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050|回复: 38

辜鸿铭的精神,中华文明的骨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2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梦人

  说实话,如果说起汤若望,我还有所耳闻,但是当一位文友向我提起了辜鸿铭,的确摸了半天脑袋。还好现在网络发达了,百度一下什么都可以找到。当我拂去历史的尘埃,一点点接近辜鸿铭的时候,我被震撼了,被他那种爱祖国就爱到骨头里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而后又紧紧压着通通直跳的胸口,用了大半个上午的时光解读辜鸿铭,期望也能读出他的骨头。

  辜鸿铭在世人看来是个充满矛盾和争议的个体。生于豪门,从小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精通九国语言,通晓各科,长大后却留了满清的长辫子,爱极了三寸金莲,并到处宣扬封建纳妾制度的合理性;他在北大,受蔡元培、黄侃、洋教授的青睐,但却是西化分子的死对头,是清末保守派的领军人物;他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反以此而见重于西方人,很多西方人崇信辜鸿铭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他一生爱国,却受尽国人的辱骂而和嘲笑。

  也就是在这样矛盾的漩涡中,我更深切地理解了泰戈尔的诗句——如果你在黑暗中看不见脚下的路,就把你的肋骨拆下来,当作火把点燃,照着自己向前走吧!现今有许多人在自己的诗句中喜欢套用泰戈尔的这个意象,多有做作。翻阅历史,杀身成仁者不计其数,但是真正能做到拆下肋骨当火把点燃的人可是屈指可数,而辜鸿铭正是这样的一个人物。

  辜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整个生命历程都与“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他真正深爱的却是自己的祖国——虽然那是一个腐朽黑暗、败落不堪的没落王朝。作为一个思想开阔、通晓东西方文化的学者,他认为中国饱受西方列强欺凌的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西方人不了解东方文明,所以他不遗余力地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其实这样的观点现在正在一步步被验证着,现今意义上的战争早已不仅仅局限于炮火和硝烟,在伊拉克战争这样非对等的战争中,美国的坚船利炮非但没能显示出什么优势来,反而时时让自己在世界上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最终导致一个政党的黯然神伤。再一个更直接的例子就是我们的两个邻国不遗余力地在其国内进行最大限度的去中国化,不是更改首都名字换掉汉字就是篡改历史将本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整成他们的专利。历史一再证明,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不然就没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大唐之所以在当时让世界俯首,不也正是其文明的光芒所致?

  他穷其所能地将中国经典古籍翻译为英文,其目的正如他在《论语》译序中声称的那样——我们只想在此表达一个愿望,希望那些有教养有思想的英国人在耐心读过我们的译作之后,能够反思一下他们对中国人已有的成见,并能因此修正谬见,改变他们对于中英两国人民与人民、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态度。他还在各种公开的非公开的场合宣扬中华文明如何是世界上最值得尊敬和学习的文明,对于任何贬低中华文明的言论都要进行严厉的回击,甚至不惜于用其充满智慧的狡辩。这样做势必就要将他自己逐渐逼进墙角,但同时他留长辫子,爱三寸金莲,宣扬纳妾制的合理性等等诸多不被人理解的言行也就归于合理了。我想,他这样的言行仅仅用“子不嫌母丑”是无法能够概括得了的。
      
  对于中国落后就要挨打的既定局面、对于当权政府腐败黑暗的事实他不可能视而不见。而他并没有顺应形势地与任何人站在一起,一方面,他对西方列强出言不逊、横加指责;另一方面,他守旧的做法在国内受尽了白眼。他的言行与其说将自己置于看起来那么不仁不义的处境上,不如说是他站在了更高的地方,为了照亮黑暗,他强忍痛苦一次次地将自己的肋骨抽出来点燃。对于胡适等人的白话文运动给国人带来传统文化断层上的灾难,他也曾经早有预见,但最终,民国政府还是在小学课本废除了文言文,给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他的光芒虽然很微弱,但却穿过了历史,照到了今天!现在,国学又开始热了起来,儒家思想的精髓也一再被提起,我想这是中华文明的一大幸事,辜鸿铭在天之灵如若有知肯定会倍感欣慰的。

  不可否认,正如亚瑟·史密斯提出并使之得以扬名的那个观点所说的那样,中国人具有缺乏精确的习惯。针对这一观点辜鸿铭做出了无比精准的比喻:中国人的毛笔或许可以视为中国人精神的象征。用毛笔书写绘画非常困难,好像也难以准确,但是一旦掌握了它,你就能够得心应手,创造出美妙优雅的书画来,而用西方坚硬的钢笔是无法获得这种效果的。看到这里我的思绪不禁又归于现实,想到了“百度”——这个被一群年轻中国人引领着的成立仅仅十年左右就世界闻名的大公司,其行为模式值得我们关注:没有条条框框、没有工作着装要求、没有办公室政治、没有论资排辈、没有绝对服从……

2010.09.12凌晨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c45cc70100ljfx.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0-9-25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哦?自己坐沙发,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5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5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一下:

辜鸿铭,人名,名汤生,是中国近现代为数稀少的一位博学汉学中国传统的同时,又精通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学者,号称“清末怪杰”。他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马来文等9种语言,通晓文学、儒学、法学、工学与土木等文、理各科。他创造性地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书,向西方人倡扬东方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西方形成了“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5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5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辜鸿铭,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5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拂去历史的尘埃,一点点接近辜鸿铭的时候,我被震撼了,被他那种爱祖国就爱到骨头里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而后又紧紧压着通通直跳的胸口,用了大半个上午的时光解读辜鸿铭,期望也能读出他的骨头。

拜读好文,开拓视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5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陆、台湾间的汪辜会谈,
辜振甫任海峡交流基金会(Straits Exchange Foundation)董事长。

这个台湾的辜振甫,就是辜鸿铭老先生的独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5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拂去历史的尘埃,一点点接近辜鸿铭的时候,我被震撼了,被他那种爱祖国就爱到骨头里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而后又紧紧压着通通直跳的胸口,用了大半个上午的时光解读辜鸿铭,期望也能读出他的骨头。

拜读好文,开拓视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5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辜鸿铭辩才无双。中日甲午海战后,伊藤博文到中国漫游,在武昌时,与张之洞有过一些接触。辜鸿铭是张的幕僚,作为见面礼,他送了伊藤一本自己刚出版的《论语》英译本。伊藤早知辜氏是中国保守派中的先锋大将,便乘机调侃他道:“听说你精通西洋学术,难道还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于两千多年前,却不能行于二十世纪的今天吗?”辜鸿铭见招拆招,回答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二十世纪,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并不会三三得八。”伊藤听了,一时间无词以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5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就是在这样矛盾的漩涡中,我更深切地理解了泰戈尔的诗句——如果你在黑暗中看不见脚下的路,就把你的肋骨拆下来,当作火把点燃,照着自己向前走吧!现今有许多人在自己的诗句中喜欢套用泰戈尔的这个意象,多有做作。翻阅历史,杀身成仁者不计其数,但是真正能做到拆下肋骨当火把点燃的人可是屈指可数,而辜鸿铭正是这样的一个人物。

像辜鸿铭这样的学者当代没有笫二个,泰戈尔的<沉船>少年时在理工课堂读过,看来,需补读他的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5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辜鸿铭辩才无双。中日甲午海战后,伊藤博文到中国漫游,在武昌时,与张之洞有过一些接触。辜鸿铭是张的幕僚,作为见面礼,他送了伊藤一本自己刚出版的《论语》英译本。伊藤早知辜氏是中国保守派中的先锋大将,便乘机调侃他道:“听说你精通西洋学术,难道还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于两千多年前,却不能行于二十世纪的今天吗?”辜鸿铭见招拆招,回答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二十世纪,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并不会三三得八。”伊藤听了,一时间无词以对。

兴昌也是学贯中西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5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昌昌试总结一下:

我以为,辜鸿铭先生的伟大和不朽,在于他学贯中西、纵横古今的实力,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和传承,他自强、自信的民族精神和信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5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兴昌 于 2010-9-25 22:03 发表
我以为,辜鸿铭先生的伟大和不朽,在于他学贯中西、纵横古今的实力,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和传承,他自强、自信的民族精神和信仰。

杨兄总结得很好,这也正是现今社会最缺乏的东西,口上高喊爱国,其实内里空空,并不懂得国为何物,更不明白几千年的中华文明。连自己民族的精神都摸不到,何谈信仰?与其唾沫飞溅、口诛笔伐在文字上斤斤计较,还不如静下心来多学习下,不说学贯中西、纵横古今,至少也应该明白一些最基本的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5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望远 于 2010-9-25 21:51 发表
当我拂去历史的尘埃,一点点接近辜鸿铭的时候,我被震撼了,被他那种爱祖国就爱到骨头里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而后又紧紧压着通通直跳的胸口,用了大半个上午的时光解读辜鸿铭,期望也能读出他的骨头。

拜读好文,开 ...

嗯,让我们一起领会辜老的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7 09: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