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木芙蓉 于 2010-4-14 00:11 发表 
杨先生,真的非常感谢您,这样细致地读这篇旧文。 您提到的这些我也略有所知,但文学与艺术的融通性,倒可以从您身上可见一斑。所以也就有了名气连带的文学家和画家的这个传承。后面您说的送票友一书的事情 ...
,,,,,,,,,,,,,,,,,,,,,,,,,,,,,,,,,,,,,,,,,,,,,,,,,,,,,,,,,,,,,,,,,,,,,
温卅京剧界典型人物很多,目前票友有三百多,市区票房十五亇每天上午到晚上都有活动,我选了五亇水平较高的,仅会费一年要交四五佰元,外地在温卅地区赚钱混饭的剧团近四十个,主要在佛殿演,农村死人也唱戏,这么看来,京剧虽大步走向没落,但比诗歌強,最起码还有观众,唱戏还可赚钱,给活人唱赚小钱或一攴酒席,给死人唱可一天赚一二百,还管三歺酒肉,和中华烟虽然观众年龄均在60岁至80岁,但诗歌作者比读者多几十倍,或者说作者就是读者,基本没有市场,所以诗人们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使诗歌多活若干年非常重要,并且更重要的是先去学会赚钱的本领,再去学诗研究诗,诗界的现状如此,其实,画和字是商品,但诗不是商品,因此,有教画和教书法的,沒有教写诗的,你说对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