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古筝

古筝诗集《虚构的房子》正式出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刘建彬 于 2007-3-31 21:36 发表
著名女诗人古筝女士赠送诗集支持<<大西北诗报>>颁奖活动


--------------------------------------------------------------------------------


古筝支持这个活动
2006年年度最佳诗人奖 ...
书已经寄出,不用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王雨烟 于 2007-3-31 22:48 发表
看完全书<<虚构的房子>>,不由为美女诗人古筝的灵气与清新的诗风而喝彩.

过誉了,筝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4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贺贺!   那天去你那取一本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4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涯孤鹰 于 2007-4-4 22:01 发表
贺贺!   那天去你那取一本读~~~~~~~

OK,问好孤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南京女诗人古筝诗歌的批评 文/心灵荷塘


南京女诗人古筝的诗集《虚构的房子》出版以来,真可谓是“好评如潮”。然而真的是那么“好”吗?对此,我是深表质疑的。在通读其诗集后,其诗作给我总的印象是如此的:个别语句是精妙的,然诗歌作品大部分却是拙劣的。下面我将慢慢予以剖析。

本人在拙作〈〈中国现代诗歌批判〉〉一文中指出,诗歌主要由文字、音乐和意象三部分所组成,文字和音乐是诗歌的形式,而意象,特别是意象中的意义,则是诗歌的内涵。通常来说,一首好诗,均是形神俱备的。此外,文字、音乐和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文字是诗歌的有形的载体,让人类意识能感知其存在;音乐推动意象,形成诗歌的气势;意象中的具象意象呈现抽象意象中的意义,形成诗歌的情趣。依朱光潜先生的观点,诗贵在意象的显,而情趣,即意义即贵在隐和深。而且本人更认为,在立象尽意的过程中,应注重以适当的具象意象表达正当的意义。

以此理论为基点来分析古筝的诗歌优劣,我们会发现古筝诗歌存在如下缺点:

1、诗歌没有音乐性,不懂得以声音美学规律创设的诗歌的音乐性来推动诗歌的意象,形成诗歌或婉约,或豪放的气势,因此,令诗读来没有节奏感,不能朗朗上口,更不能加强诗歌的抒情性。

2、没有以适当的具象意象表达适当的意义。中国古诗词的传统中,一般均以适当的具象意象来表达正当的意义的,如马致远的元曲〈〈天净沙。秋思〉〉中以“枯藤、老树、昏鸦”这一组具象意象来表达人类“消极情绪”这样的意义。然而,可悲是的,我们在古筝的诗歌中,发现其诗作在意象的运用上,出现了乱用的现象,具象意象通常是没有具体可指向的意义的。

3、意象的组合比较零乱。无论诗歌长短,一首诗一般都要讲求严密的逻辑性的,然而由于古筝的诗歌没有以抽象意象中的“意旨”来统率全诗,因此,诗歌总体结构是十分松散的,没有中心思想,或思想模糊的。

总的来说,古筝诗歌属于“无意义诗”或“伪意象诗”的范畴,并未能真正掌握诗歌创作的神髓,一味追求立象的含蓄,而忽略了诗歌的意义,与朱光潜先生提倡的“诗贵在意象显,而意义贵隐和深”的美学标准是相反的,变成了“诗贵在意象晦涩,而意义则浅”。

当然正如开篇所说的古筝诗作中亦存精妙之处,如“你背靠着墙壁,在一片静止的光线中,安静地,像茶盏中缓慢舒展的叶片。”这一句,以茶叶舒展这样的具象意象,把人类的“闲情”这样的意义描绘得可谓达到极至了。



2007.04.06.

[ 本帖最后由 古筝 于 2007-4-15 13:5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筝认为,不管观点是否正确,或者偏激或者不同,但能够听到批评的声音就是一件好事,感谢心灵荷塘君,也欢迎各位诗人谈谈自己对诗歌的认识和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5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对南京女诗人古筝诗歌的批评》的批评       文/风间苍月

      发文之前,先简单说两句.风筝是个小人物,或者是个圈外人.至少在某些圈子里并没有位置可坐的.对古筝我也只是混在网上时,在多处看到过名字.说来惭愧,风筝并没有细读过此君任何一首诗.心灵荷塘这个名字,风筝更只在此处第一次见,是不是马甲或者在别处出不出名,风筝也没半点线索.所以此次掺和进来,也还望大家不觉得本人是信口胡说才好.

  看过本坛关于此事的大部分回帖,总有些话,不吐不快似的.就这样临屏想到哪打到哪吧.也因本坛对于陌生人新手上路,一直有让人觉得可有可无的感觉.因此风筝本帖不作回复,单独成主题另发.

  新诗百年,流派众多,标准众多.有一点可以肯定,到现在为止,应当还没形成一个统一的公认的标准.百花园里生长着各种植物,开着各种各样的花朵.没有哪一朵花可以说,只有自己是正宗的花,别的花都只是叶子的变种.

  心灵荷塘朋友(以下简称荷塘)在批评的开始,先提出了自己对诗歌的定义,然后以此展开,用自己的定义作标准,往别人的诗里套.所以从一开始,也就表明了这场争论只能是一家之言,片面之处太多.荷塘提到的那本"拙作"(<中国现代诗批判>),风筝在圈外圈内,并没听多少人提及,想来权威性并不如作者本人想象的那么大.所以风筝也来斗胆胡言乱语几句,大约还并不算轻慢了.

下面先看荷塘朋友主题帖的观点:

1、诗歌没有音乐性,不懂得以声音美学规律创设的诗歌的音乐性来推动诗歌的意象,形成诗歌或婉约,或豪放的气势,因此,令诗读来没有节奏感,不能朗朗上口,更不能加强诗歌的抒情性。

  (老兄以音乐性开头,让风筝惊奇不已.然后想问一下,你是不是电视看多了?那些官方的诗朗诵或者晚会解说词及滥大街的流行歌词可能才是你心目中最好的诗吧?再或者民间说唱和顺口溜也是荷塘兄眼里的极品吧?风筝很怀疑老兄对新诗的认知是不是仍然停留在文革时期那种标语口号的年代.那些东西倒是有音乐,也满豪放的.诗注重的是内涵,而不是浮在表面上所谓气势.没有内涵禁不起品味,所有的形式也只能是虚张声势.

  所谓的音乐性,就算在传统诗歌中最可歌唱的宋词里,也没完全统一的.柳永周美成姜白石的音乐性公认比苏辛等人高出许多,至于词学成就,无需风筝在这里重复了.
不得不以彼之道还彼之家,拿古诗来对新诗说事,这让风筝很觉无奈.也是我一向反对的.现代人一提诗歌,脑子里立刻跳出来的是古诗或者现代歌词的概念,并且把那些东西当成新诗的批判标准.这很让人郁闷,风筝建议有些人补足了功课再作评说.)

2、没有以适当的具象意象表达适当的意义。中国古诗词的传统中,一般均以适当的具象意象来表达正当的意义的,如马致远的元曲〈〈天净沙。秋思〉〉中以“枯藤、老树、昏鸦”这一组具象意象来表达人类“消极情绪”这样的意义。然而,可悲是的,我们在古筝的诗歌中,发现其诗作在意象的运用上,出现了乱用的现象,具象意象通常是没有具体可指向的意义的。

  (荷塘兄这里提到了具体意象,这个词仍然是含糊不清的.诗之所以是诗,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写什么都不能太具体,不能把什么话都说出来,不懂留白不给读者以想象的余地.不然大家都写散文好了.拿荷塘兄的例子来说吧:枯藤老树昏鸦是具体的吗?为什么古筝的河水果林什么的就不是具体了呢?是不是因为古筝的形容词少了点,反应到老兄眼里就不具体了?这些具体不具体,是不是的老兄批判时临时想让它具体它就可以具体,想让它不具体它也就不具体了,全由你心情来定义?再者,拿元曲来说新诗,你不觉得好玩吗?你会不会因为清朝男人全留小辫子而把现代不留辫子的男人都当成反传统或者不伦不类打扮难看呢?)

3、意象的组合比较零乱。无论诗歌长短,一首诗一般都要讲求严密的逻辑性的,然而由于古筝的诗歌没有以抽象意象中的“意旨”来统率全诗,因此,诗歌总体结构是十分松散的,没有中心思想,或思想模糊的。

  (荷塘兄这里提到了"音旨"以及"抽象意象"等等词汇,很遗憾你没说清楚想干什么.你的语言同样显得零乱和松散,近似于想起什么说什么的阶段.从这一点来说,你的批判和你眼中的古筝的诗倒满相似的.只不过你的逻辑性更加让人一看就觉出了不严谨和零乱.)

  总的来说,荷塘兄的主题帖没抛出太过重量级的东西,大都含糊地似似而非地说事.有个词叫抛砖引玉.老兄的砖能引来后面那么多的玉,大约也只能用古筝在青荷或者在网络诗界名声太大来解释.所以只要砖的指向是她,总不会不听响的.下面继续来荷塘兄后面跟帖里的观点:

凡诗之高下逃不出朱光潜先生提倡的“诗贵在意象显,而意义贵隐和深”的美学标准。如以诗来表达“儿子远游,母亲送别”这一场景之下的亲情。

1、口语诗的表达会是这样的:
宝贝儿子
我真的很爱你
你这次出远门
我会很想你的
因此你要快点回来呀
口语诗的语言和意象是浅显的,但在表达“亲情”这一个意义过程中却过于直白的,欠缺含蓄。

2、看看古诗是如何表达的呢?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诗人选择的是“母子为远游送别前缝衣”这一组总意象,在转句中“密密缝”这一动作意象,就是声音美学规律中的“叠字”创设的音乐性来推动文字“密密缝”所呈现的动作意象的。再以“密密缝”这一动作意象呈现“盼子早归”这一爱子之情。整首诗,文字上并无直接表露爱子之情,而意象却含蓄地体现了爱子之亲情,这是诗意义的“隐和深”的重要体现。此外,语言更是浅显的。

(荷塘兄第四楼的跟帖有让人啼笑皆非的感觉.风筝从中大致得到两个印象:
  一.所谓口语诗的部分是荷塘兄顺口胡绉出来的,并且你胡绉的水平太一般般,离新诗差之太远.你临屏瞎打中的浅显并不代表现代诗的浅显,只代表你自己的浅.
  二.再次拿古诗和新诗比较,风筝也再次想起了关公战秦琼的故事.真忍不住想笑出声来.可惜咱们这里是在讨论诗,而不是在说相声.
  风筝补充一些自己对古诗的观点吧,一家之言,仅供讨论:
说起古诗,自然要从<诗经>说起,<诗经>是公认的古诗瑰宝公认的经典.那么风筝问一下大家,汉魏六朝民歌以及唐诗为什么不再是诗经里的那种形式了?为什么唐人诗歌很少再四个字一句而要整什么五言七言的?我们可以用诗经的例子来说唐诗不好吗?对唐人来说,诗经同样是古诗,那么唐诗算不算反他们当时的传统?
  再继续向下推,唐诗也几乎被公认为古诗之极,宋人却并不沿着唐诗这条路发扬光大,而另选了方向.宋以词名,宋词同样流芳千古.那么宋词对唐诗又算不算反叛?
  同样的道理,元曲也是对宋词的反叛,虽有些曲牌和词牌用了相同的名字,内在的变化却已经很大...
上面的例子,风筝得出结论:诗永远是写在当下的,诗的风格以及形式,永远和当下的语境环境密不可分.唐诗之后,写古诗者再无超出其右.宋词之后,再填词的人也只能远远地仰视峰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自己的东西自己的风采.至于现代人强要写那些古体,则不是俗若"老干体",就是穿牛仔裤T恤,却偏偏象唱戏一样忸捏作态,走着台步.让人觉得可笑可怜.
  风筝也说一下关于古诗的浅或深.这里其实有个误区,古诗的好读好懂,是因为咱们看到的名篇都经历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时光的流涤,其间有无数人解释或讨论过.其间含义早成文学常识了,而且大家也是从识字时就开始接触这些背诵这些.久而久之,自然得出好懂以及字浅意深或者隐或深等等印象.就象中国人觉得外语难学,欧美人却公认中文才是最难学难懂的.但中国人在中国环境,中文无疑最好学.客观环境使然.
  新诗才百年,而且传统观点中,对新诗一向是抵触的,从我们直到现在的语文教育都可以作证.新诗在不公正的待遇中成长,并且常受些白眼,也是可以理解的事了.
  再次呼吁并且再次申明自己的观点,批判新诗请不要再关公战秦琼,这很不着调)

[ 本帖最后由 古筝 于 2007-4-15 13:5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5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文:


继续读荷塘先生第七楼的文字,也还是引用在下面:
1、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在古体诗以前,中国的诗歌写作以运用声音美学规律为主,故诗语言通俗,流畅,节奏较强,抒情性是非常明显的,其典范就是《诗经》。古体诗中运用意象美学规律的情况是很少的。然而到了近体诗之后,特别是近体诗中的律诗之后,声音美学规律和意象美学规律运用开始出现并重的现象,而且相辅相成,即以诗歌音乐性推动诗歌意象,加深意象呈现意义的力度。当发展到宋词阶段,诗学作品可以说是达到艺术的巅峰,真正实现的文学,音乐和意象三者的高度和谐统一。如词牌固有的格律,就是声音美学规律固定化的表现,以意象来呈现意义情况是比比皆是。

  (关公战罢秦琼,现在开始战李逵了.咱们说的是新诗,所以对荷塘先生这里关于古诗的论点,风筝跳过,不作深究.因为老兄在跑题)

2、再来看看现代汉诗的艺术发展进程。徐志摩、艾青、郭沫若、席慕容、舒婷、戴望舒等人的诗歌,从其文本而言,偏重于运用声音美学规律,注重诗歌的抒情性,而意象美学规律运用得较少,或是运用得不太完美,缺乏意义的“隐”和“深”。北岛,顾城等朦胧诗人,则偏重于运用意象美学规律,特别是运用借喻和象征的手法比较多,而声音美学规律的运用则相对又少些了,抒情性稍弱。余光中诗歌可以说是两种美学规律运用得比较好的人,继承了近体诗的和宋词的传统,艺术成就也是最高的,但意象美学规律的运用上,仍未能达到隐和深的水平。至于口语诗,垃圾类诗等,在音乐和意象方面是没有什么建树的,只是力图摧毁古诗的传统和现代汉诗的成就。

  (继续用似是而非的古诗观点,来对新诗做根本性的否定.荷塘先生有背学术论文的兴致,只是风筝没有说讲课的心情.关于"隐和深",风筝上文已有相关说法,这里也不再重复.荷塘先生信马游疆写到这里,已经不是对古筝的批判,而是对整个新诗百年的批判了.对先生之勇气魄力,风筝愿赞一下)

3、虽然筝姐反对现代汉诗引入音乐性,因为筝姐的创作是从西方诗学传统出发的,但是本人认为,现代汉诗的发展历程,将和古诗的发展历程一样,逐步走向“文、音、意”三者的高度和谐统一,因为这是由中国文字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与西语在语言运用上存在重大的区别,在声音美学规律和意象美学规律运用上,总体而言,汉语诗优于西语诗。

  (继续想当然是说些事,对新诗的展望,总会让人想起学生时代对所谓的"2000年四个现代化"的展望.这样的话,还是先别说吧.老兄,新诗才百年,千年后再来整理"文、音、意"吧.是不是如你所展望的,风筝保留态度.
  关于汉语诗和西语诗的优劣,荷塘先生的"总体而言"也很让人武断.很想问一下外语水平有没到可以直接通通读西文原诗的程度了,如果还没有,那么对西文的音意文的判断,从何而来?
  轻松一下吧,你老兄如果执意想说咱们的孙悟空和人家指环王打起来一定能占优,风筝还真不意思反驳你.)

接着看荷塘兄具体举的古筝的诗作例子,并且附上的解释吧,谢天谢地,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你终于切入正题了:
《 浆果落了整个秋天》

白天移动在果林表面
果实在他的翅膀上
你一直停留在
苹果树

一些光沿袭时间的裂缝
被河水收集
又粼粼地流走
夹带着果子的润泽

水在流动,果子在飞
掌心中,被抚摸的青涩
棱角柔滑

果核处子般安静
以厚实的肉体
裹藏季节的暗示

浆果落了整个秋天

1、本诗属抒情诗,就是以一定的具象意象抒发作者积极情绪或消极情绪。从“浆果落了整个秋天”这一诗歌的核心意象组,可见诗人想表达的是一种“辉煌之后的失落或青春消逝的无奈”这样的一些消极的情绪,因为通常而言“落花、落果”这样的具象意象,均是呈现人类的消极情绪的。

  (先生在学术开讲,这段话只能做开场白,不见在批判什么,风筝也还略过不细分析)

2、由于某种消极的情绪是本诗的“意义”,也就是通常所讲的诗歌的“中心思想”。具体来说,就是作者,应当在每一章节中,选取适当的具象意象来呈现这样的一种意义,即符合意象选择和运用适当性的原则。全诗五节,除了最后一节,明确呈现这一种意义外,而其余章节所选取的意象组均是没有呈现这种意义的。

  (荷塘先生很可爱,也很单纯."中心思想"以及"意义"一词,又让风筝记起了少年时那些乡村语文老师的讲课.呆板而机械,没有灵气.就象读一篇小说,如果结尾是有情人终成眷属,那么按先生的意思,就是这小说从头到尾每页每一节,两位有情人都不能对其它人笑一下,不能做其它的事,不需任何铺堑,直接互相爱来爱去直奔主题.这样才算符合题意,对不?一首诗被先生简化成了只有最后一句话切题.那么一场恋爱到先生的笔下,可能也就上床这个情节才切题了.这就是先生前面口口声声所谓的"隐"吗?你老兄在自相矛盾吧.并且你也基本上算没认真读这首诗.)

3、关于诗歌的意象间的逻辑缺陷的问题。

一些光沿袭时间的裂缝(此句与上句存在逻辑断裂,究竟是何物沿袭时间的裂缝?)
被河水收集
又粼粼地流走
夹带着果子的润泽

水在流动,果子在飞
掌心中,被抚摸的青涩(究竟是何物或何人的掌心呢?)
棱角柔滑

果核处子般安静
以厚实的肉体
裹藏季节的暗示

浆果落了整个秋天

  (我不得不说,你太有才了.是不是所有的句子都名确地告诉你主谓宾动状补你才能懂呢?你小时候写作文还知道"春光明媚万里无云"呢,是不是也要问你一下"何物在春光明媚,何物在万里无云"?你去和情人约会,是不是全世界就只能有你和情人两个人存在了,大街上就不能有一些人们走来走去了,一些花也不能开了.一些水也不能流动了.你喜欢古诗,那么风筝也再次拿古诗的句子请教一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读到这样的句子时,你会问何人在欲穷千里目,何人在更上一层楼吗?你的逻辑在涉及到具体的例子面前,倒真的显出问题来了)

4、总体而言,声音美学规律是基本没运用,而意象美学规律运用得不够精妙,立象的过程十分晦涩,而呈现的意义却十分地肤浅,而且与中心思想是没有联系的。

  总体而言,虽然老兄说起理论一套一套的,但是真正的诗歌阅读能力,你还是十分肤浅的,你的理解力是让人生疑的.新诗当然不能太过晦涩,但是也绝不可能浅白到让每个人理解的程度.再打个比方,你的"慈母手中线"在刚学会说话的孩子眼里,也是存在逻辑缺陷的,并且也是不精妙的,晦涩的.和中心思想没有联系的)

  古筝在网络诗坛太过强势和红火,终于看到有人当面泼冷水了,风筝也曾偷偷兴灾乐祸.古筝也有今天?真是大快人心!
  读过开篇先生那些术语和论文之后,风筝也和其他旁观者一样期待着荷塘先生对古筝具体诗歌的具体评判.等到最后,却看到这样的分析和解释,风筝很觉遗憾,也因此对先生只能说不能练的本质深深失望,并且降低了对先生第一印象中的崇敬感....

[ 本帖最后由 古筝 于 2007-4-15 13:4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5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文:

闲言少叙,继续批判先生的文字:

我在形神论也强调,诗歌的神髓才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你所说的"思想的光芒",但本人认为,如果能借助音律的推动,将更可锦上添花.当然,现代诗中,不可能再强调平仄这样的格律要求了,但其它种类的声音美学规律像对仗,叠字,双声叠韵,排比,拈连等还是可以经常使用,增添诗歌的流畅性,但在筝姐的诗歌中的确很难发现这样的技法.

  (先生仍然在用自己的态度来强加与人,前面说着现代诗不可能再强调那些先生热衷的了,后面却"很难发现这样的技法"...还是逻辑错乱.风筝很喜欢女人光着身子坐在我腿上,可惜来来往往认识的众多女人却都不愿意为风筝裸露一次.这个事例按先生的逻辑,大约也可以说那些女人"的确"都不是好人了,对不?)

  帖子看到此处,接下来是风浩荡老弟的洋洋万言,观点虽不完全认同,内容却比荷塘先生言之有物的多.风老弟的文字,不在此文的讨论范围.风筝也就不予引用和讨论了.继续看荷塘先生的最后一帖文字:

一、对于“什么是诗”这样的问题,其实现代诗学一直没有解决,我想也将是无法解决的。对于同样的问题,古诗是没有困扰的。主要原因是现代诗歌放弃了格律和短整句式,从而使其丧失了与其它文学体裁的区别。

  (这段话,前半部分关于"什么是诗"风筝同意,对后面又拿古诗的格律和短整来说事,风筝不以为然.唐人有没为<诗经>的四字一句的短整而困扰过呢?唐诗和诗经有区别不?宋词不再象唐诗般的句子字数一样,算不算同样的不整齐了?)

二、虽然诗歌的审美存在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但诗歌的好坏还是有一定标准的。丑的东西,你说得再美,它仍将是丑的。
三、诗人的自杀只是偶然的、个别的现象而已,因为从事各行各业的人都有自杀的可能。而且这些诗人并不是诗歌本身令其自杀,而是其生活中的其它因素所导致的,归根到底就是心理学上的“情商”问题。

  (二三两节基本赞同,对海子现象更表同意.)

  打完才发现字数好多,大约也没多少人有心思看完,就此结束吧.不再做什么总结陈词了.问候大家...


  2007.04.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5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古筝诗集《虚构的房子》  文/林风

 自从收到古筝最新出版的诗集《虚构的房子》后,我就被诗人在1991年10月里写的一首《风之歌》给吸引住了,我不止一次的去读这首诗,在意犹未尽下再去细读其它的诗篇。
   
    认识古筝是在青荷论坛,粗略的算起来也将要有一年的光景了吧!由于对诗接触比较晚,所以我只喜欢读一些清新灵动,富有画面感并且节奏和内在韵律都较强的诗作。而《风之歌》就是这样一首诗:我反反复复的问/白杨树的眼睛为何忧愁/。我不知道那个时候诗人的韶华何许,但少女的多愁善感和优柔细腻在这两句里一览无余了。下个秋天/我在哪里/我是狂风/还是静物/,寥寥几句,就营造出一个视觉、心理、和思想上的三重感受,无疑,这首诗是成功的。
   
    我们不可能去苛求一个诗人有很多篇能过目不忘的作品,因为《再别康桥》我们记住了徐志摩;因为《大堰河》我们记住了艾青;因为《致橡树》我们记住了舒婷,因为《相信未来》我们记住了食指。当然因为《风之歌》我记住了古筝。这样的吟唱诗风还有很多首,如《禅意》关门与开门之间/一阵风是进来还是出去/;《看风景》认识你的时候/我是梦/分手的时候/我是秋天的果园/,古筝前期的诗作轻灵自然,在不知不觉中透露一种青春的纯真和无邪。
   
    诗是要靠灵感来写作的,灵感来自于生活,来自心灵,来自勤奋。在我印象里古筝很安静,只是默默的写,她的诗也很安静,就如秦淮河里的水草,绿的让人心平气和。柔若无骨的手指/在春夜抚摩肌肤时悄然无声/你一伸手/天就亮了/《移动》,读古筝的诗我很能读出一些非常新颖的意象,这些当然和诗人的灵感是紧密相关的。夜里一条鱼/游出身体/《游离》;我的桃花开在折扇中/一撕两瓣的春天《春夜》;风骑在墙上/我在风中/《秋天》;女人唇边的白玫瑰孤独绽放/然后凋落/《塑像》。
   
    如果说诗人前期的作品风格还有迹可寻的话,那么在诗人后期作品中就再也窥不到一点印痕了,就如洪烛诗人在序言里所写“女诗人古筝,她是无法复制的”,看着那些呓语般的文字,我在心中开始暗自揣摩那个立在夫子庙前,安静的如一朵白玉兰的女子了。古筝的短诗语句精练,空间丰富,很有蕴涵。但她也同样能把长诗写的行云流水,思想深刻。如卷首的第一篇诗作《虚构的一组》。
   
    古筝的诗不乏含蓄,她在经过了多年的摸索和创作后,在语言的运用和表现技巧上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像《宠爱》里的:如果你真的宠我/我要所有的牡丹/一夜之间/开遍洛阳/,内涵丰富而不露筋骨,让人寻味无穷。古筝在诗作里的情感流露不是直通通的,而是藏而不露,通过旁敲侧击,委曲婉转地衬托而暗示出本意,具有“隐秀”之美。
   
    古筝的诗意象纷呈,她的诗游走在轻灵与混浊之间,徘徊在幸福和抑郁之内。主题广泛,爱情亲情友情这些皆在诗内,要想了解更多印象外的古筝,那这本《虚构的房子》是不能不看的。
   
    2007年4月14日与浙江

[ 本帖最后由 古筝 于 2007-4-15 13:5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5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筝的诗集收到感谢
[大西北诗歌论坛] [回复] [引用回复] [表格型] [跟帖] [转发到Blog] [关闭] [浏览0次]  

--------------------------------------------------------------------------------

用户名: 旱子  
  
  

本贴于2007-04-13 15:01:51在 乐趣 → 诗歌文学 → 大西北诗歌论坛发表.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推荐到首页]  

--------------------------------------------------------------------------------
  
         【加入我的乐趣收藏夹】  
[发表新帖] [回复该帖] [引用回复] [表格型] [转发到Blog] [关闭]  
本贴跟从标题:  

[分享]代转告古筝诗人,祝此次活动举办成功! 【刘建彬】 2007-04-13 20:55:00 (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9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刘建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9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女诗人古筝印象--《10%空白》 文/徐霄鹤

    这个春天来得早。一个不是画家,不是作家的没落男人,他一早就告诉我:南京的女诗人古筝,要出本诗集《虚构的房子》。

    我的理解是零碎和片面的,尤其对于诗歌。有人爽快地说:现在啊寨寨有杜甫,村村有李白;有人悲愤地说:现在诗人缺爱,诗歌缺盐还TMD缺钙;有人直截了当地说:诗人死了,现在诗歌算是亡了;还有人做梦也在吟咏:为何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为何我总在热泪期盼……不管是美的丑的,善良的恶毒的,悦耳的刺骨的,好多声音啊。诗歌零碎地存在着,诗人片面地存在着,我想说:这是诗歌黄金时代的先声!

    诗神缪斯是女的,盲诗人荷马是女的,丘比特的方向是女的,屈原的生前往后是女的,《诗经》的呻吟是女的,连《虚构的房子》也是女的。在我现代的印象里,诗人少,女诗人更少!古筝,算一位。我和古筝未曾谋面,不是陌生。论诗龄,古筝是前辈。述阶别,古筝是诗人,而我不是。当我听说古筝要出本诗集时,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个女人,快疯了!

    春天刚来报到。我就收到古筝托人送来的一册《虚构的房子》。我很高兴,我高兴地没有直接打开这座房子。我在等。我在等江南早春一个沉静雨夜的来临。这夜,终于来了。我从诗人洪烛的序言出发,一路飞翔。虚构的一组。《虚构的房子》:“一夜之间/我可以拥有一座房子/一夜之间/我要为此改变习惯的生活/你抬头往往天空/天空多了一颗星/地上多了一间屋/房子神秘地把你装进去……”古筝诗歌的魅力,就在于此:你还未发觉。你已深陷其中。

    我摁下555的屁股,冲出《虚构的房子》。迎接我的是《虚构的情人》:“亲爱的/如果我紧紧含住你/并用指甲嵌进皮肤/如果/我不小心咬伤你……”“虚构的钥匙”:“如果钥匙真实/而门则是虚构/那么/我将怀疑你的手/是否真实……”“虚构地靠近和离去”“虚构的结局”:“你虚构了一个故事说给孩子听/最后/钥匙不见了/房子消失了……”古筝的诗,就能这样,让你沉浸其中,让你充满想象,让你留恋忘返,让你在否定中肯定着否定。

    窗外的雨,继续下着。窗内的我在继续飞翔。我看到了一首《安娜·卡列宁娜》“安娜/循着铁轨走下去/长笛呼啸/奔驰着荒野的狼群……” 托尔斯泰让寻爱的女主角安娜·卡列宁娜,在痛苦和绝望中卧轨自杀了。托尔斯泰播下了遗憾的种子,可古筝让安娜·卡列宁娜,在花开的春夜复活了。“铁蹄之下/你像一朵五月的杜鹃花/梦中的村庄在哪里/你更像一颗璀璨的流星/穿透黑暗……”复活了,真美好。我笑着对复活的安娜说:安娜,古筝是你的前身来世的母亲!

    我飞往印象的高空,再从高空的顶端滑翔,让眼神倾向性地停留。无锡籍女诗人古筝,曾用阿琴、雨晴在上世纪80年代就踏上了诗歌之路,从开始的小打小闹、零敲散打一路走来,她的步伐时而轻灵时而沉郁,时而隐含时而慷慨,没有退缩,以探寻者的姿势前行着。近年来,古筝在诗艺上,冲破了诗歌流派安定的樊笼,诗风缅怀往古,虚幻里见睿智,隐涩中长哲理。她在《我有九条命》的诗中这样写道:“我有九条命/我要九次跃起/九次降落/以九次的重生否定过去……我是猫/无视死亡的存在/在日月星辰间/从死神的神秘中取走黑暗”在《回归》一首中:“我怀念人类攀援在树上的光阴/同野兽争食/穿草裙/光脚丫……我走进森林、水中/像返回母亲的羊水/想象自己婴儿一般清白/感受巨大的温暖和安全/在没有天空和尘埃的日子里/身体和灵魂更安逸……”

    在纸刊上,在网络上,零散读到古筝的诗,我象在喝着温暖的红茶。今日读完这本诗集《虚构的房子》,我像刚喝完一壶白开水,没有倾向,只有回味。没有针对,只有膨胀。我膨胀的思维似乎要说点什么。而此时的古筝,同时传来消息,让我给她写几句。以往的我,似乎麻木,漠视所谓现代的诗门精英。我一贯只评死去的真诗人,活着的不论。古筝,她的不退缩,她的热情,她的执着,她的冲突,她的反复,让我意外了。

    请允我以后来者的姿态,以未来的无名,涂画女诗人古筝印象——画三分吐诗的春蚕。画三分水中的倒影。画三分harvest fly(秋天的蝉)。我要留下10%空白。期待。



                                 2007年4月徐霄鹤无锡二泉书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9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5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形象思维说及古筝诗歌《小镇女人》
         文/魏鹏
   
    所谓形象思维,就是要在形象上感受事物的实质。形象思维的方法,是诗、也是一切文学创作的基本方法,它要求文学创作不能舍弃形象,必须创造出比客观现象更集中更真实的形象。大诗人艾青说过:“诗只有借助形象思维的方法才能产生持久的魅力。”
    诗人要写出具有持久魅力的作品,必须运用形象思维,仔细地观察事物,寻求事物的本质与特征;由此生发联想与想象,给事物以具体的描绘和恰切的比喻。只有这样,才能使诗人所写的事物给读者以鲜明的感受,在读者的记忆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里的关键词:一是本质与特征;二是联想与想象;三是具体的描绘;四是恰切的比喻。我以为这不仅是形象思维的方法,也是诗人的必备素质,同时也是诗歌欣赏的基本路径。
    近日从南京诗人古筝的诗集《虚构的房子》中,读到一首《小镇女人》。我以为古筝笔下的小镇女人,就是运用形象思维写出的比客观现象更真实的形象。这首对小镇女人赞美的诗篇并不长,全诗不到二十行:
   
    青石桥的弧度
    一种柔和的线条
    小镇女人,棉布般朴素
    黝黑的肤色
    土地般结实的脚板
    踏实地走着
   
    小镇巴掌大的天空下
    流动着女人们的花头巾
    弯弯的扁担,摇着
    两只颤巍巍的小船
    小镇女人的臀部
    另一种时装步
   
    小镇女人
    犹如蓄足水的嫩藕
    新鲜的令人忧愁
    小镇女人
    鼓胀的衣襟下
    飘着奶香和山水的气息
    小镇女人的本质与特征在哪里呢?在棉布般朴素、在黝黑的肤色、在土地般结实的脚板、在流动着的花头巾、在鼓胀的衣襟下飘着奶香和山水的气息。这朴素和纯真,是城市女人所不可能具备的美。正是这种本质与特征上的差异,让这首小诗不同与舒婷《惠安女子》里的苦难和渴盼,显示出小镇女人独特的美来。
    诗人的联想与想象在哪里呢?由青石桥的弧度,想到女人的线条;由挑担女人的臀部,想到有别与城里的另一种时装步;由鼓胀的衣襟下,想到奶香,想到养育小镇女人的山山水水。这是只有诗人才想得到才写得出的啊!至于由女人的新鲜而想到的忧愁,更是神来之笔。苏北诗人管强曾给我说过他看到绝色的女子,就会不由自主地流出泪来。我想,这也是忧愁所致吧。
    再说具体的描绘。诗歌是最忌概念化,而具体的描绘是医治概念化的良药,也是形象思维手法的具体体现。在《小镇女人》中,青石桥的弧度、棉布般朴素、黝黑的肤色、土地般结实的脚板、鼓胀的衣襟、巴掌大的天空等等,都是具体的,因而也是形象的。诗人的笔像绣花针一般,把小镇和小镇的女人刻画得具体、传神。我以前在峨眉山,曾见到过一线天的奇观,今年春天去了趟皖南的宏村,想不到在宏村也见到了一线天的奇景。古筝说小镇“巴掌大的天空”,比起“一线天”来,还要具体,还要切近。
    最后说一说恰切的比喻。诗人说“小镇女人犹如蓄足水的嫩藕”。这个比喻恰切在哪里呢?当然不是藕的嫩,也不是藕的白(小镇女人的肤色是黝黑的),而是指藕的水灵。无论藕还是小镇的女人,都是水做的骨肉。从这一点上说,这个比喻是再恰切不过的了。形象思维离不开比喻,为事物寻找比喻是诗人的本能。好多时候,一个恰切精彩的比喻,足以让人牢记一生。
    也许《小镇女人》在诗集《虚构的房子》中无足轻重,但若是从形象思维的角度来欣赏这首小诗,可圈可点之处也是令人过目难忘的。
   
    2007年4月24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3 19: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