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天涯孤鹰

百家争鸣《第六期》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5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丑牛》
文/又一村


丑是调和颜料
三分勇气,外加
七分迟疑
在而立和不惑之间
忍痛放弃比喻,夸张
放弃追赶豹子的形容词
三亩薄田……………………从这里开始,转折的有些僵硬,不自然。
换一垄青草
细细的苦涩
适宜反复咀嚼
牛角正跟着岁月慢慢弯曲
连同当初的锋利

这是牛年的一首旧作,虎年啦还没有修改好。我写诗歌很少,修改速度也慢。写作如同雕塑,力求完美,总遗刻痕。
木艮斑竹的眼光很犀利。一起谢谢上面所有留下意见的朋友。大家的批评和鼓励是诚恳而珍贵的。谢谢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6 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两首诗歌的共同点是没有刻意制造语言的噱头,而是执着于朴直的诗意营造。
好象也没有多少技巧的运用,喻象并不复杂艰涩。
如果深入到诗歌的内里,感觉两首的共同点也基本是一直的,就是诗意渐进渐紧,在尾部达到高潮。
拙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31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静》

这个城市,灯红酒绿-----------------------这句较直
嘈杂的声音越过车子打在脸上-------------“打”字用得好
许多人生活在泡沫上--------------------------这句亮眼,“泡 沫”之意象虽俗,但用在这里奇好。
一起一伏。很多时候
我喜欢太阳下被风干的感觉----------------这感觉好,好在“风干”。
像一本书,失去水分
词句手拉手走在洁净的路上---------------寓意深,但“洁净”太直

我也幻想有一间房子--------------------------这里跳跃过大,过渡有些不自然。
那里坐着我的亲人和朋友
陌生都关在门外,安静极了
手指在上面的黑板上移动----------------在“亲人和朋友”之间,“黑板”来得突然
一些进出的脚步声-------------------------但这后两句不错。
也被擦去

总的来说,这首诗从吵闹,到安静,这个过程构思的不错。诗者善于从生活中取材,运用意像幻化主题。这点值得大家学习。以上意见,仅凭个人直觉~:)

[ 本帖最后由 幻中行 于 2010-5-31 17:4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31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首其实比较实在,构思和意象上都有亮点

细细的苦涩
适宜反复咀嚼
牛角正跟着岁月慢慢弯曲
连同当初的锋利

这节就非常好。但整首诗读来,正如一村自己所说,还有雕刻的痕迹。问好一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开始就一直关注着大家的点评。这里感谢大家的参与和用心地解读---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回复了。

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我的本意没有表达的太清楚。诗歌千百年来有许多意象都被我们用旧了,没有了新意。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发掘新的意象。而来自我们平凡生活中的意象又往往让我们读着亲切、可人。写好了会更富独特的审美情趣。而拥有意象的多少对于现在做诗歌来说已经远比拥有词汇的多少更为重要。而能够写活这些意象,更是一种才能。这些鲜活的意象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巨大的宝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静》

作者:李晓泉

这个城市,灯红酒绿
嘈杂的声音越过车子打在脸上
许多人生活在泡沫上
一起一伏。很多时候
我喜欢太阳下被风干的感觉
像一本书,失去水分
词句手拉手走在洁净的路上



我也幻想有一间房子
那里坐着我的亲人和朋友
陌生都关在门外,安静极了
手指在上面的黑板上移动
一些进出的脚步声
也被擦去


这篇诗歌,生活的味道很浓。举重若轻的描述,诗意在收尾处忽然浓郁起来。“泡沫”、“书”、“黑板”几个再平凡不够的意象,被作者的生花妙笔用活了。

许多人生活在泡沫上
一起一伏。

这里“泡沫”这个物象,它本身所涵盖的特质和意义被巧妙地利用、更赋予了新的含义。而且又比词句更具有鲜活的画面感。应该是歌者本身的独创。

我喜欢太阳下被风干的感觉
像一本书,失去水分
词句手拉手走在洁净的路上

人像一本书,这个比喻虽然以前常被用过。但一本风干的书,失去了水分,表现人的慵懒和倦怠又十分地贴切。
“词句手来手走在洁净的路上”,这里词句是指人内心那些活跃的思想。跟前面一副倦容的躯体有鲜明的对比。

手指在上面的黑板上移动
一些进出的脚步声
也被擦去

这里“黑板”的运用是我最为惊叹的。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而“擦去脚步声”这句神来之笔变得那样自然、又妥帖、奇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丑牛》

作者:又一村

丑是调和颜料
三分勇气,外加
七分迟疑
在而立和不惑之间
忍痛放弃比喻,夸张
放弃追赶豹子的形容词
三亩薄田
换一垄青草
细细的苦涩
适宜反复咀嚼
牛角正跟着岁月慢慢弯曲
连同当初的锋利

这是一篇精致的小诗。语言已经简洁地不能再简洁了。前大半的写法用的抽象的词比较多,如丑、比喻、夸张、形容词等都是不能唤起画面感的词。如果改用意象替代会有更为出色的表现。

全诗的精彩处却是来自于一个意象鲜活地运用:

牛角正跟着岁月慢慢弯曲
连同当初的锋利

这里“牛角”,我理解成人内心那些坚韧的东西,
少年的理想、个人性格中的坚持,随着人到中年慢慢放弃了“锋利”。
这都是人广为存在的普遍情感,因此更容易引起人普遍的共鸣----


这首诗歌,用意象处和没有用意象处带来的效果正好可以做个直观地对照。
因此提供给大家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20 06: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