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142|回复: 20

简评【城里城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1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作:
城里城外                                                            【简评】
题记:我的城市                    【第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就是题记可否省去!题记其实就是副题。主题宽阔,视野辽阔,呈现面的辐射;
                                            副题迅速将其缩小到一个点上,这种手法及其少见。窃以为,这种点和面的矛盾不易在此刻出现,隐之为好。】
       
从钓鱼岛回来,丢了鱼钩         【诗以悬念为发端,立即吊人胃口,令眼球不转。有人说过,一首好诗应在前三句抓住读者。作者第一句就做到了。】
忘记南海诸岛在争论什么         【横向铺垫,迅速扩展视野,短短两句推出巨大空间。只有诗的语言能产生这种效果。】
记忆衰退,因股市再次被骗         【纵向开始跳跃,始转。】
       
我的城市从唐朝长到现在         【入题。“我的城市”淡出(侧证题记可隐)】
楼上住着城里人,楼下住着城外人         【切换镜头。聚焦。】
院子里养着一些非人类                    【宠物影射了现代生活的一个侧面,时代感强烈。】
城里人来自唐朝,城外人来自清朝          【错综的和错位的嫁接再次扩展空间。】
晃荡的小辫子随时被拎走          【顺时针(清初民末)的铺叙为下一段伸出跳板。】
       
先是城里人疯了                    【开始批判。承转。】
一个管事的把老祖宗的钱连夜卷走         【联想长度和宽度任你想象。含蓄。】
行前在三鹿奶里下药,断子绝孙         【大跨度地错位、跳跃、大胆撕断之后再大胆地错综嫁接意象。】
扬贵妃睁一只眼瞧着二奶,那么瘦         【美学标准的变迁。】
       
然后城外人疯了       
一个清朝人爬上旗杆,庄严地随风飘扬  【清朝人有些突兀。建议再换个形象。回避重复意象的平淡叠加。】
摇着小辫子,追讨唐朝欠下的饷钱            【注意内在逻辑,不要让人在此停顿。城外人的特点是什么?拖欠工资、三角债、洗钱、贫富差?】
城里人、城外人、非人类庄严地望着旗杆       
举起一个手指宣誓:我们的城市!            【“:我们的城市!”此句可删。改为省略号“……”】
       
接着城外也疯了                                       【“城外”是否“国外”的笔误?】
美国的钱袋被格林斯潘咬个大洞                           【此段国际化。间接呼应发端。】
雷曼兄弟拔下牙齿卖钱,索马里海盗会晤达赖喇嘛       【“索马里海盗会晤各国商船”为好,此句不易错位嫁接。】
达赖喇嘛是什么东西,南边提着獭犸的喇嘛                 【建议:“达赖喇嘛背诵着课文:…”贬斥不如讽刺。】
太绕口,象嘴里吐出发霉的鱼皮                            【不如“太绕口,象嘴里含着印度的鱼皮”痛快。】
       
以至于我也疯了,我写诗了                          【技巧,机巧,极巧。】
约唐太祖和乾隆临屏                                     【应有更好的托物可用。】
       
《楼上》《楼下》《城里城外》                            【开始弱化。走近结尾时应开始蓄力,准备升华。此处需强化处理。】
任选三题,状元奖三百两唐朝金子                            【陈旧的重复,应出新。如何呼题?这里应是体现立意的关键段落。最后的机会】
       
女诗人诗里的蝴蝶翅膀,扇动我久锈的睫毛忽闪忽闪        【看得出诗人的想象力还在任意发挥,没有刹车。】
多好的诗,青蓝青蓝的水,我城里的水,那水能喝        【诗人真的疯了。让读者也跟着发疯。让你不能自拔。当你醒悟的时候,诗人已经走远了。
                                                                                                当你朝他叫喊:你都在说些什么啊的时候,他会回你说:我是疯子,你也是吗?】
发表于 2009-4-11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得细致,批评得具体,是我喜欢的风格。值得好好想想的点评文字,和空口说白话者判然有别,也挂起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1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这种解剖诗歌的赏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1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惊喜的看见之地先生对我拙作的剖析,更惊讶地看见之地先生能够解剖我写作时的思想状态。能够这样认真的读诗,认真的并且人性化的理解作者的心理,这使我感觉到温暖,如同四月的风吹进我的心里。首先必须向之地先生鞠躬,向你致以诗的大礼,这不仅是因为你评了我的诗,而是为你对诗歌的那份情,为你对诗歌的那份爱,为你的诗精神敬礼!

仔细阅读你的评,有很深的感受,我写诗歌,一般都是一气呵成,情绪直接调度我的笔,您看的很对, 【陈旧的重复,应出新。如何呼题?这里应是体现立意的关键段落。最后的机会】,这个批示正中要害,当我的情绪停顿或是犹豫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写诗不够冷静,过于自我,这个毛病被你发现 。【注意内在逻辑,不要让人在此停顿。城外人的特点是什么?】这个批语击中我第二个毛病------转换和对接,我写作比较自私,不去考虑阅读者的感受,对阅读者不够宽容,是霸道的表现,我最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说真的,读了你的评,感觉到诗社会的温暖。

我觉得你你的评很有功力,我不是学文的,相信你是学文的,希望你常来批评我们的诗歌,同时,我要对你说,我也同样很喜欢你的诗歌

再次感谢之地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1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评得真好,版主真谦虚,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1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手段。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1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学习二位阳光的精神。一个是评的精神,一个是被评的精神。诗歌需要这种真挚,都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1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以为帖子失踪了,找了两页没见着。原来被固顶了。
谢谢各位版主高抬了。
版主们的态度和精神令人感动。再次致谢!

阳光兄谦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1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挑战者需要这样的氛围和人才,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2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阳光加阳光,阳光的挑战,阳光的切磋,阳光的氛围,属于春天特色!

令人开心的阳光友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汉开心了大娘肯定也开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恬墉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4-13 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3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这首城里城外看了好多遍了,来看看别人怎么解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3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噻。。。厉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3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的太好了,就像自圆其说。一字一句的解释,真好,和上课一样。好!作者好像是“谷歌高清晰卫星”让我们看到了地球上发生的。好啊!学习!诗作者拥有全局的政治家的目光,评论者让这目光刷刷闪亮。还有如:
然后城外人疯了        
一个清朝人爬上旗杆,庄严地随风飘扬  【清朝人有些突兀。建议再换个形象。回避重复意象的平淡叠加。】
摇着小辫子,追讨唐朝欠下的饷钱            【注意内在逻辑,不要让人在此停顿。城外人的特点是什么?拖欠工资、三角债、洗钱、贫富差?】
城里人、城外人、非人类庄严地望着旗杆        
举起一个手指宣誓:我们的城市!            【“:我们的城市!”此句可删。改为省略号“……”】
这转回来的问题,评论的多好,若不是看评,还真没想到,所以解读的好,好,不说了,例子很多。认真学习,学习,再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4 05: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