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恒心永在

【心情有约】心情文字三月"最佳写手"薛暮冬答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0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红尘匆匆过客 于 2007-4-4 23:11 发表


谢谢您,我想您的答复应该给我们这些尚在摸索着的人有许多的启迪的。祝您创作丰收。



我们都是孤独的行者,在各自的自我之城里,寻索自我的安慰和苦痛。能够相互慰勉,相互激励,也许可以鞭策我们更好地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0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七夜木犀 于 2007-4-4 23:34 发表
七夜七问:鲁迅死去数十年,中国依旧凌乱,足见文章无力于天下,既然无力于天下,作文何为?

作文当真性情,时下却不能指摘时弊,情然为势所迫。媚俗媚雅皆是媚,君是否也媚?

君说民国,又道怪状。却不言民 ...


  感谢您关注我的文字。对于政治,我是一个木讷的人。我不想妄谈。我热爱自然,热爱散文写作。我谈谈这个,您看行吗?其实,更多的时候,我是一个喜欢与花朵对话的人,独自徜徉在青山绿水间,阅云卷云舒,看花开花落。更多的时候,我喜欢把自己孤独地放逐在文字中,或歌,或泪,或喜,或忧。我知道,在散文的这个“界”里,我是微不足道的,甚或可以被忽略不计。但是,我没有因此而自卑,更没有因此而放弃,我坚持用我手写我心,我告诫自己,我不能缺席,我要发出我的声音,我必须坚持“在场”。

     与诗歌相比,中国散文在其流变过程中,始终扮演了一个“局外人”的角色,散文是诗歌与小说的话语残渣,堆积在文学史的边缘,成为每个时代主流话语的陪衬。在唐宋年间,它是诗词花瓣以外的枝叶,而在明清和近代,它是宫廷诗歌和民间小说的附庸。只有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散文才终于获得了翻身的契机。

     散文首先呈现出政治檄文的激越面貌,而后才在文人的亭子间(四合院)里发育为温柔敦厚或温软香侬的小品。胡适之、林语堂和周作人(最后才是张爱玲)一寸一寸地打开了散文进军书案和卧室的道路,晚间灯下的亲切“娓语”(林语堂语)成为散文主流。只有少数作家坚持了尖锐的写作姿态。鲁迅无疑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他的《野草》不仅是其毕生最杰出的作品,而且也是现代散文最具魅力的文本。由于鲁迅先生的存在,“娓语”和“锐语”发生了长达大半个世纪的对峙。

     而在鲁迅坚毅冷峻的面颜的背面,“娓语”的亲切温和的面貌并未消失。在数十年尘封之后,八十年代后期,林语堂和周作人开始从书本中逐渐复活。作为鲁迅的兄弟,周作人提供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话语经验。让我们沉湎于日常生活中。稍后,一种由《新民晚报》等媒体推出的晚报语体悄然涌现,其中包括了所谓的“小女人散文”、“厨房文学”以及各种“午夜耳语”和“豆腐乾絮语”。这种状况的出现,标志着文人与市民的和解运动揭开了序幕。在这场运动中,散文本身的收获更是空前绝后:在中国文学史上,散文首次同小说一起成为话语时尚和主流。

     然而,以小日子、小情趣、小思想和小笔触为基本特徵的“小散文”,尽管获得城市市民的热烈鼓掌,其局限却是不言而喻的。对于一个充满着阔大意象的中国文化而言,它也许只能是某种日用文化缀品,或者说,它充其量只是家庭里的一个细小的摆件,这就为所谓“大散文”诞生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理由:散文需要长“大”,需要更为“大气”的构架和运作。 

     余秋雨的散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进入了大家的视野。余秋雨的文化散文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视历史,审视文化的方法,但是,余文并未让历史向我们开放并成为我们生活的有效部份,恰恰相反,它显示了一个旧式文人的普通特徵:屈从于陈旧的历史阐释和历史语法,同时又沉醉在一些细小的话语改造之中。而这样的文本无法成为新散文的方向。

     散文应当从这思想的迷津中彻底解放出来。散文应当终止这种紧张的文化漫行,返回到伫立、安坐或躺的舒适状态。在一个高速运转的超级资讯时代,散文完全没有必要成为思想者的承重文本。2004年4月22日晚,我写下了我的散文处女作。从此以后,我一步步引导自己进入散文写作的自觉状态。我有意识地深入到自己的心灵深处,深入到我曾经生活过的村庄的泥土深处,深入到我正在生活的都市的喧哗与骚动背后。好在,我是一株会思想的植物,是一株被从村庄移栽到城市的植物,我对泥土的温软和钢筋水泥的冷酷,都有着自己深切的体验。我把这些感悟和切肤之痛诉诸文字。这就形成了我的散文作品。

     进入新的世纪后,散文创作呈现出了空前的繁荣状态。杨献平,阿贝尔的西部风情和西部心情,周晓枫,格致对生活B面的细致描述,对平安中的危险的执着呈现,黄海,马叙等人对原生态生活的忠实记录等,使得散文的百花园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好在,我没有迷失自己,我用我的文字证明,我始终在场,而且,我并不怯场,我始终坚持我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我是一个“这一个”。

     但我仍然时常感到困惑,我不知道“红旗”到底能扛多久,我不知道在这条路上我又能走多远。现在,在无边的夜色中,我点亮自己的灯。我再度把自己流放在文字中。我恍恍忽忽又进入了自造的幻觉世界中。在这里,我再度把自己流放在路上,形而上的路上。散文创作的路上。我看到,大路一会儿箭一般地把我射向远方,一会儿又垂直成九十度,让我艰难地爬坡。路上,一会儿风和日丽,一会儿又风狂雨骤。其实,人生在世,谁又能逃脱在路上的命运呢?谁又没有养成在路上风里来雨里去的习惯呢?在路上,我们总是千载独步。在路上,我们的生命不过是一束纯净的火焰,我们依靠自己内心看不见的太阳而生存。但无论如何,我都努力不让自己倒下。因为,我深知,只要自己不倒下,就没有谁能把你从路上剔除出去。所以,亲爱的朋友呀,“但愿我和你怀着同样的心情,去把道路的黑暗打扫干净”。

          [本文关于散文流变的历史参阅了朱大可先生的相关论述,在此表示感谢!]

[ 本帖最后由 薛暮冬 于 2007-4-10 23:2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1 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薛暮冬 于 2007-4-10 23:03 发表


问天放好!其实,早在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诗,写诗。我的处女作就发表在《诗歌报》上。那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那时,我还很年轻。现在,我的面容已经被深深的干枯的皱纹撕扯得四分五裂,皮肤也正在支离破 ...

感谢薛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这么漂亮的诗歌。对薛老师“在场”的坚持表示深深的敬意,祝生活愉快!身手健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2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喜欢薛老师的文章。虽然散文,仍掩不住其中的诗意流淌。青梧学识浅,总也解不透其中的意味,于是只有一遍一遍地读。进来几次,也不知道该问薛老师些什么。看薛老师从诗歌到散文的转换,也看到北岛、翟永明后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随笔。想请教薛老师,就自己的为文经历来讲,散文是诗歌的必然走向吗?我是说诗人从初开始大量创作诗歌作品到后来会渐渐转向散文创作(当然,并不是不写诗了),这是必然吗?二者的创作有什么内在关联?
晚到了,谢谢薛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4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望薛老师将剩余问题回答完毕,斑竹对问答进行归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4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恒心永在 于 2007-4-4 23:44 发表
问好,暮冬老师作文,感觉是带着 感情来写,静静的写.


谢谢你的阅读。我的作品中的人,或物,或景,都是深深感动过我的,我总是对这一切怀着感恩的心情。所以,我把这一切诉诸文字的时候,我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我希望我的文字背后有我的激情在涌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4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黑子 于 2007-4-5 10:42 发表
问好薛老师。
从你的文字中,能看到一种真实,情感真实。那么,在你文字中是否存在着情节虚构?能不能阐述一下,文字中虚构和文字现实的关系?再者,你文字中的记忆占取了很大一部分,记忆的虚构是否就是文字的主 ...



问黑子好!我的文字中,有不少情节都是虚构的。当然,这种虚构,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我一直认为,所谓的现实主义文学是一个伪概念。没有绝对的真实。虚构不能无中生有,只是有中生有。确实,在我的文字中,回忆往事占据了不少的篇幅,但是,一切过去史都是当代史。我希望能够借助这些过去的事情,能够揭示一些共性的东西。比如,《山墙》,其实,我想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冷漠是永恒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4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星海左岸 于 2007-4-5 16:42 发表
美文养目疗心,问好薛暮冬兄弟!



问好,远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4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水边的阿雅 于 2007-4-6 10:51 发表
问好薛老师!喜欢您的文字已久了,您有博客么?哪里能看到您的全部文字呢?期待中......


谢谢你喜欢我的文字。我的博客地址如下,欢迎光临,并请多批评!
http://blog.sina.com.cn/u/12141202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4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寒山依依 于 2007-4-6 14:18 发表
进来问候老师!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4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胡月 于 2007-4-8 20:38 发表
二天没来,一来,就看见你的文章和推介。

爬进来,容易。去出,却用了很长时间:)


不好意思。远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4 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青梧 于 2007-4-12 12:30 发表
很喜欢薛老师的文章。虽然散文,仍掩不住其中的诗意流淌。青梧学识浅,总也解不透其中的意味,于是只有一遍一遍地读。进来几次,也不知道该问薛老师些什么。看薛老师从诗歌到散文的转换,也看到北岛、翟永明后期创 ...


其实,散文未必是诗歌的最后走向,诗人也未必会都渐渐转向散文创作。比如,李白,杜甫这些大诗人,就一辈子沉湎于诗歌王国。从我个人来说,我一直喜欢读诗,即使是现在也喜欢读诗。感谢诗歌给我的灵魂插上翅膀。感谢诗歌给我打下的文字功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4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一个我的发言,作为小结。真诚地感谢各位朋友!

  但是,谁又能轻易地改变谁呢?我是一个固执的人,也是一个严重内倾的人,只有在文字的阅读和制造中,才获得一种自我疗救。当然,我并不主张文学可以无视底层,无视人群,无视社会。与此相反,我始终把写作作为个体的尴尬处境,个人的生存对社会的一种挑战,对他人的一种挑战。我也清楚,这种挑战是多么的无力,多么的容易被忽略不计。所以,我借助我的文字更深地走向自我,走向自己的内心。我无法改变别人,别人也无法使我内心的风改变走向。

    而写作,是一种极端私人的行为。无非是一个人自己在喃喃自语,任何的别人可以听也可以不听,可以选择读也可以选择不读。写作者不是为民请命的英雄,也完全没有必要作为偶像来崇拜。所以,写作者同读者的关系,无非是一个人,同另一个人或若干人通过文字,在精神层面上的一种交流。写作者没有义务对读者负责,读者也没有必要对写作者有什么苛求,读与不读全在于自己的选择。

    我对当下的散文写作持乐观的态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我们无法回到五四时期。我们只有肩扛着自我的大旗,向我们自己的前方跋涉而去。现在的散文写作,更注重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感,更加向内,这没有什么不好。个人的历史其实就是民族的秘史。所以,我更喜欢这种“自我”的文学,这种更加张扬个性的文学。它迥异于那种文以载道,干预社会,以及那些抒怀言志的文字。这样的文字也许不会有什么轰动效应,也许不会有什么政治和社会的价值,也许无法引起公众的注意和重视,它甚至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而它之所以存在,仅仅是人类在追求物欲满足之外的一种纯粹的精神活动。这样的写作,不能不说是一种奢侈,一种纯然精神上的自我满足。所以,写作者更要耐得住寂寞,更要自甘寂寞。

    我竭力为自己赢得表达的自由。为此,我刻意地经营语言。我有时甚至游戏语言。有一段时间,我固执的以为,没有精彩的语言,就不是好作品。这肯定不是我写作的终极目的。其实,对于写作者来说,语言的游戏,更多的时候,会变成一种深渊,如果这文字无法传达那些难以传达的意味,即使文字游戏的再精彩,再生动,再传神,也只不过是某种空洞的语言形式。我一直都在寻求新的表达方式,因为常规的语言使我感受到了束缚,无力传递我的所见,所感,所思。刚刚读过《我的名字叫红》,很难读的作品,我终于读完了。这家伙,文字比我还罗嗦,还象神汉的唠叨。但是,我喜欢。那种神秘的氛围,那种爱与死永远的战争,那种宗教的母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写作贵在独创,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这话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非易事。事实上,人特别容易生活在别人的阴影里。比如,当我欣赏卡夫卡,或者加谬的时候,我的文字里肯定会投下他们的阴影。最近,读奥尔罕·帕慕克的作品,毒药兄批评我的文字“东拉西扯的,不老老实实写事儿,象神汉一样东倒西歪的”,我知道,责任不在我,在那个土尔其人。下一步我要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逃离他们的阴影,逃离所有别人的阴影。到那时侯,我会龟缩在自己的阴影里,用文字的鱼网打捞我自己的安慰和苦痛吗?

    现在,文字已经成了我的一种救赎方式,只有在文字的天空下舞蹈,我才觉得自己是真实的,是快乐的。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很自私,我写东西仅仅为了我自己,我不想去讨别人欢心,更不打算去唤醒别人,我的肩膀很柔弱,担不起道义。说实话,更多的时候,我连自己都无法改变。但是,谁又能改变谁呢?所以,我很悲哀。只不过,我写了,我在场,如此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5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上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6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恒版介绍认识了薛老师,从文字里读出了一种醇香。


学习。


学习。再学习。


问好二位老前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9 08: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