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紫穗穗

穗穗经典诗歌点评集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6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辛苦了,慢慢看,留个脚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7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秋子,多谢你的光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7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解读:史蒂文斯《坛子轶闻》

美国诗坛的领军人物,史蒂文斯的“坛子”哥德巴赫猜想
——探幽史蒂文斯《坛子轶闻》的神秘能指和轶闻猜想


坛子轶闻 (飞白译)

华莱士•史蒂文斯(美国)

我把坛子置于田纳西州
它是圆的,立在小山顶。
它使得散乱的荒野
都以此小山为中心。

荒野全都向坛子涌来,
俯伏四周,不再荒野。
坛子圆圆的,在地上
巍然耸立,风采非凡。

它统领四面八方,
这灰色无花纹的坛子
它不孳生鸟雀或树丛,
与田纳西的一切都不同。


如果说,我不知道史蒂文斯的“坛子”里究竟卖的什么药,装着什么样神秘的宝贝,让后世许多的学者,趋之若鹜,为它沉醉、痴迷,如猜谜般的集体解惑,那是可能的事实。这只被可爱的史蒂文斯大人,有意放置在田纳西州的“坛子”,好似一种美学意义上的象征符号,一个浪漫主义人士——行为艺术的精彩实践,神秘地烙印在美国众多学者的心目中。

这只田纳西州与众不同、统领着四面八方的灰色“坛子”,来到了中国,也让更多的中国诗评家,感到了头疼。人们绞尽脑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各种不同的方式,从各个角度,不停地解读“坛子”这一意象,到底指向了我们生命进程中,哪些神秘的领域、关键的哲学或美学意义呢?!我们拿到这样一首歧义纷呈的诗歌,就仿佛面对中国的千古谜诗,李商隐的《锦瑟》一般令人迷惑,我曾说一些人的诗歌,是半可解和不可解的。这里的“不可解”性,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可解。而是说:诗歌中,似乎多条道路都能通达了“罗马”,又似乎条条大道都在进城中,被截断不通了。想到这首诗歌的复杂性,我们还是先别忙,急着来解读这首诗歌的内在含义和哲学深度吧。我们先回头,来看看华莱士•史蒂文斯,他的生平、简历和一些评论资料吧。

在美国现代诗坛上,史蒂文斯无疑是一位“外星人”般传奇色彩的闯入者。他以一个保险公司的高级职员的身份,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高白领“金领”的角色。他在远离纽约文艺界、文学圈的康州小镇上居住,却意外地将自己的大名,光彩照人地写进了美国的文学史。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早期声名稀松的很,并不受人关注和看好,他的第一本诗集《簧风琴》于在1923 年出版。印数很少,只有1500册,而且大多是赠送给了友人。当时的史蒂文斯已经44岁,他的诗集在公众中几乎毫无影响。没有影响也就罢了,直到1931年《纽约时报书评》才刊载了此集的一篇书评,书评的评论者,显然极度看不起史蒂文斯,也就更看不上他的诗歌了。他说:“诗集从头到尾没有一个思想能真正作用于人的心灵,没有一个词能唤起人的感情。它是冰柱垒成的耀眼夺目的大厦。史蒂文斯成就了一项失败的事业,不幸的殉道者。”

这篇评论实在是糟糕透顶。也让史蒂文斯的自尊心,受到了严厉的打击和创伤。从这件意外的事件上,我不仅要联想到中国的诗人——海子。他生前的悲剧,他曾拿着自己自制的的诗歌集,给当时的一些名家诗人看。可想而之,他也同样遭受了无情的嘲讽和不屑一顾的打击,让他了无生趣的其中一条罪状,一定和这个事件有关。无名者的诗歌,被人忽略也就罢了,再加上一些话语中心集体的遗忘、嘲讽、不认可的诸多打击,这是多么让人心碎的事情啊……我还是言归正传,受到这样的打击之后,史蒂文斯在《簧风琴》出版之后,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创作枯竭期。任何一种打击,都会给作者留下创口、阴影和后遗症。(这个体会,我也深有感触。)后来,史蒂文斯在他重要的文论《高贵的骑手和词语的声音》中,几乎通篇为自己的创作倾向,进行了一次清算的辩护:“我不认为一个诗人负有的义务作为一项社会责任比作为一项道德责任更多,而如果存在人们有共识的任何关于诗歌的东西,那就是诗人的角色无法在道德中找到。”

现在,我们知道的事实,和当年那位书评人极度嘲讽的武断,完全背道而驰,当下的《簧风琴》已经和艾略特的《荒原》、庞德的《人物》以及乔依斯的《尤里西斯》一起成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经典作品。我们的史蒂文斯先生,似乎和中国的海子有着一些雷同的遭遇,只是他比大洋彼岸的海子小兄弟,实在要幸运的多。1879年出生的他,有着光彩的求学经历,他就读于哈佛,后在纽约法学院获法律学位。1904 年取得律师资格后,在康涅狄格州就业于哈特福德意外事故保险公司,1934年就任副总裁。他于1955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市去世,享年76岁,也算是高寿了。他死后,名声鹊起,成为美国现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随着学者研究兴趣的深入,随着大家对现代派与后现代派研究的深入,随着文学理论、研究视野的发展扩充,人们对史蒂文斯的兴趣逐步上升,对他的诗学和诗歌的价值重新认可并定位。所以,他被后世的学者,进一步美誉为“诗人的诗人”或“批评家的诗人”。看来这种马后炮的行为,“生前忽略,身后鹊起”的事件,不仅放眼中国这样,连美国最先进的国家也不例外,估计世界的视野也是这样“天下乌鸦一般黑”的流氓吧。

史蒂文斯1951年和1955年,曾两次获得“全国诗歌奖”,1955年因《诗选》获普利策奖。他对于中国当代一些诗人来说,也是影响深厚。如王家新、西川、于坚等一大批优秀的诗人,都曾或多或少地受到他理论和观念的影响。史蒂文斯的作品中文译本,并不多见。他的《最高虚构笔记》是诗人陈东东、张枣编选的,几乎囊括了他最重要的诗歌,他的文论《必要的天使》也在中国翻译出版了。大家如果感兴趣,喜欢他的诗和言论的话,不妨找来一读。

介绍完史蒂文斯一些关键、有趣的资料后,我们再来阅读《坛子轶闻》一诗,或许会感觉轻松的多。此诗,也曾翻译成《田纳西州的坛子》。我自己偏爱《坛子轶闻》的这个诗题。轶闻,轶闻,坛子的轶闻,显然这个翻译的内涵所指,要妙趣横生的多,也带有中国特色。这个题目翻译的水准在于,将作者一些想说的话,都交付给了诗题。我想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以一个“隐居的天鹅”露出的高傲洁白的颈脖,来理解,来解读,这只来自美国田纳西州的“坛子”。

一个“坛子”意象,一首《坛子轶闻》的能指,就像一场经典的猜谜会,娱乐了美国诗坛,也傲睨了整个世界诗歌史。我敢说这样说,也敢这样猜测。因为在这首《坛子轶闻》的诗歌里,我闻到了一股不屑一顾、傲睨群雄的领袖气质。短短十二行诗歌里,作者虚构了一种可能,一种现实生活中近似荒诞的行径。他描述了自己放置一个圆坛的全过程,以及在放置过程中,所看到的一切景象和感受。

我要说,也只有他史蒂文斯,才敢在诗中,如此大胆地虚构,敢将一只“灰色无花纹”的坛子,摆放在田纳西州的某个“小山顶”上,让小山一下子,就放射出了——类似与佛光啊上帝之光的光彩,成为一个中心。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中心呢?作者没有说,我们也不必问。我们就在一种无声的默契里,体会并领悟着作者的言外之意。这就是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美妙感悟。

随后作者,让这只圆圆的,风采非凡的坛子,赋予了歼灭“荒野”散乱的使命,然后接着,它就统领了四面八方。这灰色的坛子,不起眼,无花纹,也就罢了,偏偏它和田纳西的一切,都是不同的。这真是要命啊!我说朋友们,当你们读到诗歌的最后结尾处,一定会不由自主地遥想一下这只圆坛。从这只不可一世、甚至有点飞扬跋扈的“坛子”身上,你们一定能感受到史蒂文斯,他强大的内心世界,他极度自负的与众不同。我一直猜测着,这首诗作的写作日期。这点非常关键,估计正是因为那次诗评的打击之后,史蒂文斯才会敝帚自珍,隐居起来,不和那些自以为是的圈内人士“天才们”多接触吧,这是我无心有意的揣测。恰恰是他的避世,独自在康州小镇“辟谷”般的自修,反而无形地成就了他诗歌的魅力。那独特的想象力、哲学的光彩和与众不同的诗学实质。

作为一个优秀的读者,我们一定要有很快地进入诗歌内部的本领,同时也能很快地脱离诗作,进行游离于作品之外的畅想。而经典的诗作,往往给读者留下了无数的通道、出口和入口。史蒂文斯在诗中,用“坛子”为主要意象,然后让这个意象反复出现,构成了一个稳定的象征体系。我们仔细体会贯穿全诗的坛子“意象”,就不难发现,谜底:就是作者本身。因为他要借这首诗歌,来表达和泄愤。坛子已经不仅仅是坛子,而是他内心深处,某种精神的象征物。就是这只灰不溜秋的毫无花纹的“坛子”,成为了一个统领四面八方,气焰嚣张、气吞山河的王者。这也是作者某种自尊心的象征,一个隐居的“国王”,与众不同的“天鹅”,从不合群的“智者”。我几乎把我能想到的所有溢美之词,都奉献给了他。

赏读完这首《坛子轶闻》,我由衷地感到欣慰,毕竟历史是公正的,时间是仁慈的,他生前的忽略,有他死后的荣光来一一偿还。这首《坛子轶闻》,我不从学术价值上去研究探讨,而是被我荒唐地解读成,诗人对整个美国诗坛的一种藐视和泄愤。如果说作者的初衷,真的如我猜测的那般,其实这首诗歌的真正的价值,早已超越了狭隘的泄愤和含蓄的“愤青”色彩,已上升为学术研究和美学价值的高度。因为他的许多诗作,象征意味浓厚,歧路纷呈。你的解读,也仅仅是其中的一条通道。我想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的学者和诗评家,想要研究他的诗歌和诗论的缘由。正是他迥然不同的异质,让我们“失而复得”地认识了这位“隐居”的“天鹅”。

史蒂文斯的语言风格,受到法国象征派和华兹华斯、济慈等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比之庞德、艾略特、弗罗斯特、威廉斯这些多年生活在欧洲的诗人,这个终生没有离开过美国的诗人,骨子里更富有异国情调,更能接受欧洲的诗学理念和美学观念,他认为,对于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向大千世界的繁复经验,开放自己的感官。而他自己,恰恰是“浪漫”派的传人,象征派的“种子”,要知道美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是后期才渐渐形成的中心,早在20世纪初,几乎所有美国的名家,都在向欧洲诗歌学习、研究、竞争并进取。中国80年代初朦胧诗的流行,也和欧美的西学东渐的潮流有关联。

纵观史蒂文斯的诗作,可以将他称之为玄想诗人和象征诗人,他以晦涩、瑰丽、怪异、神秘等诗歌形式著称,有时甚至连一些诗评家,也难以对他的诗作进行透彻、明朗的诗学分析。米勒学者就曾说过:“史蒂文斯的诗全集是一首漫长的沉思诗。”

我想说:暧昧难明的状态,有时蕴含着诗歌——奇妙无言的触觉和感官体验的神秘。如果诗歌创作,果真是“身体在思想”的过程。那么史蒂文斯就是济慈诗论的异国的最好实践者。诗人用感官来虚构一切的存在。在他的诗歌里,在他用想象构建的王国里,他探讨一切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病,比如——贫穷、战争、社会变革、欲望、老年、宗教信仰、秩序、人的意识与自然、死亡、力量等等。这些诗歌,虽然是虚构真实,但却真实反映了现实存在的问题,也成就了史蒂文斯瑰丽、诡异、晦涩难懂的“诗意”价值。(注:这些感觉,大家可以在阅读完他的大部分诗作中,就能感知和获得。)

从《坛子轶闻》一诗里,我们更能深刻领悟到,他的诗近于纯粹艺术,是一种形而上的思考。他用一生隐居的时光,人为地虚构了全部诗作。他强调“想像力”的作用,认为想像力能使混乱的世界,真正获得有序的秩序。我想每一个诗人,一生都无法抛弃想象力,如果想象力的干涸,语言平庸乏味,都将是创作生涯中最致命的一击。诗人的一生,都是借助于想象力、阅历的丰厚和经验值的积累,和语言游戏,和形式叫板,和一切的技法,进行智力大比拼,才华斯洛克,思想七巧板。

现在,我在阅读和解读《坛子轶闻》的同时,已经走向了坛子所处的“小山”,在它的中心地段,感受史蒂文斯“巍然耸立”的不凡风姿,我在坛子里,端坐,如老僧入定。一遍又一遍地思索着史蒂文斯《最高虚构笔记》里的精彩言论“诗歌是最高形式的虚构”,“朝向最高的虚构”……随后我又想到自己读到此诗的美妙感觉,能让大脚趾都有冲动的分分秒秒,这美好时光啊,我真渴望可以长久地沉浸……




2010年9月7日作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0-9-7 14:4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8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扎加耶夫斯基两首和默温的《挖掘者》

将有一个未来 (韦白 译)


扎加耶夫斯基(波兰)


将有雨,将有宴会,将有
篝火,栗子壳将裂开,
将有喊叫,某人将藏在树丛里,
某人将绊倒小蛤蜊,
空气里将散发煤气和丁香味。
将有大笑者,将有哭泣者,祈祷者,庄重
而寂静的谎言,将有一个未来,
只要逗留在这里,在这个火车站的
二等候车室,被香烟
熏黑,在奥地利皇帝的肖像下


穗穗点评:将有怎样的一个未来,在扎加耶夫斯基先生的视线里出现呢?是一场雨,是宴会,是篝火中爆开的栗子壳;还是某人藏在树丛中的喊叫,绊倒的小蛤蜊,空气中散发的各种气息,大笑者、哭泣者、祈祷者等,那些庄重而寂静的谎言。这是怎样一个杂乱不堪、温馨又冷酷的未来蓝图。

其实这些场景,不过是作者在火车站二等候车室,在熏黑的奥地利皇帝的肖像之下,所遥想的几幕场景的拼图。好似浓缩的人间烟火生存大图景。这样一个时而温馨,时而悲伤的未来,作者究竟期盼它带来什么样的启迪呢?反复阅读全诗,我找到诗歌中最为关键的一句:只要逗留在这里。

是啊,只要我们还在人生的火车站上逗留,逗留在这人间,我们就无法逃脱这些繁琐、无序、杂乱的生存图景,这些生活的场景是琐碎的、细腻的、温馨的小图片。正是这些小图片,拼贴出了一个未来巨幅的“广告牌”。这将有的未来,是一个酸甜苦辣具备,哭哭笑笑的,冷漠和尖叫都成立,祈祷和谎言并重的苦海人生。

小诗歌,小场景,大寓意,大拼图。

若只看题目,我们的扎加耶夫斯基,他用一个满含展望和憧憬的诗题,先给我们一点精神鼓励的小甜点和小安慰,其实他诗歌的内容,真实的意图,都是展现一幅杂乱且黯淡的人世长卷,暗示人生中必然到来的各种严峻的局面和不幸遭遇,结局还不得而知。他用场景并列、场景分置的陈述手法,层层推进,层层剥皮,展开这幅混乱不堪、但有时又温馨喜人的人生画卷,然后将拉远的镜头,摇回一处火车站二等候车室,定格一个特写镜头,将视线的焦点引向:被香烟熏黑,奥地利皇帝的肖像之下的某人。



挖掘者 (沈睿译)

默温(美国)


如果一个男人扛着铁锹来到路上

如果两个男人
扛着铁锹来到路上
如果八个男人扛着铁锹
来到路上

如果十一个男人扛着铁锹来到路上
而我要藏起来
那时我想看这里的一切
像这只手正好挡在
我的眼前

而我愿试着把它放下来
在他们透过它并发现我之前


穗穗点评:默温是一个喜欢营造梦境的诗人,他在诗歌《又一个梦》里,成功地引导我们登顶,朝向人生的真实梦想——群峰之后上的灿烂夏天挺进着。

在《挖掘者》的诗歌里,作者用数字一、两、八、十一四个量词,游戏般地变魔术,一再重复地说明——扛着铁锹,来到路上的挖掘人数。用这样游戏的格调,继续给我们营造新梦境。这一切的重复,都是一种强调和深化,都是为了主角“我”的出场,而做出的豪华铺叙。这个出场的主角,很有意思,不是像诗歌“又一个梦”中的我,那样自信和野心勃勃,而是胆怯地像个兔子先生,那般藏匿起来。

我一直弄不清,究竟是谁的手,谁的“这只手”挡住了作者的眼睛,挡住了作者那时,想要看到的一切……我在不停的阅读中,翻来覆去的思索、考证着,连夜色也无法挡住我四分五裂的想象轴轮。这只遮蔽真相的手,是不是上帝之手,命运之手呢?可能吧。

作者真正的目的还不仅仅是将自己藏匿起来,就罢休了,而是想把那只挡住真相的手,放下来,还原真相。并且在挖掘者,发现他之前,就把这件伟大的事情干完。不过作者最后的愿望,还是一种企图,是他实现目标之前的渴望愿景。尝试之后,最好的某种结局。

读到这里,从诗题到内容上,从手法到结构,整体的怀想和整合,我依旧一头雾水,有点找不到北的恍惚。我说过,我总是忠实于自己的阅读感觉和体验,哪怕这是经典的诗歌,天王老子他大舅的佳作也罢,我还是我,始终是我。我读到什么感觉,就会写出什么感觉,不会生搬硬造,非要得出一个标准或光明的答案不可。

尽管这阅读感觉和体验,怪怪的,令我恍惚和彷徨。我还是大呼神奇。这种阅读体验里,有一种说不出口的意趣和极度含蓄的调侃气息。

我想作者不仅和诗歌中众多“挖掘者”,打着哑谜,也和我们这些异国的读者们,打着哑谜。他用这只渴望放下的“手”,要告诉我们什么不朽的真理呢?而这真理,又不能给诗歌中的挖掘者所看见。

神奇啊神奇,作者用奇妙的语言逻辑和递进的量词空间,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多解或无解的谜面。我想说,此刻,不是我在解读它,而是它眨着狐狸眼,正在迷惑我哦。

那我就做第一个被默温梦境捉弄的中国红颜吧,我不停地叫喊着:神奇啊神奇,恍惚啊恍惚,然后坚定地走出了默温的“梦”。因为我的肚子真的饿了,它提醒我,此刻我还活着,我一天的饭菜还没有好好地享用,我还不能,也没有资格在“挖掘者”的视线里,出现哦……


2010年9月7日作



飞蛾 (桴夫 译)

扎加耶夫斯基(波兰)

透过窗玻璃
飞蛾看着我们。坐在桌旁,
我们似被烤炙,以它们远比
残翅更硬,闪烁的眼光。

你们永远是在外边,
隔着玻璃板,而我们在屋内
愈陷愈深的内部,飞蛾透过
窗子看着我们,在八月。


穗穗点评:从来都是我们的眼睛,去看世界和自然。如果有一天,飞蛾变成了主人公,他们透过窗子,看我们这些围着火光飞舞旋转,愚蠢且渺小的人类,那将是怎样的一出荒诞启示录?!
波兰诗人扎加耶夫斯基,他的诗歌语言,透着一种无情的寒光,具有一种悲剧性质的揭露性。他在黄金的八月,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冷酷的“电影海报”,这种以物观我的视觉手法,本来就是借用了电影语言,也就是镜头语言,进行一些场景的描述和穿插。

作者用飞蛾的视角,观察人生和人类。用这种视角观察事物和人生的外国诗人,其实非常之多,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也擅长这样的叙述语言和视角。“你们永远是在外边,/隔着玻璃板,而我们在屋内/愈陷愈深的内部……”这一段夹叙夹议的描绘和总结,具有浓重悲剧色彩的基调和宿命论的沦陷感。这样的独特体悟,是扎加耶夫斯基善于穿透事物的表层,用昆虫的视角,荒诞的想象,虚构的真实,给我们展现的换位思考的矛盾辩证的人生悲剧感触。比如他前一首诗歌《将有一个未来》,也有这样的镜头语言呈现。

窗玻璃,就是隔离带,代表着两个各自独立的世界和空间。上帝缔造了万物,万物皆有灵性,不要以为只有你人类,才是自然的主宰,某个时刻,我们也在灯火的中心,身受灼烤,愈陷愈深,成为一只精神困顿小“飞蛾”。作者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警示我们的日渐荒凉的心灵和优越感正在丧失的无形危机。

我妄自揣摩,按照自己的理解和索引,来解读这首短小精悍的寓言格式的小诗。



2010年9月7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4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提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龙的妹妹 于 2010-9-14 15:13 发表
好文章提读


问好妹妹,这段时间我在老家装修房子,那边我会抽空去,还请你多体谅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8 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这些东西,怎么好像有一种空洞、说教、高高在上的感觉。这就是经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楚汉 于 2010-9-18 07:11 发表
看这些东西,怎么好像有一种空洞、说教、高高在上的感觉。这就是经典?

有吗?呵呵~~好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问好楚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

嘿,我不觉得哪里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忧郁的青蛙 于 2012-2-1 19:17 发表
嘿,我不觉得哪里好了…


嗨,俺看你哪里都好了!!没有一个地方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分欣赏!谢版主的劳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我还是努力多读几遍,是读诗,不是读评,依然坚持个人的看法,不觉得哪里好了。

至于评论,心得占有的少一些,很多都是摘自它本身的背景

什么是评论?是先发现它的闪光点,包括如何体验到内在的精神世界,只是评论者共鸣还是不够的,更多的时候,让读者看了也共鸣,也许这微妙难以言说吧,呵,然后才是它的不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忧郁的青蛙 于 2012-2-2 10:49 发表
问候,我还是努力多读几遍,是读诗,不是读评,依然坚持个人的看法,不觉得哪里好了。

至于评论,心得占有的少一些,很多都是摘自它本身的背景

什么是评论?是先发现它的闪光点,包括如何体验到内在的精神世界 ...


那么我期待你,写出这些诗歌,不好在哪里的系列文章,或许这样才是对一首诗歌,好坏的公正批评。问好忧郁的青蛙!

至于我的评论,你可以不用看和考虑。就从你自己阅读的感受出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好诗,穗穗能认真品读与点评,这也是向诗友的汇报与交流。
作者很勤奋,如能抓住要点,品评的文字更精炼,也许会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要写那样的文字?我只是我,也从没去想写的和那些字一样。经典的定义又是什么?它能打动千千万万个读者么?好的定义又是什么?它突破了美学的瓶颈么?它为全人类贡献过什么?只是一厢情愿的想读懂它?只是它的语言以及思想吸引了我们…为何不去读些唐诗宋词,或许它没有难度吧,也没有人愿意继承它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24 03: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