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石菩提

灯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2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下,问候菩提:)还有俺楼上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剑客无剑 于 2010-7-11 23:49 发表
死了无数个脑细胞,仅仅感觉语言的美,没有想到什么意思!我只是在猜,应该是写“诗”的吧!

剑客的最标准。鼓励一下。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雨如磐 于 2010-7-11 22:59 发表
灯诗嘛,智慧之光的闪烁。当然这是望文生义。但引经据典的用意如果不是为了增加诗歌的厚度而是有意设置意象的深度而模糊诗意,那我还是暂时不吱声吧。

智慧之光,是的,就是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雨如磐 于 2010-7-11 23:04 发表
这样的诗歌别人的解读都是在猜谜。
唯一正确的答案在作者手里,只能作者自解。
欢迎作者自解,然后大家七嘴八舌展开讨论,就像本人写的那首《蝴蝶》那样。

呵呵。写诗可不能成为谜语。那就完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2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韵的一首,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宇宙深处 于 2010-7-11 23:45 发表

大哥说的对,读诗不是也不能是猜谜。记得石兄也有再创作之说。
“唯一正确的答案在作者手里,只能作者自解。”也许根本就没有错误正确之分,只是对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已。
横看成岭侧成峰,身在山中,谁能认得 ...

恩,宇宙兄说的是。

其实这首诗主要是一个想象力的问题。风雨大兄说的智慧之光的确是主题。
丁丁而伐伐的是木也不是木,实解得话是木,木而生火,火丁(丁点)而灯。
意解得话伐的是木,呆板的木,木脑袋的木,斧斤劈伐的是我们这些呆板的脑壳,丁丁是敲击穿透之音。
我们的脑袋总是被各种各样的观念,习俗或者其他的一切僵化物锁着,这斧斤是解放之音。

而诗歌中各种意象与灯其实都有关系,我不知道大家为什么没有联想到,这个最大的可能是大家想象力的匮乏(都别激动,凡是体味到美的都不匮乏),如果大家有灯下独坐的体味,那么便很容易理解了。这儿的灯不能是电灯,最好是油灯。
灯光如河流,照亮洗涤我额头,这是通感的运用,剑客兄当能体味。有灯必有影,如影随形,影形如铁链,意亦如铁链。随后的忧伤如珊瑚则开始关联主体,这儿的忧伤二字我一直考虑是否扔掉,现在都没有决定,灯光大片的淤积同忧伤联系起来了,这应当也是一种通感。随后的三山五岳,一月七星则是主观的神游八级,在夜的笼罩下三山五岳陷落,但有星月寒光清冷刺破。颤颤巍巍则是灯火飘摇,肋骨有智慧和联通之意,随后紧接着是我的头颅和灯的意象的结合,“我有一颗美丽的头颅,常于午夜思索”直入主题。
最后一节就不解了,解到这相信大家都能看懂了。

个人觉得我这首并不晦涩,关键是想象力以及一种情感体味,只要觉得俺这首诗歌美的,体味到美的,你的想象力就还是不错的。

问好楼上所有的兄弟,昨天下的早,未能与大家交流,甚是遗憾。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雨如磐 于 2010-7-12 00:15 发表

智慧之光的闪烁。
精神世界的追求。
既然菩提不提倡我们这种实体的解读法而主张多从诗歌所散发出的意的方面领悟,那我们也就不勉强了。

偶解了,大兄看看是否合理。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北左河 于 2010-7-12 09:44 发表
古韵的一首,问好!

问好左河,谢谢赏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北左河 于 2010-7-12 09:44 发表
古韵的一首,问好!

问好左河,谢谢赏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2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石菩提 于 2010-7-12 09:45 发表

恩,宇宙兄说的是。

其实这首诗主要是一个想象力的问题。风雨大兄说的智慧之光的确是主题。
丁丁而伐伐的是木也不是木,实解得话是木,木而生火,火丁(丁点)而灯。
意解得话伐的是木,呆板的木,木脑袋的木 ...

呵呵绕了一圈你还是回到实解上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2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石菩提 于 2010-7-12 09:45 发表

恩,宇宙兄说的是。

其实这首诗主要是一个想象力的问题。风雨大兄说的智慧之光的确是主题。
丁丁而伐伐的是木也不是木,实解得话是木,木而生火,火丁(丁点)而灯。
意解得话伐的是木,呆板的木,木脑袋的木 ...

我读得并不潦草,但可能在意象的关联上没有用心去想。
我是想到了油灯的,这不是马后炮。
由灯而亮,由亮而明,由明而进入广阔天地,这是智慧的指引,也是世界的未来。
意蕴的延伸在我这里就是这样一个顺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2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石菩提 于 2010-7-12 09:45 发表

恩,宇宙兄说的是。

其实这首诗主要是一个想象力的问题。风雨大兄说的智慧之光的确是主题。
丁丁而伐伐的是木也不是木,实解得话是木,木而生火,火丁(丁点)而灯。
意解得话伐的是木,呆板的木,木脑袋的木 ...

由此可见,实体的解读还是最能进入读者内心引发读者强烈关注的。
一首诗歌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去观察,他最想在诗歌里了解或者获得的是什么呢?
无非就是诗歌所呈现的含义和思想,至于技巧和手法,那于普通读者来说并不是最重要,那是诗人的事情。
意境的解读尽管能更深刻地延伸诗意,但常常剑走偏锋,当然也是见仁见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雨如磐 于 2010-7-12 13:09 发表

呵呵绕了一圈你还是回到实解上来了!

自解嘛,当然最好一句一句地解了,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雨如磐 于 2010-7-12 13:13 发表

我读得并不潦草,但可能在意象的关联上没有用心去想。
我是想到了油灯的,这不是马后炮。
由灯而亮,由亮而明,由明而进入广阔天地,这是智慧的指引,也是世界的未来。
意蕴的延伸在我这里就是这样一个顺序。

就是这个顺序,我只是多加了个镣铐罢了
至大光明境还需要奋斗良久。
当时其实想的是怎么写诗,所以我说剑客的是正解。你的是主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雨如磐 于 2010-7-12 13:25 发表

由此可见,实体的解读还是最能进入读者内心引发读者强烈关注的。
一首诗歌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去观察,他最想在诗歌里了解或者获得的是什么呢?
无非就是诗歌所呈现的含义和思想,至于技巧和手法,那于普通读者 ...

是啊,读者最喜欢的还是实解,不过实解有其先天的局限性,那就是禁锢。不能让人有了悟之机。
两种解法各有所得。如同翻译诗歌的直译与意译。各有所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22 22: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