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无哲

老游戏系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0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去的游戏系列之十三:掴刀】

掴刀

文/无哲

13、

掴刀也称占地盘,三两个少年找块湿而不粘的土地,四四方方划出一块地皮,猜先的一位先开始掴刀。所用的刀片窄而薄,用很窄的钢锯条或纺织厂的钩针制成,钩针最好,又窄又锐利。
先在一旁连续向地面掴三下,三下之内都将刀扎在地上没有倒,再向划定的地皮里扎。这时的地盘是空着的,刀向中央扎去,刀稳稳地立住后开始索要地盘。必须顺着刀刃的方向将地盘划条直线分为两半,划的线要与刀刃重叠,否则就前功尽弃。地盘分好后可以挑选较大的一半归自己所有,剩余的地盘再由下一位按刚才的顺序去占领。最后地盘剩下一指宽难以争抢时,比赛就结束了,不用说占地盘最多的就是赢家。其实掴刀就是持刀将向地面抛着扎,不能直接插在地面上。如果着急肯定出问题,不是扎歪就是立不住,废刀后还要受到取笑,你废了,下次肯定还没戏。
但我现在从这个游戏中得到一个启示,第一个掴刀的人实际上是有了一个机会,如果抓住了,机会就把握住了,否则,占有大地盘的机会就等于让给了第二个人。也许我们当年的大多数伙伴从这个游戏中得到一定的锻炼,有些事业有成,可能还有些在市场上还占有一席之地。我不知道,他们可曾记起这个有着某种意义的游戏。

作于1996年
改于2008.03.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0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流浪之丑丑 于 2008-3-19 10:19 发表
仿佛回到了童年,那段岁月。
游戏、器物与玩伴一样的无邪,创意里质朴的快乐都成为珍贵。


所以,写下来,珍惜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0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老哥!
上面的游戏除了第2第4第6第7之外我都玩过哈哈。
现在的孩子恐怕已经不知道这些游戏的名称了!
那时候的我们比现在的孩子要充实的多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0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去的游戏系列之十四:摔泥巴】

摔泥巴与烧泥佛

文/无哲

随便挖来泥巴在石板上或水泥地上摔打,一对一摔成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然后开始赢对方的泥巴。我是猜先摔的一方,我用全部的泥巴捏成一个烟灰缸模样的泥锅,四边高低相同,底部越薄越好。从地上将泥锅轻轻托起,放在手掌之上,运足力气之后自信地问大刚:大锅大锅漏不漏。大刚回答不漏。真的漏不漏大刚心里没底,其实我心里也没底。我只好用尽力气朝地面用力一扣,四个边同时着地,啪地一声脆响,锅底的碎片散在一旁,炸出一个朝天的窟窿。
这个窟窿就是我的杰作和成绩,因为大刚不是为了欣赏我的技艺,而是要为此付出代价,他必须拿自己的泥巴捏出一个与窟窿大小相同的泥饼补住这个窟窿。也就是说他输掉了一块泥巴,输赢的结果就是看谁赢得泥巴多。但大刚决不会就此甘心,他将所有的泥巴投入到制作之中,将泥锅做得很大,底子捏得精薄,小心翼翼地托在手上,再用唾沫在底上抹来抹去,信心十足地向我断喝;大锅大锅漏不漏。我做出了否定的回答。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大刚将寄托全部希望的泥锅向空中高高举起,竭尽全力向地面扣去。呼声过后,我发现那个锅底整个炸飞,只剩下边沿部分,窟窿大得出奇,我不赔他一块大泥饼如何得了。
但赔泥巴时也有耍小聪明的,把泥饼捏得薄,反正盖住窟窿就行。让对方无泄可击。你拿他没招,下次只能如法炮制以牙还牙,谁也不肯吃亏。但我六岁时在山东老家玩泥巴不这样,别看是村里的孩子,玩泥巴的花样令人称道,属于高雅型的少年艺术家。
我们必须从家里翻箱倒柜找出硬币做为资本,从走村窜巷的货郎手中购得几个烧制好的泥模具,当地的土话称泥印子。泥印子呈椭圆形,大小如鸭蛋,薄厚如瓦片,印子里面印有凹下去的小佛像,除了菩萨,其它佛像的名字叫不上来。在村西的芦苇坑里挖出上好的胶泥。这种泥粘度强韧性好,摔打起来不易开裂。取一块火柴盒大小的泥巴嵌在泥印子里,与手工制砖坯的原理相同,塞实后倒扣出来,就得到一枚凸起的浮雕式小佛像。将制好的不同模样的小佛像排列起来欣赏,个个栩栩如生令人喜出望外。
对于这些小工艺品的诞生我们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将湿漉漉的一群小佛放在地上享受阳光,佛大部分金光罩顶,他们肯定愿意晒太阳。面对晒干后的小佛像,你无法想象我们下一步如何向更高的艺术境界攀登。
烧制。也许你不信,从孩子手中烧出的泥陶有何价值,但我们坚信自己能够烧制出泥印子一样坚硬的佛像。村里没有煤,也没有煤炉子,我们只有自己找几块砖头搭起简陋的炉子,将小佛像沿炉子的内壁放好,分头找来柴禾放入炉子里点燃后加温。烧制的时间凭感觉控制,大约两顿饭的时间。火熄灭后急不可耐地取出烧制完毕的小佛像,仔细看过之后就知道手艺不精,由于受热不均土红色和青色扭在一起,佛爷们像披着染色不均的粗布衣服。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在自我安慰中达到了并不丢人的目的,将佛像捧在手里相互祝贺,在巷里向所有的孩子奔走相告,炫耀着烧制泥陶的手艺,并以此作为向其他孩子交换玩具的法码。

作于1996年
改于2008.03.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0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龙袭长空 于 2008-3-20 18:59 发表
问好老哥!
上面的游戏除了第2第4第6第7之外我都玩过哈哈。
现在的孩子恐怕已经不知道这些游戏的名称了!
那时候的我们比现在的孩子要充实的多啊!


想想也过瘾,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0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去的游戏系列之十五:挎洋刀】

挎洋刀

文/无哲

以前同样是受抗战影片的影响,小孩子梦想有一天挎着洋刀,象鬼子小队长那样,潇洒地从腰间的刀鞘内利索地拔出洋刀,向前挥动并高声喊出一句可能是向前冲之类的日本话:杀子给给!
最先挎上洋刀的是初中年级的大哥哥,我们围着他传看铁片做成的洋刀和较好的刀鞘,羡慕的同时更忘不了恭维他,并想方设法从他嘴里套出材料的来源和制作方法。午后时分,我们相约来到不远处的工厂,看门的老头此时正在午睡,我们将备好的食物诱骗了拴着铁链的笨狗,以至于它与我们合作时不会发出狂吠。样装漫不经心的我们闪身溜到废料堆旁,各自在极短的时间内抽出长短和宽窄合适的铁片,迅速溜出是非之地。悬着的心落到原位,走在回去的路上,我们拿着铁片就开始比划起来,杀子给给!
铁片较窄的一端可做刀尖,我们也算是不错的铁匠,将铁片插入炉火中,铁片烧红后取出,用锤子在垫铁上反复敲打,像打铁人一样认真,直到砸成半圆形的刀尖为止。整个刀身也要砸上几下,略有弧状就更像洋刀,这时套上用木头制成的护手柄,刀就做成了。刀把要进行有效处理,用橡胶带缠到手感强烈时便可。刀鞘的做法也不复杂,在两片竹板外面裹上油毡纸或旧皮革,并安装可以挂在腰间的挂钩。随后进行磨刀,虽然不能像真刀一样快,但也能将细树枝拦腰斩断。刀身要用砂纸打磨出来,白亮刺眼,涂上防锈的黄油后,一柄刀就制作完成了。
这时挎起半真不假的洋刀威风凛凛地站在原地一试身手,左手按住刀鞘,右手疾速抽刀,空中闪过一道寒光:杀子给给!末了还带出一句:小孩,你的说,八路地哪里去了,死啦死啦地有!
其实挎着刀并不只为学鬼子小队长,而且还可以分派打仗。这时的游戏已经变相,粗鲁到出现眼泪与鲜血,但事后决不会永久地为此记仇,谁让我们少年无知。
有一点忘了交待,那就是鬼子小队长每次出现时都穿着长长的皮靴,我们也能做到,因为我们这里有矿山,所以也就有矿坑里使用的高筒雨靴。只要天不下雨,少年们悄悄从家里偷出长雨靴。然后全身披挂整齐地出现在约会地点。可以猜想挎洋刀穿长靴的少年,头顶牛皮纸叠成的帽子列队走在街上时,会不会是少年敢死队的感觉,如果小鬼子的小股扫荡部队来了,少年敢死队肯定要迎上去,与之大战一场。那时的模样滑稽之极,现在想来,不由得不笑。

作于1996
改于2008.03.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0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去的游戏系列之十六:挎洋刀】

小孩拳

文/无哲

小孩拳,一种草本植物的果实,学名无可奉告,原因是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它生来四粒种子合在一起像个田字,很像小孩子的拳头,所以叫它小孩拳。红透的小孩拳能吃,微甜却不会让人产生食欲。但我们采摘小孩拳的高峰期只在夏季它坚实碧绿的时候,尽管它此时不能食用,却对我们有着别样的用途。说白了,它是我们的子弹。
发射这种子弹的武器是一支可以吹气的细管,芦苇管、塑料管、玻璃管均可,而且要笔直。将小孩拳掰成单粒或整个含在嘴里,从管子里用力吹出去就达到射击的目的。距离在五米以内时百发百中,打你的左耳时不会误中你的右耳。上课时你坐在前排听讲无疑会身受其害,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时危险就出现了,你的后脑会被冷弹击中,你四下寻找会发现一粒小孩拳落在地上,但又不敢报告老师,当你又在聚精会神看着黑板时,后脑又中了第二弹,你不得不捂着脑袋第二次回头,这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老师在笑声中转身环视没有发现异常,不知所以然地继续在黑板上写字。
而下课后教室内很快沸腾,女生纷纷逃出教室避难,男生在教室内相互射击取乐。几分钟之内,小孩拳就滚落一地。也有些孩子将游戏升级,从家里偷出黄豆,为的是击中对方的脑袋时,听到更加疼痛的呻吟。真正过瘾的也是在放学后回到家里,没人管,大胆地干吧,打你哪里都得受着。

作于1996
改于2008.03.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1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入回忆了。看来岁月不让说老都不行了啊。回忆是我们这个年代必经的事实。呵呵,不赞成也得赞成啊,是吧,无斑斑。想念着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1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升霞 于 2008-3-21 07:59 发表
走入回忆了。看来岁月不让说老都不行了啊。回忆是我们这个年代必经的事实。呵呵,不赞成也得赞成啊,是吧,无斑斑。想念着捏……


嘿嘿的
嘎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1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1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天没看,又增加了不少 。
好多游戏都太古老了,在无哲的笔下,仿佛有着当年时光重现,那些游戏再次在脑海中构成一幅画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3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去的游戏系列之十七:背杏核】

女孩羊拐男孩背杏核

文/无哲


我要说的两个老游戏玩法不同,但有相似之处。女孩子玩的是羊拐,男孩子玩的是背杏核。
羊是羊的关节处相连的最短的骨头,羊有四条腿,一只羊就会有四个羊拐,某个女孩要收信到四个羊拐并非易事,往往是大人们找到杀羊的屠夫,或买羊肉的屠夫,再或者就是直接把带骨头的羊肉买回家,慢慢收集。
有了羊拐,就可以玩起来,三两一组,玩法简单。一种玩法是把五六个能一起抓在手里的羊拐先摊在地上,把其中一个先拿起来,然后抛到空中,在这个羊拐落下来之前,要先从地上取一个羊拐,再接住空中落下的那一个。比谁能全部完成,一个个地从地上取到,再接住空中落下来的那个,全过程一个动作都没有失误,就赢了。另一种玩法是,在空中那个落下来之前,一把全部抓起地上散着的羊拐,并准确地接住空中落下的那一个,就算成功。我看过姐姐们这种游戏,他们会用颜料把羊拐染成红色的或蓝色的,摊在地上时花花绿绿很好看。没有羊拐时,她们也不发愁,用小石头代替,尽管不是真的羊拐,但也不妨碍乐趣的生成。
看到女孩子玩羊拐游戏,男孩子也会手痒,但不玩羊拐游戏,而是背杏核。女孩子很少玩这种游戏,她们不喜欢赌输赢,男孩子天性要强好胜,不赢光对手的杏核绝不罢手。
收集杏核的过程说容易也不简单,一要从自家人吃杏时吐出的核做起,二要走向街头,在马路上寻找行人吐在路边的杏核,这种时候往往会遇到竞争对手,个别老头老太太闲暇时就在街上捡杏核,他们志在索取杏仁,与我们不一样。但我们不要大的,只要指甲大小的玩物,但急了的时候大小都要。
装着半口袋杏核有备而来,两人约好一次出五枚或十枚,猜出先后开始比试。先开始背杏核的孩子将两人出的杏核集中在一只手掌心上摆好,然后向空中适当抛起,在杏核没有落下来之前,掌心翻下去手背朝上接住落下来的杏核,技术高超的可以全部接住,但大多数时候只能接住一部分,如果出现后掉杏核就算违例,否则就将手背上的杏核再度抛起,快速将空中的杏核一把抓在手里,我们对此也称海底捞月。此时最为关键,有落地的也算违例,若没有违例现象,全部抓在手里的杏核,就赢进自己的口袋里了。剩下的交给对手按刚才的过程玩,谁的技术高、比较沉着,谁就能取得最后胜利。
但争执在所难免,对手说你有枚杏核是后掉的,你不承认,争得面红耳赤,直到有人妥协,方肯收场,再度比试。

作于1996
改于2008.03.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3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有容 于 2008-3-21 17:32 发表
欣赏!


你也来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3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黑子 于 2008-3-21 22:14 发表
三天没看,又增加了不少 。
好多游戏都太古老了,在无哲的笔下,仿佛有着当年时光重现,那些游戏再次在脑海中构成一幅画面了


快写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4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哲哲写了这么多老游戏真不容易~表示超级的支持!~

看来无哲哲小时候也是个很贪玩的小朋友噢,哈哈~~

怎么基本都是男孩子的游戏,没有我玩过的,哼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20 19: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