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671|回复: 31

上帝在诗中是隐身的——生活与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5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帝在诗中是隐身的
——生活与诗

里尔克在给卡卜斯的信中说:“请你相信:无论如何,生活是合理的。”(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第九封信,冯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他又说:“艺术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我们怎样生活,都能不知不觉地为它准备;每个真实的生活都比那些虚假的、以艺术为号召的职业跟艺术更为接近,它们炫耀一种近似的艺术,实际上却否定了、损伤了艺术的存在,如整个报章文字、几乎一切的批评界、四分之三号称文学和要号称文学的作品,都是这样。”(出处同上,第十封信)而今天看到季羡林的一句话:“我觉得,文艺评论是一门独立的科学,不必与创作挂钩太亲密。”(季羡林《在病中》,文汇报2006年12月15日,第十一版)可见文艺的评论或批评并不一定具有指导创作的价值。但生活对于创作的价值是无论如何也不会高估的。

我们为什么写诗?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认识非常简单,正如音乐作为一种听觉的艺术,绘画和雕刻作为一种视觉的艺术,诗作为一种语言或文字的艺术,都具有提升完善人类的功能,这些不但将人从自然世界中提升出来,而且能够使个人和整个人类获得精神的安慰。

如果我们认为诗歌能够安慰我们的灵魂,诗就是我们的上帝。海德格尔认为一个诗人一生都在写一首诗,但永远不能最终完成这首诗。写诗和读诗的过程正是我们靠近上帝的过程。如此,如果我们承认上帝是存在的,他必然使我们知道他的存在,他存在于一切物之中,时刻向我们昭示他的存在,我们在世上的一切物中追寻上帝向我们显示的灵光,而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时,我们就将靠近上帝,但我们永远不可能看到上帝,一切在一瞬间开启,并在一瞬间离去,写诗的过程正是:

乃是从物的灵光之中,试图追溯,
从它的召唤之中,

我们,侧身进入,
在顷刻的波光之中隐秘而去。
《秋日的诗章》

如此,上帝的启示来到诗中,一首诗正如一朵巨大的花朵向我们呈现它的美丽,将我们的目光引向天堂,犹如晨光将黑夜在瞬间打开,我们获得绝世的珠宝,并在一瞬间跟随上帝隐身而去,从而读诗的过程正是:

巨大的花朵,以沉默的方式
举向天空

曦微的晨光终于豁然打开:
手捧珠宝退向黑夜的渊薮。
《何为问》

因此,我们不是在对词语的把握中靠近作为上帝的诗歌,我们是在对一切现实生活因素的感受中找到诗歌的灵魂。生活的合理性中存在着一切最终的秩序,语言的表达只有找到这种秩序,并将其以一种准确的方式表达出来才能获得艺术的成功,而这种成功也仅仅标志着一个靠近的过程。或许这是令人绝望的,这个过程永无终结。如果我们将这一过程称为寻找真理的过程,我们将最终发现,我们只能永远行走在接近真理的旅途之上。

所以,对于一个在诗歌中追寻真理的人来说,没有哪一种生活是更具优越性的,没有一种更具诗意的生活方式,生活不仅仅是一种启示,一种锻炼,它更是诗歌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因此,对于诗艺的打磨仅仅是磨刀的过程,诗歌作为我们生存的一部分,等同于我们的灵魂与血液,她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连接在一起,我们只有用诗歌的刀子划出流血的伤口或许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因此,诗歌批评的目的或许在于——检验刀锋的锋利程度仅仅是重要的因素之中的一个微末部分,我们应该首先看她在生活的灵光之中在多大程度上将我们引向了上帝或真理。



——在巴黎植物园

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
缠得这般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
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
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

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
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
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
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
于是有一幅图像浸入,
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
在心中化为乌有。

                一九〇三年  巴黎(冯至译)

如果将诗人看成这头豹子,那么这千条的铁栅栏则是上帝为世人圈出的狭窄的生活世界。在这令人绝望的限制中,诗人何为?诗人给出了答案,作诗的过程正是——以强韧的脚步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迈着柔软的步容,那作为诗人上帝(真理)的诗歌正是那个令人意志昏眩的伟大的中心,诗人用一生的作品围绕这中心完成力之舞。偶尔的,当那生活世界(铁栅栏)之外的一幅图像浸入眼帘的时候,正如上帝在瞬间到来,并随即离去: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在心中化为乌有。
                                                   2006-12-15
发表于 2006-12-15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很深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5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荣兄弟,最近好吗?
柴进回来了。
放了些近期的作品在心情文字,请兄弟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5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的确好 深入 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5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首诗正如一朵巨大的花朵向我们呈现它的美丽,将我们的目光引向天堂,犹如晨光将黑夜在瞬间打开,我们获得绝世的珠宝,并在一瞬间跟随上帝隐身而去
*我们不是在对词语的把握中靠近作为上帝的诗歌,我们是在对一切现实生活因素的感受中找到诗歌的灵魂。生活的合理性中存在着一切最终的秩序,语言的表达只有找到这种秩序,并将其以一种准确的方式表达出来才能获得艺术的成功,而这种成功也仅仅标志着一个靠近的过程。或许这是令人绝望的,这个过程永无终结。如果我们将这一过程称为寻找真理的过程,我们将最终发现,我们只能永远行走在接近真理的旅途之上。
*没有哪一种生活是更具优越性的,没有一种更具诗意的生活方式,生活不仅仅是一种启示,一种锻炼,它更是诗歌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喜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5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5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诗和读诗的过程正是我们靠近上帝的过程"——无怪乎我们写诗或读诗的时候与灵魂那么接近——上帝降临世上本是拯救世人的灵魂的!问好并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5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是否将此文转心情文字[诗人与诗]栏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5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恒心永在 于 2006-12-15 22:13 发表
问好!是否将此文转心情文字栏目.


我没有意见。您可以转贴。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5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强韧的脚步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迈着柔软的步容,那作为诗人上帝(真理)的诗歌正是那个令人意志昏眩的伟大的中心,诗人用一生的作品围绕这中心完成力之舞。偶尔的,当那生活世界(铁栅栏)之外的一幅图像浸入眼帘的时候,正如上帝在瞬间到来,并随即离去: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在心中化为乌有。”
---学习一把,问好S兄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6 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只有用诗歌的刀子划出流血的伤口或许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这话说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6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城写作 于 2006-12-15 21:02 发表
上帝在诗中是隐身的
——生活与诗

里尔克在给卡卜斯的信中说:“请你相信:无论如何,生活是合理的。”(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第九封信,冯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他又说:“艺术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



阅读精辟见解的诗说
为纲

冰夕拜读,顺问好S城写作。并期新作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6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身受里尔克影响的郑敏通行了~!学习学习再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6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很好  来提老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6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们认为诗歌能够安慰我们的灵魂,诗就是我们的上帝。海德格尔认为一个诗人一生都在写一首诗,但永远不能最终完成这首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19 04: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