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753|回复: 16

[讨论]临屏的诗是半成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20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临屏的诗是半成品

[fquote]临屏诗赛,侧重于培养快速构思能力,诗歌报论坛百余期临屏赛事办下来,佳作迭出。然而不得不说,仓促成诗难免留痕,有不尽达人意之处。虽也常见参赛者事后改稿发帖,但改动幅度一般不大且一字不动者长期以来占了多数,还有很典型的一个现象就是大家都很习惯于完全保留诗赛原题。我认为,组织临屏诗赛的目的是激发大家的瞬间诗情,在“有压”的精神状态下取得自己都无法预料的思维收获,这些句子甚至题目本身在事后整理中都是可以根据需要修改的。所以我明确提出“临屏的诗是半成品”,以本人三月份两次参赛的稿子为例,与活动大厅众位诗友探讨。虽然这两组也荣幸地被诗友认可而获奖,但我还是不满意――诗句到位与否,最骗不了的就是自己。临屏的文字,是不太可能严谨到一个字都不用改的。[/fquote]
[fquote]
《人生忆望》
(诗歌报论坛第122期临屏诗赛,亚军)
原稿:               *  二稿:
一、黑翅膀             *  一、羽翼
从躯干到上肢,伸出五指       *    从躯干到上肢,伸出五指
简单的树枝捧着我的巢                *    简单的枝条捧着简陋的巢
蓝色是遥远的概念,她并不急于        *    蓝色是遥远的视觉,她并不急于
把我赶入天空                        *  把我赶入天空
                  *  
而翅膀总是迷恋辽阔的        *  而翅膀总是向往辽阔的
梦,黑得象乳汁一样纯粹       *  襁褓再软,也装不下更多的梦
我没有记住每一个音符        *  我寄宿在她的音域
树荫摇着摇篮曲,母亲多么惬意    *  树荫下的摇篮曲,母亲多么惬意
                  *  
二、面具              *  二、假面
可我还是长大了,无力阻拦      *  长大之后才开始抗拒成熟
甚至不能抵挡自己的手        *  已不能抵挡自己的手
在洗净的脸上涂满油彩,在每个早晨  *  在洗净的脸上涂满油彩,每个早晨
离家出走              *  离家出走
                  *  
这还不够              *  夜归的脸已风干,面具自生而不自灭
不够方便,在需要换脸的时候     *  四肢麻木的舞会难以错过
于是背负起许多面具,以侠客的步幅  *  只有入梦,以侠客的步法
穿行于都市,暗中打探镜子的下落   *  暗中打探镜子的下落
                  *  
三、尽头              *  三、落花
一条路,走到黑是坟墓        *  短笛在春天吹响哀怨
谁来指引我停步           *  一树桃花在路边次第点燃
一树桃花在路边次第点燃       *  第一盏已焦灼而死,也未曾照亮
第一盏已焦灼而死,也未曾照亮    *  这条路,走到黑是坟墓
我瞳底的昏暗            *  
                  *  不要企图止步,即使
烂漫,不是我不喜欢         *  那么多亲友在花间纵酒
即使没有一朵芬芳在尽头等候     *  没有一朵芬芳在尽头等候
我也不能返身,到蕊下停留      *  我也不能返身,到蕊下停留
解读:刚看到这三个题目,我就认定为对人生三个阶段(童年、成年、老年)的喻指,当然出题者的本意是否如此我不得而知,反正这样理解是很合适的,连顺序都排好了:黑翅膀、面具、尽头。按这个思路写成投稿。比赛结果出来之后的整理很自然地从小标题开始了,因为“黑翅膀”这个词虽然很酷但对于我的主旨来说“羽翼”显然更具概括性;“假面”比“面具”的物质范畴更广,可以包括壳形面具和涂油彩的脸;“落花”比“尽头”更有诗意,并与前两个题目的物质实体性质相统一。这样的改动即使早有“预谋”也不能在比赛中实现,不用指定题目写诗是没有参赛权的。内容方面的改动,着重于消灭不顺畅、不冷静、不贴切的表达。比如第一首中“蓝色是遥远的‘概念’”,改为“蓝色是遥远的‘视觉’”相比来说没那么抽象乏味;“梦,黑得象乳汁一样纯粹”有故弄玄虚的嫌疑,“襁褓再软,也装不下更多的梦”寓意更鲜明;“我寄宿在她的音域”接下句“树荫下的摇篮曲”,比之原稿的对应部分也更能表现童年的短暂和孩子盼望长大的心思,呼应“羽翼”之题。后两首照法修改,请大家自己对比阅读,并欢迎提意见。[/fquote]
[fquote]
灰烬
(诗歌报论坛第121期临屏诗赛,亚军)
原稿:               *  二稿:
副题:曾祖母的童年时代       *  副题:曾祖母的少女时代
一、国事              *  一、国事
百姓的骨头在路上无人俯拾      *  不是炊烟。日子在村庄的废墟上煎烤
路的尽头,帝王垂死。战火      *  狗已离开了打闹,忙着饿死
焚毁的棋盘上            *  没有圆月的秋夜是什么样子
相,过了楚河            *  快马疾驰,百姓的骨头在路上无人俯拾
                  *  
汉界东西,清秋安在         *  战火潦草的棋盘上
枪炮令最勇的骠骑拖刀而败      *  相,过了楚河
麦芒千根都将成灰          *  汉界南北,麦芒千根都要成灰
有几粒种子,能从余烬中站起来    *  有几粒种子,能从余烬中站起来
                  *  
*回到春天未必温暖。她学步多年,双腿仍要发颤
*  
二、家事              *  二、家事
她无力将疼痛的缠足布丢进炉膛    *  所谓金莲,不似任一朵轻盈的浮香
罪恶并非织物编成,行刑的      *  没有蒹葭,没有诗,不在水中央
不只是她的母亲           *  在十二生肖的步态之外摇曳成家禽
                  *  在夜窗下梦到的飞翔传来烟灭的声音
所谓金莲,不似任一朵轻盈的浮香   *  
在十二生肖的步态之外        *  她无力将疼痛的缠足布丢进炉膛
她摇曳成家禽            *  罪恶并非织物编成,行刑的
                  *  不只是她的母亲。除了食欲
没有蒹葭的庭院,那么深       *  柴草也不能解决更多问题
她在夜窗下梦到的飞翔        *  
传来烟灭的声音           *  她不能引火,延烧整个院落
解读:“何当金络脑,快马踏清秋。”古战场上意气风发的骑兵醉心于杀伐,将枉死的百姓抛诸脑后,与近代军阀何其相似。我掐着手指头更正了一个错误,已去世十余年的曾祖母那时应该已经走出了童年,所以改副题为“少女”时代。内容上,四行一小节的狭窄空间中的废话是很大浪费,比如“汉界东西,清秋安在”并无多大意义,当改。其后,在原稿改完的基础上每首加一个单行的尾巴成为改稿的工作重点,以求有更多外延。所以这组习作的修改着重于“加料”。[/fquote]
[fquote][color=#0000FF]微声力吁:希望大家在临屏作品完成后都能认真对待自己的灵感,以细致的修改获得更具艺术价值和感染力的诗作。来吧,投入地改一次,享受编修思想的乐趣![/fquote]
发表于 2006-3-20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临屏的诗是半成品

问好, 南窗飘雨 体会的很认真,每首诗都细细斟酌了.
发表于 2006-3-20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临屏的诗是半成品

兄弟的这个弄得很好。
记得有人说过,好诗是改出来的。我信。
记得也有人说过,写诗如同绣花。我也信。
因于此,建议大家都能看看这个东东。
挂起来。
发表于 2006-3-20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临屏的诗是半成品

支持一下,大家都来学习
发表于 2006-3-20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临屏的诗是半成品

楼主辛苦了
支持一下
发表于 2006-3-20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临屏的诗是半成品

学习,问好!
发表于 2006-3-20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临屏的诗是半成品

学习南窗的认真精神
发表于 2006-3-20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临屏的诗是半成品

好!这是好事,好建义!
支持!问好!
发表于 2006-3-21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临屏的诗是半成品

很好的建议!支持,学习南窗兄的精神。
发表于 2006-3-21 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临屏的诗是半成品

说得完全正确!不过,临屏属于急就,应该冷一段时间,再进行修改,我觉得那样会更好。
发表于 2006-3-21 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临屏的诗是半成品

好,就应该这样。
发表于 2006-3-21 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临屏的诗是半成品

学习这样的好方法!多交流!
发表于 2006-3-21 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临屏的诗是半成品

确实如此,改是一条好路!
发表于 2006-3-21 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临屏的诗是半成品

学习南窗认真的精神!临屏精品少之又少,同感。
发表于 2006-3-21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临屏的诗是半成品

拜读了,有意思的,也是用心的,红一下~~~
偶理解,临屏作品没有成为一首诗的时候,才是半成品。所以,南窗漂雨的观点是成立的。
也就是说,诗歌在多数情况下是依靠诗者长期打磨出来的精神艺术产品。这里,唯一难以确认的是时间的界点,因为一首诗可以打磨一生,也可以打磨三个小时。另一个情况也是成立的,即在短暂时间内完成传世之作。如李白的多首诗歌都是即兴挥就,千古流芳~~~用心的人会去自觉地认真地修改~~当然,偶这人很懒,是个例外,呵呵,修改是绝对不可少的程序,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9-24 19: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