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原帖由 梧桐更细雨 于 2010-8-26 11:39 发表 谢谢紫版主长篇大论对梧桐在文本、哲学、技法以及文化发展背景上的点拨!其实,必须承认梧桐对于诗歌应该算一个刚刚走进门槛的门外汉。虽然我于1989年接触诗歌,主要是一些朦胧诗,但觉得读来有些障碍,后来就随 ...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紫穗穗 于 2010-8-26 11:59 发表 中国大陆文化,有两次割裂 1)五四运动 2)文化大革命 某种意义上,台湾继承民族文化,更完整、传统些。但是台湾的区域性,又决定了他们文学的大气和厚重不足,他们呈现的是细腻和传统性。反而没有大陆放 ...
原帖由 风雨青衫 于 2010-8-26 21:04 发表 再来支持你的实验。但是觉得后面两个“不”的提法值得斟酌,诗歌本就要求简练,你却说“不以简饰懒”,韵律美本就是诗歌应有的特质,你说“不逃避韵律”,是不是觉得这提法多余了?
原帖由 晓月清辉 于 2010-8-26 21:20 发表 诗歌的活路是创新,或者说先锋
原帖由 梧桐更细雨 于 2010-8-26 22:46 发表 谢谢青衫兄回头关注! “不以简饰懒”,我的意思是不用简朴来作为自己写时懒惰不好好用功写出更高的水平的理由。比如,赵丽华的那几个,是不是可以认为是懒得用功而以简白掩饰呢? “不逃避韵律”,这个,我是 ...
原帖由 风雨青衫 于 2010-8-26 22:54 发表 我也认为押韵纯属外在形式,关键还是诗歌是否存在内在韵律,这是最重要的。
原帖由 风雨青衫 于 2010-8-26 23:22 发表 诗歌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存在多种样式是必然的。相对形象的语言来说,直白的语言似乎少了创造力与想象力,但是我觉得任何一种语言形式都不是绝对的,一些题材适合这种表达方式而另外的题材却不一定适合,所以我认为应 ...
原帖由 梧桐更细雨 于 2010-8-27 09:45 发表 青衫兄所言极是。正像当下的世界一样,唯一已经成为稀罕,多样化才是常态。其实我是说,有些诗歌,那样的排列只是节奏,真的找不到“韵脚”了,呵呵
原帖由 风雨青衫 于 2010-8-27 11:15 发表 节奏,这也是诗歌韵律的一种表现手段呵。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要把诗歌写得押韵,回归古典。哈哈,梧桐这个大可不必吧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31 00: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