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弹簧
文/还是萧萧
一条爱的道路由你给出
偏左是刀尖,偏右是深渊
这样逼仄的花朵
注定寂寞地,咬着牙
日子。时不时挤我的腰
不让快乐嬉皮笑脸
其实,流水岁月里
我不过是一只
弹性较差的弹簧
爱了,没有仰望
疼痛,不能叫喊
**********************************************
梅紫浅读:弹簧是可伸可缩的,作者从“弹性较差”切入,喻示爱之路的局限。
全诗的精彩之处在第一节,“偏左是刀尖,偏右是深渊/这样逼仄的花朵/注定寂寞地,
咬着牙”这样奇特的想象,犀利的句子不仅带给读者视觉的冲击,更是心灵的震撼。
后面两节虽然点明了本诗的立意,自我意识也渐渐成形,但是在语言的穿透力上流于平淡了。
******************************************************
17、《弹簧》
文/舒展的波浪
即使被五行山
压着,也改变不了
悟空的 心
*******************************************************
梅紫浅读:短诗难写也难评。短诗的艺术技巧比较隐蔽,但思想大于形象,
主题的归一性却足以见出。
作者语言如此节制,借“悟空”形象,体现一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生命精神。
有时,心的弹性和力度,往往会突破外界的一切。
立意清晰,但语言的透明度,缩减了令人回味的空间。
*****************************************************
《零》
雨神的命令
发之,入地
不发,无凭
************************************************************
梅紫浅读:构思比较跳脱空灵。作者不拘泥于“零”的日常感觉,
用“雨神”的形象思维代之。
语言干练,新奇,但缺乏诗意的完美呈现。
**********************************************
18、《弹簧》
文/鲁齐
一条松弛的弹簧
人们用目光送别自己
秋天的夕阳驱散云朵
最后的霞蔚
弥漫,生命热量渐次扩散
落日的巢穴上边
只能迎接自己
没有谁要被埋葬
因为,没有谁离开我们
只是,闲置松动的弹簧
拉开抑或并拢
内部结构无法改善
一条弹簧正在老去
锈蚀附着了身体
黯红,遮掩住全部的坚韧
*******************************************************************
梅紫浅读:对生命的审视和剖析———人生虽然如弹簧一样自由舒张,但韧性也会渐渐流失。
结构不错,首尾以“弹簧”呼应,而把生命意识的内心感悟镶嵌于其中,使主体意象
和自我得以巧妙交织,诗艺严谨,娴熟。
主题氛围鲜明,构思比较完整,个别句子还可以再凝练些。
*****************************************************
《零》
界碑就是国门
向外向里零公里
中缅边境打洛河
西双版纳迷人的地域
独木成林的古榕
枝蔓伸展过一块石头
多像唐太宗手臂
测试南国大地的温度
测试?当地人就是国王
傣族兄弟过河通婚,耕作
倚住界碑休憩,放歌茶园
引来缅妹舞厅伴舞
零公里,自己的家园
打洛镇的墟集
划火柴照亮夜市
武警战士日夜梭巡
(打洛镇夜市,也称鬼市,夜里三点上人,
天明散市,有些交易只在夜里。)
**********************************************
梅紫浅读:以“零距离”为主旨,从多个视角描述中缅边境打洛河小镇的丰富生活:
“异国通婚”“文化交流”“经济贸易”等。
叙事的成分较多,少了一些内在的感觉。语言过于散文化,使得诗意有点欠缺。
**********************************************************
19、弹簧
文/木鸡
压下的是节季
弹起的是
再压不下的
记忆
**********************************************
梅紫浅读:小诗大世界。岁月一天天流逝,美好的记忆日日增长。
诗中没有提到“弹簧”,却能让人触摸到弹簧的形象。
想象的跨度,语言的精练,开阔了整体空间的跳跃,对诗思的凝滞和延伸处理特别到位。
*********************************************************
20、零
文/尼泊尔
也许。你能猜到我,在说什么
——题记
整个冬季,撕不开一介零丁
刀锋涂抹着失语的雪,白
这样无所顾忌
只要不开口,那些象形的伤
隐匿在血管以下 期待某一场回光返照
若干个小时之前,阳光从我身前掠过
带起的枯叶擦亮,月光滑的前额
紧捂的咳从小角度向屋角侵袭
在风到达之际,我必须抚平一些无谓
让翻找的手指停在结果之前,一切归零
*********************************************
梅紫浅读:作者很含蓄的把冬季的萧条零落和内心抽象的情感融合在一起,
联想到生活的某些哲理。
第一,二节具体入微,由具象很自然的潜入到情境,但和第三节之间似乎衔接的不太紧密。
整体显得比较隐匿,形象化的描述,超越化的表现力,有很强的耐读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