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曙东方

喜马拉雅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4-7-29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喜马拉雅宫

下面引用由肉眼道人2004/07/28 08:16pm 发表的内容:
差点以为你是中共党史的研究员,呵呵,很学者式的写法。学习:)
我是一个人类观察史的观察爱好者。
道人的称赞,我好象有点飘起来了!谢谢道人的鼓励,我继续努力吧。
 楼主| 发表于 2004-7-29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喜马拉雅宫

    四、胡莱明格.胡夫
    胡莱明格.胡夫于2004年7月出生在埃及的一个手工艺传世之家。胡夫的姓氏使人很容易想起最大的那一座金字塔的主人━━胡夫,那是公元前2600年的事情了。如此悠久的姓氏,距今四千六百余年。那时候,古埃及开始使用十进位制,出现表示千、万、十万等的文字符号。据说公元前约2000年,埃及用圆周率等于3.16,也是胡夫家族率先使用的。
    胡莱明格.胡夫还在3岁的时候,在算数方面便显示出天赋。5岁的时候,随母亲到超市买菜,就算得出公斤转换成克的零散价钱,比超市电脑打出的报价还要快。7岁的时候,开始迷上星空图。她父亲送给她的生日礼物,是一台天文望远镜。尽管不是很高倍的,看得还不够远,却也让她心满意足了许久。8岁以后,她经常到金字塔一带游玩,喜欢在狮身人面像前沉思。10岁那年,她用一块花岗岩石,模仿狮身人面像,雕刻了一座飞碟船身人面像━━飞碟中有七位女子坐在窗前凝视,获得了少年组大赛金奖。16岁那年,她进入巴黎大学数学系学习。如今,她已获得天文学学士学位;巴黎美术工艺学院破格授予她雕刻工艺学士学位,并准备在她取得数学学士学位后,聘请她到美术工艺学院任教。她擅长人体像雕刻。也许是老祖宗制作木乃伊的医学解剖技术,在她身上的遗传作用。胡莱明格.胡夫对人体的每一块肌肉的特点,都纯熟无比。她以一组世界美女雕像作品,通过了工艺学士学位的考核。一位华人教授在审核她的学士学位的资格时,面对她的作品,发出了赞叹:“七仙女!活脱脱的七仙女!世界性质的七仙女!”因为雕像作品上的七个女子,来自世界上不同的七个民族。如果把她们分开来个别的去赞赏,个个女子均美若天仙,去一分便矮,长一分便高;倘若把七个女子合成一组来赏析,便会发现,黑人女子的粗犷有力并不好斗;白人女子的高大窈窕并不风骚;吉普赛女子热情裸露并不放荡;阿拉伯女子羞羞答答并不掩饰;希腊女子古色古香不失雅致;中国女子古典韵味不失新潮一派;犹太女子虔诚聪慧不失安详。她们是全世界妇女的一个缩影,柔中有刚,细润缠绵,善解人意,慈善为怀的象征。上升到美感,就是和平的境地。在她们面前,有一种真、善、美的体验。如果有谁,还敢在她们面前挥舞屠刀或许产生什么邪念的话,不是有病也是疯子。
    胡莱明格.胡夫也曾雕刻过一组八大“金刚”塑像,却因一些缘故,没有被看好。胡莱明格.胡夫非常厌恶战争,她认为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死的人越来越多,是男人的所谓“力”的膨胀带来的结果。虽然女人在“柔”的一面膨胀时,会失去知觉;而男人在“力”的一面膨胀时,会失去理智。一个人失去知觉时,便是深睡眠;一个人经历了深睡眠以后,清醒的头脑会使她更深沉更正确地应付突然发生的变化。而一个人失去理智,却会大干蠢事。打一个不太确切的比方,战争的双方若有一方失去知觉,结果不言而喻。倘若一方失去理智,情形就复杂得多了。人类还容易驾驭简单发展的形势,却适应不了突如其来的复杂变化。因此,胡莱明格.胡夫极难把握男性“力”的真、善、美感。她老是有一种感觉:女的柔中有刚才好;而男的刚中也应有柔才行。这么一来,男女就没有什么区别,一模一样了,不对劲!她观察过很多男女醉酒以后的形态,发现男的醉酒以后,都是摔东西、乱打人的多;而女的醉酒以后,则是说啊唱啊,打人的事几乎没有。如果醉酒是使人丧失理智,那么一来,男人失去理智的危险性,就是暴力的产生了。如何让男人永远保持理智,是抑制战争发生的根本所在。当然,这个世界上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有女人在男人的背后指指点点。美国的克林顿与莱温斯基有染,中国很多贪官、腐败分子,都有一个女人在后面收取脏款等表明,很多男人失去理智,是因为某些女人出现的原因。
    对那一组“七仙女”雕像,胡莱明格.胡夫私下里曾这样表明:“七仙女”柔中有刚,有中性人的韵味。是否正确,还得到人类社会淘汰了生殖繁衍,发展克隆人的社会阶段才能明白。就目前的反映来看,赞赏“七仙女”组像成功的人,较容易接受克隆社会。
    据胡莱明格.胡夫的家人反映,胡莱明格.胡夫如今对太空的世界相当关注,对人类发展前景也很关切,对克隆社会的设想有许多深入的探讨。
    胡莱明格.胡夫也是7月1日离开巴黎大学,也是定时与家人在互联网上见面。
                (待续)
发表于 2004-7-29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喜马拉雅宫

进来看看东方。跟笨猪一样好佩服你电脑似的人脑,写这东东一定花了你不少心血,注意休息哦:)东方对人性的观察如此细微到位,雨儿严重学习了!
发表于 2004-7-29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喜马拉雅宫

好,更顺畅了,继续:)
发表于 2004-7-30 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喜马拉雅宫

东方(偷问)真有胡莱明格.胡夫此人吗?
还有我上一个问题你也没回答,只是真有那些神人,珠儿讨好的说:帮引见一下,好想认识他与她们吧,嘻嘻
继续,别停下,记得,我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04-7-30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喜马拉雅宫

下面引用由雨儿2004/07/29 11:42am 发表的内容:
进来看看东方。跟笨猪一样好佩服你电脑似的人脑,写这东东一定花了你不少心血,注意休息哦:)东方对人性的观察如此细微到位,雨儿严重学习了!
谢谢雨儿的关注关心与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04-7-30 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喜马拉雅宫

下面引用由肉眼道人2004/07/29 12:05pm 发表的内容:
好,更顺畅了,继续:)
谢谢道人的支持与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04-7-30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喜马拉雅宫

下面引用由雨珠儿2004/07/29 09:40pm 发表的内容:
东方(偷问)真有胡莱明格.胡夫此人吗?
还有我上一个问题你也没回答,只是真有那些神人,珠儿讨好的说:帮引见一下,好想认识他与她们吧,嘻嘻
继续,别停下,记得,我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人
写到这里,已经发生惯性了。谢谢雨珠儿!
 楼主| 发表于 2004-7-30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喜马拉雅宫

    五、索尔兹.伊丽莎白
    索尔兹.伊丽莎白于2004年出生在英国索尔兹伯里的一个农民家庭里。伊丽莎白女王的姓氏,赫赫有名。然而,索尔兹.伊丽莎白在她10岁那年,要求父母给她改个姓氏。她说她看到了1840年英国女王对华宣战的演讲文章,感到无比羞愧。不过,那一年的暑假,她去夏令营度假回来,就不再提改姓氏的事了。一次,父母小心地问其原由,小索尔兹.伊丽莎白闪动着睫毛,很久没有出声。最后,她蹦出一句:“我不是你们的亲生女儿,我并不具备伊丽莎白的血统。但我身上有伊丽莎白人性善那一面的特征。”说完这话后,就投入了母亲的怀抱。她抱住母亲的颈脖,哭泣着说:“你们是我的好父亲好母亲。”
    伦敦以西约140公里的索尔兹伯里,屹立着一组高大的石头,围成一个直径30米的圆圈,当地人叫它“高悬在天上的石头”。石头高5至10米,上架石横梁,平均重量在25~30吨之间,它们建造于公元前3100年,是从30公里甚至200公里外的采石场运来的。索尔兹.伊丽莎白的家,就在这组石头的附近。她很小的时候就触摸过这组巨石,稍大一点,便喜欢注视着它们,向父母发问:草场上干吗耸立着这组巨石?谁把巨石搬到这个地方,又堆砌成这种模样的呢?
    14岁那年,她一从夏令营归来,就告诉父母,说对巨石的了解有了点眉目,并把一篇自己写的文章拿给父母看:
                      石块用途的不解之谜
    我们的地球表面,除了水,还有土壤。土壤中常夹杂有小石头,土壤下则是大块大块的岩石。岩石有很多种,如何分类,那是化学家的事。我只对人类利用石块进行一系列活动感兴趣。这个兴趣,最先起源于住地附近的巨石群。而且是从小就开始有了的。
    首先,我对怎么把巨石横架起来的问题感兴趣。想想看,25~30吨重的巨石,要从30公里或200公里外运来,怎么运?那时候没有起重机,又没有大卡车。就算你花费大量人工,蚂蚁搬家的功夫,把它们搬来了,又举起来,做什么用呢?花费九牛二虎━━不对,花费多少牛多少虎之力,把一堆巨石搬来了,平白无故的搬来,一点用处也没有,就堆在那里显示一下?古代人有这么个力气?那时候会有那么多吃空饭做闲事的人?
    上学后,看到有关金字塔的文章,又是石头。这一回的石头,是方方正正,平平整整的了。总共二百三十万块吨重以上(最轻的1.5吨,最重的160吨)的石块堆砌在一起,弄成个金字塔形,就为了中央放上一具木乃伊,就这么一点作用而已?怪哉!至于1940年以后的60年间,因为爬上金字塔而摔死的人,已经有200人之多,什么原因?难道就是胡夫金字塔上的那段可怕的铭文在从容显灵:“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
    后来,看的书籍多了,关于石头的事情就知道得更多了。
    两个世纪以前,考古学家在法国的布列塔半岛上挖掘出呈不规则排列的巨大石柱群,震动了世界考古学界。
    从岛上的卡奈镇向东行走,迎面而来的是散于沼泽、森林间的12排石柱,最高的达九米,石面十分光滑。越往前走,石柱依次而小。最后完全消失于松林间。再走下去,就会来到一个叫卡迈里欧的小镇,又可以看见另一组巨石,只是这组石柱只有七排。过了此镇,进入卡勒斯肯,放眼望去,又是13排石柱群。三个石阵有五公里的路程,总共2471个石柱。
    经碳14测试,这些石群早于公元前4650年便已存在,它们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杰作。
    这些杰作,与草场上的巨石群有些联系了。三个石阵五公里,总共2471个石柱,用来干什么?没有用处,谁又在干吃空饭做闲事的活了。这一回,不是石块,是石柱的故事了。至今没人讲得清,石柱用来干什么?
    南太平洋波纳佩水域耸立着一片石柱叠起的建筑物,当地人称之为“南.马特尔”,意思是“环绕群岛的宇宙”。
    石柱由玄武岩凿成,呈五棱形或六棱形,出水约四米,大约一百万根,组合成89丛,散布在长约1100米,宽约450米的浅水上,远远望去,鳞次栉比,错落参差,蔚为壮观。
    据当地人说,它们是古代酋长的坟墓。至于古墓的来历,则只有酋长知道,口耳相传,切忌泄漏,否则,将遇到死亡的诅咒。
    十九世纪末,德国著名考古学家卡伯纳两次来到波纳佩岛发掘文物,结果,暴卒于归途的船上。
    1907年波纳佩岛第二任总督伯格根据当时的酋长指点,准备对坟墓进行挖掘,下令不到第二天,酋长和伯格都暴病而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占领了该岛,东京大学教授杉浦健一,威逼酋长,要其说出古墓的秘密。几天之后,酋长遇雷身亡。杉浦回日本后,准备将古墓的秘密整理成书,可是,书未成人就死了,年仅三十七岁。
    杉浦死后,家里委托泉靖一教授继续整理书稿,奇怪的是,泉靖一教授接手不久,也突然去世。从此,手稿再也无人敢问津了。
    七十年代初期,日本海洋学家白井祥平曾到这里调查,当他驾着小艇从遗迹外侧绕到内侧时,海上风雨骤起,电光闪闪,雷声轰隆,而且下起了滂沱大雨,他只好调船回岛,五分钟后,天空放晴,却是滴雨全无。
    据考察,这一百万根石柱是从该岛北面的采石场开凿、加工后,再用木筏运到这里进行水上施工的,其工程之浩大,不难想象。石料全是玄武岩,坚硬异常。粗略计算,一千个壮实劳力,日以继夜地工作,也需一千五百多年。当时岛上人口不足二万五千人,如何得以完成?
    有人认为,这里面蕴藏着高深的天文学知识、数学知识和工程技术。
    这一处的石柱,不是圆形,而是五棱形或六棱形,并且是在水中耸立的。一百万根,数量够大了。至今也没有人能讲得清,它们用来干什么?
    1722年,荷兰的一个舰队司令罗格文率领三艘军舰在南太平洋航行,突然前方发现了一个亮点。是一个海图上没有的岛屿。当船靠近时,才发现岛的四周布满了高大的石雕像。它们肩并肩站在一起,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最高的22米,脑袋长7米,直径3.4米,躯干13米,最重达400吨以上,最轻的也有几吨重,平均重量60吨左右。还有未完工的弃在路上或倾倒在草丛中,总计1000多尊。这就是著名的复活节岛。
    面积只有118平方公里,布满火山,土壤贫瘠,人口最多时才有5000人,怎么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呢?
    这次发现的巨石,够重的了,400吨以上,还是艺术品━━人的雕刻像呢。用来干什么,没人猜得透。
    地球上居然有那么多的、稀奇古怪的石阵等待人们去破解其用途之谜。光是如何分割石块、弄成一定形状,到雕刻成塑像,用的什么工具?什么机械有如此大的功能呢?
    人们只能猜测,石块的形状、大小、堆成的数量、排列的稀疏,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石场力。因为石料的统一性说明了这一点。当某一种石料的数量不同,便有不同的石场力的信号出现。空中飞行的仪器便能查觉。石文化的意义如航标灯、无线电信号、高频发射器之类的作用,是给天上的人看的。
    是啊,每一样东西,必有它的作用或用处。不能吃不能喝的,就只有能用了。你不会用,你就傻了;你若会用,你就聪明。人类倘未理解它们的用途,也就是“不够聪明的人类”了。
    索尔兹.伊丽莎白的文章,《石块用途的不解之谜》,让父母知道了夏令营并不是闹着玩的,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场所,有高人在指点呢。不然的话,小索尔兹.伊丽莎白怎么会连自己是被收养的事,在10岁那年就已经知道了。
    索尔兹.伊丽莎白16岁进伦敦大学学习,已获考古学学士学位、人类社会学学士学位。现专攻地壳岩石分析化学,探讨“石场力”的产生。
    索尔兹.伊丽莎白也是7月1日离家外出的,如今用有视电话定时与家人联系,每天一次。(待续)
发表于 2004-7-30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喜马拉雅宫

好本事~
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04-7-31 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喜马拉雅宫

下面引用由如此2004/07/30 07:45am 发表的内容:
好本事~
学习
谢谢如此的关注!
不过,你的赞扬,还不敢当。学习,共勉!
 楼主| 发表于 2004-7-31 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喜马拉雅宫

    六、路易斯
    路易斯于2004年7月出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一个美国籍古巴人的家庭。她5岁那一年,父母带她去参观珊瑚石城堡,她被城堡里的石文化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住了。
    佛罗里达州的珊瑚石城堡,是拉脱维亚人李特斯克奈一个人建造的。他在失恋之后,远走美国,利用他住所附近的珊瑚石凿建的一座城堡,以献给他永远爱恋着的无情的情人。最初施工时,一道八英尺高的围墙围住他的工地。二十年后,城堡建成了,他则在迈阿密医院病逝,那时是1951年。这简直是一座梦幻般的迷宫。浓荫掩蔽,怪石嶙峋,一会儿空旷幽韵,一会儿峭崖陡立,厅堂、居室、雕栏、喷泉、石桌、石椅、幽径、回廊,应有尽有,把人们引向一个神话般的世界。
    一座镂刻着火星、土星的广垠环宇的巨型石碑凌空而起,一张心脏开花石桌中间镶嵌着四季常鲜的名贵花卉,一只石头雕刻的日晷仪可以在一年之中的任何时刻向你显示现在的时间。
    一座天文望远镜由两块巨大的珊瑚石构成,第一块凿有一个一英寸的小孔,高度和人视线平齐,第二块足有二十五英尺高,顶头有一大孔,假如在晴朗的夜晚,视线通过小孔、大孔,可以准确地望到遥远的北极星。
    最令人惊叹、迷惑、百思不解的,是那扇重达九吨的石门,只要小孩轻轻一推,两扇威严、沉重的石门就会缓缓开启。
    李特斯克奈身材矮小,体重不足110磅,他没有雇佣过一个工人,没有使用过任何现代化的起重设备,却完成了石匠、搬运工、建筑师、天文学家、乃至物理学家加在一起都不能完成的工作。(摘自《鲜为人知的宇宙奥秘》丁家桢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从那以后,路易斯一有时间,便要父母带她去参观珊瑚石城堡。久而久之,父母厌烦了,每次带她去参观珊瑚石城堡,便让她一人进去,他们就在城堡外的咖啡厅里等她出来,连服务人员个个都认识小路易斯了。路易斯14岁那年,不知哪一天,她的父母实在是忍不住了,就向服务管理人员打听,小路易斯一个人在里面,怎么百看不厌。管理人员告诉他们:“怪啦,你们怎么不知道!小路易斯有一次跟一个老人拉上了话茬,以后,每当那老人先到城堡一会,小路易斯就跟着进来。我们还以为那老人是你们请来的‘保姆’呢。那老人与小路易斯相处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后来是一个老太太跟了她半年,再往后就有中年男性或中年女性跟她在一起。如今又是另一个老头跟着她。”
    有一天,在父母的询问下,小路易斯说她接受了珊瑚石城堡的科学系列教育。那些跟着她“玩”的人,全是有身份的教师与科学家,他们受雇于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
    关于珊瑚石城堡,路易斯告诉父母,故事的内幕大致是这样的:
    李特斯克奈小时候就一直有高人在引导他的学习━━石文化的制作。李特斯克奈20岁那一年,来指导的老师是一个18岁的女青年。李特斯克奈在接受姑娘老师的教育中,痴迷地爱上了姑娘老师。年青女老师讲授的课程是关于恋爱过程中人性的变化━━善与恶的内容。李仍然摆脱不了爱恋的困境,朝着教育目的的反方向迅速发展。李明知道姑娘只是他的老师,而绝不能做她的恋人,因为姑娘明明白白地告诉过他,她自己不能与地球人结婚,她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是教育一批与李相似的一类人,而且她在地球上呆的时间最多只有两年。那时,她将随“飞碟”到达她该去的地方。姑娘授完课程后,就离开了李,走之前她告诉李,她要去的地方,是地球上看到的北极星的那个方向。什么时候再来地球,那不是李这辈子能见得到的了;而她再来地球的时候,仍然以18岁的面目出现。
    姑娘走后,李在“永远爱恋着那无情的情人”的状态中,开始了珊瑚石城堡的石文化的制作。
    很显然,李制作的石城堡,是献给北极星方向的那个姑娘。李深信,那姑娘再来到地球上时,他这一辈子是消失了,但石城堡不会消失。姑娘若看到石城堡,便会知道他的心意。只要姑娘明白他的心意,就满足了。而李,认为这样做,是交了一份“恋爱中善与恶的变化”中最诚实的答卷。
    路易斯还告诉父母说,她的老师们对珊瑚石城堡还有如下的预测:
    1、李的内心变化,表明了人类的恋爱观,在善的一面的表现;而社会上人在恋爱方面出现的如情杀、性变态、老子摘不到的鲜花谁也别想要等等,都是恋爱的恶的表现。
    2、李崇拜那个姑娘,是发自内心的感受,体现了那姑娘的重要或女性的重要,表现了地球人类男性对女性的尊重。女性被尊重,是人性善的重要一环。阴阳平衡,是事物发展的条件之一。
    3、珊瑚石城堡告诉人们,地球仍是一个比较落后的人类居住地;而北极星那个方向的人类,却有着地球人类所无法想象与比拟的智慧和力量。
    4、李的愿望实现,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将李的体细胞克隆,再将李的记忆移植到他的克隆体上。当那姑娘再次到地球上执行任务的时候,他们一旦相遇,便会美好地结合。
    5、如果姑娘还没那样的心思,那么李的克隆体也还是单相思,只好等到下一辈的克隆体了。如此下去,可真是千年等一回的千古绝恋了。
    路易斯如今是哈佛大学的二年级学生,已拥有哲学学士、人类历史学学士双学位,而她的生物学克隆专业与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分均已过半。
    路易斯也是在7月1日那天离开了学校。如今,谁也不知道她去了什么地方。
     (待续)

发表于 2004-7-31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喜马拉雅宫

好迷幻,很有点卫斯里了。:)继续
 楼主| 发表于 2004-8-1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喜马拉雅宫

谢谢道人的支持!我继续努力!柔和光束的谜,快要揭底了的。
 楼主| 发表于 2004-8-1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喜马拉雅宫

[这个贴子最后由曙东方在 2004/07/31 11:18pm 第 1 次编辑]

    七、佐莎亚娃.巴甫洛夫
    佐莎亚娃.巴甫洛夫于2004年7月出生在莫斯科郊外的一幢别墅里。家族的传统与优越的生活环境,给她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巴甫洛夫这一名字,使人很容易想起条件反射的发明者,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他从1902年起一直致力于条件反射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的条件反射实验的程序是这样的:
    在喂狗食前几秒钟,发出玲声或节拍器响声,接着再将肉块送入狗的口中。开始时,狗听到铃声只加以注视,并不流口水,只是吃到食物时,才淌口水。这种操作过程经过若干次后,只要一发出玲声或节拍器声,狗就立刻分泌唾液。
    很显然,狗对声音作出了反应。这种本来与唾液无关的铃声和节拍器声,由于它们和食物出现的时间接近,现在则可以引起唾液的分泌。这种反应是后天学习得来的,巴甫洛夫称之为条件反射。
    佐莎亚娃.巴甫洛夫继承了家族在脑细胞活动生理现象方面的研究特长。如今,她在认识人的全部行为和经验的物质基础的脑的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人们可以从佐莎亚娃.巴甫洛夫去年发表的科普文章中略见一二:
                脑细胞活动生理学(简称脑理学)
    人脑,是人的全部行为和经验的物质基础;人脑,是已知的最复杂的器官。而人的意识之谜曾被称为三个宇宙之谜中的一个。
    那么,脑和意识的关系怎么认识呢?
    从1902年巴甫洛夫研究的条件反射的成果问世以来,脑理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条件反射,开启了脑与意识的关系的认识。很可惜,后来的研究人员走的是条件反射的研究程序,而对条件反射却没有明确定义。
    现根据有关资料综合,初步得出条件反射的定义为:人体根据个人所处的生活条件而建立起来的对刺激所发生的有适应意义的反应叫做条件反射。条件反射能使人体对环境条件的变化预先作好准备,因而能及时作出适宜的反应。这样就使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了。
    纵观脑理学的发展过程,可以了解到条件反射的程序在研究活动中占主导地位。
    一、脑组织的研究
    人脑组织是由上千亿个神经细胞编织成的。每个神经细胞都可以与近邻或远邻的相联系。而每一个神经细胞又可以与两个以上或更多的细胞挂钩结合。脑用这种办法同肺脏、心脏及别的器官发生联系;同作为触、味、嗅、视、听及其它感觉的感受器的专门化细胞发生联系;也同产生动作的肌肉发生联系。
    脑是人类的非常特殊的器官。其细胞网路内进行的活动造成人与兽之间的根本差别。人脑机能不仅区别于动物,而且比任何其它官能更多地表现出人和人的差异。
    直到发明用组织染色的方法进行显微镜的研究之后,脑组织的研究工作才真正有所前进。不同的染色体提供了关于组织的不同细节,它使得组织学家们看到脑皮层灰质是由几种细胞构成的。这些细胞被排列成六层:1、表面层或分子层,它们平铺着被称为水平细胞的微结构;2、颗粒细胞层,细胞小而显圆形;3、锥体细胞;4、颗粒细胞密集部;5、较多较大的锥体细胞层;6、小梭状细胞基底层。
    这种六层的模式是典型的,但不同皮质区有所区别。最明显的不同出现在比较中央裂前区和一些后区。且各脑区的脑细胞有专门的机能。如颗粒细胞的机能是接受感觉信息,而锥体细胞则担负传递运动信号的作用。
    但是,神经冲动在何地和如何工作,仍然不清楚。还有,哪里是判断、想象、智力、艺术以及道德等高级官能的地方,倘未明了。
    后来,电的工具成了探索脑的主要工具。神经冲动本身就是电脉冲的活动。脑从各种感官接受来的信息和下达给肌肉的指令都是带有电的性质。通过脑及其神经的辅助系统所产生的电脉冲,可以检录和测量以确定脑的任何一个区域的活动程度。这就是脑电波图的原理。脑电图的问世,使脑功能的区域有了比较精确地划分。同时,也对病人出现的幻觉现象有了初步认识。
    能够引起神经细胞的放电的任何一个神经冲动,到达听觉区都能被接受并译成声音,而不管它的来源是什么。如果有一个始于嗅觉器官的神经冲动,在传递中转辙而到达脑的听觉中枢,人则会感觉到气味。这是在病态下,脑能所产生的感觉。一个癫痫病人在痉挛发作之前,他老是看见光环;而另一个病人的预感则是声音,他听到的是噪音。有些病人发作的预兆是恶臭的气味或奇怪的味道。这些反常感受是脑内一些超常活动细胞的自发放电所引起的。碰巧在一个病人身上超常活动细胞和视区发生联系,病人就会出现幻视;而在另一个病人身上超常活动细胞和听觉区发生联系,病人则出现幻听;如此等等。用一句电工的行话来讲,这是由于思维“短路”所造成的一种错觉。
    大脑两半球视觉投射区如果被伤害,会引起器质性全盲,神经学家称之为皮质盲。病人什么也看不见,尽管他的眼睛器官完好如初。如果限于损害纹状旁区(第一联合区),那么,受害者可以看得见,但不能认知或确认他所看见的是什么。这是心理盲(脑理盲),失语症的一种形式,即缺乏认知能力。如果纹状周围区(第二联合区)遭受损害,人可能不会在认知客体上发生困难,不过当客体不在时,是不能把它的形象回忆出来的。这类缺陷是早在使用语言的障碍上看出来的。其时,病人不能把印刷的或书写的词跟任何意义联系起来。因此,第二视觉联合区机能的缺失,通常称为字词盲,这是感觉性失语症的一种。
    有一个病人,他定期地忘记自身的左半边。他只洗右脸,洗澡时只洗右臂和右腿。当他的妻子提醒他注意这种奇怪的偏好时,他也觉得很好笑,承认自己左边有手足,理应冲洗它们。但当他穿衣时,还是忘记了自己的左边,而只往右边穿衣。这种症状严重到不得不进行脑手术时,才发现脑顶叶靠近本体感觉区处一个区内的肿瘤。(现代CT检查可以早期发现此类肿瘤)
    不知道现时生活中,很多人的自私病,是否属于这一类有病的人,需要开颅,进行脑手术,把自私产生的脑有病的地方手术修正。还有那些战争狂人、杀人狂等,都应该进行必要的脑手术。
    人,一般只在脑的一边找到这种言语机能的精细联合区:惯用右手的人在左半球里,惯用左手的人是在右半球里。附近的地方是控制手的精细操作的运动机能联合区。可以设想,惯用双手的人,情形又不一样了。
    有一个病人能读5和7两个数字,但不会读57。另有一个病人,他背诵诗篇,引用莎士比亚和唱歌都可以不漏掉一个音节,但在交谈中却不能使用同样的词。为什么呢?这与创造力有关,是脑分管创造力的那一部分功能出现了障碍。
    “额叶是脑的最大部分。在中央裂前画出广阔的运动区之后,甚至进一步把别的运动联合区也画出后,仍然留下了相当大的区域尚待神经学家去阐明。前额区域,脑的前部,象灰色的天盖一样悬于双眼之上,不对电刺激作反应。因此,人们把它叫做不活动区。从古典时代起,它就被视为记忆和高级才智的住所即智力所在。”(摘自《生理心理学》「美国」R.F.汤普森主编孙晔等编译科学出版社1981年6月第一版第10页)
    这就对了,人体最坚硬的一块额骨,保护的应该是人体最重要的部分━━高级智力━━创造力的所在。不可能保护的是一块“不活动区”。不对电刺激作出反应,就表明了该区域的脑组织优于任何其他区域的组织。也可以假设,一般的电活动对智力或创造力不起作用。“不活动区”其实以人类尚未知晓的生物智力场在频繁地、剧烈地活动着。
    “发挥人的潜能”的提法,符合这一现象。但把它神秘化、法力无边的说法,不能令人信服。
    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找到了一些事例,说明了“不活动区”的重要性。
    一百多年前,有一个石匠不慎被爆炸飞来的小铁棍插进了他的面颊,再穿入颅骨,将两个额叶戳成重伤。有人跑来抢救,拔出铁棍,创伤奇迹般地痊愈了。几个月后,石匠继续工作了。他的记忆是好的,手艺也与事前大致相同,不过他与人交往的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的言语变得亵渎,对别人的利益漠不关心,责任心不强。了解这件事的人都原谅他,因为他曾经历过生死磨难。
    从1936年开始,北美有近2000人做过前额白质切除手术,以治疗无望的精神病人。严重的疯子惊人地变成了看上去是正常的人。后期的观察表明,60%以上的病人出现了好转。但出现了有害的人格改变,如自私、缺乏道德责任、不能预见行动的后果、粗鲁的举止和情绪不稳定加重等等。
    因此,在这项研究进行了十二年以后,有人提出了“生物学智力在额叶皮层达到极点。”脑理学家W.C.霍尔斯特德得出结论:“长期以来被视为不活动区的额叶,是生物智力最重要的部分。”
    有人用电刺激又发现了脑的觉醒是与脑干中央部分的一个很小的(小指头大的)神经网络,称为网状结构组织的有关。网状结构能起到唤醒脑而又不中断任何特殊信息的警觉作用,被称之为网状激活系统。人们认为,网状激活系统在它对特殊刺激物的感受性是可以习得且有选择性。一个母亲可以马上被她的婴儿的最轻微的哭泣声唤醒。而另一方面,父亲可以在婴儿的猛烈的哭叫声中睡觉,却被轻微的烟味所唤醒。城市居民可以在交通吵闹的噪声中平静地睡觉,而与此同时,他的来自农村的拜访者却彻夜不眠,希望睡在另外一个没有交通吵闹的地方。好象是经验赋于网状激活系统以辨别刺激物的能力,忽略那些不重要的而对那些有益的作出反应。
    根据人的这一特点,美国人于20世纪80年代在意识形态和经济领域里,成功的利用“休克疗法”瓦解了一个庞大的苏联。而美国人利用“人权”,过分宣扬个人主义,在中国传统文化面前,则显得收效甚微。
    网状激活系统似乎是这样一种机关,它唤醒脑使之具有意识,并且使脑保持清醒;它指挥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交通;它监视那些叩击我们感觉的无数刺激,接受我们需要感知的,拒绝无关的;它调节和改进我们的肌肉活动和身体运动。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地说,它以一种重要的方式参与最高级的脑理过程,包括注意、内省,无疑地还包括所有的推理形式。
    二、化学元素与意识
    E.奥弗顿在1902年就已证明蛙的肌肉在浸入无钠溶液中时,就会丧失其兴奋性。可是大多数人长期以来却忽视了这个研究。
    神经细胞膜能有效地辨别钠离子和钾离子,钠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是冲动沿神经纤维运动的电能的来源。当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使得离子可以穿过膜时,这种能量就被释放出来,电流就穿过膜而流动。
    这时候,我们就知道了钠元素在神经冲动中的重要性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得知人出的汗有咸味,人的伤口在流血时,有人用舌头舐伤口时,知道自己的血液是咸的。另一方面,有人到野外去郊游,不喜欢买饮料,而喜欢带上几瓶医疗上输液用的生理盐水。那生理盐水喝下去,人会感到有点咸。作为一种对比,人吃动物的肉如鸡、鸭、猪、牛、羊等,如果不放盐煮熟,其肉味就不好吃。同样,盐放得太多,其肉味也不好吃。
    据说,人类的身体内血液的盐分为0.9%,高于陆地上所有的生物。怪不得两栖动物血液内的盐成分为0.65%,而哺乳类接近0.9%;血液内盐成分的高低显示了其生物种类智力的高低,这与神经细胞膜能有效地辨别钠离子和钾离子这一功能有关,也与钠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是冲动沿神经纤维运动的电能的来源有关。所以,神经冲动的程度越高,生物的智力程度就越高。
    人们在进一步研究神经细胞的活动时发现,人类的运动神经细胞的研究已经证明它比其他哺乳动物的任何其它神经细胞的研究都要容易些,而且更富有成果。
    证据表明钠离子及氯离子的浓度在细胞外面比细胞内部分别高约10至14倍;相反,钾离子浓度在细胞内比细胞外大约高30倍。与细胞外部相比较,细胞内部是带负电的,其电位差大约为70毫伏。由于同性电荷互相排斥,这种内部的负电荷倾向于把氯离子通过细胞膜排斥到外面去,同时阻止它们向内移动。要使得细胞内部的钾离子浓度比外部高出30倍,就要求细胞膜内部的电位比外部负90毫伏。虽然理论上少了20毫伏,但实际中该有一个辅助机制,医学上称为“泵的机制”,能让钾离子自然地向外净扩散,并以同样速度把钾离子“泵”到细胞内来,保持其浓度高出30倍。
    因此,钠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引起的神经冲动,有“泵的机制”在参与。“泵”是什么?神经细胞膜的离子通道又是怎么打开的?
    后来发现的象乙酰胆碱之类的“化学信使”或传递物质的释放,给这些问题的解疑增添了一些证据。就这个思路,电子显微镜看到脑和脊髓的神经细胞中,当一个神经冲动到达神经突触的小球体时,小球体就释放一种充当信使的化学传递物之用的物质,跨越一条宽200到300埃的隙裂而抵达另一个细胞,并在那里发出一个起应答作用的使该细胞兴奋或抑制的信号。
    在脑的化学过程的探究中,人们发现了激素这一人的神经应激物质。激素的不平衡,过少或过多,都会引起人的情绪不正常。20世纪80年代以后,有人把情商有别于智商,是一种割裂脑的化学过程的提法,不应当提倡。激素,原原本本地参与神经冲动,参与人的意识活动。如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所说的定向反射,它包括脑内电活动增加,流向四肢的血液减少,皮肤电阻改变,血液内肾上腺━━甾类激素水平升高以及出现身体的某种外部的运动性活动。
    如果刺激经常重复,那么这些反应终归趋于消逝。这时候,就有一个学习的问题。就有一个修身养性的问题。也就是术语上的“脑电图指示的脑内电活动性增加的习惯化的影响。”
    人们对垂体━━肾上腺系统的研究发现,“这个系统对学习,对新异刺激的习惯化,感觉和知觉等起有关键作用,所以它显然对哺乳动物包括人在内具有高度适应的重要性。这种对适当应激的反应对于有机体行为的效率和稳定性有重大的贡献。”“一定程度的应激对于正常的适应性的行为的发展是必需的。垂体━━肾上腺系统的作用所具有的知识表明,在许多情况下成人生活中有效的行为可能依赖于承受应激的某种最优水平。”(摘自~132页)
    人的情绪变化,是意识活动中的一种。情绪的好坏,也反映人当时的智力高低,意识水平,应激的某种最优水平程度,单独弄一个情商出来,只会产生替某种行为作出辩解的作用而已。对脑理学的发展没有积极意义。
    正确的意识来于正确的感觉过程和知觉。摆在人类面前为哲学家所苦恼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就是对现实世界的知觉。我们所有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有颜色、形状、方位等等知觉;大家必须依靠这些完全相同的知觉来组成现实世界。如果有人把黑的说成是白的,把黄的说成是红的,我们就会讲那人是否有正常的感知觉,该去医院诊治一下了。反过来,有毛病的人却振振有词地说正常的人在犯感知觉的错误,其情形的发展结果,会有争吵的现象。谁沉得住气,谁就聪明!
    沉得住气,就有承受应激的某种最优水平。沉得住气的人,会被大家公认为修身养性极佳。日常生活中,脾气温和、慈祥的人长寿,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的感觉系统,特别是触觉、听觉和视觉,是真实世界与我们对它的经验之间的桥梁。感受器把物理刺激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到脑而产生感觉和知觉。
    在人的体验中,痛的知觉最直接最受关注。痛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没有特定类型或范畴的适宜的物理刺激。任何类型的刺激,如压力、光、声音、化学物质等,在特定的条件下,特别是在刺激强烈的时候,都能引起疼痛。当然,痛觉也只是身体感觉系统中的一个方面,整个身体感觉系统还把皮肤刺激、四肢的位置、肌肉和筋腱的紧张度的信息传递给脑。
    一般人只注意疼痛的有害性、带惩罚性的苦难一面。疼痛还有积极的一面,如警告人自身正在发生一些有害的事情。
    疼痛,人类对它往往有承受的最优水平。疼痛的质和量也取决于人先前的经验和对这些经验的记忆程度,以及对疼痛原因的理解能力和对其后果的领会能力。人在生长的文化环境中,感觉痛和如何对疼痛发生应激反应起了关键的作用。
    有人观察到,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学会懂得分娩是一种痛苦,而且很可怕。但是,人们发现很多妇女在分娩中实际上并不表现得十分痛苦,倒是她的丈夫在她生孩子之时,处在极大的痛苦之中。孩子生下来后,母亲有一种幸福的笑意。而孩子的父亲,可能还在刚才意识到的艰难考验中。这里有一点“船上不着急,岸上损断腰”的意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哈佛医学院的H.K.比泽观察了在战斗中负重伤的士兵的行为。他惊奇地发现,当负伤者被送进野战医院时,三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感到非常疼痛而要求用强烈止痛药━━吗啡。大多数类似伤者只感到有一点点疼痛,而不需要任何药物来解除它。比泽复员到地方医院工作后,发现类似伤员的平民,外科手术后的切口,有着象负伤士兵的伤口,平民手术后,五个人中有四人声称他们有剧痛而恳求吗啡注射。比泽从研究中得出结论:“疼痛有时由其它的因素来决定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创伤的意义。负伤的士兵对损伤的反应是得到安慰,庆幸他能从战场上活着逃出来,甚至有愉快感。而对于平民,外科手术则是一次沮丧的、悲惨的事件。”
    至此,明了痛觉是一种知觉经验的观点。它的性质和强度是受个体的独特的过去历史影响的,受他给予产生疼痛的情景的意义的影响,也受他当时的“精神状态”的影响,包括他现在的思想和焦虑以及他对未来的希望。
    耳朵有异乎寻常的敏感性,能听到空气微粒冲击鼓膜的声音。在一个挤满了交谈者的房间里,它能排除其他大多数噪音,而集中在一位讲话者的声音上。从交响乐队的混合声中,乐队指挥用耳朵能挑选出一个演奏得不能使他满意的乐器声。
    耳朵能对很微小的振动作出反应,对某些声音频率,鼓膜的振动小到一厘米的十亿分之一,大约是氢原子直径的十分之一!在内耳中把刺激传递到听神经的非常精细的薄膜,它的振动在振幅上大约小一百倍。
    耳朵对低频不敏感,对每秒100周的纯音的感受性比对每秒1000周的纯音的感受性低1000倍。这种对缓慢振动的相对不敏感性显然是身体所需要的。不然的话,我们将听到我们自己身体发出的所有振动,甚至能听到在走路时每踏一步所产生的头部振动的声音。
    在高频方面,耳朵的音域惊人。有人在儿童时期,对高达每秒40000周的频率还能听得很清晰。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对高频音域的敏感性不断下降,50岁以后,每半年将降低大约每秒80周。耳朵的衰老过程或听力感受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这个道理,一般的人都知道。
    耳朵是听力器官,但它的损害以至耳聋的情况,大多数是因为高频成分的噪音产生的。少数是因为某些药物和某些疾病引起的。
    关于耳朵,要强调的一点是,它所具有的功能,全在脑中得以成就。
    眼睛是人体最活跃的感觉器官,它总是先观察不熟悉的物体,然后用一种特有的方式去观察它所熟悉的物体。这是眼睛特有的主动性。耳朵,则是被动地接受传来的任何信号。
    外在世界的物象作用于眼的网膜,激起了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以致形成视觉,即自网膜象转换成视知觉。这种转换部分是在网膜,但主要发生于脑内。
    视觉过程开始于网膜感光细胞的反应,每一网膜约有一亿三千万个这样的感光细胞。视觉信息由这尖感光细胞传递到其它类型的网膜细胞,然后传送到脑从事分析与翻译。脑能以某种方式将视觉图像同先前的印象加以比较,于是发生再认,之后方能作出某种相应的动作反应。
    眼睛观察到的颜色知觉,是人所具有的最令人神往的感觉能力之一。在哺乳动物中仅有某些猿猴有完善的颜色视觉。
    一个人有了良好的感觉能力,就为以后的优等智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个人所感觉的东西,是放在脑中的什么地方呢?是分类管理的储存的方式,还是一古脑地堆积在某一个仓库似的地方?脑怎样完成短时和长时存储的问题。
    有一个泥瓦匠,在催眠状态下正确地描述出他二十年前砌入墙里的一块砖头上面的每一个凸凹点和沙块!
    二十年前的小事,一个人在催眠状态下能回忆起来。如果在清醒状态下,他是记不起来的。如果一个人一生中大大小小做过、见过、听过、摸过、闻过的所有事都堆积在脑的某个“仓库”里,只是没有办法都拿出来,意思是:仓库是锁着的。怎么开启那把锁?开“锁”的好奇心,促使了众多的脑理学家去探索。
    不知道有人想过没有,那把锁不能随意开启!不能随意,表明了它的规律性、条件性、生理极限性等特点。如果没有时间性,那锁老开着,“锁”也就失去了意义。
    所有的材料表明,人一定要学习,才会思想。脑对思维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但是一个未受过训练的脑是不够的,不管这个脑本身是多么好。狼孩的例子就是如此。一个未经过训练的脑对尝试和错误的胡乱摸索的行为来说是足够了,但只有通过学习与训练才能使人本身用观念和概念来进行思想。
    三、意识与行为
    几千年来的人类历史文明,早已产生关于人才成长规律的论述。比如中国孔子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两千多年前的人类,注重了15岁以后的学习与人才培养;近代人则注重了早期教育。
    一些教育家发现,早在婴儿能用手和脚探索他的周围环境之前,他已经能繁忙地用眼睛探索了。当婴儿凝视、眨眼和往这边和那边看的时候,他的脑子里进行着什么活动呢?他所感觉的是否只是颜色和明度杂凑的一种东西呢?还是他能知觉和分化有特色的形状呢?这些问题始终使哲学家和科学家着迷,因为它与知识的性质和起源有关。有人认为婴儿具有大量的先天固有的视觉能力和偏好,那是祖宗百万年进化的能力;有人坚持认为,婴儿只通过学习、训练和尝试联想,才学会看并且运用他所看到的东西。言下之意,婴儿是从好象一块空白版的头脑开始的。
    前者,人们称他们为先天论者;后者,人们称为经验论者。
    人们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发现了婴幼儿行为发展的一些规律。
    人的智力能正常地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要有发育健全的脑;二要不失时机地充分运用脑的功能。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先是哇哇大哭,后就是要吃要喝。吃得好,吃得对路,身体的生长发育才会健全,脑才会发育完善。一个人的脑在7岁时才接近成人脑的重量,而7岁的孩子不懂得如何安排膳食,这就要求家长安排好儿童的吃喝,以保障儿童有个发育健全的脑。
    有了发育健全的脑,不接受适当的教育,智力也不能正常地发展;必须不失时机地充分运用脑的功能,才能促进人的智力的正常发展。“狼孩”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要让儿童的脑发育健全,必须了解脑的发育过程。
    1、中枢神经系统的胚胎发育:
    从受精起至第八周为胚胎期。脑的发展亦从这一时期开始,首先是产生神经板,形成神经沟,神经管及脑原基,此后,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原脑泡,是神经管前端增大成泡状;第二阶段分化出前脑、中脑和菱脑;第三阶段前脑分化为大脑、间脑(中脑不分化),菱脑分化成脑桥、小脑和延髓。
    2、神经系统在胎儿期的发育:
    从第9周到出生前均系胎儿脑的发育期。在这个期间,大脑表面由平滑到产生复杂的沟和回。大脑表面积(称之为大脑皮质)显著增大,整个脑重到出生时,可达390克。
    3、小儿脑的发育:
    神经元是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
    尽管胎儿期脑能很快地发育,但远远不成熟,故小儿出生后脑仍在继续发育。出生后9个月,脑重可增加到660克,3岁大约为1011克,7岁到达1280克左右,基本上接近成人的1400克左右的脑重量。
    4、神经元的发育过程:
    大脑皮质由神经元细胞构成。神经元细胞有锥体细胞、颗粒细胞和棱形细胞三大类。
    神经元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高度分化了的组织成分,具有突出的感受各种刺激和传导冲动的能力。神经系统之所以能控制和调节着其他系统的活动,就是由于这种高度分化的无数神经元互相联系,构成极复杂的传导冲动的结构。
    新生儿9个月,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体积增大,神经突触在数量上和长度上都不断增加,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也在改善,以保证神经兴奋的迅速传导。3岁时,神经细胞体积继续增大,纤维继续延长,髓鞘继续完善。到7岁,神经纤维分支增多,大脑联络的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已基本完成。
    从人体的发育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生命在精子与卵子结合时产生。生命由混浊、模糊到有形、清晰,要经历一段不短的里程。生命由微观世界的游动,细胞分裂的运动,到形成人体形状的自主活动,有一个生长发育阶段。当婴儿从母体中出来,一见天日,便是一阵哇哇大哭。而哭声响亮还预示未来生命力的旺盛与强健,反之,则令人担心。
    生命还在娘胎的时候,其脑不足390克,还达不到成人脑重量的三分之一,所有感觉器官处于原始朦胧状态。有人开始注意这个混浊阶段,提出了“胎教”。“胎教”的问世,引起了不少的人的关注。
    大量科学实验资料证明,凡是能影响情绪变化的一切人为因素的刺激,包括紧张、恐惧、愤怒、烦燥、悲伤、过度兴奋等,都可以使人的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加,从而对胎儿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甚至可以引起胚胎组织和生长发育出现畸变。
    这就提示:孕期母亲的情绪变化会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我们认为,“胎教”应注意孕期母亲的卫生保健。而过分强调胎儿教育,与胎儿大脑发育不相关的教育,尚待进一步探讨。
    中国古代书籍《女科集略》中云:“受妊之后,宜令镇静......须内远七情,外薄五味......”一语道中了孕期母亲的卫生保健的重要性。孕期母亲的卫生保健工作做好了,其胎儿才会健康地问世。
    人的智能在新生儿几乎是一张白纸。在生长过程中,脑的发育也日趋成熟,在环境教育的不断影响下,智力才逐渐发展起来。
    (一)、感觉的发育
    1、新生儿一出生具有触觉,但触觉定位差。有温度感觉,对痛觉反应迟钝,听觉只有骨传导,有强光反应。
    而宣传胎教的人则认为,“胎儿期存在着感觉,胎儿不但可以感觉到母亲的心跳、肠鸣和血流的变化,还能对外界的音响和光线产生反应。悦耳动听的歌曲可使其感觉到舒适、安静;相反,令人厌烦的燥音可使其活动加强。”
    一方是医学观察的结果,一方是“胎教”的理论说法,两个结果相差太远。不知道持胎教观点的人,怎么解释?
    2、两个月开始有气传导。
    3、三个月时痛觉反应较明显,能盯住看人,对声音有定向反应。
    4、四个月能分辩声音。
    5、五、六个月可分辩常用物体,可认红色。
    6、七、八个月能主动使用两眼视力,对味觉反应比较完善。
    7、一至三岁可辨红黄兰绿等色,四岁后才能区别天兰和兰色,橙和紫色等。
    (二)、运动的发育
    1、新生儿运动是无规律的、不协调的;1个月能在俯卧位上试行抬头。3个月可在俯卧位以肘支起上半身,可侧卧,开始用手去碰或摸东西。
    2、4个月从俯卧位用双手支起上半身,扶着能坐。
    3、5个月能玩玩具,6个月能独坐几分钟。
    4、7个月能爬能久坐,8个月能扶物站立,会拍手。
    5、9──10个月自己能站起来。
    6、11──12个月从牵着走到自己行走。
    7、15个月能稳当地独立行走,能蹲着玩,开始自己学吃饭。
    8、18个月会跑,会爬小梯和台阶,开始用笔画简单的线条。
    9、2岁时可双足离地跳。3岁会洗手洗脸,在大人帮助下可穿、脱简单衣服。
    10、5──7岁会摺纸、剪贴等细致的动作,一切适应功能,逐渐发育健全起来。
    (三)、语言的发育
    1、2──3月引逗后有回答性“嗯”声。
    2、5──6月有“啊”等回答性单音节。
    3、7──8月可发“爸”、“妈”等音,开始懂语言。
    4、9──10月可懂得“拍手”、“再见”等几个复杂的语意。
    5、11──12月开始说某些物品的名称,会表示同意或不同意。
    6、1岁半能认识身体的各部位,会说自己的名字,会表达要求。
    7、2岁时可以区别不同的人并进行称呼,会说2──3个字构成的句子。
    8、3岁时能说简单的事情,会讲解简单的图画,会唱儿歌,会数几个数。
    9、4──5岁可完整表达自己的愿望,并对周围事物加以评论。
    10、5──6岁可读简单的书和写简单的字。
    (四)、思维的发展
    1、婴儿谈不上思维,到2岁时才出现初步的概括能力。
    2、3岁儿童的思维带有明显的直觉性和行动性。
    儿童在行动中思维,必须依据具体事物进行,离开具体事物或直接刺激,思维便终止。
    3、学前期主要凭借事物具体的形象进行,还不善于运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
    4、6岁时逻辑思维开始发展,能在词的水平上解决简单的问题。
    5、7岁上小学时,具体形象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能理解课文的内在结构和中心思想,也能运用计算规则运算。不过,7岁的思维还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支持。
    (五)、记忆的发展
    1、5个月的婴儿表现出“认生”,说明能记住熟悉的人,并能与生疏的人区分开来。这时候,神经系统在外界影响下已能留下痕迹,并在一定条件下重现。
    2、2──3岁儿童带有无意性记忆,可以记住一些音调、内容有趣的歌谣及简短的童话,但还不会主动地积极记忆。
    3、4──5岁儿童的记忆特点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对具体直观形象的材料要比抽象的道理容易记住。这时的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并多为机械记忆。
    4、6──7岁小学生的记忆在教育影响下获得发展。
    以上是正常儿童的发育过程,发育过快或过迟,均为不正常现象,医学上就视之为病理现象。
    还有一种称之为“白痴学者”的弱智儿童:在某一方面表现出他特殊的才能,这种才能远远超出于正常水平。而在其他任何方面,他却是一个重度智力低下的儿童,并且努力培养也无济于事。
    要使婴儿得到正常的发育,先得有正确的喂养方法。营养跟不上小儿的生长发育需要,就会影响小儿的下一阶段的生长发育。所以,小儿的喂养仍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极其重要的课题。
    1、母乳喂养
    母乳可以分为初乳、过渡乳和成熟乳。化验已经证明人的初乳中有抗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每毫升初乳含有10万到1千万个白血球(哺乳1周后减少到1万到10万个)。在母乳中还含有常见的肠道菌抗体。
    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品。它所含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成分的质和量最适应婴儿的生长需要。母乳还有抗感染和抗过敏的特性,可以提高婴儿的免疫能力,减少婴儿断奶后由于进食可能引起的过敏症。
    母乳哺育后代的生理功能,是生物进化的一种表现,它保证婴儿得到最丰富的营养,对于繁衍后代,减少婴儿患各种传染病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母乳的功能与作用是任何婴儿代用品都无法与之比拟的,可是,当今有些错误的做法严重地妨碍母乳喂养的推广,仅喂其他代用品,而使营养丰富、有众多抗病体的初乳白白浪费掉。这不仅减少了婴儿的营养来源,还会增加婴儿患病的危险性。因此,绝不能废弃母乳而使用其他代用品。
    2、婴儿的食物喂养指导
    不同的月龄有不同的食物。在母乳喂养的同时,应根据不同的月龄,适当添加其他食品,以弥补母乳之不足,增加营养成分,提高婴儿消化功能。
    (1)、1──3月喂予流质食物,细度要求很细。
    (2)、4──5月可以添加谷物,但要选择不含面筋的大米。
    (3)、6──7月开始长牙,可以给流质的固体食物,提供碎泥食物。这时,可逐渐减少母乳至第10个月。
    (4)、8──9月可咀嚼纤维食物,以促进肠胃消化能力。
    (5)、10──12月可以食用切碎的蛋白组织食物。
    中国因“文革”的冲击,致使教育事业停滞了多年。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的独生子女家长,基本上是“文革”时代的人。他们对于神童宣传,神童教育,开发智力之类颇为向往;但人们在宣传科学知识的同时,缺乏足够的导向措施,由此产生现时的种种不够科学的状况。
    “神童”因何不再神?“神童”成才的关键是什么?中国河南新乡一中少儿班的“神童”们的沉沉浮浮也许能给人们一些警示。
    1989年,新乡一中从小学生中招收了30名11周岁以下的“神童”,用四年时间完成初、高中六年的功课,进行快速培养人才试验。五年过去了,结果令人沉思。下面是其中几个例子。
    傅华,读少儿班之前,9岁半,是少年班最小的学生之一。她的智商是128,父母是普通老百姓,不能得到什么家庭辅导。但她的父母从小就让她干家务活。家庭气氛民主,经常进行辩论。傅华的自控能力较强,生活非常有规律。她兴趣广泛,并轻松地以四年时间学完了中学6年的功课,并考上了大学。
    而另有一个同学,入校时智商测试为134,居全班第二。他非常爱好计算机学习,星期天能在机房泡上一天。曾获得过全市计算机竞赛二等奖。一年级时,一个教授到校讲解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难题,教授还没讲完,他就准确地解答出来了。他的数学、语文、生物都考过全班第一。但他的自制力太差。在少儿班的四年里,他完全凭着自己的兴趣和情绪,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干。上课时总是玩东西,看武侠小说和其他课外书籍。后来他的成绩每况愈下,已看不出什么优势。
    还有一位同学,是少儿班的第一任班长。家庭条件优越,上少儿班前是市重点小学的中队长。望孙成龙的祖母,退休后专门侍候他。早上没下床,就给端来爱吃的东西。天刚刮一点风,就给他送衣服。他一个月丢了两辆赛车,也毫无痛惜的表示。他从小只能听好的,只能比别人强。但在少儿班的“神童”堆里,他没有显出什么优势。他越来越急躁,越来越不耐烦,越来越失去信心。学习成绩逐渐从当初的前十名沦为差等生,班长职务也被免了。最后,他只好转学了。教师们痛惜地说,这个孩子毁于不当的家庭影响和教育。
    那时的中国,现代家庭里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家望子成龙,户户唯恐照顾不周。子女上学要人接送,作业要人辅导,起居要人照料,遇事要人帮助。许多家长认为,只要读书好,就什么都有了。至于品德教育、自我服务能力、参与社会能力的培养则很少顾及。殊不知,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得分高的人,不一定最聪明;得分低的人,不一定最笨。否则,“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名言就无从产生了!所以早期情感的培养和文化教育之适当,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
    下面讲一个中国皇子变痴的故事:
    中国明朝建文帝在一次宫廷政变中焚宫自尽,遗下一个刚满周岁的幼子。政变胜利者朱棣夺取了皇位。他不忍心杀死建文帝的遗子,叫人将这位皇子送到后宫的一间僻静的小院居住,还派去了一名老太监专门抚养。朱棣下令不能让他挨饿受冻,生活用品一概充足供应,但其它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有点慈悲心的朱棣,忽略了要让皇子接受文化教育的事。看管皇子的太监一共换了三位,时光过去了五十五年。
    朱棣的曾孙继位,即明英宗。有一天,他闲步来到这个僻静的小院。只见院门半掩,屋前的台阶上坐着一位头发花白、衣服不整的小老头儿。英宗问随行太监那老人是谁。太监说他是当年自尽的建文帝的遗皇子。英宗听了有所感触,走上前去。太监急忙让小老头儿跪拜接驾,并说这是当今皇上。小老头呆呆地望着英宗,一动也不动,喃喃自语:“皇上?什么是皇上?”英宗见状甚是痛心。他万万没想到这个没见过面的皇叔竟变成了一个白痴!
    这个沉痛的历史故事,虽然过去了几百年,但它也给了我们现代人,尤其是对于那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很大的启示。
    建文帝的遗子之所以变痴,其根源就是他生活在一个极其恶劣的环境中。他没有母爱、父爱和其他亲情之爱,陪伴他的只是几位老太监,在几乎与世隔绝的庭院里孤零零的长大变老。在55年的漫长岁月中,他的视野只局限在那个荒凉的小院,陪伴他的只是一个接一个的老太监。外面人类生活的五彩缤纷世界,他从来没有见过、没有听过、没有触摸过,即他的感知觉严重地被剥夺了。中国的一个皇子变痴的故事告诉我们:早期情感剥夺或文化教育缺乏,是正常儿童变成弱智的主要原因。
    科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感知觉严重地被剥夺,会导致儿童的智力发育迟缓,引起多种心理障碍。皇子之所以变痴,根源也在此。
    1984年加拿大的心理学家赫布和贝克斯做了一项著名的“感觉剥夺”实验。他们让被试者单独呆在一个完全封闭的小房间里,把被试者的眼睛蒙起来,手和脚用布包起来,除允许进食和排泄以外,完全与外界断绝了联系,剥夺了各种感觉刺激。这一实验要求被试者在房间里呆尽可能长的时间,直到难以忍受为止。实验的结果证明,当人被剥夺了基本感觉刺激以后,会感到十分难受,甚至非常痛苦,心理功能发生异常现象,表现为:智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神智丧失、产生幻觉、性格异常、变得歇斯底里。这一结果说明,人类本能地需要一些适宜的感觉刺激,这些刺激是维持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因素。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社会里,像那位皇子那样的情况是少有的。但是,儿童的感觉被剥夺的现象却是相当普遍的,只不过被剥夺的程度不同和尚未被人们重视而已。很多家长忘记了自己小时候的生活情景,有些家长虽然记得儿童时代的状况,但把儿时的生活状况视为“下里巴人”,而努力在今天的丰富生活物质中,给孩子创造一个“阳春白雪”似的环境。一位8岁儿童在与家人“讨论”儿童幸福这一问题时,就直言:“现在的小朋友没有以前的小朋友幸福。吃得好穿得好有什么用,又没有小朋友玩;又不能象大人小时候那样,可以下河游泳、抓鱼。你们小时候不但可以到田里看鸭子,小朋友一起在田野里‘打游击、抓鬼子’;还可以自己去赶圩买东西吃......那才是幸福!”
    有一个音乐教师,买了一台钢琴,以培养孩子的遗传音乐细胞。可是,孩子毫无“遗传性”似的,他一听到家里响起钢琴声,就跑到同学家去做作业了。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儿童对生活圈子狭小、生活方式单调极其反感。做家长的就要善于发现儿童的变化与反应,及时调整教育方式以适应儿童的生长发育需要。上述两个例子中的儿童,在小学里连年获得“三好学生”,正是他们家长及时调整家庭教育方向的结果。也说明了在现代社会中,家长的教育方式应注重孩子的特点与时代合拍的重要性。而宁夏的小女孩夏斐的母亲,一味追求孩子要达到她所要求的分数而不择手段,把孩子活活打死的做法,使人们感到震惊与愤怒。“可怜天下父母心”。顺其自然加以正确引导,才是可取的父母心啊!
    三岁前的教育特点
    三岁以前的孩子,智力发展由几乎是一张白纸发展到五色六颜;由具有触觉,但定位差到能辨红黄兰绿;由试行抬头到双足离地跳;由发单音“嗯”到会说简单的事情;由谈不上思维到凭借事物形象思维;由“认生”到无意识性记忆;三岁孩童阶段发展迅速,由无知到有知,是人生的第一次飞跃。如何有效地利用和开发这一飞跃,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的做法。
    实验证明:婴儿出生后开始给予适度的学习和训练,或早期学习与实践,可以将人的智商提高30分以上。
    然而,怎样对孩子进行教育,这个“适度”该怎么去掌握?
    首先,家长要了解三岁孩子的身心发展过程,让孩子演习和训练的内容要与其生长发育规律相符合。比如,教孩子唱歌跳舞,要先教会孩子说话,双足离地跳,就象中学生要先学完小学课程一样。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父母,他们总是要三岁的孩子做一些七岁的孩子才能办得到的事。他们喜欢搞些超前的教育,好象孩子都是神童。在他们的超前教育中,只要孩子有一点进步,他们就高兴不已,而继续给孩子进行下一步的超前教育。他们在进行超前教育的同时,不注意孩子的正常身心发育,这种教育的远期效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很多“神童画家”为什么成人后,其作品不能成名,也许跟小时候画画过度劳累有关。虽然画画的才能是充分发挥了,但其他才能得不到发展,成人后,人们是用成人眼光和要求来衡量你的艺术性,由于你的其他才能在小时候得不到发展,或说发展不平衡,那你成人后的作品艺术性肯定就比不上其他的画家。
    有专家给一些钢琴弹得非常好的儿童做了这样一个测试,结果发现:儿童的十指能在钢琴上飞快地演奏乐曲,但不能连续拍上三下皮球。这表明,儿童若缺乏全面发展的训练,将很难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有的家长,看见孩子在1岁半就学用笔画简单的线条时,便误认为孩子有绘画天赋,急于让孩子进入神童画家行列,每天安排孩子学多少多少时间的绘画。这样的家庭教育,远期效果就会事与愿违。毕竟绘画天赋在人群中只占很少的比例。而且一岁半的孩子能画简单线条的能力,是一般孩子在正常发育下都可以做到的。
    孩童的健康发育,应该是全面发展;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培养个人特长。中国的教育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什么中国在学前教育中却忽视这一点呢?
    河南新乡的神童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应引以为鉴!
    七岁前的教育特点
    七岁前的孩子各方面逐渐完善,人称“七岁顽童”即由此而来。这时的孩童已经有自己的一些思维了。这个阶段,就是学龄前,是人的第二次飞跃。
    中国有的家长在这个阶段,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的心情特别强烈,行为过于偏激。家长们采用物质利诱或训斥打骂等软硬兼施的手段,可谓用心良苦。当孩子会背几首唐诗或能计算几道简单数学题时,他们就兴高采烈,并时常让孩子在来人面前表演背诵或演算。在他们看来,他们的孩子很聪明,甚至是“天才”。可实际情况呢?
    其实,儿童早期开始认字,完全是出于对丰富多彩世界的好奇,并不象成人的学习,有求知欲望。我们说的“智力”包括了广泛的内容,如言语、记忆、思维、想象能力等。认识几个字,会背几首诗只是记忆力的表现,不能完全代表智力水平的高低。学龄前儿童的记忆,大部分是一种无意识记忆,那些强迫孩子记忆的东西就更容易遗忘。若家长采用物质利诱或体罚等手段来迫使孩子认字、背唐诗,会使孩子对学习由新奇变为畏惧和厌恶。这种不良的学习心理会严重地影响以后的学习,产生注意力难以集中,继而怕做作业,甚至会产生“学校恐怖症”等不良心理和行为。
    很多中国小学教师有这样的体验:一个班在一年级时看不出水平,二年级时有波动;三年级开始分化;四年级时有尖子冒出。这些现象,其中一个因素就是不同的家庭教育产生的远期效应,其效应有时伴随终生。
    正确的早期教育应该是:家长要创造一个愉快而生动的学习环境,不要将认多少字,背多少首诗作为学习目的,而要不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认识思维想象等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活动准备内在的动力。
    这样,孩子在早期教育的活动中,有目的地去看、听、嗅、尝、摸,感知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在这些活动中,早期教育的前提是重视和细心地保护孩子的各种感觉器官的正常发育。孩子有了正常的发育,才有观察事物的兴趣,从多方面去认识事物的可能,为此,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走出家门,变封闭式生活为开放的接触大自然的生活。
    相当多的儿童生活圈子狭小,生活方式单调而贫乏,尤其是城市儿童。大多数孩子早晨从家到幼儿园或小学校,晚上又从幼儿园或小学校回到家里;而且一进家门,就不出来。所以,家长要抽出一些时间,带孩子到林荫路、街心公园、广场上散散步,和孩子一起去感知外面广阔并不断变化中的世界。星期天、节假日,尤其是寒暑假,更是孩子感知、认识社会大自然的极好时机,家长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时机。
    2、为孩子创造良好的交际环境
    孩子没有伙伴,就等于没有童年。家长要鼓励和帮助孩子接触自己的小伙伴,并为他们在一起复习功课和做游戏创造条件,并提供方便。孩子们在一起,可以相互接受更多更有效的感知刺激,学会在童心状态下,如何去感知事物。这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都十分有益的。
    中国有个农村孩子,九岁时才得以上学,放学后还要干些农活。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学习。后来他成了中国九十年代最年轻的教授和中国一所著名大学的校长。
    3、对孩子不能放任自流
    孩子是幼苗、花朵,需要适宜的土壤、阳光、水分与养料。对孩子的观察和认识,要进行科学的指导,要启发孩子提问。如讨论“幸福的家长”和“音乐教师家长”,都是在启发孩子提问。家长在观察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反应中,及时改变和调整家庭教育方式,以适应孩子的智力发育需要。
    以上是注意孩子早期情感与文化教育问题所谈及的方方面面。至此,我们可以知道,一个正常发育的孩子,要避免出现弱智,必须注意孩子的早期情感与文化教育问题。
(待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6 20: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