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方悄

关于海子的几句话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1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一头熊在歌唱 于 2009-3-11 21:07 发表
他有权利死,你有权利活。后来又死了几个,还会有。让他安静吧



谢谢熊先生的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5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方悄 于 2009-2-28 21:03 发表

大概与那段历史有关。我们都是些伤疤没好就忘了痛的人。谢谢点评。

是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6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爱斯基摩 于 2009-3-15 11:24 发表

是啊

谢谢来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6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切地评价:以海子故去的年龄而言,其诗艺已臻化境,以海子故去的时代而言,他以行动为自己的思想作了最完美的解释。海子是真人,除了感激和牢记,我们的确无权评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7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浑圆的天空 于 2009-3-16 23:50 发表
确切地评价:以海子故去的年龄而言,其诗艺已臻化境,以海子故去的时代而言,他以行动为自己的思想作了最完美的解释。海子是真人,除了感激和牢记,我们的确无权评价。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8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9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石先生来读。没办法,无力再写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9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之,海子抛弃父母是不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nsha 于 2009-5-29 18:25 发表
总之,海子抛弃父母是不对的

谢谢mansha来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堰鹤 于 2009-5-29 21:53 发表

同意这个观点!

我也是农村出来的,父母是多么不容易!

海子的父母开始肯定以海子为荣,也一定期望海子将来能为家庭做点贡献!
海子这么做很自私,单从这一点而言,他还达不到一个著名诗人的高度


赞成。这个帖子虽短,我在另一个论坛发表后,有一个人留言要将我“做掉”,理由是我侮辱了山东人,不过庆幸的是我今天还活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4 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方悄 于 2009-2-28 16:54 发表
     在十多年前,我与同寝室的来自宁夏的写小说的马同学就海子自杀的价值争论了半晚上,我说无价值,他说有价值,各说各的理由,一直到理由都说完了,仍无胜负,不得不使出瘪三的无赖招数,他说:“你狂妄”, ...

持你这种看法的人比较多.总体上同意你的观点.但对海子诗歌的影响我还不敢全部赞同.我曾写过纪念海子的诗;<蓝色水上的树枝(一}.>发表在青海文学期刊<青海湖>上.一百多行.就青海以昌耀为首的诗人群体说.对海子的诗还是比较敬仰的.他的诗影响了一代人是难以否定的.他的自杀动机也有失恋一说.他谈了四个女友均未成.他的相貌平平.与其才气反差很大.尤其使人痛心的是:推举成就他成名的诗人骆一禾在海子去世后收集海子遗作过劳伤悲.海子卧轨后约三个月跟随海子病逝.诗人西川收集整理海子遗诗那是后话.我认为'在中国近现代诗人中在海子这个年龄达到如此高度的人不多或者没有.我的主业是电力工程师.其次是美术.不惑之年开始爬格子.之后两年加入省作协.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不懂评论.以上看法仅仅是个人观点,诗和画一样.流派纷呈.没有评判的统一尺度.绘画现实主义的流派仍是主流.争持不下.还有卖画的价格作参考.可悲的是.诗歌虽视为文学皇冠上的宝石.但一流的诗能卖钱吗充其量当个精神贵族.别人还不认帐.据浙江作家介绍.温卅有个中年诗人.诗写得确实好,长得也有屈原那样的风骨.但却无工作.靠办作文学习斑赚伙食费.而报社一月写两篇通讯报道月薪一万多.就我这种不太现代的诗在我兼职的大学一万多学生和七百多教师中.恐帕没有一个人能看懂.更不用说温经天.王西平山东诗韵刘诺等高手的超现实主义的诗.就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读诗的水平.大概只能读懂歌词.诗歌受众如此之少.真是文坛的悲哀.因此我们的交流虽然是无功劳动.但仍然是珍贵的.毕竞我们都记起了海子,握手非常想看看你的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6 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望远 于 2009-6-4 02:58 发表

持你这种看法的人比较多.总体上同意你的观点.但对海子诗歌的影响我还不敢全部赞同.我曾写过纪念海子的诗;发表在青海文学期刊上.一百多行.就青海以昌耀为首的诗人群体说.对海子的诗还是比较敬仰的.他的诗影响了一代 ...

    谢谢杨先生看得起方悄,这么晚了,还写这么长一段文字来探讨海子和中国新诗,让方悄十分感动。我所有文章的观点,仅代表我个人的看法,我的理由在那文章里说了。骆一禾的去世经过,在94年时我听邹静之先生叙述过,那友谊是感人的。我曾说过,那几年是诗人自杀的高峰期,我始终觉得有更深沉的原因。只说可以言说的吧,就是八十年代是文化的复兴期,因为引进的学说多、思潮多,从而激活了国内的学术空气,有那么一点点百家争鸣的气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随着八十年代的结束,刚刚复兴的文化又消亡了,于是人们纷纷变得越来越实际,越来越自私,越来越冷酷。近年来,不少学者为了呼应大国复兴的号召,连篇累牍地撰文谴责“五四”新文化运动,认为这运动破坏了传统的礼——主要是三纲五常,最不能让他们容忍的是破坏了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而臣居然不去死那还了得?!不少单位的一把手不都像小皇帝吗?谁敢顶撞?!真正的诗人总是最敏感的,就像老鼠最先感知到地震一样,而最敏感的人往往又最脆弱,所以就选择前往西方极乐世界了。陈寅恪先生在《王观堂先生挽词序》中说:“凡一种文化,值其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
    至于你说的超现实主义诗歌,我没有细究过,因为我不喜欢,这纯属个人兴趣,没有别的原因。从我偶然翻看过的超现实主义的艾吕雅、布勒东及新超现实主义的勃莱、默温,他们的不少诗还是有思想的。我个人感觉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英美主流诗歌是走着一条反诗歌的路,或许这些诗人们感觉到自己所具备的伟大智慧,足以对传统中的大师们可以不屑一顾,甚至扔进垃圾桶了事,可以肯定的是一百年以后,那些大师们会重新熠熠闪烁,这些反诗歌的诗人们绝大多数反被扔进垃圾桶。至于我们中国的诗人们为什么比人家的先锋派还先锋,那只好烦请你去请教那些先锋派的诗歌理论家了,我确实不知道为什么。多年前进修时,一个先写诗后改行写小说的人,看见我每天都从早到晚地读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诗歌,他感到非常吃惊,问我“为什么还读得进去诗,现在写诗的人早已不读诗了”,我一时语塞,结结巴巴地说我喜欢。在这个论坛上也有人责备我不知道惠特曼,当时我没有回答,虽然我也翻过楚图南和李视歧版本的惠特曼,但毕竟与波德莱尔相较,我翻过钱春绮、莫渝、苏凤哲、郭宏安、亚丁、张秋红和胡小跃等版本的波德莱尔,确实是显得不够用功,惟待来日补上了。曹聚仁先生说他读了百多遍《儒林外史》,真是让我无地自容啊。
不妥处,请杨先生批评。

[ 本帖最后由 方悄 于 2009-6-6 19:3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9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怎样,他死后有这么多人惦记,也算死得其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9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活着,是一种责任!
死亡,远比活着轻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3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李显 于 2009-6-9 16:45 发表
不管怎样,他死后有这么多人惦记,也算死得其所了


这世界上的事就是这样,如果他还活着,说不定人们已把他忘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8 21: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