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创]131期临屏----如水人生之自我解析与获奖作品学习心得
[这个贴子最后由如水人生在 2006/04/15 09:38pm 第 5 次编辑]
如水人生之自我解析与获奖作品学习心得
如水人生的两个东东:
《饥饿》
我不怪你。我怪眼镜片太厚。
怪我的心里开满鲜花。没有发现石头
绿叶,迟早要遇到秋天
精心策划的玫瑰,总要杀将蝴蝶,养活蜜蜂
你的美丽是你的毒。人们看到了火焰
大家穿过同一条河流。他收获了鱼
你抓住了水草。我洗净了双脚
《醒来》
玻璃里的叶子忽隐忽现
我在风里吃饭,你在是非里喘息
有人仍活在谣言时代
是你创造了自己。你一直盯住圈套起舞
最后,狡兔被夹住双脚。鸟回到笼子
谗媚的狗终生为奴
对不起,我要起飞。我要远离扭曲的树林
我在沙尘飞舞的时代,仍然听到山泉的叮咚声
[color=#0000FF][一直喜欢诗歌报的临屏。2003年冬天,甚至04年,我一直在诗歌报做红颜与活动的斑竹。那时与花语(她是诗歌报临屏创意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及众多朋友一起,坚持每晚一临,后来累得不行了,又改为一周三次,再后来一周两次。再后来大家因为生活各自离开,诗歌报活动大厅因为更多的热心人得以延续至今。当然因为这些原因,我对这项活动一直很有感情。但常常没有时间来玩。这次能有机会参加而且有幸来评说获奖作品,在我应该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吧。下面我就自己的两个小东东来剖析一下自己,很久没有审视自我了呢。
这两个东东,应该是一种精神上的饥渴和对世界认知缺陷的自我反省。“饥饿”和“醒来”都应该是精神领域的迷惘与顿悟。文中的“我”只是一个借代品。它应该隐含了这样几层意思:1、心宅仁厚的人受伤后的感叹;2、玩弄心计的人最终众叛亲离;3、造谣生事的人的无聊与悲哀;4、对健康心态与清澈世风的追求与渴望。最初我喜欢写长诗,以为短了总是表达不清。写着写着,我发现很多诗里(包括自己的一些)总有多余元素,像是稻田里的稗草,干扰了我们对诗歌的阅读,或者说给人一种芜杂的感觉,这是很不舒服的。而且我以为诗歌最忌直白(这里不是说一定要写让人读不懂的东西),难懂的诗歌或者是因为曲高和寡,或者就是作者的故弄玄虚。但过于直白就扼杀了读者读诗的欲望,就像一盆水,一眼就望到底了还有什么可琢磨的呢?
还有就是语言的节制问题。我的目标是“让语言精到每个字都有效,都有力,让语言本身说话”,它不在多,而在精;不在长,而在有余味。用最简练的语言呈现最丰富的内涵,可以说是我自己的诗歌理想。
当然,我对这两个东东有些地方是很不满意的,比如:语言缺少狠劲,意像的选择有些落俗.还是需要努力坚持的。
由于时间有限,匆匆道来,不当之处敬请谅解,并与爱诗的朋友共勉之。]
亚军作品:《天涯》
这注定是个伤感的题目
——题记
文/鱼飞蝶舞
一
开篇总是亮丽,犹如东方日出
懵懂着起步,此时
没有方向感 伸出手
捕捉所有能看得见的快乐
握住时,不经意中放手
握不住时,变成心中一颗
镶嵌的朱砂痣,不能放下的一种痛
二
脚步在流水中云行,眼晴
捕捉眼睛里的爱情
直到收割的季节来临,落下姻缘帷幕
天幕上透过一束神明之光
幻梦中的人们,沐浴着它的神圣
三
总有一个支点,在支撑着信念不倒
那是安放在心灵中的爱情
通向它的路甚远,远过墓地
床前遥遥的月光,浇灌着心头
那份忽闪的隐痛
四
没有一条路可以有尽头
除了归家之路
家在哪里?在路上还是在心中
不说谁已踏上不归
不管开篇多么亮丽,又有什么
能换来安心的永久
[color=#0000FF]][鱼飞蝶舞的此次临屏只选择了一个题目,而且精心去写,题目“这注定是一个伤感的题目”点明题旨,接下来,蝶舞为我们安排了四个诗节,简单概括为:1、懵懂起步 ;2、姻缘神圣;3、墓地伤痛;4、归路无尽。前三节顺着题记的指向一路走来,淡淡的行文,疏离的笔调,冷静的传达着作者经过沉淀的对生活的思考。在这三节中,诗句始终在普通生活与平凡世界中进行着,用的是普通而又普通的词语,比如“镶嵌的朱砂痣,不能放下的一种痛”、“脚步在流水中云行”、“床前遥遥的月光”等这样容易勾起人无数感怀的意象,作者也借助极其世俗化的比喻一律去掉它们本身携带的诉诸精神层面的行而上的意味,还其世俗化的本来面目。作者想告诉读者,这就是生活的原生状态——平淡,安静,琐碎,周而复始诗植根于生活。
在第四节里,作者开始沉淀,“没有一条路可以有尽头”引人深思。一种关于生命的虚无缥缈感觉袭上读者心头,“家在哪里”啊,路上?不;梦里,也不;心也许是永远的归宿。作者呼应开头“不管开篇多么亮丽,又有什么/能换来安心的永久”,感慨人生之无奈,人生之伤痛,人生之如梦。让我们想起余光中的《乡愁》中“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之类的感叹。可以说本节是作者对全诗的总结与升华。
另外,本诗的成功之处是语言比较清新,线索比较明晰,情感比较动人。个人感觉不足的地方是语言朴实之余,可以再加以提炼,多些击中人心的力量。也许是时间关系,在意象的选择上,还是感觉薄弱了些。作者的尾节如果不是自己在感慨,而是读者在沉思,也许空间感会更足吧?个人孔见,作者海涵。][/color ]
[color=#DC143C]《饥饿》
文/易州米
我无法越过荒芜的土地
尤其在刻骨铭心的春天
一种敬畏或者情感
从童年绵延至今
把对饥饿的记忆
长成永远无法收获的庄稼
它的年轮分明是一季春秋
它的根系却一头扎进
人间的冷与暖
《醒来》
一支曲子让我醒来
我知道了音乐微笑的样子
天台上的乐手与我
隔着厚厚的水泥和钢铁
但他一定比我想象的
还要阳光许多
他的身边应该有打开的乐谱和琴盒
或者还有一位漂亮的女生
他们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清晨
一心想要唤醒的
其实不只是我
《天涯》
少年的梦想
总在雄鹰到达的地方
坚硬的巨石
常常让假想的天涯铁一样冰凉
一个人的名字
不过几个模糊的汉字
一段青春虽渐渐远去
却因此笔划分明
[color=#0000FF] [一首好诗是对生活的沉淀,是诗人回望深浅不一的脚印时溅起的思想的火花,是灵魂刹那的颤栗,是对熟视无睹的事物瞬间的再认识,所以诗既是个人的又是大众的。高明的诗人总是擅长于把极个人的东西通过长短不一的文字,从个别现象中提炼出本质的东西,或深入或浅出的转变成大家的认知,因为这飞跃,诗便从个人走向了社会,从小我转化成为大我。--读易州米的这组诗歌,首先感到的语言的清新,他一贯如此。他是写了许多关注生活的诗歌的。在诗里,他真诚,丝毫不矫揉造作;他朴实无华,从最细微动人处努力。在诗歌报认识他很久了,他的诗歌一点也不为外界的浮躁所动,依然坚守内心深处最纯朴的自我。应该说,这很难得。比如:
“我无法越过荒芜的土地
尤其在刻骨铭心的春天
一种敬畏或者情感
从童年绵延至今
把对饥饿的记忆
长成永远无法收获的庄稼
它的年轮分明是一季春秋
它的根系却一头扎进
人间的冷与暖”
我比较欣赏这个。这种朴素,不是词语的贫乏简单,不是思想的苍白浅露,而是用心打磨后的浮华尽去、返朴归真,是倾心生活又始终不忘保持心灵自守和对生活的审视时所获取的清醒深刻。
我感到不过瘾的是作者的语言平实有余而劲道不足,表述过于直接,如“少年的梦想/总在雄鹰到达的地方”之类的句子,余味总觉得小了,因此留给读者的空间也就略感小了些。如水眼高手低,所说如有不当,愿与作者共勉。 ]
季军作品:《天涯》
文/尹培芳
一九八九年是遥远的海岸线吗?
多少次了,我装备好行装
并做好了各种思想准备,远行天涯
我知道,作为一只迎着时光逆风飞翔的鸟儿
太阳风暴 霏霏淫雨 装着各种秘密的乌云
以及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流
会把我的羽毛一根一根偷走,一根一根拨掉
可是,我仍要披着褛褴的黑袍
用锐利的指甲,划破时光的河流啊
我要去寻找一九八九年的岸边
那一棵小草,是否还举着七彩的爱情的露珠
我要去寻找,那一棵小草的绿袖上
是否还留着十六岁少女的青丝
那一根青春的发丝啊
是否还散发着她一九八九的青香?
[color=#0000FF] [读这首诗,我是怀着欣喜之情的。这首诗很可爱,给人的感觉像个淳朴天真的小姑娘。“一九八九年是遥远的海岸线吗?”开篇的问话,看似普通,实则是技巧之一,很是吸引读者眼球,应该说是“凤头”。接下来的内容很容易读懂,对爱情的追求,深情的怀念,甚至是固执的寻觅无不暗示了作者对于十几年前爱情的执着。比如:
“我知道,作为一只迎着时光逆风飞翔的鸟儿
太阳风暴 霏霏淫雨 装着各种秘密的乌云
以及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流
会把我的羽毛一根一根偷走,一根一根拨掉
可是,我仍要披着褛褴的黑袍
用锐利的指甲,划破时光的河流啊”
作者所缅怀(抑或是沉醉)的,也许是一段初恋情怀,她应该是人们一生中起笔处最纯情的一点,因此才更让人怀念不已。读这首诗,我们可以真实的感受到水的柔里含刚,绵中带韧;感受到一颗水样的心灵--不作态,不献媚,自然流淌着真性情。也让人想起《诗经》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里类似的情感体验;也会自然想起很多歌曲,很多人生感慨。这种共鸣无意就是作者的成功之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这种缅怀情感中只见追求爱情的坚定,不见脆弱的呻吟,可见作者积极的生活态度,这是很阳光的心态。当然,最值得肯定的还是诗歌自然、淳朴、率真的语言风格,尾句以问句作结也可见作者的匠心。
如果语言再凝炼些,“响鼓重锤”,也许会更有冲击力。也许,再浑厚些味道更足。]
[color=#0000FF]文字[color=#0000FF]文字[/col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