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原帖由 柳重烟深 于 2010-3-27 13:18 发表 喜欢第二首,从形式到内涵都很精致,只是开头几句“黑熊”的由来稍微有些平庸。第一首欣赏的是诗中散发出的那种苍凉沉重和无奈的感觉。假如再稍微打磨一下,逻辑再清晰一些会更好。总之还是喜欢那种厚重的味道。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zjhpoem 于 2010-3-28 12:54 发表 第一首诗意向深远 结尾精彩 语言很细腻 第二首 刚开始真没读太懂 看了上面的点评 似乎懂了一些 两首都值得欣赏和 学习 支持 鹰主
原帖由 天涯孤鹰 于 2010-3-16 18:15 发表 欢迎三位朋友,鱼和字母先生的评点细致,这样的用心不管对错,对于写作者都是一次习惯的清洗。 论坛的阅读大多都是友情阅读,能这样认真地对待一件作品可能只有此时。我会一直在,看大家的热烈讨论。
原帖由 天涯孤鹰 于 2010-3-21 18:02 发表 心灵散步者诗友在我帖子后面的跟帖说的问题很有点普遍性,特意转到这里: 我看了《读者文摘》上说我国文学史上的“四大国宝”之一,不写古诗,其原因是唐诗宋词元曲,经过几千年国人的努力已达巅峰,我就迷惑的很 ...
原帖由 心灵散步者 于 2010-3-31 23:55 发表 一时感慨,孤鹰师友别太当真!呵呵 不过话又说回来,不管诗歌的悖论语言、陌生化语言,还是蒙太奇的手法,或者意识流。起码要有一定国画飞白式的轨迹吧,也就是所谓的通感。象“有一声枯黄的轱辘在颤栗”这句诗, ...
原帖由 心灵散步者 于 2010-4-1 00:02 发表 喜欢第二首,假如给黑熊赋予一定思想的载体,这首诗可以说不但想象丰富而且很灵动,其妙处在于扩张了诗的内涵和读者的想象。简单而深邃。浅见,欣赏!问好诗友们!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2-24 18: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