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498|回复: 43

依北岛先生言闲话一下《苏州记事一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晚上,夫人开完会回家,我说今天诗歌论坛正在讨论柏桦的《苏州记事一年》,并请她过来看看。她原来和我一样,以前都没有读到过柏桦的这首诗歌。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完之后,她说这就是类似于《清明上河图》嘛,我说是啊他想依时令节气来写尽很有中国特色的民俗民风和世间万象,有那么一点点野心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早起来后,看到了北岛在红山的帖子后提出“是否还能从汉语的结构、节奏感与音乐性的角度找到打开这首诗的另一把钥匙”,这时我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之所以成其为诗歌,是因为有着自身的节奏、旋律和韵式,即使每个人写出来的东西又不尽相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柏桦这首诗歌里,意象和节奏就好像拉着马车的两匹马一样,既有合作又有分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汉语诗歌起源于《诗经》,但这种样式的语言实在太远了,超过了成语和我们的距离。我倒觉得用成语来说事似乎更接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在里面使用了成语,比如“颐养天年”和“繁文缛节”,也自己制造了不少四字一拍的“无需回避”, “身披虎皮,手握蒜头”, “来往不绝,直到天明”。这种形式整齐的四字一句的句子在诗里不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柏桦似乎以这种方式在呼应着汉语诗歌的表达源头。恰恰就是这种四个字组成的极富乐感的明快节奏,既传承了大统,又被柏桦翻新,克服了日常中的散漫,他自创的“豆芽如意,青菜安乐”和“除夕之末,男孩怀旧”等等类似的句子,进入这一副民风民俗画后,正好显示了汉语的伸缩自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相仿的节奏感也出现在了他的《在清朝》和《夏天还很远》: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日/逝去/又一日
某种东西/暗中/接近你
坐/一/坐,走/一/走
看/树叶/落了
看/小雨/下了
看/一个人/沿街而过
夏天/还/很远
————— 《夏天还很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大概就是北岛先生所求的“汉味”之一吧。另外,两个“放爆竹三声”在诗的一前一后呼应,很有意思,这其实也叫起承转合的韵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而在我看来,汉语诗歌的书写节奏可以在自言自语中成立,并不是非得在朗诵中成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是内心的节奏带动起来的诗歌节奏,我都能接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一读完再加上其他原因,我就喜欢上了柏桦的这首诗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录:《苏州记事一年》 (柏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2 22: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