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妙妙

我们来学诗 (十二)诗与诗人——《雨梦随风》 89 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0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忌满,需要留有空白”

赞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文眠 于 2009-5-9 20:44 发表
学习学习。多谢斑主的分享。

今天刚从杭州回来,太累了明天再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方悄 于 2009-5-10 12:25 发表
“诗歌忌满,需要留有空白”

赞成。

谢谢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八)诗的细节

写诗之法很多,如同写小说有了细节,诗就有了生活的鲜活。很多诗人一味注重诗的语言、意境、技巧,却忽略了本该存在的生活细节,其诗歌难免落入深奥、晦涩!
本人以为诗之所以不为大众接受,与写诗人本身的定位和取向也是密不可分的。试想现代人整日忙于奔波挣钱,你是诗人不能说你能靠诗歌吃饭而说别人世俗。
绕一个大圈还是为了说明细节必须是生活着的东西,仅举一例就能知晓浅显的道理:
                     
                       这个名字总使我
                       想起儿时的事
                       收了芝麻
                       我们围着灶台
                       看锅里黑色的精灵
                       欢蹦乱跳
                       骚动如一群
                       雨前的蚂蚁

这首曲近的《黑芝麻》,原载于1993年7月号《青年文学家》。炒芝麻是点儿的小事,一个细节就活画了童趣。这样的诗歌是行走着、生活着的,即使那么多年过去了,没见过炒芝麻的我,还是能从诗人通俗的话语里体检到乐趣。
农村里的孩子没有城市娇子的零食五花八门,为此他们会为了丁点的炒芝麻小事兴奋。也正是这种物质的匮乏,才使生活农村的孩子更加容易感动。芝麻快要炒熟时候的浓香,吸引了自家和邻里的孩子。
尽管孩子们性别不一样;长相不一样;高矮不一样;心情却是不约而同的急切期盼。在孩子纯朴的眼里,一颗颗小小的芝麻也成了黑色的精灵,那种快乐和激动人心的场面,不是身临其境是难以捕获得来的……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妙妙 于 2009-5-11 12:5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1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在跟着妙妙学诗,希望能看到更多好东西,支持妙妙!很喜欢读诗,偶尔也写写,却总写不好,希望在诗歌报,在妙妙和很多前辈的这片土地能吸到一点诗气。期待妙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随风流浪 于 2009-5-11 21:56 发表
一直在跟着妙妙学诗,希望能看到更多好东西,支持妙妙!很喜欢读诗,偶尔也写写,却总写不好,希望在诗歌报,在妙妙和很多前辈的这片土地能吸到一点诗气。期待妙妙!

我也只是半桶水,所以不要太客气,一起学习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3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来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随风流浪 于 2009-5-13 15:20 发表
又来看看!

好~!非常欢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3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妙妙涉猎广泛啊!
敬佩!
“如同写小说有了细节,诗就有了生活的鲜活。”
——额不写诗,但额赞同这个看法!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金樽邀月 于 2009-5-13 22:06 发表
妙妙涉猎广泛啊!
敬佩!
“如同写小说有了细节,诗就有了生活的鲜活。”
——额不写诗,但额赞同这个看法!
问好!!

诗的细节,是前两年写的,这次趁着学诗归一起以便梳理。

[ 本帖最后由 妙妙 于 2009-5-14 07:3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4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愈往后面愈是好了,有见解。学习。

问好妙妙和宝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听夜雨 于 2009-5-14 17:32 发表
愈往后面愈是好了,有见解。学习。

问好妙妙和宝宝。

昨天又写了一节,忙着宝宝都没发上来,现在赶紧贴上就去上班。谢谢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九)诗歌中的叠字运用

讲到诗歌中的叠字,我最初想到的就是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在这里叠字的运用无疑是加强凄凉的意境,李当时正是北宋灭亡,南渡丧夫之后,无儿无女,独自一人百无聊赖,眼见着窗外而触景生情。
和李相近的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突出了青春易逝、时光不再的主题。二组叠字一经颠倒重复,读起来就觉余音绕梁。
古诗从最早的《诗经》就有大量运用叠字的象声词:1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2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3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这里象声词的叠用,不仅增强了音乐性,也让我们听到了鸟叫、鹿鸣、伐木声。
现代诗中也不乏其例,孙昌建《我们是大运河的儿女》 :河上吱嘎吱嘠的浆声 / 就像睡梦中的喃喃呓语
师榕《家乡的雪》 :家乡的雪,飘飘洒洒 / 洗去我满身的尘埃
徐志摩《沪杭车中》 :匆匆匆!催催催! / 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 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 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粉粉。
匆匆匆!催催催!除摹拟车轮滚动声,还寓意时光匆匆消逝之意。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6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还是在寻着传统的诗歌在走,其实真的世界是圆的,我们绕了很大一圈,最终会回归到最初。很好的诗歌写作学习,周末快乐。妙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8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09-5-16 11:52 发表
我们还是在寻着传统的诗歌在走,其实真的世界是圆的,我们绕了很大一圈,最终会回归到最初。很好的诗歌写作学习,周末快乐。妙妙

为了宝宝整日忙,现在都成502胶水了,粘上妈妈就揭不下来。这里我还会续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9 02: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