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风浩荡

《昔日,与友漫谈宗教思想与其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8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读,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 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观点和见识读来,很有启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 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无技巧”的理解,风版此文是一版。其实,还有不同的版本。这些读来,也都受益,有时间时还可再探讨。

[ 本帖最后由 杨兴昌 于 2010-6-1 03:0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 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博闻强记,见多识广。这是风版最值得文友学习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树边上的人 于 2010-5-28 23:15 发表
来读,问好


多交流,这是我期待的。
漫谈之间,看似振振有辞,似乎滔滔江水不绝,其实这在表面上很随心与率性,有点纵一苇之何如,凌万顷之茫然。但放在我们曾经学习过的认识论当中,想着真理,与我们的认识永远是相对与约对的关系,就会知道,我所说的一番,也只是一种看法,离真理永远有距离。也可以说与真理完全是两回事。

所以,认真交流,挺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兴昌 于 2010-6-1 02:48 发表
一些观点和见识读来,很有启发。


多多交流,不求对与错,只求一种透明的无碍的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兴昌 于 2010-6-1 03:00 发表
对“无技巧”的理解,风版此文是一版。其实,还有不同的版本。这些读来,也都受益,有时间时还可再探讨。


是的,有时间可以来探讨。

技巧,我在文中,先是认为,很必须,似乎就有了绝对的意思。而后才认为要警惕,不能迷技巧而过分。这可能就像佛家人所言,佛法无边。看来佛家的法,也是有的。而法如何持,如何不持,如何在最后化于无与有之间,则需要一种参透的过程。所以我漫谈当中,提到的神秀大师与慧能大师。前者认为必须苦苦修行,而后面则认为一放下屠刀就可成佛。多多想来都有道理。但起码的是,慧能大师的提法更容易让一些人物掌握,掌握的是魔法而不是佛法。因为前者,要求你必须去练苦功,去花时间精力去修行。

不展开说去。多交流。其实其它的版本,我也看到一些。说的层面是不一样的。也都可以说是有益的。

[ 本帖最后由 风浩荡 于 2010-6-1 10:3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兴昌 于 2010-6-1 03:06 发表
博闻强记,见多识广。这是风版最值得文友学习的地方。


最后一段引用贾平凹的,是直接复制过来的。因为我认为他说得很形象,更生动,很启发人。
当然,我也得承认就当代作家的文笔,我也是很欣赏他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风浩荡 的帖子

我切身体会到所谓的技巧观点的滋味,非常赞同。不能无技巧,也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失去用心底的爱去创作诗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芙蓉 于 2010-6-2 17:26 发表
我切身体会到所谓的技巧观点的滋味,非常赞同。不能无技巧,也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失去用心底的爱去创作诗歌。

文有技巧,爱乃为首。谓为无技巧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树边上的人 于 2010-5-28 23:15 发表
来读,问好

谢谢你来读,也向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芙蓉 于 2010-6-2 17:26 发表
我切身体会到所谓的技巧观点的滋味,非常赞同。不能无技巧,也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失去用心底的爱去创作诗歌。


那就握个手。倒不是因为你赞同我的。而是你说你切身体会到。

一些问题,也只能论及点到为止,不能深入到过分。因为一深入到过分,就会进行哲学性的概念里。

举一个例子说明,有人认为技巧本身并不是最为重要的,而认为主题是否真情实感才是。可重要的,我们持什么标准,以读者的角度来判断作者写的是真情实感呢。我们非鱼,何以知道鱼呢,我们还可以像庄子与惠子这般争论下去,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呢。所以我在文中提到,这里只是论技巧,把主题先搁在边上去。不然就会扯不清楚啦。

强调对技巧本身的体会,难道不是对真情实情的更认真的更详实的去表现吗。所谓诗,说肤浅一点,毕竟是用文字来表达。而文字再说简单一点,其实也无外乎是两个功能,一,表达自己,二与别人交流。第一条,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我手写我心。第二条,则是要懂得交流本身,就是要使用别人也能体会到感受到的语言。否则只是写自己的,不遵循交流的语言规则,岂不是自言自语,仿佛呓语一般,又怎么能做到交流呢。将这样的话,引用孔子的那句名言,即,从心而不愈矩。从心,即强用内心的真实,不愈矩就是要懂得不可随心所欲。

如果只是强调真情实感,就可以。其实哪一个文体不提倡要写出真情实感呢。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新闻报道,不就是提倡这个观点吗。如果我们通过准确真实与可信的新闻报道,而受了感动,我们是否认为就是诗呢。我说到这里,只是再举这个的例子,涉及到对内容的真情实感的思考。那就点到为止,毕竟真情实感等所谓的主题内容的问题,这里先略去。或者我通过漫谈的形式,作了一点浅浅的说明。不再多加重复。

[ 本帖最后由 风浩荡 于 2010-6-3 10:5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水边青艾 于 2010-6-2 17:33 发表

文有技巧,爱乃为首。谓为无技巧也。


你很厉害。把技巧与爱作了一个加法,就等于到无技巧啦。

可我老实的说,我真就没有看出,你这个加法是如何演算出来的。如果你认为,这是你规定的,那我得说,你很厉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芙蓉 于 2010-6-2 17:26 发表
我切身体会到所谓的技巧观点的滋味,非常赞同。不能无技巧,也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失去用心底的爱去创作诗歌。


再进来,多说一句:
我们强调文字的真情实感,是对的。因为我们看到太多的文字写来,把晦涩当成深刻,把肤浅当成真诚,把矫情当成深情,把表演当成表现,而有所失望。但如果把失望的原因,推到是技巧上,认为是过分的强调技巧造成的。我是坚决不同意的。因为这两者并没有直线似的逻辑关系。或者可以说,正因为他们对文字内在的逻辑不曾用心的体会揣摸,不对文字内在的规则进行学习与感悟,所以他们的文字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反无法表达出真情实感来。所以不是技巧用得过分,而是技巧,他们还没有入门。

也会有人说: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不然何以有创新。但重要的是,你首先要懂得规则,才能去打破。如果规则都不懂,你打破什么呢,你能创新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4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漫谈当然有个非常愉快的氛围在这里铺设,所以我以为一个人在表达自己情感的时候,先是问心,然后看灵感的源泉,再则就是个人阅历和理论知识产生的一些无技巧之技巧了,我这个并不是你回复25楼的这种总结,我还远远没有达到加法自然圆满的地步,根本还是个诗歌的孩子。但我读诗的前提一般是进入人家的指向是什么,写诗的时候,我却注重我主题的明确性。如果我对某一个诗眼都还没把握,我怎么去进行灵感发出的信息的记录呢?关于李白的豪放,以酒的力量来发挥从内而外的言说,个人从来不会认真肯定,还是坚持有个规矩或者勤奋思索的前提。所以,我也不会刻意追求雕琢和做深入的功夫课,我要在无烟无酒的早晨或夜晚,将那些星星一样的点,慢慢地糅合进一个小筐子里,这些汉字的闪光体,也许就是这辈子都不可能再次重现的扑捉了。人家常常将自己置放在空灵和幻觉中,而我认为写诗是顺其自然的流露,第一稿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但无论如何都是最真的。从这个基础出发,自己不太去追求诗歌的数量,有感而发,不让晦涩的语句愚弄自己或者他人。或许也正是先生说的,“坚决不同意过分的强调技巧”。结合你的做人修为观点及宗教漫谈的互动影响,我且将自己前段模仿你那首诗后,看到某人的一句话,突生一个诗歌主题,直到第三天在纸上用水笔写出的这首短诗来与您进行再次交流,很多人不太喜欢解读我这类小丑般的写作者的诗歌,我不怕丑,我觉得自己这首真的是无技巧的技巧之作。自恋了一点哈,请先生给我解读一下,并指出我的创作是否刻意了还是没有达到我手写我心的宗旨?

《再也不想写诗》

一棵小苗从我心口裂开
等在雨中
一把伞
城门紧闭

你决定不打开么
那就让我淋湿所有
一生的白纸
仅剩一弯月牙

从死亡之穴爬出来
我要奔赴战场
从此,我再也不想写诗

我打马而来
只为摘取一米阳光

[ 本帖最后由 木芙蓉 于 2010-6-4 00:1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7 22: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