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263|回复: 21

【白色之困】古筝作品《白玫瑰》的探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20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色之困】古筝作品《白玫瑰》的探讨

   
    【白玫瑰】文/古筝
   
    瓷瓶是空的,没有什么理由
    白玫瑰裸露在瓶外,睡眠或守望
   
    白天和白玫瑰重叠,花瓣消隐。
    你看见,房子仿佛被施以魔术
    困在二月的洁白里
   
    你无法吮吸也无法逃离
    白玫瑰的白,印在空气里
                06.2.18
    上面这首短诗是古筝几版后的修改稿,最初的文字约有20行左右,再经过多次压缩精简后,只剩下我们现在看到的7行。读过古筝不少的诗歌,每次再看的时候,都会看到不少地方做了新改动和调整,有些作品在放很久后,她也会拿出来不断的雕琢,可见她对自己的诗歌是及其认真和不满意的。她一向能够采纳别人的建议,如果自己能够接受的,便会欣然的采用,而丝毫没有因为别人批评后的愠怒和排斥。
   
    这首《白玫瑰》发表在论坛上,我看到了不少人指出各种地方可做修改,以琴石的修改建议最具有代表性,现附录复制上来,可做对比性和探讨。
   
    琴石意见:
    瓷瓶是空的,没有什么理由(“没有什么理由”补句多余,限制了语言“空”的张力)
    白玫瑰裸露在瓶外,睡眠或守望
   
    白天和白玫瑰重叠,花瓣消隐。(句号多余。“消隐”延展的好)
    你看见,房子仿佛被施以魔术
    困在二月的洁白里
   
    你无法吮吸也无法逃离(“逃离”不是最贴切的,在效果上不如抽离)
    白玫瑰的白,印在空气里(白玫瑰的白建议修改为“玫瑰的白”)
   
    后来,我在和古筝交流这首诗歌的时候,也把琴石的建议作为重点话题来讨论。
   
    第一次看到这首诗歌的时候,我对前二节营造的气氛特别的惊讶和震动。但后面几节的叙写和跟进,我觉得在质量上不能和前二节相提并论,因此很不客气的指出后面有狗尾续貂的嫌疑,一首好诗就要通篇保证像第1、2节那样的质量,否则出彩的地方都给你浪费和埋没了。那边,古筝在QQ上扑嗤地一笑,“真有你的,一点不揉沙子,后面我是为了结构完整,硬性写完的,我自己也只喜欢前二节”。再后来,她就狠心、果断地砍掉后面所有的16行,只保留了原有的四句。虽然我很喜欢这首诗歌,但觉得还是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我们就这首诗歌继续进行讨论。
*************************************   
    第一节就一句,原句如下:
   
    白玫瑰在瓷瓶四周,睡眠和守望。
   
  我总觉得“白玫瑰在瓷瓶四周”一句虽简洁,但其中的意味远未挥发出来。据古筝本人讲,她这儿的感觉是花不在瓶中,是有意味的,但这并不需要再多说什么。而我觉得虽然花与花瓶的分离不用去写明理由,但两者的分离应该以更明显的方式声明,仅是“白玫瑰在瓷瓶四周”不足以让读者明确地往读者的感觉上去感受。我建议改成现在的这样:
   
    瓷瓶是空的,没有什么理由
    白玫瑰裸露在瓶外,睡眠或守望
   
    古筝虽然也能接受这个修改,但她觉得有违背了愿意,“白玫瑰裸露在瓶外”,感觉只有“玫瑰插在瓶子中,花朵露在外面”,而少了“白玫瑰”和瓷瓶之间的距离感。“白玫瑰裸露在瓶外,”这个一定要改,“裸露”这个词是有问题,但至今为止,这是我能想得到的最好的一个词了。古筝说:“我当时看到你修改这个词就觉得不准确。”其实在这一句上,我们的想法也是共同的,就是这句必须还再斟酌修改。我本想改成“遗忘”一类词,但觉得距离太远。应该说,这里确实需要距离感,但应该是心里的距离感,而不是物理上的距离。瓶和花之间,该有咫尺天涯的感觉。这是一幅静物画面,要完全准确、又生动的描摹静态状态很难,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已经很难得。针对琴石提出的:“瓷瓶是空的,没有什么理由(“没有什么理由”补句多余,限制了语言“空”的张力)”,我的本意“没有什么理由”其实并不是接空瓷瓶的,而是指下面的句子,所以在前面改用句号断开。
  另外,“睡眠和守望”中的“和”更改成“或”更好点,“或”的意蕴丰富了许多。
**************************************
    下面我们继续来讨论第二节:
   
    白天和白玫瑰重叠,花瓣消隐。
    你看见,房子仿佛被施以魔术
    困在二月的洁白里
   
    在上一节中,古筝说:“两个瓷瓶,我要考虑去掉一个,换一个词。”其实大可不必,在这第二节中,“白天和白玫瑰重叠,”――这儿也存在两个“白”,且表达的很到位。
   
    “白天和白玫瑰重叠”。玫瑰由花瓣的形状与白色构成,两种白色的事务重叠,立即给人感觉是事物各自的形状成为次要的、模糊的、共同特点――白成为主景。接下去“花瓣消隐。”特别接得上,就是因为其表达了形状模糊、次要的感觉。白成为主景后,白得一片,于是房子被这抽象的白围困,不是被具体的事物围困,而是被一种颜色、一种意念、一种无形之物困住。那种感觉怎是寂寞的了得,太丰富了:落寞、渴望、莫名的冲动……
    这一节的美妙,在于这一连串表达天衣无缝,如水银泄地,如月光冷冷的清洒。
   
    “你看见,房子仿佛被施以魔术”。首先,在节奏上:
   你_看见_房子_仿佛_被施以_魔术  (6音组)
   困在_二月的_洁白里        (3音组)
如果是5+3读起来会更好听。相邻的两行之间,节奏要么是1:1(对称),要么是3:2或5:3(对称破缺或近似黄金分割),一般应避免2:1或1:2的现象。
  “重叠”后面,如果用“。”更可玩味。“消隐”之后有“……”的感觉,所以“消隐”之前来个“。”刹车清理断开,消隐就更显得孤独、落寞、模糊。
  最有趣的是,古筝说她写这两句的灵感是想到:“我在写这句的时候,就想到在白纸上写白色的字,白天也如一张白纸,白玫瑰镶嵌在上面,就会消隐,只有在黑色和深色的衬托下,才能显现。我还想到,房子被大雪包裹、吞噬,就像魔术师手神奇的手指一挥,一座房子就消逝在白色中。而白玫瑰困在屋子中,房子困在白雪中,是两个层次的递进,生活也就困在一片单调的色彩中。”
  “你看见,房子仿佛被施以魔术”这一行我特别地嫉妒。
  古筝说:“中间加了二月,是一个特指,二月使得人特别寂寞。”我认为她的解释有主观刻意的嫌疑。这里的寂寞感根本不是靠二月的刻意象征搞出来的。古筝辩解说:“也是季节吧,否则前一句也就不成立。”
  我认为,“二月”所起到的作用是把“洁白”这抽象的东西,再修饰以抽象的时间概念,让围困房子的事物彻头彻尾的抽象了。并且,“消隐”也含有时间性。
  总结起来,这第二节,新颖性可打90分,意境同样得90分。这里的注意力完全转在时间上、颜色上,而在形状上很抽象,是“困”的形状。
********************************************
    下面我们继续讨论第三节:
   
    你无法吮吸也无法逃离
    白玫瑰的白,印在空气里
   
琴石的意见是:
    你无法吮吸也无法逃离(“逃离”不是最贴切的,在效果上不如抽离)
    白玫瑰的白,印在空气里(白玫瑰的白建议修改为“玫瑰的白”)
   
    后一节的“逃”字我认为很不错,是逆向的。吮吸为顺向;逃离为逆向;不吮不逃:就是困。在字面意义上张开,“无法”不是不想,所以是逆向的。“吮吸”是一种气体或者动作,“抽”也同样是,重复使用会非常单调。看上去,“抽离”比“逃离”更客观点,但是,“吮吸”、“抽离”连用二个客观动词,就显得干枯了。“吮吸”与“逃离”构成-个主观-个客观、一个准确-个抽象、一个具体-个轻灵的搭配。“抽离”这个动作,没有“逃离”来的轻灵,“逃离”的使用,能够很好的滑向下一行的“白”,配合“印在空气里”的抽象空灵。
   
“玫瑰的白”只是普通的“白”,“白玫瑰的白”则啰嗦、单调、抽象、晦涩、难以言喻,显然后者更符合这首诗。这种抽象的“白”,在此处已经没有更多的余地去表达了,简单的重复一下,就到位,更多的表达则会越搞越拙。
********************************************
    最后,给第一节再提一个最新的修改版意见,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古筝,你再来看看:)
   
    瓷瓶静立,装载一屋子的时间
    白玫瑰心甘情愿地躺在瓶外
    睡眠,或是守望
第一节的静物画很难,任务是既要表达出花不在瓶中这个视觉现象以及其中的意蕴,但又不能直接去明显地说教,要保持整诗的那种抽象含蓄寂静的氛围。根据后面两次用到的时间概念(“消隐”、“二月”),我觉得在第一节也可以引入时间,让瓶子装着时间,花就自然不是插在瓶里的,是失去位置的。这样,就完成了表达:花不在瓶中,瓶是空的,这其中意味着什么……
   
    2006.1.20
发表于 2006-2-21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色之困】古筝作品《白玫瑰》的探讨

鲁力鼓掌!
发表于 2006-2-21 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色之困】古筝作品《白玫瑰》的探讨

这样的交流让人有点羡慕,好诗好评,学习!
发表于 2006-2-21 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色之困】古筝作品《白玫瑰》的探讨

需要这样的讨论和交流。
发表于 2006-2-21 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色之困】古筝作品《白玫瑰》的探讨

首先感谢琴手认真细致的解读和阐释,其次也感谢琴石独特的解析。都很收益。
发表于 2006-2-21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色之困】古筝作品《白玫瑰》的探讨

这样的解析很有意义,重一下,问好琴手:)
发表于 2006-2-21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色之困】古筝作品《白玫瑰》的探讨


阅读之,在砖头堆里成长!
发表于 2006-2-21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色之困】古筝作品《白玫瑰》的探讨

再读,还是感动于琴手和琴石对诗歌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
发表于 2006-2-21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色之困】古筝作品《白玫瑰》的探讨

都不错赏一把
回首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2-22 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琴石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2-22 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6-2-22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色之困】古筝作品《白玫瑰》的探讨

再次感谢琴手认真细致的解读和阐释,同时也感谢琴石独特的解析。对于这首诗歌,我个人的看法是,还是不够令人满意的。有些地方的用词我觉得还要斟酌和进一步修改。比如“裸露”这个词,我就觉得不能准确传导我的意图,我需要达到的距离感没有明确表达出来,还要再度进行修改。
在我写第一节的时候,我本意要表达的是,瓷瓶和白玫瑰的方位和距离感,是两个分离的物体,也是违反常规的做法,花不插入花瓶。正如琴石所说“那么不插入瓷瓶是违背日常生活经验的。”这就是要表达的一种表象,玫瑰不在花瓶中,而在花瓶的外部,在时间中睡眠和守望。后来琴手修改后,“瓷瓶是空的”,起句直抵核心。但“没有什么理由”,我觉得是诠释那种违反常规的现像。
对于“二月”的使用,我的理解和琴手也是不同的,我认为“二月”是属于红玫瑰的,而不属于白玫瑰,所以用在此,是心理上的一种反衬,另外也是回应前面的“房子仿佛被施以魔术”,“ 困在洁白里”。
对于“逃离”和“抽离”哪个更合适,我现在还很困惑,不过,我觉得“逃”有叛逆的意思,而“抽”有身在其中的脱离的意思,关于这个俺再想想。
白玫瑰的白”变成“玫瑰的白”,去掉一个“白”字,虽然语言是干净了许多,但这里不再是特指了。
发表于 2006-2-22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色之困】古筝作品《白玫瑰》的探讨

转红装素裹的一个回帖:
“琴石评的也在理。不过我认为还是“逃离”形象生动、有感情色彩,而“抽离”太古板。
二月的洁白,有作者的用意。从情人节来说,二月确实是属于红玫瑰的,白玫瑰只能靠边站,从情人节这个二月里,白玫瑰只能在瓷瓶外睡眠或守望,是不是还有点妒忌和落寞呢?白玫瑰的花瓣消隐,别人看不到她的存在,对她的美丽视若无睹,她困在了二月、困在了房子里,别有一番寂寞在心头。从中可以看出白玫瑰美丽又很敏感脆弱,很孤独无助。在这里白玫瑰指花也指人的。(指张爱玲小说里的白玫瑰,也指具有白玫瑰这种冰清玉洁、孤傲美丽的人)我看这两位男人分析诗歌,很理性,缺乏人文气息,不去往“人”上考虑考虑。我想作者难道真是孤零零的指花吗?其实不然。
“白玫瑰的白,印在空气里”这两句,我赞同琴石的改动,把前面的白去掉,因为前面已提出来了“白玫瑰”,这里不需要再显示了,去掉前面的“白”,不但简洁而且也特指白玫瑰。
再说这一点,我非常欣赏这几个词:“睡眠或守望、重叠、花瓣消隐、困、逃离、印”,感觉这几个词运用的恰到好处,非常形象生动,能把人的情感调动起来,达到共鸣。”
发表于 2006-2-22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色之困】古筝作品《白玫瑰》的探讨

以下是引用红装素裹在2006-2-20 16:59:19的发言:
  看到了小提琴手的评论,学到了许多知识。
    瓷瓶静立,装载一屋子的时间
    白玫瑰心甘情愿地躺在瓶外
    睡眠,或是守望
  不过对这一段有点异议,不赞同“白玫瑰心甘情愿地躺在瓶外”,因“心甘情愿”限制了思维,限制了想象空间,我建议去掉。
------------------------------------
   
  和我的看法有共同点,还有“躺”这个动词用的不好,这个建议俺没有打算采纳:)
发表于 2006-2-22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色之困】古筝作品《白玫瑰》的探讨

以下是引用红装素裹在2006-2-21 3:00:57的发言:
  琴石评的也在理。不过我认为还是“逃离”形象生动、有感情色彩,而“抽离”太古板。
  二月的洁白,有作者的用意。从情人节来说,二月确实是属于红玫瑰的,白玫瑰只能靠边站,从情人节这个二月里,白玫瑰只能在瓷瓶外睡眠或守望,是不是还有点妒忌和落寞呢?白玫瑰的花瓣消隐,别人看不到她的存在,对她的美丽视若无睹,她困在了二月、困在了房子里,别有一番寂寞在心头。从中可以看出白玫瑰美丽又很敏感脆弱,很孤独无助。在这里白玫瑰指花也指人的。(指张爱玲小说里的白玫瑰,也指具有白玫瑰这种冰清玉洁、孤傲美丽的人)我看这两位男人分析诗歌,很理性,缺乏人文气息,不去往“人”上考虑考虑。我想作者难道真是孤零零的指花吗?其实不然。
“白玫瑰的白,印在空气里”这两句,我赞同琴石的改动,把前面的白去掉,因为前面已提出来了“白玫瑰”,这里不需要再显示了,去掉前面的“白”,不但简洁而且也特指白玫瑰。
再说这一点,我非常欣赏这几个词:“睡眠或守望、重叠、花瓣消隐、困、逃离、印”,感觉这几个词运用的恰到好处,非常形象生动,能把人的情感调动起来,达到共鸣。
-------------------------------------
  赞同,“这两位男人分析诗歌,很理性,缺乏人文气息,不去往“人”上考虑考虑。”对于“二月”的理解,我的初衷和你一样,女人读女人,更易沟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9-24 11: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