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原帖由 笔城 于 2010-7-8 14:04 发表 诗被评论完剩下还是诗。 欢迎进来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笔城 于 2010-7-8 13:58 发表 你不懂,这是诗的隐形思维;也就是说,诗中的画面全是作者想象里的空间,诗人隐去了回想的主体身份。如果照你认为的,诗的重点是“很近”这个“距离”空间跨度,那种诗写出来就等于摔个跟斗(不坐车就上了飞机), ...
原帖由 半只眼 于 2010-7-8 11:02 发表 这首诗和价格无关,是对生命的认识。所以才会有铁鞋出现。假如你是被出售的生命,你会怎么想?这是关键。作者应该是站到了被出售生命的立场上了。从价格角度探讨,你到底是卖西红柿的还是卖猪头的?显然这很荒谬。 ...
原帖由 漱石 于 2010-7-7 16:21 发表 关键在于这首诗的题目有“很近”这两字,我觉得这才是重点,作者好像没注意到。。。
原帖由 漱石 于 2010-7-7 16:37 发表 版主就是版主,很能掰——掰得不用分皂白。。。
原帖由 漱石 于 2010-7-9 00:24 发表 文本要提供给读者必要的和有效的暗示和联想的可能,不然一切都交由读者说了算,还要作者和文本干什么?问好千朔。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0-7-9 00:45 发表 除非文本完全没有线索,我们当然可以质疑作者的居心可能是含糊的 但就研究文本学而言,也有认为人当作者写一篇文章之后 作者就已经死了,文章就完全交由读者自行解读 所以,读者解读文本时,是可以由自己个人的 ...
原帖由 漱石 于 2010-7-9 00:48 发表 你所说的我知道,我不认可。读者论对我不合适。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0-7-9 00:56 发表 读者论对漱石不合适 那么你就必须找到更强的评点来让作者心服口服啊~ 至于,你挑”很近”这一点 千朔个人觉得有商榷的空间 版聊,其实也不算是啊 只是交流一些写诗做人的理而已 還有挑战版的斑斑都很 ...
原帖由 漱石 于 2010-7-9 01:27 发表 挑战者怎样,我很清楚,或许比你更清楚也不一定。 你让我说好话许多人都会心服口服,批评的话就一定不可能了。
原帖由 漱石 于 2010-7-9 02:04 发表 您的职业是教师吗?向老师问好!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5 08: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