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4-26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五作品] 流浪系列(1-3)
谢谢白鸦老哥,扫地僧兄弟(不是《天龙八部》里跑出来的吧?)
向两位问好。
另:白鸦老哥,这个系列现在只写了三个,也不知道会写多少,又感觉就写吧,呵呵,再写几个出来再给你帮批。
下面是我针对有朋友对这首的散文化和节奏性缺乏的一个回答,大家砍啊
首先引一下他们的评论
1。
先说总体感觉,切入和语言都没有前面两首好。散文体诗歌本是江湖的强项,但这篇就太散文了。散文体诗歌终究不是散文,它们的界定虽然模糊。我认为它们区别在于诗歌能最直接的抵达心灵,而不是像“屈原写诗,屈原自杀,屈原不快乐,屈原跳进汨罗江,并不是因为汨罗江比别的什么什么江干净。”这样语焉不详,又似乎在搞辨证学说语言。诗歌要站立,要区别于其他文本,就需要洗练。不说了,这个说不完的。江湖不准跟贴哈,看完了事。有什么委屈都倒在我发的帖子里去。呵呵~~~
2。
江湖啊,那天我看你跟沉沉说,诗歌应该首先是诗歌,而后才如何如何,我还以为你也是一个诗歌唯美派呢,现在看来,你用你的实践推翻了我的判断。甚至,我想,你用这一首诗给自己做了一个反证。
其实,在你和沉浮的争论中,最初我挺赞同你的意见的,诗歌之所以是诗歌而不是其他什么别的文体就在于它有自己的特点,诗之为诗,首先应该是语言的艺术,如果仅仅是语言,那么,最多也就是成就一篇散文或者小说罢了。
我这样说并不是说诗歌是一种曲高和寡的的艺术,而是说它还是要注意与其他文体的本质不同的,那就是它内在的韵律和节奏的跳跃,如果不是这个,我想不出来它和散文或者小说的区别。至于写什么,诗歌和其他文体一样应该是没有界限的,无论是哲理还是政治,不过,它表现这些的方式应该和其他文体在内在韵律和节奏方面有明显的不同。这一点江湖也是赞成的。
再来说这一首------
风是蒲公英的命运
流水是浮萍的家
蒲公英在风中,就像
浮萍在流水中一样,它们都很快乐
------风,流水,蒲公英,浮萍,这些意象的选择很具有诗意,相信如果照此写下去,一定会是一首不错的诗歌。
五月,我们总会吃粽子,说到屈原
屈原写诗,屈原自杀,屈原不快乐
屈原跳进汨罗江,并不是因为
汨罗江比别的什么什么江干净
------这一节读下来和散文并无区别,节奏也许有,但是诗意荡然无存。当然,我这么说是从传统的诗歌眼光去看的。也许,从西方现代的角度去看,也不算是失败。
五月,我不关心蒲公英,浮萍,屈原
我只关心映山红和石榴花
它们并不漂亮,只是红,红得像鲜血
五月的每个夜晚,我就靠
梦到它们血样的红色而睡得安然
------这一节转的很好,这只是从结构上看的。从主题上来说,它的对比表现得很普通,并没有生动地表现出你心中可能精彩的主题。“五月的每个夜晚,我就靠/梦到它们血样的红色而睡得安然”,这个句子使整节或者整首诗都有了些许灵气,可惜,只是一闪灵光。
我从不打电话回家去问妈妈
映山红开了吗?石榴花开了吗?
我只听她给我讲左邻右舍,家长里短
听爸爸讲旧城改造,讲那小村庄周围
据说要如何如何的开发
------因为,你看这一节,把上一节渲染的诗意的氛围归于生活的真实,这没有什么不好,只是,如果从诗歌的范畴上讲,面目就失去了生动。这些字仅仅传达了作者的思想,艺术的美融于这些平淡的字中,淡淡飘散了。。。呵呵,让我想到了沉浮的那一首诗,虽然出发点可能不同,但我感觉你们在艺术上,异曲同工了。哈哈~
我的回答:
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这首作品确实并不成功,而我最认同的批评是来自水牛的(在表现主题上不是很集中,火力不够)。
一开始写流浪系列来源于我现在的生活状态的一些小情绪,但是后来这些小情绪淡去了,代之是我的对于人生的一些感悟。生命的过程是一个流浪的过程,每天早晨醒来我靠存在于脑海中的希望而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新的一天,这是支撑我继续“流浪”下去的最大的理由,但是“流浪”终归是流浪,存在于脑海中的希望并不能解决“流浪”途中所带来的各种负面的情绪,比如孤单,比如恐慌。所以,怀念和回忆一些过去,可以让自己在每一个漆黑的夜晚感到些许的温暖,感到些许的生活本身的乐趣。但是回忆只存在于回忆里,它们作为彼时彼地的美好而长久的保存着,时间肯定会洗去一些东西,包括毫不留情的洗去彼时彼地而变为此时彼地,这两个彼地,他们已经大大的不同;时间还洗去脑海中的彼时彼地的一些细节,一些不愿保留的部分。这是人生很大的一种悲哀。就像我们回忆着家乡的小树林,家乡的田野,回忆着以前和朋友一起游荡时怎样的自由自在,肝胆相照,这些回忆让我们感到美好,但是他们仅仅只是回忆,当你现在回去,回到家乡,或者和以前的朋友相聚,你会发现,啊,一切都变了,于是,你只能也只愿意拥有回忆。所以你得小心翼翼,你得保存这回忆,它们是“流浪”路上和希望一样宝贵的东西,它们是,楚地山水之于屈原,它们是,很多年前那满山遍野的映山红和庭院中的石榴花之于我。。。。。。
“流浪”者依靠这过去而得到一些力量抵御路途中的各种伤害,“流浪”者也被这过去紧紧的绑着无法飞翔。。。。。。
其实这一首我最不满意的就是第一节,因为一开始的那两句话在我一直得创作观里面是很受排斥的,我一直强调要通过细节来达到呈现作者心中的世界的目的,而这里我却用这样非常直白的方式,这是因为我还没找到怎样的细节来表述它,所以权且这样。
对于倍受非议的第二节,呵呵,散文在于截取生活中的片断作文学处理后的记述,它打动人心的关键在于这些片断本身的选取,在于文字所流淌着的水纹和淡淡的水流声。。。
粽子是对屈原的纪念,屈原是一个被放逐的人,他是一个被迫流浪者,流浪途中他怀着满腔的激愤和满腔的对祖国的爱,他因为自己所坚持的而被放逐,他因为自己所坚持的而痛苦,而自豪。我想通过对屈原的一些方面的叙述而提供这样一个认识,他流浪,痛苦的流浪,他死于流浪,源于他对祖国的爱和由此而不愿放弃的坚持。这是我们都知道的故事。而最后一句 并不是因为/汨罗江比别的什么什么江干净,这里,我之所以这样说,目的是说汨罗江并不是屈原选择清洗他的尘埃,他的身上可能沾染的污染,事实上他不需要清洗,他一直认为全世界就他最干净,他确实最干净。原因只有一个,汨罗江在楚国的土地上,这是他的国家的河流。
第三节的目的不是为了对比,前面两节是呈现两种流浪的姿态在读者面前,我作为一个流浪者,并不需要很在意他们,我只在意属于我的那些过去,那些山坡上的映山红,那些庭院中的石榴花,我只记得它们很红,时间洗去了他们的形状,我只记得他们的红,时间留给我的这红色因为来源于映山红和石榴花而让我可以安然的睡去。。。
这里讲一下第一节,蒲公英和浮萍是最典型的流浪意象,我说他们快乐,在于他们认同于命运的安排,放弃抵抗,这样,他们在流浪的过程中会感到好受一些,而不像屈原。
如果第三节提供的是关于彼时彼地的美好(让我安然的血样的红)的话,那么第四节则是面对此时彼地的变迁,我不敢去追究此时彼地到底已经是什么样子,我知道它肯定会改变,但是我不愿让此时的彼地来代替我的彼时彼地,于是我只能关心此时此地的它事,这它事与回忆中的红毫不相干。。。
我想承认星姐提到的一点,对于节奏性的东西我不能去把握,我尽量的追求文字的流畅性,以达到不足这方面的缺陷。
如果大家有心的话,会发现我写作的两个特点,一是拒绝通过意象的孤立性存在来呈现我想要表达的世界,我喜欢细节性的处理,一些场景,一些情节,我把这称为动态性的呈现方式,我认为这样的处理可以给予读者更为真实的质感,也可以让读者更能体验石头之为石头的本质性特点,而不是石头叫石头的概念式命名。细节化处理最大的危险就是在于陷入散文式写作的表述上去,那好,一切都需要隐喻,在细节背后,你看到的上什么?我想,如果你们从这首作品里面只看到文字流淌的水纹的话,那么我只得承认这确实是一篇散文。
二是在结尾我都喜欢落脚于生活的现实之处,生活中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它们总是在瓦解我们理想中的那些东西,可是我们必须回到生活,只有生活是我们可以触摸得到的东西,只有生活才是我们最应该关心的东西,尽管,我们都希望活在别处的某个地方,那里有着别样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