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青蓝格格

音乐之魅(一组)(1————99)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2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晓月清辉 于 2009-2-22 16:29 发表
问好青蓝本家妹子,初读这一组,感慨于其中个人意念强力扩张,但觉音乐各有背景灵性,文字述之,和谐共振为妙为美,过多过硬的主观介入或偏出有破坏性,陋见。春安如意!

谢谢本家哥哥来读。温暖无比。青蓝尝试之作,就是想让大家来批。有大家这么热情的帮助,我会努力琢磨的。争取下一组做得好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2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方悄 于 2009-2-22 19:29 发表


回来就好。心情随着人世的气候变化本属当然,相信吧,生活会继续!

问好方悄。春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2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09-2-22 19:42 发表
《寒春风曲》据说是道家失传的《梵音》曲,《二泉映月》的姊妹篇。曲调旋律刚劲明朗、色彩多变,全曲由三个基本乐章组成:
     第一乐章力度强大激昂,表现了对美好前景的强烈追求;
       第二乐章旋律急速下 ...


你的诗歌意象称奇,具有诗人最本质的东西,但意象毕竟属于你,你再用意象去表达情感或事物的时候,要防止流入主观范畴。诗歌写音乐,是对艺术的再升华,诗的艺术和音乐的艺术虽然都是艺术,但是毕竟不属于同一个艺术范畴,是很值得研究的,阳光佩服你的勇气,期待你更好的作品。
深谢阳光兄。青蓝收藏了。这些话,青蓝当谨记在心,消化的同时运用,为下一组积累经验。
要忙起来了,不知何时才能为下一组动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3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体读了青蓝的诗歌与阳光的评

诗歌从来风格多
犹如天女散花蛾
群英各有自然妙
青出于蓝贵琢磨

开眼界,问好两位,好诗,好评,继续学习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3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词极妙,阳光学习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4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夜》

幽深的洞穴里蝙蝠尖叫
红狐狸在花尖上耳语
我如同软体物,跑丢了记忆
每个眼神都像一面黑镜子

抱住颓废的四壁,丑陋小兽出现
它们会飞,但不需要天空
针穿过的地方,会留下丝的线索
日月同存是一种痛,请允许我不恭不敬


       二胡独奏曲《月夜》是刘天华的早期作品。当时,他在老家江阴一个夏夜的月色下纳凉时触景生情,信手操起二胡望月抒怀,乐思如潮,如感而发,遂成此曲。乐曲通过月白风清夏夜纳凉时所见的情景和联想,即兴抒发,表达了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的心情。乐曲旋律平稳,柔美,并以进退有序,为我们展现诗一般意境的江南月色。在民族调式的运用上,还作了一些新的尝试,给人以新意。是一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乐曲,描写了江南月白风清的美丽夜景。
乐曲共分三段,采用变奏展衍的手法,旋律舒展柔美,委婉质朴,不时出现音程的大跳,跌宕生姿。
----------------作者完全换了一个角度来感觉《月夜》,似乎在说,乐曲被理解的范畴应该彻底的被放大,一个完全彻底的《月夜》被从更大的角度挖掘出来,也许从音乐和诗歌不同的角度,是可以对相互之间做出完全不同的理解。我个人推崇意识流与意象合理的穿插在诗歌里,与诗歌的骨架、血脉、神经、呼吸完美的融合起来,感觉陌生、震撼、刺、痛、荡漾、欢乐、快意。尽管我不是诗人。
          这诗中的深幽、狐狸、蝙蝠、尖叫、耳语、眼神、痛,被《月夜》针丝的穿过,留下一种痛的线索,这就是诗人请允许的不恭不敬。
          阳光拜读,依旧是乱批,问好青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雨白 于 2009-2-23 23:21 发表
大体读了青蓝的诗歌与阳光的评

诗歌从来风格多
犹如天女散花蛾
群英各有自然妙
青出于蓝贵琢磨

开眼界,问好两位,好诗,好评,继续学习着.

问好雨白,青蓝尝试之作。多给意见为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5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才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09-2-24 23:03 发表
9、《月夜》

幽深的洞穴里蝙蝠尖叫
红狐狸在花尖上耳语
我如同软体物,跑丢了记忆
每个眼神都像一面黑镜子

抱住颓废的四壁,丑陋小兽出现
它们会飞,但不需要天空
针穿过的地方,会留下丝的线索
日月同存 ...


深谢阳光兄又来读。青蓝贴心收藏。
您所说的这个意识流与意象合理的穿插,青蓝认同。并且青蓝也正在寻找这个合理的度,争取把诗歌这个家伙摆弄得再好一点。
多批为盼,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颠闲 于 2009-2-25 14:14 发表
真是才女

呵呵,颠闲啊,N久不见了,青蓝强烈问好。
用你的眼光,狠批。我会很开心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6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史明志,采集永恒的深刻
辗下沉重的辙印,纵便矮小
也能构建立体之美
----------------------------------------直白了,不和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6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10、《光明行》
这一刻,谁也没有我疯狂
被别的嘴唇省略的热吻咆哮
是青草赶走了诗歌?还是绿洲微不足道?
没有源头的影子不断蒸发,孤独在哭泣
昨夜是真正的风尘,对此我一无所知

风暴稀释谎言的伎俩,我早已经习惯
因为羞于干渴,我张开嘴巴承受
白色的山庄在冷漠中醒来
白色的小桥,又趴在雪地之上

大地的调色板,允许黑色存在
孔洞将光线从反方向打上去
一本书的斑斓,国色天香

      《光明行》是刘天华在高峰时期创作的.当时, 有人认为中国民族音乐“缠绵无力”“萎靡不振”, 刘天华便酝酿谱写一支音调雄壮豪迈的乐曲, 去回答那些轻视民族音乐的论调.“行”字是我国古代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形式.用白话文来解释, 是“光明之歌”的意思.乐曲反映了作者冲破黑暗、追求光明的强烈愿望。《光明行》是一首摆脱忧郁、伤感、徬徨、苦闷情绪束缚, 充满了坚定信念积极向上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后期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的明显转变.这首乐曲有许多创造性的技巧和手法,是刘天华孜孜不倦地探求提高二胡技巧的努力,在二胡演奏上是一个创举.
--------------------诗歌在演绎一种痛,一种不断在扩大的痛,“热吻咆哮”、“影子蒸发”、“孤独哭泣”和“一无所知”。同时还表达一种在痛中对光明的诠释和具体化光明的艰难追求:“允许黑色存在”、“孔洞光线的”、“反方向打上去”的光明和最终的“一本书的斑斓,国色天香”。诗歌表达出《光明行》中冲破黑暗、追求光明的强烈愿望,并具体的把这种愿望在现实中进行深化。现在不是旧社会,更不是刘天华时期的艺术时代,如果完全彻底的表达曲子的背景,那就成为名曲介绍。“白色的山庄在冷漠中醒来,白色的小桥,又趴在雪地之上”是一个难以控制的节奏,或是感情的,或是生活的,这句非常之妙,欣赏。
       读下来,虽然逻辑和意象上已经有结构,但是好像没有完全准备好,痛的太深,切的太狠了些。强化场景的描述,使之跳跃,再赋予语言的弹性,显出开阔,让情绪饱满的是语言,语言把自己情绪打碎了,有些不划算。
        阳光学习了,依旧是乱批,问好。

[ 本帖最后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09-2-26 23:2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6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尝试鼓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归来兮 于 2009-2-26 13:47 发表
以史明志,采集永恒的深刻
辗下沉重的辙印,纵便矮小
也能构建立体之美
----------------------------------------直白了,不和谐。

新朋友见笑了。青蓝正在学习中,努力中。你多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09-2-26 21:46 发表
10、《光明行》
这一刻,谁也没有我疯狂
被别的嘴唇省略的热吻咆哮
是青草赶走了诗歌?还是绿洲微不足道?
没有源头的影子不断蒸发,孤独在哭泣
昨夜是真正的风尘,对此我一无所知

风暴稀释谎言的伎俩,我早 ...

  读下来,虽然逻辑和意象上已经有结构,但是好像没有完全准备好,痛的太深,切的太狠了些。强化场景的描述,使之跳跃,再赋予语言的弹性,显出开阔,让情绪饱满的是语言,语言把自己情绪打碎了,有些不划算。
收藏了。青蓝受益体会中,握握阳光兄。辛苦您了。敬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6 02: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