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738|回复: 21

百家争鸣《第六期》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7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百家争鸣    说百家诗歌长短


        



★活动宗旨:旨在弘扬一种更真实、更简单、更沸腾的诗歌交流氛围。
★探讨原则:实话实说。最直接地说出你不加修饰的观点。禁止叫骂。


===============================================

前言——


如何从现实生活中提取诗歌的养份、提取特别鲜活、亲切的意象,来丰富我们这块神秘的语言花园。这对于所有写诗歌的人来说都具有特别现实的意义。本期遴选的两篇作品富有这方面的特色。欢迎大家取长补短,广为交谈。




推荐作品一:



《安静》




这个城市,灯红酒绿
嘈杂的声音越过车子打在脸上
许多人生活在泡沫上
一起一伏。很多时候
我喜欢太阳下被风干的感觉
像一本书,失去水分
词句手拉手走在洁净的路上



我也幻想有一间房子
那里坐着我的亲人和朋友
陌生都关在门外,安静极了
手指在上面的黑板上移动
一些进出的脚步声
也被擦去




推荐作品二:




《丑牛》



丑是调和颜料
三分勇气,外加
七分迟疑
在而立和不惑之间
忍痛放弃比喻,夸张
放弃追赶豹子的形容词
三亩薄田
换一垄青草
细细的苦涩
适宜反复咀嚼
牛角正跟着岁月慢慢弯曲
连同当初的锋利
发表于 2010-5-17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的两首。熟透了的感觉。从现实生活中提取诗歌的养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7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的诗歌都不可能脱离生活
没有对生活的体悟 也就没有灵感
两首都捕捉的挺好  第一首散些  但整体的氛围还是很好   第二首结构把握的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8 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是想远离尘嚣;二是已看透世俗。
其实都有归隐与平淡和清静的愿望。前面一首用的是对比,后面的是假借。至于高低,只是语言的提炼上有些悬殊。
呵呵,不知是否说到点子上没有?望各位诗友多批评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8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多人生活在泡沫上
一起一伏

——鲜活、亲切的意象

在而立和不惑之间
忍痛放弃比喻,夸张
放弃追赶豹子的形容词

牛角正跟着岁月慢慢弯曲
连同当初的锋利

——初感岁月是一把双刃剑,有待时日去体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8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1、《安静》
    养分新了,诗意表达清楚,也不失为好酒。

2、《丑牛》
   “细细的苦涩
    适宜反复咀嚼
    牛角正跟着岁月慢慢弯曲
    连同当初的锋利” ,
    这是经年积累沉淀的养分,如酒窖的老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8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喜欢第一首,写得真诚深切,容易让人进入
第二首新意足,但虚化成分多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8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心境,对生活的思考,都交融在从生活中提炼出的诗意化画面中,有很强的暗示作用,贴近普通人的内心世界,应该说是不错的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9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亩薄田
换一垄青草
细细的苦涩
适宜反复咀嚼
牛角正跟着岁月慢慢弯曲
连同当初的锋利

这可是绿色语言哩
纯香
很受启发

[ 本帖最后由 翠影红霞 于 2010-5-19 20:5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0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天涯孤鹰 的帖子

手指在上面的黑板上移动
一些进出的脚步声
也被擦去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1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 学习这两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1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两首风格不同,都好,只能说学习了!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2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首亦如诗题般安静、沉缓、句句入心;
第二首似有几许无奈,又似等待决然的出离。
读后的一点感觉。都是好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3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形象的特殊规律,就是描绘客观生活特征的概括和表现自我感情特征的特殊性有限统一。而客观的生活特征应该是概括的写实。记得雪莱将诗与散文作亚里士多德式比较时的一句话“诗是生活的惟妙惟肖的表象,表现了它的永恒真实”。所以说,从西方到东方,从古至今,诗一直是没有离开现实生活的。
第一首写的“安静”是虚的,是对嘈杂生活,幻想出“一间房子”的安静,前后两节形成鲜明对比,让现实的无奈与自我的向往在生活这一主导情感中形成有限统一。
第二首的核心意象应该是在“牛”上,无论是“七分迟疑”的神色与“反复咀嚼”的举止,都突显出概括的生活意象,有很好地蕴藏着主观的自我感情。但这一首的内部情绪统一方面,我个人觉得过于牵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4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两首诗的
优点:切人生活,描写形象生动,容易产生共鸣。
缺点:写者较多,内容缺乏新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20 06: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