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十五届涉江采芙蓉与小白角同题诗作品.
[这个贴子最后由杜牧羊在 2006/02/19 06:29pm 第 2 次编辑]
■ 婉约轻涉江 下笔采芙蓉 -- 浅评"涉江采芙蓉"此篇.
婉约的诗歌气质,笔下花开芙蓉.
淡紫色的诗行,细腻的心曲.
这样评价她吧:婉约的,古典的,细腻的,才华横溢的.
在我两月的写诗经历中,有很多朋友帮助过我,我,一个感恩的人,一个粗糙的人.感恩但不懂感谢的人.
想这样说,感谢涉江采芙蓉.我一定要这样说.
在一种粗糙的,节制的,世俗的诗歌背景下,她的诗体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婉约气质.
与古典结合,与她细腻的独到的心灵,与她善良的眼睛结合以后.
抵达到一种美.
而涉江采芙蓉遇到<又见桃花>,或许是一种婉约遇到另一种婉约.
涉江采芙蓉同题作品<又见桃花>及对此诗的浅析.
1.
是一个毫无疑问的春天。山
按捺不住饱胀的激情,为石头抹去沧桑
足步匆忙的云,只是一瞥
水面便已惊鸿
---------------------------
浅析:
诗人的眼睛可以辨别出百米之外一只蚂蚁的性别,这是说细腻.
春天,山,云,石头.在诗人寥寥几笔里已经动了起来.
万物皆含情,万物皆可以入诗,是说诗心.所以说山水有情还不如说诗人有情.
古典的引入.巧妙的支解惊鸿一瞥,便有了这句:
足步匆忙的云,只是一瞥/水面便已惊鸿.
此节为"又见桃花"做铺垫.
---------------------------
2.
又见桃花。灿烂。张扬。溪边湖畔
它笑成了诗,照见岁月的影子
脆薄如纸,立在唐朝某个上午
看门扉轻启,吱呀一声
打开历史
---------------------------
浅析:
又见桃花,灿烂的桃花,张扬的桃花.
"笑成了诗"注意这一笑字.
涉江把这种 "又见"设计为一种跨越时间的相遇,唐朝某个上午.体现一种"古典"的诗歌气质.这是对自己诗歌气质的一种延续.
这一节入题.
----------------------------------------------------------
3.
从指缝间窥视时光的杰作
这轻柳,这雨燕,这满天的纸鸢。笑声
洒落崇山峻岭,顺着苍凉的河道
渐次低矮。风来了
一些鲜艳的红被笑声打落,入水飘零
------------------------------------
浅析:
扣时间二字 写花落水流红.
苍凉二字写出时间的逝去之痛. 崇山峻岭有一种地域上的跨越.时空交错于此.
流动的河 流动的风将镜头从遥广的时空拉回.邀诗意与心灵于此处.
有时空之大气象,也有心灵之大细腻.
微妙于此.令人鼓掌.
前一节入题,此段入心.
------------------------------------
4.
有谁在幸福地咳嗽。桃花有些眩目
这绚丽的季节,终究会
遗落么?从雪山到草原
再到城市,张着企盼的眼,明年
还可不可以
再见桃花?
-------------------------------
浅析:
呵,有谁在幸福地咳嗽.
我想写出这句的涉江也应该感到幸福.这是突破的一句.多写这样的句子.稳中求进的改变自己的风格.
是的,全文我最欣赏此节,而此节最欣赏此句.
这绚丽的季节,终究会遗落吗. 哈 遗落. 好一个遗落.
现代气质的引入应该对涉江有益.建议朝此方面尝试下.
稳中求进.
附全作品如下:
5号诗——涉江采芙蓉
1.
是一个毫无疑问的春天。山
按捺不住饱胀的激情,为石头抹去沧桑
足步匆忙的云,只是一瞥
水面便已惊鸿
2.
又见桃花。灿烂。张扬。溪边湖畔
它笑成了诗,照见岁月的影子
脆薄如纸,立在唐朝某个上午
看门扉轻启,吱呀一声
打开历史
3.
从指缝间窥视时光的杰作
这轻柳,这雨燕,这满天的纸鸢。笑声
洒落崇山峻岭,顺着苍凉的河道
渐次低矮。风来了
一些鲜艳的红被笑声打落,入水飘零
4.
有谁在幸福地咳嗽。桃花有些眩目
这绚丽的季节,终究会
遗落么?从雪山到草原
再到城市,张着企盼的眼,明年
还可不可以
再见桃花?
先评涉江,时间仓促,急于出去.
再评小白角.不好意思,对不起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