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006|回复: 26

收在这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14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个身体
文/帕斯

两个面对面的身体
有时是两个波浪
而黑夜是海洋。

两个面对面的身体
有时是两块石头
而黑夜是沙漠。

两个面对面的身体
有时是根
在夜间盘在一起。

两个面对面的身体
有时是对折的刀片
而黑夜是闪电。

两个面对面的身体
是两颗星星
陨落在寥廓的天空里。

    常慧明赏析:帕斯曾说:“文学或许只有两个主题,一是人和人(相同的人和相异的人)之间的关系;二是个人与宇宙,个人与自我的关系。”帕斯的诗则探寻人类及其人本身,追求人类及人生存本身的意义和价值。这首诗也是这个主题的再现。在诗中,诗人用了大量的意象如“身体”、“波浪”、“海洋”、“黑夜”、“石头”、“沙漠”、“刀片”、“闪电”、“星星”、“天空”来象征和衬托。全诗共四节,而每一节就是一组意象,四组意象用排比和对比的方式构成。四组意象从不同的视角去象征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辨证关系,给我们以很深的启发。“两个面对面的身体”构成了人与人抑或个人与自我之间相对独立的存在。但却不得不在“黑夜”、“沙漠”、“闪电”、“寂寥的天空”这些象征着社会抑或是宇宙的空间里,有时化成“两个波浪”消融在黑夜的海洋,有时化成“两块石头”零落在黑夜的沙漠,有时化成“对折的刀片”等待着凌厉的闪电,有时化成“两颗星星”陨落在寂寥空廊的天空里。“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语),诗人在这里用敏锐的眼睛透过这些纷繁芜杂的意象和情景直接注释着人类变换存在方式之中的精神生活和心灵世界。由于社会的黑暗和生存的困境,人类自身不断反思自我的存在和社会的关系,是被动随波逐流,还是主动消融,或是凝结起来反抗,还是孤独寂寞地存在?诗人在诗中不断地提问和质疑。到底何去何从,诗中似乎流露出一点彷徨、迷茫的情绪。不过这种追问和思考也显现了诗人对人存在问题的关注,对现代人生存意义的反思。此外,这首诗在艺术上也很有特色。众多意象的排列,象征手法的运用,自由而舒展的语言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 本帖最后由 紫陌秋桐 于 2007-10-30 08:40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9-14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意蕴与哲理——卞之琳《断章》赏析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徐江莉赏析:
中国诗歌一向以“主情”为主,诗论必重其情感。在西方诗歌传统中,直到二十世纪初,诗与理性思维的对立才开始打破。这就是以艾略特、瓦雷西、里尔克为代表的现代诗人开创的新时代。“五四”白话新诗运动以来,较早把感性与理性,诗与哲理融合起来的诗人是卞之琳。他在三十年代是既承接“新月派”的艺术追求,又带着法国象征主义技巧汇入到“现代诗”运动之中的。他致力于以“现代艺术形式表现现代人的思想意识和感情”的诗歌创作,也是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又有西方文化影响的痕迹。他尤其善于从敏锐的感觉出发,并以纯熟的技巧,将大千世界中捕捉的那一点点情景进行内心扩张和诠释,让人在日常的境界里,体味出精致的哲理。1935年写的《断章》便是他这类诗的代表。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一首小诗,却表现出人生情感体验的深度和力度。这种力度又体现为对人类共通情感的体验,是一种哲理化的情感体验,或情感化的哲理体验,是一种朦胧复杂、不易道明的况味。
        何为“断章”?
        有位先生曾说:诗作只抓住一景一物的照应,而不注重来龙去脉的关联,故为“断章”。开始觉得这说法很有道理,现在细想觉得并不尽然。卞之琳先生的诗作“套取意象派外衣”,融合中国诗的传统意境是出了名的。只是说他没来龙去脉,未必说得过去,更何况卞先生曾明确说过,《断章》是一首哲理诗。
他的哲理的支撑是相对论,即“看风景”者同时又是别人眼中的“风景”,“看”与“被看”是一种不断转换的关系。但这种转换不是一种机械的运动,而是在转换的背后蛰伏着想象力对知性的追逐。
                 看风景

                 楼上人
明月
                装饰你的窗子
别人的梦
        从图解上来看,似乎是非常简单的两者之间的动作还原:桥上的人正在注视眼前的“风景”,但没料到,自己竟然同时成了楼上人眼中的“风景”;而楼上人更没料到,自己却连同身边那个被明月朗照的窗户,又一齐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事实上,这绝非两两“看”与“被看”的相对关系,因为说不定在“别人”后面还有另外的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他,他又看着另外的人..,构成一种无限延伸的连锁关系。所谓“断章”,就是从生活中连绵不断的相对关系中所截取的一段链条,同时又借这段链条以反映那连绵不断的关系。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风景,人生可以互相装饰;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也可以反去装饰别人的梦,主客体本来就是相对的,宇宙万物原本就是互相依存,息息相关的。颇似佛教所说的缘起: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世界就是这样由时间上无数的异时连续不断的因果关系组成的无限的网络构成的。所以,佛教常说的一个偈语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这种“断章”乃是睿智,教人体验生活,参悟人生。
        《断章》意境深邃,但诗句平易淡雅,绝非故作高深的苦涩雕琢。而那些经过个人化戏剧性情景加工的意象,在构成特殊诗趣的同时,也带来了诗的费解。小诗每句语义清明,但整体蕴含却见仁见智。首先是经过个体经验全面投入与浸染的“风景”、“窗子”等已不再是公共化、词典意义的词汇。虽然没有非常明确的意指关系,但确是包含着多侧面、多层次的复合意象。主体对客体现实的外化超越,将相对关系的抽象主体,以纯粹经验的、富有质感的意象去探寻开拓。这种语言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一种象征,或者成为诗歌提供象征意象的背景,非个人化的切入,自由的联想,使得意象难以把握。其次,诗的时空结构跳跃很大。从时间上看,是白天到晚上的自然过渡,从空间移动看,先是从“桥上”到“楼上”,跟着是转入以明月为核心的整个外宇宙,继而又转入梦境这个内宇宙。结构的跳动,与表达的节制也是构成其丰厚而费解的原因。
        “你”指代的是谁?
        诗中出场人物有“桥上人”和“楼上人”两个。而“你”在诗中共出现四次。“你”的不同指代同样构成了特殊的诗趣,也带来了歧义。过去人们一般把“你”看成是指代一个人,即桥上人。这种解释明了是明了,漏洞和肤浅是明显的。其一,“明月装饰你的窗子”无法落实,因为“桥上人”身边是不会有窗子的;其二,如此一来,“别人”就只能理解为“楼上人”了,于是,就构成了楼上人注视桥上人,把其当成风景;而反过来桥上人又注视着楼上人,并当其成风景。两者关系仅此而已,丝毫谈不上有什么延伸。这是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如大街小巷过往的人求,每个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去欣赏着他人,而每个人都可能被别人欣赏一样。诗意如此闭塞,何以说得上诗趣。然而,若将一句诗中的“你”理解指代为“桥上人”,而把三四句诗中的“你”理解为指代“楼上人”,那样诗意就显得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如此理解,“桥上人”与“楼上人”发生了联系,“楼上人”又与“别人”发生了联系,如此地循环下去,才有延伸,而且第三句也有了落实,因为只有“楼上人”的身边才有“窗子”。这同样是符合生活逻辑的普遍现象,但它在内容的深层上斑含着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就这么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相互映衬的哲学意味。最近也有人把“桥上人”想象为“游子”,把“楼上人”想象为“思妇”。以两性关系为表层,以哲理为内核,这样更能扣动人的心弦。但笔者以为这未免过于具体化和古典意味了。当然,明月照高楼,有人楼上愁的古典诗歌意境最明显的。现代派诗人追求语言的新奇性,但也不满于初期象派的形象破碎和神秘晦涩, 他们只是利用汉语言文字表意丰富性,来追求一种朦胧美的艺术效果。卞之琳的《圆宝俞》、《距离》和《鱼化石》都追求着这种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效果,当你把握了它的关键,难懂的诗意便会豁然开朗,艺术形钮屡次也更加明晰。在第一层中,有桥、有楼、有风景、还有看风景的人、把这些凌乱的人和物有机地组合起来,构成了一幅错落有致、清新优美的风景画,使人们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庭院楼阁、小桥流水、绿树掩映、生机盎然的秀丽风光,甚至可以想象出那“桥上人”和“楼上人”的倩影,从而领略到一种人性与社会的相依相偎,人与天地自然的相协与共的美。第二层中,有窗、有月、有人还有梦。通过同在月夜下的两个人把这些不同地方的人、事、物联系起来,构成了一幅宁静甜美,耐人寻味的月夜图。充满哲学意味的相对关系就统一在这幅和谐优美的图画里。这才是诗的最高境界。
        把看风景艺术化,创造出一个迷人的世界,并非卞之琳独创,中国古典诗词中随处可见。《断章》之妙在于把主客体辨证地统一起来,开拓出一个崭新的意境。诗的题材是社会的客观,身边的琐事,主题却包含着主观,具有融会贯通的哲理内涵。“桥上人”并不只止一人,代表着社会上许多那样看风景的人,“楼上人”亦如此,他们共同构成了社会。社会中的人们都是客观存在,都具有人的共性。诗的成功之处就是通过抽象化的具象,表现主体化的客体,个性化的共性,将主体、客体,个性、共性辨证地统~起来。这样,既感受不到“文以载道”的治重负担,也看不到社会学的铁青面孔,只是在感受着宁静冲和的风格美,并在意蕴不能穷尽的同时,也感到艺术所给予的具有恒久性的启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4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紫陌秋桐 于 2007-9-14 11:09 发表
两个身体
文/帕斯

两个面对面的身体
有时是两个波浪
而黑夜是海洋。

两个面对面的身体
有时是两块石头
而黑夜是沙漠。

两个面对面的身体
有时是根
在夜间盘在一起。

两个面对面的身体
有时 ...

看到下面的欣赏文字,我不禁想写一篇“诗歌评论欣赏中的夸饰以及胡言乱语”的文字。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4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唯美与哀婉--村上春树语言艺术赏析

唯美与哀婉--村上春树语言艺术赏析
   从《挪威的森林》一直走到《海边的卡夫卡》在森林中“啼听云雀的吟唱。”到海边“海潮的清香,遥远的汽笛,女孩肌体的感触,洗发香波的气味,傍晚的和风,缥缈的憧憬,以及夏日的梦境......”村上春树一直是一幅唯美,缥缈的一首诗。
   永远记得第一次接触村上春结的那个夏日午后,阳光透过窗帘上的格子打在粉红色的书壳上。就在这时一个叫绿子的女孩拉过我的手说:“It's the Norway wood”,而直子一旁,捂着小嘴羞答答地笑。仿佛就因为沉迷与故事的轻柔、哀婉、感动于主人翁的惨痛与无助,我喜欢上了文学,也似乎因此开始了写作的道路。正如村上春树所说,“我不知道如果没有哈费乐德特”,我会不会开始写作。”我也诚然不知道如果没有村上春树,我是否会痛苦地诗歌。
   村上春树的文字本身就具有一种魅力,甚至即使脱离了内容也能生存,这在当代作品是极其少见的。书中的每一个字符都像是一串跳动的音节,一行优美的诗。而这些词句又常和人生的哲学整合在一起,使人常常有被一种强健而巨大的美感所捕获的感觉。读村上春树仿佛就是在秋日黄昏打公园的小径走过:花、草、树、鸟、落叶、和风、小孩、秋千、湖.....
   下面就以幻灯片的形式来展示村上春树的语言魅力吧:
  1,看你,有时觉得就像看遥远的星星。看起来非常明亮,但那种光是亿万像前传过来的,或许发光的天体如今已不存在了,可有时看上去比任何东西都有现实感。《国境以南,太阳以西》
  2,我喜欢我的懦弱,痛苦和难堪也喜欢。喜欢夏天的光照,风的气息,蝉的鸣叫,喜欢这些,喜欢得不得了。还有和你喝的啤酒......《奇鸟形状录》
  3,雪云散尽,阳光普照,冰川消融,海盗称臣,美人鱼歌唱。《挪威的森林》
  4,一切周而复始.....我一个人沿原路走回,在秋光流溢的房间听双胞胎留下的《胶鞋》,煮咖啡,一整天望着窗外飘逝的11月这个星期日,这个一切都澄清得近乎透明的静静的11月的星期日。《1973年的弹子球》
  5,在五月温存的阳光下,我觉得生也罢,死也罢都同样闲适而平和。我仰面躺下,谛听云雀的吟唱,听了几个小时。《且听风吟》
  6,月一个晴朗的早晨,少男为喝折价早咖啡沿原宿后街由西向向东走,少女为买快信邮票沿同一条街由东向西去。两人恰在路中间失之交臂,失却的微光在刹那间照亮两颗心。两人胸口陡然悸颤,并且得知彼此是自己的百分之百。但这烛光委实过于微弱,两人的话语也不似十四年前那般清晰。结果连句话也没说,便擦肩而过,径直消失在人群中,永远永远。
  你不觉得这是个令人感伤的故事么?
  《四月一个晴朗的早晨,遇见一个百分之分的女孩》
   一点点年少的感怀,一点点世事的哀婉,淡而不浓,悲而不伤,再加上村上春树独特的想像,绝妙的比方,适度的夸张,近乎完美地展示了青春的困惑、痛苦和迷茫。他用他的声音——不大,不小,但却又无法抹去,无法替代,无法扼杀的声音,表达着他的思想:阳光,海风,井,1973年的弹子球......
   村上春树告诉我们:生活充满了困惑与不幸,对此我们必须《舞!舞!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4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

推荐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4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提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5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其他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5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简出 于 2007-9-14 14:53 发表
好东西!

推荐精华...

俺来操作
权限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5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水太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5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踢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6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每人操作一下,美女姐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7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看到姐姐,开心~久久不见了

都是在忙了,问候姐姐开心,快乐,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7 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依然秋天

文/简出

秋天有理由相信还会有更多故事
还会轰轰烈烈
像偶尔划破黎明的闪电
干脆的停留在云层

谁会在意秋天凝固的表情
谁会取笑枫叶由绿转红
你将层层叠叠的心事收藏
将耳热心跳的身体,加冰块
在无法触摸的灵魂里发酵
那把落满灰尘的旧吉它
能否弹出不走调的旋律
你避而不提

2007年9月17日于广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7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帖一个我的喜欢

大街
帕斯

这是一条长长的寂静的街道。
我在黑暗中行走,跌跤,
爬起来,踏着干枯的落叶和沉默的石子,
深一脚,浅一脚。
我身后也有谁将它们践踏:
我停,他也停,
我跑,他也跑。
当我转过脸,无人静悄悄。
一片漆黑,没有出路,
我在街口转来转去
总是又回到原处,
那里没人等我,也没人将我跟随,
我却在将一个人紧追,
他跌倒了又爬起来,
一见我便说:没有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7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孤行浪子 于 2007-9-17 15:56 发表
大街
帕斯

这是一条长长的寂静的街道。
我在黑暗中行走,跌跤,
爬起来,踏着干枯的落叶和沉默的石子,
深一脚,浅一脚。
我身后也有谁将它们践踏:
我停,他也停,
我跑,他也跑。
当我转过脸,无人静 ...




-----怕死的这一首不错.但最后3字改为.你是谁.就最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2 17: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