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11-17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经得住情心情眼的洞析吗?
六、诗歌是主情的文学。
(一)情在诗歌中。
诗歌不能只有情,却是情性最强的文学。
诗歌不能是歪理谬误;诗歌又主要不是人们进行理智交往的东西;它主要不靠以理服人,靠以情感人与动人;或者情中渗于理性,情理相交融。
诗歌是情主身骨的文学,这就决定了:一是,诗歌如果离开了德,有情的人儿们就会觉得惨淡无光。二是,诗歌是要体现上述情的运动规律的,合情而感人,离情、背情只能是无情的人儿们才能独衷。
(二)权、钱、理(科学)、与情在诗歌中相融。
那么,诗歌的情与权力、金钱、科学的理性是对抗性,不能并存的吗?我说非也,它们是有区别的,也有不相融的一面;它们又是可以找到共同点、最佳结合点的。
在情面前,
说理的力量是有限的,
理加情,
威力才能大无穷。
强迫几乎没有用,
情随权势常丢空。
物质易充欲望囊,
金钱购买难为情。
德是情的度和尺,
无德那个总真情。
权钱也能转为情,
不为己,不乱用;
放架子,讲平等;
用德框住高傲、
自私自利欺它性,
把权钱热化溶融在情感中。
也就是说,放弃一些权与钱自身常规的量度尺子,用情的量度尺子来管一管权和钱,权钱就会有一些转为情了。
歌真情,打偏情、假情、被扭曲的害情,诗歌也就在人类的情流中了。
相反,不管打着什么旗号,不管以什么名义,诗赞利己而崇权追权、用权、滥权,诗歌为利私而追钱、以钱而行霸行恶等的思想、行为,以及这种属性的东西和玩艺,都有可能是不咋情。
(三)淡情一般不是中国人最喜欢的诗歌。
诗歌也是要与中国人情的特点与现实相吻合的。感情过度弱化(平平淡淡),缺少激情。如果在西方是有市场的话;而在中国市场就少多了。很是跟西风,就会丢失中国人民大众喜欢情的特点。
诗歌情的功夫好大成分在语言中。语言的感情色彩是最浓的。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哲学的语言、科学的语言、政治的语言、纯商业语言,甚至其它的所谓这个语言,那个语言,都会失去诗歌重情的特性;甚至变成不是诗歌的东西了。
有的诗人,说中国的诗歌是农耕时代的诗歌,西方的才是现代;进一步好像导出了结论:中国的只能毁与汰。这不能说一点道理没有,问题是他们的前提是,把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都看成是人类的必然、最最好的东西的。
他们看不到资本制度,比封建社会削弱了一些政治权力的特权,它同时又赋予了金钱、资本更大、太过分了的特权。封建制度是用土地加上政治权力对付人民大众;资本主义是用资本加政治权力来对付人民大众,把人民大众仅有的那一点情也给剥夺光了。这种制度用物质的 、霸权文化的、单一价值观念的、单一道德观念的、特别是国家政权法律的等等各种手段,一面授予资产者连同他们的政客、伙伴各种特权。一面把人民大众的一切剥夺光,再强迫、训练加长期的养成,使人民大众成为一些驯服的、极度自由个人主义者,来顺从这种制度。如果怀疑一点他们的金钱太至上了,而且,金钱成了他们所谓人性的万能和一切了;情是不是便宜得过度了,对人民大众的剥夺也是太无情与过度了,把人民大众剥夺得只剩下那点智与体,再牢牢地掌握在资本拥有者的手中等等;结论也会有一些差别的。
它的合法性,不等于合理,更不是近人情,不一定是人类的最好,对人民大众来说,肯定不是中国目下的最好。
情是人类永久的不可缺,它只能因人类的不同阶段,特别是社会制度而有所增值与贬值,绝不会消灭。
清清淡淡的诗歌,它是一种资本主义制度体系下,人情被扭曲后的一种偏情诗歌。时到目前为止,不受多数中国人喜欢。
(四)有情抒情浓,无情扔抒情。
常有诗者懑怨中国的一些诗人不写抒情诗了。其原因何在?我以为主要是追西诗,西风多无情。次是好多诗者确实在走向无情。这种风和诗者再近于控制了诗歌媒体,无情成风压有情。
这种情况好像不好理解,如果看看人类的诗歌历史,就好理解了:
1、在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形成以前,哪个民族的人儿能无情?哪个民族的诗歌又无情过?
2、在资本主义革命启蒙的文艺复兴阶段,哪个大诗人的诗歌能无情和不抒情?
上述是为什么呢?在情价相当为重的社会条件下,诗人几多能无情?有情人儿怎能不抒情?
3、在资本主义掌权后的前中期阶段,正是情较重的价值系统向无情的物、贷币、资本一统的价系统过渡时期,应运而生的批判现实主义诗歌是什么?从情的侧面来说,反映的是有情同无情的搏斗,从情的角度看其批判,批判的是无情无义。
4、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中的一些诗歌是什么?从情的侧面来说,高歌的是以工人阶级为主,人民大众的群体之情。这种情在战争年代那是悠关生死之情。
5、在资本主义垄断阶段,资本的价值系统霸权式的主宰了社会的一切;同时,主宰国家的资产者们几乎都成了一些极度的自由个人主义者;人类的真心真意真情在这些人们心中还能找到多少啊?还有,人类的真心真意真情,对这些人们来说,还有多少用处吗?此后人类的诗歌重点就是突出的两极:
一极是资本主导下的越来越、或近于无情。
一极是工人运动需要的阶级群体情。
此前中国的诗歌现实是什么呢?中国的社会现实中,本来人民大众的群体情、个体的真情、极度自由个人主义的无情,是三者并存的。诗歌现实同社会现实背离了,人民大众的诗歌话语权被相当程度的边缘化了,形成了权力不同程度的霸诗歌话语权,加上自我为中心的自由个人主义霸诗歌话语权。这种很是双霸的控制者们需要的情,同多数中国人民大众的情,一是背离,二本质上说也是一种无情的表现。无情者抒什么情?
即使这样,现实中还是有一些感人的好的抒情诗和感情浓烈诗歌的;只不过这种诗歌数量太少了些,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