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梧桐更细雨

《李清照——诗说诗人之三》【三不主义实验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6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梧桐更细雨 于 2010-8-26 11:39 发表


谢谢紫版主长篇大论对梧桐在文本、哲学、技法以及文化发展背景上的点拨!其实,必须承认梧桐对于诗歌应该算一个刚刚走进门槛的门外汉。虽然我于1989年接触诗歌,主要是一些朦胧诗,但觉得读来有些障碍,后来就随 ...


中国大陆文化,有两次割裂

1)五四运动
2)文化大革命

某种意义上,台湾继承民族文化,更完整、传统些。但是台湾的区域性,又决定了他们文学的大气和厚重不足,他们呈现的是细腻和传统性。反而没有大陆放开手脚,更能取得一些创新的“典型化”标本和流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你不是读书写作么?你忙吧,我去找找普拉斯、里尔克,惠特曼看看,对了,你的评点经典的那个帖子我还没看完,我再去看看、、、、、、、、你忙,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6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支持你的实验。但是觉得后面两个“不”的提法值得斟酌,诗歌本就要求简练,你却说“不以简饰懒”,韵律美本就是诗歌应有的特质,你说“不逃避韵律”,是不是觉得这提法多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6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紫穗穗 于 2010-8-26 11:59 发表


中国大陆文化,有两次割裂

1)五四运动
2)文化大革命

某种意义上,台湾继承民族文化,更完整、传统些。但是台湾的区域性,又决定了他们文学的大气和厚重不足,他们呈现的是细腻和传统性。反而没有大陆放 ...

然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6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的活路是创新,或者说先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紫穗穗 于 2010-8-26 11:59 发表


中国大陆文化,有两次割裂

1)五四运动
2)文化大革命

某种意义上,台湾继承民族文化,更完整、传统些。但是台湾的区域性,又决定了他们文学的大气和厚重不足,他们呈现的是细腻和传统性。反而没有大陆放 ...


文化的断层,说来五四较之文革尤甚。不过凡是辩证的看,没有五四的学外也没有今天的汉语,或许是正着了传说中的休克疗法吧,呵呵,岛上的东西看得不多,郑愁予、余光中,好像还有一个冯青,写得都有成就吧。紫版晚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雨青衫 于 2010-8-26 21:04 发表
再来支持你的实验。但是觉得后面两个“不”的提法值得斟酌,诗歌本就要求简练,你却说“不以简饰懒”,韵律美本就是诗歌应有的特质,你说“不逃避韵律”,是不是觉得这提法多余了?


谢谢青衫兄回头关注!
“不以简饰懒”,我的意思是不用简朴来作为自己写时懒惰不好好用功写出更高的水平的理由。比如,赵丽华的那几个,是不是可以认为是懒得用功而以简白掩饰呢?
“不逃避韵律”,这个,我是有些针对时弊的,兄弟看看,我们所见诗歌最起码押韵的又有几首呢?还真有一朋友劝我不要押韵,说那反倒毁了诗的内在节律(我知道朋友都是善意直言,因为事实上也有太多不押韵而读起来很有说不出来的舒服感的诗歌)。
不知道这样说,兄弟是否好理解一些?呵呵,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晓月清辉 于 2010-8-26 21:20 发表
诗歌的活路是创新,或者说先锋


谢谢37精华的晓月清辉学长来读并批评!
我想,史实上是这样,有很多经典来自曾经的先锋,也有很多的先锋到后来也匿迹销声,呵呵,问好诗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6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梧桐更细雨 于 2010-8-26 22:46 发表


谢谢青衫兄回头关注!
“不以简饰懒”,我的意思是不用简朴来作为自己写时懒惰不好好用功写出更高的水平的理由。比如,赵丽华的那几个,是不是可以认为是懒得用功而以简白掩饰呢?
“不逃避韵律”,这个,我是 ...

我也认为押韵纯属外在形式,关键还是诗歌是否存在内在韵律,这是最重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雨青衫 于 2010-8-26 22:54 发表

我也认为押韵纯属外在形式,关键还是诗歌是否存在内在韵律,这是最重要的。


哥哥,梧桐真的不太清楚传说中的内在的韵律是啥呀!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6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存在多种样式是必然的。相对形象的语言来说,直白的语言似乎少了创造力与想象力,但是我觉得任何一种语言形式都不是绝对的,一些题材适合这种表达方式而另外的题材却不一定适合,所以我认为应该有目的的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雨青衫 于 2010-8-26 23:22 发表
诗歌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存在多种样式是必然的。相对形象的语言来说,直白的语言似乎少了创造力与想象力,但是我觉得任何一种语言形式都不是绝对的,一些题材适合这种表达方式而另外的题材却不一定适合,所以我认为应 ...


青衫兄所言极是。正像当下的世界一样,唯一已经成为稀罕,多样化才是常态。其实我是说,有些诗歌,那样的排列只是节奏,真的找不到“韵脚”了,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7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梧桐更细雨 于 2010-8-27 09:45 发表


青衫兄所言极是。正像当下的世界一样,唯一已经成为稀罕,多样化才是常态。其实我是说,有些诗歌,那样的排列只是节奏,真的找不到“韵脚”了,呵呵

节奏,这也是诗歌韵律的一种表现手段呵。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要把诗歌写得押韵,回归古典。哈哈,梧桐这个大可不必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7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玩一个
李清照用的
有很好的开发与运动价值。

白诗说你的三不主义是三不注意
有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7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雨青衫 于 2010-8-27 11:15 发表

节奏,这也是诗歌韵律的一种表现手段呵。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要把诗歌写得押韵,回归古典。哈哈,梧桐这个大可不必吧


是的。认同!也说一句

其实语言、语气、语调,本身自然就有韵律,而且有时通过结构、分行、分段、停顿,都能达到韵律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31 00: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