩子因生长在孤儿院,会对外界的一切有着很灵敏的察觉,不然不会写到眼睛的分视,当然,削苹果,不去 ...

木姐姐的解读很感性。一定要赞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4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歌的现实性:
在这首诗歌里,出现了两句对白。一句是“你可以上镜头了”,一句是“我爸爸妈妈可以看到我么”。从这两句简单的话里,我们可以想到这个孩子是如何成为孤儿的,他一定不是那种一出生就被抛弃的,而是因为异常原因与爸爸妈妈分开的,比如迷路、被拐卖等等。孩子记得爸爸妈妈,但现在那一切就像一个甜美的梦,因此这声音会长了翅膀飞,分明是记忆在飞。“镜头”的出现,可以让我们想到这是相关的部门或公益团体,在积极地为孤儿寻找他们原来的家,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得到,这个孤儿的背后还可能有更多的孤儿。
而作者能如此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并且向他们提供帮助,令人钦佩!看到了不如说到了,说到了不如做到了。作者,看到了,说到了,并且做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4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歌的文字是让人心疼的。

上帝坐在他的翅膀上
把眼睛分开
一边看守装着一张纸的盒子
一边编写一个不同于昨日的梦
曾经属于他一个人的梦
在床边的小板凳上
削苹果的孩子(孩子本是该单纯的,但是这个孩子有了心事。)

他忽然瞪视我们
从床边再度走到暗处
仅剩的暗处,和一根总想绊倒他的芒刺(他进入仅剩的暗处,再无处可藏了。失却父母的事件总如芒刺在背。)
在两扇门中探讨,在我们和院长之间
“你可以上镜头啦”
他不明白,又总想和我们接近(小孩怯生生又天真好奇的样子)
紧紧的抓着衣的尾端
像抓着一个真实的梦(这两句让我联想到青青子矜,有些异曲同工的感觉。)

“我爸爸妈妈可以看到我吗?”
他的声音像长了翅膀
漫过惆怅的孤儿院
在被遮挡的日头下
他的身体有些兴奋地折叠起来,念念有词(他有些懂了,上了镜头,爸爸妈妈就可能看到自己,而自己就真的进入了那个有爸爸妈妈的状态。不由自主。纯净得像小溪,清澈见底。)
收进我的脑海里
锁上(这两句我琢磨了很久,在想是好还是不好。现在我觉得完全可以接受,并且推己及人,意味深远。我们都该把它收进脑海里,锁上。)

个人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21 01: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