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妙妙

“妙眼观诗”2010年第一期 6 雨夜,读木木诗有感 114 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8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妙妙 于 2010-8-17 22:27 发表
读与写目录 :

1 他人即地狱——解读 天涯孤鹰《德令哈夜景》 01  楼
2 失落的梦话——简评 秋子 《以别昨天》 15 楼

1 他人即地狱——解读天涯孤鹰《德令哈夜景》

文/ 妙妙

这是一首关注生存问题的诗歌 ...




谢谢妙妙用心点评。其实这篇写到妙妙说该结束时我也考虑过结束。那就是纯粹地写戈壁夜景了。后来加了点个人感触在里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8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见地的评。
无论是肯定还是批评都有着自己强烈的主观色彩,这就是风格。
赞一声。
我为妙妙置顶,希望妙妙能把自己感觉良好的或值得一评的诗歌继续评下去。
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8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改个标题。
《妙眼观诗》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8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妙妙诗姐,赏读,拜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8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欣赏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8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涯孤鹰 于 2010-8-18 13:34 发表

谢谢妙妙用心点评。其实这篇写到妙妙说该结束时我也考虑过结束。那就是纯粹地写戈壁夜景了。后来加了点个人感触在里面。


我这人有恩必报,也是对鹰哥知遇知恩的感谢噢*^-^*
不结束,是另一种风景。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爱在生存中越来越荒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雨如磐 于 2010-8-18 13:42 发表
有见地的评。
无论是肯定还是批评都有着自己强烈的主观色彩,这就是风格。
赞一声。
我为妙妙置顶,希望妙妙能把自己感觉良好的或值得一评的诗歌继续评下去。
问候!

有了哥们支持,肯定不是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雨如磐 于 2010-8-18 13:44 发表
建议改个标题。
《妙眼观诗》如何?

可以。就做为我在大厅的特色栏目开起来,我会用心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秋子 于 2010-8-18 15:02 发表
谢谢妙妙诗姐,赏读,拜谢!

什么拜谢,太隆重了。抱抱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jhpoem 于 2010-8-18 22:34 发表
进来欣赏学习

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翠影红霞 于 2010-8-18 23:50 发表
学习

互补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3  意像单元的文字信息——精评 冬箫《母亲》

文/妙妙

冬箫写作的诗歌,总留下大面积空白。许多情节让读者去想象,于是就有了读与写的互补。
我读冬箫的诗,就是欣赏一幅泼墨山水,他的随意挥洒意境自显。太满则溢,美学的残缺不全,应用于冬箫的诗歌,就是高度凝练的短诗句。
故事、场景、心情、意境,看似漫不经心三言二语的表达,其间的跨度就可能已是十年或几十年。
简单的意象日常所见的通俗词组,却能激起读者江河湖海的联想。“我从荆棘上走来/母亲远远望着我”这哪儿是诗?就是和你聊家常嘛!
这样的平平静静叙说,会有什么样子的惊心动魄?连我都要怀疑的悬念。我在想:冬箫,你能玩什么花样?
冬箫其实小我三岁我叫他哥,他却能很爽快地答应下来。可见为人的直观与豁达,平日生活的小细节反射在诗篇中,就是同样朴素大方的诗意。顺接“母亲远远望着我/足有黑发到白发的距离”。
生活的艰辛充满磨难,一路走来的双脚踩踏荆棘的疼痛,让我想到冬箫曾经黑发年青的母亲;渐渐步入中年母亲发丝由黑转白;直到满头找不见一根黑发的银丝。
这种黑与白精典的强烈对比,时间跨度被拉长后的窒息,情感如泄洪来访已然势不可挡。
母亲一颗思念儿子的心,是十八层地狱的酷刑。我的忙碌,为家,为工作,为诗歌,无暇顾及母亲的感受更不要说亲临抚慰。
无奈地看着时光的沙漏一去不返——“黑发到白发的距离”在一声轻呼母亲中,几多的歉疚?几多的伤感?几多的无奈?
数不胜数的委屈与挫折,一个“荆棘”的意象就涵盖了全部的苦涩。
那种“黑发”到“白发”的距离,就是母亲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子搂我在怀里的遗憾;同时也是我为生计劳顿奔波于人生路上不歇脚的写实。
对母亲的表达有千千万万种方法,但即使所有的弥补装得下整个宇宙,又怎么盛得了母爱于亿万分之一?无语凝噎此时无声胜有声,好比剑在弦上泪在眼里含而不落是最悲。
母亲的晚年还能有多久?我中年的事业还能跑多远?这些极富张力的意在言外,都是我读冬箫《母亲》时产生的共鸣。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所生所养,现实情况又是大多数游移于亲人视线之外!即便偶尔想到母亲,又怎么能与母爱相比?孩子,就是母亲的心肝宝贝。
如同两条永远无法相交的平行线,母亲和我今生只能用目光来关怀,距离远了还有心连心本能的动作?“我向母亲挥挥手/顿然触及到的呼吸/竟会如此潮湿”。
能不潮湿吗?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情到深处爱到极致又摸不到的抓狂,只有含在眼睛里的泪水才是唯一的表白。
《母亲》全诗68个字,廖廖9行诗的率真讲述,读着我却看到久在地下反复磨擦流窜不断升温的岩浆,那个出口只有母亲能拯救我的水深火热之煎熬。
我心尖上站立的母亲,终成不得不喷发的活火山岩浆,“母亲”在三个小段出现的复沓式叫喊,是忍无可忍憋不住向母亲的呼救。
“母亲,在邻村的山岗上/磨了几下刀/荆棘就倒下了一大片”母亲,大爱无言,你思儿的目光消骨吸髓痛彻心扉,我不说并不是说我没有感觉你的爱。
冬箫诗歌意象单元自身携带的文字信息,的确可以屏蔽和忽略不必要的累赘唠叨。冬箫懂得诗歌忌讳纷至沓来的意象重叠,而这种点睛之笔的高度压缩打包,反而是延伸诗歌本身的张力。
《母亲》这首小诗的魅力,就在一气呵成天衣合缝,我真的有读到透不过气来的感动。冬箫诗歌已经包容了语言的无极限,是母子之情说不清道不明扯不断的彼此牵挂。

…………………………………………………………

附:《母亲》

诗/冬箫

母亲
在邻村的山岗上
磨了几下刀
荆棘就倒下了一大片

我从荆棘上走来
母亲远远望着我
足有黑发到白发的距离

我向母亲挥挥手
顿然触及到的呼吸
竟会如此潮湿

[ 本帖最后由 妙妙 于 2010-8-19 07:5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3诗选得好。评的角度也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紫穗穗 于 2010-8-19 08:00 发表
3诗选得好。评的角度也妙!

要抱要宝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31 15: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