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503|回复: 32

诗歌经得住情心情眼的洞析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13 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经得住情心情眼的洞析吗?

[这个贴子最后由梅梅子在 2005/11/12 10:16pm 第 1 次编辑]


诗歌是情性最强的文字之一。诗歌中很多争论与说道,是因情而起。对历史的、现实的很多诗歌现象,人们只要理解了诗歌中的情,就会眼开心明。诗歌中的许多是是非非,人们只要真的掌握了情的本质、特征特性、发展活动规律以及情如何渗透于诗歌中,常常多不难澄清。
网友们同意我的意见吗?如果同意,请一起参加讨论。
我以为这个问题很重要,这也不光是个诗歌理论问题。大厅的人多,高水平的人更多,比较容易能讨论起来。大厅的管理人员有怕这种讨论的吗?如果不怕,就留在这里讨论。
发表于 2005-11-13 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经得住情心情眼的洞析吗?

有必要从这个角度研讨一下诗歌,而不单单从诗技方面。
发表于 2005-11-13 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经得住情心情眼的洞析吗?

其实,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说清楚是很难的,我先酝酿,一会再发言,大家继续
发表于 2005-11-13 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经得住情心情眼的洞析吗?

难说!
诗歌,感觉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3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经得住情心情眼的洞析吗?

一、叹人间情为何物?
(一)情是人类的一种天性。
人类要生存与发展,有物质需要的天性;也有心理需要的天性。
情是心理需要中最大的一块天性。人类有情,动物也有情。
情加义,就是道德规范化了的情,没有道德节制的情,连动物的兽情也不如;因为有些动物之情,自然选择也赋予了大自然的道德规范。
(二)人类之情是天性加文化、文明性的合一。
根据人类社会性的需要,用文化、文明对天性的情进行修饰,就成了人类在社会条件下,既是个体人的、又是社会的情了。集体主义助群体凝聚之情,常常是利集体、社会之情多;否定集体主义,好大程度上是否定情的社会属性。极度或只要个人主义,这既是否定人的社会性,本质总体上说,也是否定情;它离散凝聚,助长分散的独行性。
(三)情是人除了物质欲望引起的行为之外,是其它大部分思想行为之源。
人的很多行为受情感支配,情绪、态度、情趣是情感的三大要素;这些好大程度上源于情;人格的力量好大程度是一个人用德掌控、运用自己情的能力与水平。
情商已经成为今天人生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情商就是人掌握与运用自己的及他人的本真情,再加上通行的社会性人情能力的总合。
有的社会情,离人的本真情太远了,离开了情的价值体系,成了其它价值体系的东西,因为其表现是一种心理需要属性,人们也把它叫着情;实际上它已经是非情了。现在常说的情商,有好多东西就不是情。它是资本的力量、资本主义的文化、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法治观念等,把人扭曲成相当极度个人主义和自由个人主义之后,人所表现出来的人情、人格、行为规范等等的总合。在这个情商中,真正意义上的情,只是一部分。
啊,情是活生生的人多么重要的一个大方面呀。

(四)情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关系。
情同权力、物质与金钱等等一样,是维系人与人间关系的一个大的方面。这其中,情是最早来者。
权力主要是靠强迫。法律是权力的规范化;法治的本质是通过法律来强迫,用法律来维系人类最难解决的关系。权力也应该有服务性的一面;权力完全自觉、主动服务的那一部分,从价值类别来说,好大程度上体现的是情的价值观。
人与人之间物质层面上的维系,主要靠金钱与货币来进行的。它讲的是货币面前的等价交换。它那僵死的等价体现的主要不是情。
(五)情是金钱、权力、科学等之外的另一种价值体系。
用道德规范化了的情是义。称量情价值量的量具是道德和道德化了的义。
情是维系人际关系除了硬性系统之外的软系统。
多情能使人之间近、亲、爱;无情则远、疏、恨。
情,有时还可能成为一个人的主价值观呢。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等人物,视金钱如粪土,视权力仕途是俗经济。他们把情看得高于其它的东西。他曾经感动过无数的人,就是在今天,那些物欲横流中最典型的物欲至上的人们,反对贾宝玉等的情,却也仍然有点无能为力。
历史上像武则天类似的皇帝就是近于权力价值观至上者,他们可以轻易的处死自己的亲生子女。
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一些本来已经是资本家了的人们,为了发更大的财,用自己老婆、子女献人作为交换条件,是典型的物质、资本价值观至上了。
科学早就开始,越来越成为人的一种价值系统。并且,以往传统的各种价值系统都要受到科学的检验和搬正,不科学的内容要被科学的内容取代之。就情来说,被权力、资本等扭曲后形成的假情、对人类无益与有害的情等,都是不科学的情,也是要被科学校正的。
当然,情不止这些,还可以说出许多情是这个、是那个……
二、情的独特性。
(一)情的极其多面性。喜怒哀乐都是情,情与情的加减乘除变幻无穷。
(二)情极其强大的伸缩性。从不悦可以变成怒火冲天;从无动于衷可以到赴汤蹈火。
(三)情展现的多姿多彩性。情不可能不外露,总是在展现着:形、声、色、貌,静、动、飞、跳,一颦一波,一发一飘,文化内含,道德情操,一个人的心与魂等等,无时无刻不在综合地展现着。
(四)情传递与交流的综合复杂性。
情有热的特性,可以辐射、传导、对流。
情有光的特性,反射、离析、分解、变幻多彩,外加穿透性。
情又有磁的吸引性、排斥性。
声靠听觉传递,形行像貌靠视觉传递,形与行还能靠触觉传递;情这一切都有了,需要综合传递。这种综合传递主要方式是感觉、感知、感染、感动等,情还具有极强的从内里心灵到外在行动色彩。情是人之间的身、心、魂的相融、相靠、相依、相互依赖和互存。
与权力不同,情靠强迫不行,强迫多无情。
情也有交换,但不讲等价、不斤斤计较,更讲真情、奉献,多的是靠守德。所以情能服人、控制人的行动,当人的情大起以后,行动可以不讲条件,不为回报。在没有别的力量参于下,在情面前,人间平等、自愿、自主的成分大一些。
啊,个体的人也好,群体的人也罢,何处不充满万紫千红般又变化无穷的情哦?
诗歌,无视、扔了情,实则就是扔了多资多彩的人。也是对人类社会的小夜曲、大合唱的麻木。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4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经得住情心情眼的洞析吗?

三、情随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不同而升值与贬值。
(一)物质对情的影响。
在物质困难,个体人无法抗拒生存与发展所面临问题的社会条件下,情的社会价值高。
当物质丰富到一定程度的条件下,情开始贬值。人情的需要和功能都让位一些给物质。
当物质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富富有余的条件下,情又开始升值。发达国家有一些人,夫妻离婚,宁舍十万美金,去争一只狗。这是为什么呢?狗是最典型的群生动物,独居几乎无法生存。它同人结成了共生群体以后,拿人当它的最好的群体合伴,对人的感情太需要、太真情、太忠诚了。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发达国家人之间真情的太少,无情的严重;人之间如果情太少了,难以找到,就会陷入孤独,孤独是很可怕的人生境况啊。另一方面,说明人们对真情的强烈呼唤,在人与人之间找不到,能在狗那里找到,也是无价之宝。这不光表现的是富有,更应该看到其中折射出来人的一种种悲哀。
乡间有言“干干亲,用水淋,一时不淋就断亲”。这一方面说明,情有不停对流互换的特点;另一方面说明,通常情况下,人间物质往来也是情对流的重要形式。物质往来去了它的斤两等价计较性,就化为情了。
(二)资本主义制度对人之情的扭曲。
资本主义制度是保护资本家的政权,法护、官护、国家护、制度护着一些人不合理的、更是无情的掠夺、搜刮、掘取、巧取豪夺一些人的资产成为另一些人资本;同时又保护、并授入了这些夺来资本(物质、金钱与货币)以不合理的、也是无情的特权;在这种法护加强制下,道德、文化、价值观念都全力倒向金钱和个人主义;资本近于主宰了社会的一切;人性的各方各面都被资本(物质、金钱与货币)化或扭曲成了极度的自由个人主义;自由个人主义成为法护下的最高价值准则;货币面前的等价交换、法制裁判,近于成为维系人与人间关系各个方面的最高、甚至唯一方式。就是这种社会制度与社会条件制导与控制了人之情的异化、演变、升值与贬值。
资本主义的初、中期人之情大贬值。这种贬值是正常应该的贬值,同社会制度的强迫异化贬值同存。
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阶段,人之情又升值。一方面是正常人情的回归,另一方面仍带着资本主义加给人的镣铐与枷索,如,极性的自由个人主义,极强的金钱与它的等价交换原则,近于只要法不要德,甚至连人类的文化也看成枷索不要,把情很大程度上变成了自我满足、利己为用;带有不拿真情、义当东西,也不太要情的其它属性。我们应该看到,这其中很多是人类情的变异和异化;好多不是人之情的自身发展规律。
卡耐基把人的这一切情的需要(当然,他书中不光是情),人们不得不为这种情去费时费心费力、巧妙的周旋,看成是人性的弱点。如是,他把自己写的,按资本主义国家(当然,其中有些又是人类普遍性的东西)被资本扭曲后形成的人情、人格、行为规范办事,才能办好的那本书,叫着《人性的弱点》。不过应该清楚一点,他的所谓人性包括:一部分人之性;再加上被资本主义制度扭曲的那一部分性,这一部分人性好多是假的、无益的、甚至是有害于人类的人性。那一部分真正的人性是不应该叫弱点的。只有被扭曲的那些假、无益、有害的性(有好多是以无情的形式表现),才是名符其实的弱点。
诗歌,应该是去迎合、推波这种人情的扭曲?还是去呼唤人的真情?
发表于 2005-11-14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经得住情心情眼的洞析吗?

受益匪浅,有心自有情。
发表于 2005-11-14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经得住情心情眼的洞析吗?


1诗歌的标准


  可能人对于任何事物的热情,都是在高潮和低谷之间反复。最近诗歌写得比较少。于是便终于有机会,站的远远的,冷眼看看诗歌了。不住的反问自己,这些虚无飘渺的文字,是不是真的,如我先前所看待的那样高贵而圣洁,震撼心灵而开启智慧,有力量与世俗和无情的时间作长久的较量?一句话,诗歌究竟有没有其存在的价值所在?但是这样的想法也仅仅在脑海中一闪而过。之后立马也就明白了,产生这样闪念的原因,之一无非是这一段时间,写诗或者读诗,有点伤了脾胃。之二无非是,诗歌终究是生活形态中的具体一种,而非全部。当其他事件纷纷同时发生的时候,这才体会到,诗歌的无奈和力所不能及了。于是开始对于诗歌的态度,暂时的颓废一会了。当然毫不能质疑的就是,诗歌的存在,毕竟是有道理的,是有其在这个社会中不可代替的独特意义的。
  
  就在这种情绪当中,另一个同样古老的问题,也同时闪到眼前。那就是:究竟怎样评判一首诗歌的好坏?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是可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说出来?让我们写的甘心,也读的明白。就算是在坛上,被人用转头砸死了,也是心服口服,死的坦然。其实任何一个写诗歌的人,可能都在不同的时期,问过自己这样一个无理而强硬的问题。我在许久之前,好像就已经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可是不久之后好像知道了答案似的,也就慢慢的不问了。只是继续的写下去。可是这一次,这个问题又跑来寻我了。仿佛趁着我正陷入到了写诗瓶颈之中的虚弱,来狠狠的质问我一把,让我难堪,让我焦躁。
  
  我写了几封信件,发给了坛上的几个比较有名的写手,就关于这个问题进行了询问。可就在我得到了暧昧不清的几个答案的时候,我忽然也就明白了,我本身询问这个问题,就是无比的愚蠢。我的态度和口气就是错误的。
  
  现在我在稍微的心平气和的状况下,才算是弄明白了,我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态,又一次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强调一个明明白白的标准?难道这个标准真的存在?如果真的存在,那么是不是得到这个标准的人,就如同得到了点石成金的法器,就可以从此放心的写出永恒、优秀的诗歌了?这好像是一种暴发户的心态,或者是淘金者的心态,以为一个标准的确定,就可以从此安枕无忧,万事大吉了。那么如果我们进一步的假设,如果真的存在这样一个标准,那么这个标准是不是就是一成不变,万古不灭,再也不能修正的了呢?这样一问,我自己也觉得可笑了。笑我自己怎么就那么爱钻牛角尖,问出如此可笑的问题了呢?
  
  可能就是心急,在探索过程中的心急,才导致了我在关于诗歌标准上的执着追问。现在回过来再想,虽然不敢说自己已经对于这个关于诗歌标准的事情想清楚了,但大概,总算是有了一个线索,让自己的心思安稳了。
  
  我相信对于任何一个事物,我们还是有一个相应的判断,无论是性质上的,还是道德上的,还是审美上的。在审美上,多数的主体形成的客体,还是具有一个相对的评判标准。诗歌的好坏的判断,应该是在这个范围之内。可是我现在就在想,是不是这个标准,理论上,还是不可终极言说,不可穷尽的呢?就像科学上对于一个事物的认识一样。有人说,诗歌的标准是一个潜在的标准。有人说,诗歌的标准在于叙事和抒情的完美结合。有人说,诗歌的标准就是文字和事实的恰当吻合。还有人说,所有的现实主义都是杜甫,所有的抒情叙事都是诗经,所有的民间都是乐府。但是我觉得,诗歌的标准就是存在于我们所书写的无数的好的和坏的诗歌中间。是应该先有文本,再有批评的吧。如果没有诗歌,那么何谈标准?如果没有坏的诗歌和好的诗歌的同时出现,那么何以有来自于比较的标准?
  
  那么诗歌的标准,是不是就是所有写诗的人,所一起达成或者发现的一个共识呢?而且最重要的还是,永远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当中。类似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你只可以去无限的逼近,却永远不要想获得。获得是不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手诗歌,都是一个关于诗歌的具体标准,或者为诗歌的标准提供了一个评判的模式。诗歌本身,就是最具体的关于诗歌的标准。那种企图寻求出一个标准就想从此天下太平的人,是徒劳的,是白日做梦。这个天下永远都不会绝对的太平。或者已经在内心和血液和手指上沾染到了最接近当前诗歌的标准,就企图之后永远如此的写下去,而借以指责别种探索的人,也是反动的。每一个写诗的人,必须做的事情就是,不停地写下去,不停地探索,去发现自己审美血液中,也在慢慢长大,或者成熟,或者苍老的所谓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过程果然胜于结果。诗歌最有意义的也就在于,写作的过程,而不是写出接近现行评判标准的诗歌的这样一种结果。更不是自己的诗歌已经逐渐的成为现行的标准。一个已经在某一文体风格上趋近完善的诗人,于个人,毫无疑问的是,他内在的标准和手法的沉淀,已经可以促使他得心应手的写出许多的优秀诗歌。可是对于整体而言,是不是可以说,他的艺术生命已经少却了发展的可能,他的前进的脚步,已经停滞了。
  
  标准是死的,诗歌才是活的。诗歌才是主体,而标准是客体。标准是诗歌的后来物,是附庸体,只是在促进自觉写作的时候,才发挥作用。这样的话,是不是恰如其分,我不知道,可是我总算是知道了,强力而浮躁的去追问,究竟评判一首好的诗歌的标准是什么,这样的问法是不合事宜的,也是无理而急功近利的。诗歌的标准就是无数的诗歌的总和,包括那些大家认为不好的作品。不知道这样的说法,是不是可以站得住脚。
  
  那么不如让我们还是写,让我们的诗歌自己说话。让我们的诗歌不断的创造出,新的,更完善的,永远没有尽头的,关于诗歌的标准。如果在某一段时间,你老是不断的追问诗歌的标准这样一个问题,我想,也大可不必急躁或者羞愧。我顽固的相信,里尔克或者聂鲁达当年,也曾问过他们自己,同样的问题。或许他们现在在黄泉之下,仍在不时的追问。


2诗歌的标准

一首诗歌的好坏有没有标准?有。我的标准是,阅读后给我新的东西。或者新颖的感受,或者美丽的诱惑,或者强烈的震撼,或者产生新的困惑。如果看了一首诗歌,当时感觉不错,穿着花花绿绿的新衣服,但过几天,记不住一点东西,那这首诗歌应该说是失败的。
诗歌应该离形势远一点,离生活近一点;离古典远一点,离现代近一点;离物欲远一点,离精神近一点。
假如诗歌不为爱情歌唱,诗歌一定会断掉飞翔的翅膀。
诗歌没有想象和象征,就像一枚果子在风中暗暗干瘪。
诗歌不能靠外在的东西征服读者,必须在诗歌内部形成一种张力和弹性。刀刃般的锋利,石头般的硬度,海绵般的柔软都可以,但千万不要像一堆尘埃和泡沫。
诗歌适当加入一些叙事,表述口语化一点,使人感到亲切,离现代人的情感更近一些。
诗歌最忌夹生,不洋不中,不古不今。
诗歌不是照相机,不能描摹生活。诗歌是绘画,要靠想像去创造。
诗歌可不可以说理?历来有争议。我的看法是可以说理,但要平滑一些,找到一个坡度,不能太突兀、生硬。
创作咏物诗,一定要当作人来描写,赋予这个物质人的呼吸和性情。但要找到一条巧妙通道,不然就会做作、僵硬,给人刻意拔高的感觉。
诗歌应该写心灵还是肉体,现在诗坛众说纷纭。这应该不是绝对的,要看一首诗歌的素材,怎么处理合适就采取哪种办法。但写肉体不能成了黄色笑话,写心灵不要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外星人。
有人说,看得懂的诗歌才是好诗歌,有的人反驳,看不懂的才是好诗歌。这两种说法都有点绝对。对一个不识字的人来说,很浅显的新闻作品也看不懂。对一首胡诌八扯的诗歌,你的鉴赏能力再高也是白搭。
进入一首诗歌,如同进入一座迷宫。并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找到解读的通道。这里面有智慧、方法、奥妙。不是没有道路,是你没有找到进入的路径。
有人说,诗歌最容易写,短短几句。我说,诗歌最难写,短短几句,浓缩了人生的精华。
一首好的诗歌应该能够感动自己,有时候读起来把自己感动得泪流满面。但感动自己的并不一定是好的诗歌,还要感动别人。这就需要架设一座心灵的桥梁,让读者产生迷醉和共鸣。
有人喜欢往诗歌里填塞过多的东西,如僵硬的大道理、无病呻吟的叹息、杂乱无章的色彩。这些东西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诗歌,使诗歌变得沉重、轻飘、迷乱。沉重不等于深刻,轻飘不等于轻盈,迷乱不等于绚丽。
诗歌的风格不是刻意的雕琢,而是自然形成的性情。这种风格不是在创作前能够选择的,往往是不经意间流淌成江河湖海。
对一首诗歌的解读,可以有多种途径。越是解读方式的多样化,越说明这首诗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诗歌充满玄机。诗歌不是庸人的面包,而是智慧者的泉水。只有具有智慧的人才能够在诗歌里翻找出闪电、麦子、河流、骨头、血液。
当我们面对一首精美的诗歌无动于衷时,我们的心灵已经落满了可怕的尘埃。
在男人手里,诗歌是一座建筑,男人用诗歌组建自己的精神宫殿;在女人眼里,诗歌是一位情人,女人用诗歌测量自己的爱情。
诗歌是一种可塑性极强的原料。我们可以把诗歌打制成锋利的刀子,可以把诗歌塑造成高耸的山峦,可以铺设成爱情的漫长路轨,可以培育成艳丽的情场玫瑰。我们在诗歌中是说一不二的君王。
面对同样多的词语,有的人可以建筑一座大厦,有的人可以修建一座房屋,有的人却不能垒起一只锅台。这取决于一个人调遣语言的能力。
诗歌不是一种工艺和技术,与年龄无关,与学历无关,甚至与智商无关。
一首好的诗歌并不是靠本身的句子,而是靠空白处的余韵来吸引读者,就像绘画的留白。让读者发挥想象的诗歌才是上等的艺术创作。我们无需在诗歌中把道理说尽,要用一种漫不经心的语气,把自己的锋芒藏起来,让隐藏的诗意在诗行的空隙处弥漫起来,对读者的阅读进行有益的引领。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找到诗歌,而是诗歌找到我们。诗歌喜欢突然而至、秘密拜访。无论是晨光初照,还是夜色渐浓,听到诗歌的敲门声,我们一定要马上开门相迎,即使是寒冷的冬夜,也要披衣待客。不然,诗歌就会翻墙而走。

  
发表于 2005-11-14 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经得住情心情眼的洞析吗?

离开情,诗歌就无从谈起。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4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经得住情心情眼的洞析吗?

四、中国人之情的变化与扭曲。
(一)以前的中国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反。中国生产力低下,经济落后,商品交换不发达。多数普通中国人也没有钱,有事办事靠人情,人间关系更大程度上靠情维系,这就有了感情重,情无价的社会现实。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统者中大搞官本位,实则是权力价值观至上,好多少情和无情;更压制人民大众中人群间的群体情。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中,和以后的几十年里,特别重视情,尤其是集体主义的情、阶级情、爱国情。这其间,虽然在人之情方面生出了一些问题;但是,总体说来无人能否定,靠这种情一下子改变了中国人一盘散沙、任人宰割的局面,中国人一下子改变了精神面貌,也改变了中国。
(三)改革开放之后,人情速变。这种变有三个原因:
其一是,货币交换功能代替了一部分人情的功能,这应该看成是合理应该的。
其二是,调适了一些过度的、有害无益的群体情。有一些人趁机压制群体情;也有人要消亡新中国革命以来的所有群体情。
其三是,物质、金钱、货币对人情的无节制的扭曲。
其四是,权力扭曲了情。作为社会主义制度,权力、官员应该代表多数人民大众的利益,来节制资本的害性和对社会与人性、人情的过度扭曲。然而,毛泽东时代遏制权力的一套办法被完全否定、扔了;近于去照搬资本主义国家的办法;而且,这些照搬的新办法又不能大凑效;于是,官员权力就失控了,一部分官员趁机搞腐败。这些人持权还要加上操纵资本,高度利己、无义、失德后,对正常人之情更是示范、引导性的快速扭曲。这种挪曲也同资本主义社会的前中期有好多近似的地方。
近几年少有好转,不过还没有大的改变局面。
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可以断言,中国只要是搞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体系,这种扭曲还会快速进行下去。所以说,清除腐败官员,以人民大众的利益准则,铲除官权对人之情的扭曲;还要用权力适度节制资本对人情的扭曲;这是中国人民大众的需要。
中国今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之情的最大特点是:人情的扭曲与反扭曲的斗争将继续;一方面,多数人之情仍将很重;然而社会的表现却又常常呈现出无情的情况。社会上的无情同内心里的有情在不断的、痛苦的搏斗着。表现在诗歌中好大程度上就是抒情和不抒情的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一阶段,好多好诗歌是批判现实主义的。而中国的诗人们却是扔了批判现实主义,一头钻到后现代主义里了。诗歌不反映这种情的现实,诗歌同社会现实相当程度的脱节就不为怪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5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经得住情心情眼的洞析吗?


五、人群间之情有差别吗?
俗话有言“事不求人品自高”,这是那些什么事情都不需要求人阶层中人们人格方面情的写照。
还有“君子之交淡如水”,这里是说的物质层面上的人情往来,君子同非君子之间的区别。
还有“男愁唱,女愁哭”,这里是说男女之间在表达与排解情的区别。唱是什么?不就是歌吗?
作为中国的人民大众,特别是普通的人民大众更甚。他们权没有,钱很少,有的仅有体力,有的只有属于潜在性质生产力的知识;除此,他们最富有的就是情。
这情啊:不像金钱,不用动枪炮,不用去杀人放火,不用去编造借口,不用去抢与掠夺,不用巧取豪夺,不用假劣伪冒坑人害人,不用权钱结合作恶,不用伤天害理等,就谁都有的。
这情啊:他们一生下来就会有到死,会再生,用不尽,走到那里带到那里,离开了一个地方还留一些在那里。
这情啊:是人民大众的最好的宝物,他们解决现实中的困难靠什么?好大程度上靠情,而且特别看重真情、义,这是最可靠的情。他们夫妻支撑一个家,养儿育女,二人同心协力都维艰,所以他们的情最讲天长地久。一般来说,他们生活条件差,困难多,人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也多,也烈;所以,他们的感情,常常是最丰富的,最强烈的;情的激与烈往往更是这个人群的特点。
前面说的各点加起来,能不能得出一个结论:
情本来就是多样性的;历史上的、资本主义制度下、中国现实等等所反映出来的情,都有不同程度甚至是严重的扭曲与质变。这些情,有的是人个体与群体需要的有益于人类的真情;有的是被扭曲出来的假情、害情。
情是有人群差别的。差别在社会地位不同而引起的价值观不同;价值观不同又决定了人们情的多寡不同,对假情、害情的态度不同。
诗歌不能不情,诗歌还要分清楚人类那些真实的情与扭曲出来的假情、害情。那些符合情自身活动与发展规律的真情才能最感人。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7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经得住情心情眼的洞析吗?


六、诗歌是主情的文学。
(一)情在诗歌中。
诗歌不能只有情,却是情性最强的文学。
诗歌不能是歪理谬误;诗歌又主要不是人们进行理智交往的东西;它主要不靠以理服人,靠以情感人与动人;或者情中渗于理性,情理相交融。
诗歌是情主身骨的文学,这就决定了:一是,诗歌如果离开了德,有情的人儿们就会觉得惨淡无光。二是,诗歌是要体现上述情的运动规律的,合情而感人,离情、背情只能是无情的人儿们才能独衷。
(二)权、钱、理(科学)、与情在诗歌中相融。
那么,诗歌的情与权力、金钱、科学的理性是对抗性,不能并存的吗?我说非也,它们是有区别的,也有不相融的一面;它们又是可以找到共同点、最佳结合点的。
在情面前,
说理的力量是有限的,
理加情,
威力才能大无穷。
强迫几乎没有用,
情随权势常丢空。
物质易充欲望囊,
金钱购买难为情。
德是情的度和尺,
无德那个总真情。
权钱也能转为情,
不为己,不乱用;
放架子,讲平等;
用德框住高傲、
自私自利欺它性,
把权钱热化溶融在情感中。
也就是说,放弃一些权与钱自身常规的量度尺子,用情的量度尺子来管一管权和钱,权钱就会有一些转为情了。
歌真情,打偏情、假情、被扭曲的害情,诗歌也就在人类的情流中了。
相反,不管打着什么旗号,不管以什么名义,诗赞利己而崇权追权、用权、滥权,诗歌为利私而追钱、以钱而行霸行恶等的思想、行为,以及这种属性的东西和玩艺,都有可能是不咋情。
(三)淡情一般不是中国人最喜欢的诗歌。
诗歌也是要与中国人情的特点与现实相吻合的。感情过度弱化(平平淡淡),缺少激情。如果在西方是有市场的话;而在中国市场就少多了。很是跟西风,就会丢失中国人民大众喜欢情的特点。
诗歌情的功夫好大成分在语言中。语言的感情色彩是最浓的。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哲学的语言、科学的语言、政治的语言、纯商业语言,甚至其它的所谓这个语言,那个语言,都会失去诗歌重情的特性;甚至变成不是诗歌的东西了。
有的诗人,说中国的诗歌是农耕时代的诗歌,西方的才是现代;进一步好像导出了结论:中国的只能毁与汰。这不能说一点道理没有,问题是他们的前提是,把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都看成是人类的必然、最最好的东西的。
他们看不到资本制度,比封建社会削弱了一些政治权力的特权,它同时又赋予了金钱、资本更大、太过分了的特权。封建制度是用土地加上政治权力对付人民大众;资本主义是用资本加政治权力来对付人民大众,把人民大众仅有的那一点情也给剥夺光了。这种制度用物质的 、霸权文化的、单一价值观念的、单一道德观念的、特别是国家政权法律的等等各种手段,一面授予资产者连同他们的政客、伙伴各种特权。一面把人民大众的一切剥夺光,再强迫、训练加长期的养成,使人民大众成为一些驯服的、极度自由个人主义者,来顺从这种制度。如果怀疑一点他们的金钱太至上了,而且,金钱成了他们所谓人性的万能和一切了;情是不是便宜得过度了,对人民大众的剥夺也是太无情与过度了,把人民大众剥夺得只剩下那点智与体,再牢牢地掌握在资本拥有者的手中等等;结论也会有一些差别的。
它的合法性,不等于合理,更不是近人情,不一定是人类的最好,对人民大众来说,肯定不是中国目下的最好。
情是人类永久的不可缺,它只能因人类的不同阶段,特别是社会制度而有所增值与贬值,绝不会消灭。
清清淡淡的诗歌,它是一种资本主义制度体系下,人情被扭曲后的一种偏情诗歌。时到目前为止,不受多数中国人喜欢。
(四)有情抒情浓,无情扔抒情。
常有诗者懑怨中国的一些诗人不写抒情诗了。其原因何在?我以为主要是追西诗,西风多无情。次是好多诗者确实在走向无情。这种风和诗者再近于控制了诗歌媒体,无情成风压有情。
这种情况好像不好理解,如果看看人类的诗歌历史,就好理解了:
1、在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形成以前,哪个民族的人儿能无情?哪个民族的诗歌又无情过?
2、在资本主义革命启蒙的文艺复兴阶段,哪个大诗人的诗歌能无情和不抒情?
上述是为什么呢?在情价相当为重的社会条件下,诗人几多能无情?有情人儿怎能不抒情?
3、在资本主义掌权后的前中期阶段,正是情较重的价值系统向无情的物、贷币、资本一统的价系统过渡时期,应运而生的批判现实主义诗歌是什么?从情的侧面来说,反映的是有情同无情的搏斗,从情的角度看其批判,批判的是无情无义。
4、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中的一些诗歌是什么?从情的侧面来说,高歌的是以工人阶级为主,人民大众的群体之情。这种情在战争年代那是悠关生死之情。
5、在资本主义垄断阶段,资本的价值系统霸权式的主宰了社会的一切;同时,主宰国家的资产者们几乎都成了一些极度的自由个人主义者;人类的真心真意真情在这些人们心中还能找到多少啊?还有,人类的真心真意真情,对这些人们来说,还有多少用处吗?此后人类的诗歌重点就是突出的两极:
一极是资本主导下的越来越、或近于无情。
一极是工人运动需要的阶级群体情。
此前中国的诗歌现实是什么呢?中国的社会现实中,本来人民大众的群体情、个体的真情、极度自由个人主义的无情,是三者并存的。诗歌现实同社会现实背离了,人民大众的诗歌话语权被相当程度的边缘化了,形成了权力不同程度的霸诗歌话语权,加上自我为中心的自由个人主义霸诗歌话语权。这种很是双霸的控制者们需要的情,同多数中国人民大众的情,一是背离,二本质上说也是一种无情的表现。无情者抒什么情?
即使这样,现实中还是有一些感人的好的抒情诗和感情浓烈诗歌的;只不过这种诗歌数量太少了些,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8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经得住情心情眼的洞析吗?


七、为诗歌要情鼓与呼。
据我了解,多数中国人需要情浓的诗歌,他们喜欢多情重情的诗歌,他们呼唤多情浓情的诗歌。
为诗歌要情鼓与呼,不是反对更不是要消灭少情甚或不情的诗歌;是反对诗歌成风了的、太过了的、不得人心的少情、无情诗歌状态。是要求增加多数中国人喜欢的重情、浓情的诗歌。是要求改变诗歌在情的方面,脱离中国、脱离现实,脱离人民大众的现实状状况。
(一)为诗歌的情要真鼓与呼。
1、诗人要诗真情。人世间很难能有比真情更能打动人的东西了。诗歌别来假的,不写违心之作,知假而不诗;知真面大写。
2、诗人要求真情,不被假情、害情弥雾误。
诗人感觉是假的不写,这只是其一。感觉是真的就一定是真的吗?不一定。诗人还应该有求索真的德行。求索人的真实的情,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情。
求真,还有准确的意思。要想使所诗的情真,就需要知情,熟悉生出情的物,物与情的因果关系。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身体验,不无病呻吟,不闭门造车,不模仿照搬,不脱离实际等。我看这些正是目下诗人所缺的。

(二)为人民大众急需的诗歌之情鼓与呼。
诗歌情的价值取向论人群。取官本位价值观的诗歌,一般是要性官的;取自由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诗歌,性是资本者人群;取利社会、利国、利民、推动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多是性人民大众的。当然,我是赞成人民大众诗歌派的。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1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经得住情心情眼的洞析吗?

(三)为情语激言的诗歌鼓与呼。
多数中国人喜欢和需要情语激言的诗歌。
诗歌的语言要情感化,而且要激烈的情感化。这种情感化、激烈情感化语言的诗歌,最能感动人、引爱发恨、激发起人的激情,在读者的心中掀动起巨波狂澜。
极度婉约、软抒情,是感情激烈化语言的一个方面和趋向。柳永、李清照,徐志摩、戴望舒,舒婷、席慕容等等的诗歌为什么能感动人,招人喜欢?我想主要是靠的这个。网上有个孙蕙的,她的语言缠绵得够意思。
豪放、锵镪、激越是这种语言的另一种极度。李白、苏东坡,文天祥、秋瑾,贺敬之、郭小川,等等的诗歌,很多人叫好,好大程度上是人们读了他们的诗就情绪奋昂。毛泽东、陈毅的诗豪放中又充满着极度积极向上、无所畏惧。灰暗、死亡者们往往对这种感情持强烈的反对态度。媒体霸话语权的那些人们,借口挺多的死卡这种诗歌。他们也是只能得到一部分同类的支持,相当多的中国人是反对的。
悲壮、苍凉,这也是一种极性的感情;这种诗人屈原、岳飞等等古诗很多,现代诗也不少。这也是一种感人的诗歌语言。
灰暗、死亡;这是一种消极情绪,对人类的积极意义少一些。这种情绪,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严重受挫时期,如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间,及前、后,有不少软弱的、又不想投入变革社会现实的个人主义者们,对社会、对世界、对人生等等失去了信心。在这种社会心理下,就有了消极、灰暗、死亡等文学作品的市场。也就相应的产生出了些灰暗、死亡的文学流派。现代中国这样的诗太多了,成了一种小风。我认为这种小风的原因有三:
第一是,追西方,西方的死亡也有人崇拜和搬弄。
第二是,真灰暗与死亡。这是现实中遇到了问题,与有心理病共同起作用,形成的心理灰暗、死亡者。这种诗者,人们别去鼓励他,鼓励他他会更灰暗,甚至去自杀;应该去帮他走出实际困难和心理的病态误区。
第三是,理性灰暗者,他们自己心理并不灰暗,写这些东西鼓动别人去灰暗、死亡,他可以赚个灰暗诗人。
人们不是高喊假诗歌吗?这能不能算假诗歌的一种呢?
当然,也许还有别的原因。我以为,这种诗歌可以有一点,补补中国诗歌的孔白,太多了就不好;那怕是斗坏、斗恶,灰暗、死亡也不比积极斗的诗歌好。
刚烈、坚强;这种诗被媒体霸话语权者们卡得也太少了。这是中国阴盛阳衰在诗歌中的表现吗?
弱小、呻唤的无能;这也是感人的一种情感,能唤起人们的同情心。这种事、这种人,本来在中国是不少的;他们因为话语权,却被边缘化了。
激情的高歌;郭小川、贺敬之堪称此种的好诗人。现在的诗人中纪宇也算一个佼佼者。一个心理正常的人,那怕是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也会总有一些事情要高歌的。如,《上甘岭》地道里高唱《我的祖国》。据我调查了解,这是中国老一代革命者的一种高贵的精神风貌。他们认为,人变情变不相识,才把这看成怪事呢。
忘我的冲锋;不是现实中这种事少,是诗者们自我为中心得不写这种诗,再加上媒体。于是,现实中这种诗太少了;封杀这种诗歌不光是对情的封杀,更是对德和义的封杀,是一种对情的扭曲,只能是一部分人及他们同类的需要,是不得多数中国人心的。
等等还有很多,都可以是这种情语激言式的诗歌语言。
(四)为意深情著的诗歌鼓与呼。
一漫漫地写人之情不会是好的文学作品,更不会是好的诗歌。这些东西早就被人们写滥了。诗人要能体验、发现、写出那些既属于正常人情的,又具有鲜明特点、很是个别个性的情;也可以叫别人还没有写出过的独特性的情。
情乘着意的翅膀,或叫意戴着情之花,或者叫情理交融。这种诗歌是最感人的,有掠人心魂的力量。
发表于 2005-11-21 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经得住情心情眼的洞析吗?

引发新的思考。。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9-23 19: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