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603|回复: 16

[公告]古诗今译第五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11 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古诗今译第五期

[这个贴子最后由石生在 2005/07/10 11:02pm 第 2 次编辑]

   首先总结第四期的情况。毋庸置疑,我觉得任折恩应该得优胜奖。从他的角度来说,“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如果是因为怀念故人、怀念自己的早夭女友,这两句,可以说已经承载了太多的沉重。你可以想象一下,满眼树林,艳阳高照,芳草铺地,水洲起雾,而此情此景,你正在内心中怀念自己早夭的初恋情人——泪水必定打湿你的双眼,呼吸也将会呼呼有声。
  另外的,zlg这次依然译得很到位。潺潺流水、幻中行、柳川凌影也都译得不错。幽云就显过于随意了。
   因此决定,四期活动,奖励任折恩诗歌报银两5000两,潺潺流水、幻中行、柳川凌影各1000两,幽云口头表扬其支持活动。除幽云外,其余作品整理后统一放首页。
   第五期活动时间:2005年7月10日——2005年7月17日。
   活动要求:感兴趣的诗歌写作者,根据自己理解,用自己的、当下的、鲜活的语言形式把它表达出来,直译、意译皆可,然后评比,选出最佳的一篇。最后放到诗歌报的首页,供来访者审阅。
   活动场所:所有参赛作品,直接跟在本贴后面。
   第五期选用作品——
登鹳雀楼①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注释】
  ①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
【评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边,浑然天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千古。

--------------------------------------------------------------------------------
第四期作品展示:
黄鹤楼
(唐-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怀思:黄鹤楼>---任折恩
(我读这首诗歌的时候,刚开始也把它当作一种友情在时空里伫立的惊叹号,又把它当作人与苍茫的一种对立统一的象征.后来,一个初恋的女友在一个风雪之夜离开人世,我刚好重读这首诗歌,我就把它当作一首情诗来读.其实,当作什么来读,也已都不是作者原来的意思了,你无法抚摸到那颗跳跃不息的心灵.于是,就把它翻译成一首情诗吧!)
如果黄鹤是驮你永去了的时光
像影子把你的肉体带去了以往

此地我站立的世界是真实的吗
是否就是怀念爱人的荒凉山岗

黄鹤楼啊我们童真的爱的遗址
就耸立在这哗哗流唱着的水旁

那群黄鹤已永远融化进了蓝天
白云也不知变幻了多少的模样

我重走在晴川葱茏的汉阳树旁
又徘徊在芳草萋萋的鹦鹉洲上

手挽着手的那一对清纯的恋人
有一双手如抓不住的风儿一样

留下我继续在人世奔波和流浪
江上的烟波凝结进了我的眼眶
2005-7-5

黄鹤楼---zlg
被那只黄鹤驮走的
还有你灰蒙蒙的心境
现在  我
一个影子
在这空空的黄鹤楼上
放眼  望断想象
此刻  黄鹤已去千年
白云兀自悠悠
极目远眺  南岸的树木
被阳光时时刷新
更远处  芳草丛里
凄迷着祢衡无归的魂魄
想到归处  回乡的道路
心  已黄昏成江上的烟波
化作一个“愁”
千古难解啊——

黄鹤楼---潺潺流水
昔人已沿着昔日远去
之后,便剩下黄鹤楼的孤零
走近你,我宠辱不惊
你波澜不起
夏日调色板里还有多少亮丽
涂染我冬日情怀
再远的距离,我们总在
守望中不离不弃
楼前小溪水,倒影
我寄你夜夜彩色的梦境
你说,许许多多快乐的鱼
穿行在心底。共梦嬉戏
那些千载云烟
都会与愁思悠悠消散殆尽
我们的乡愁尽皆散落
在江面零星的舟子里

黄鹤楼---幻中行
黄鹤远去,带走你
如花的笑靥
空留下,伫立江边的危楼
楼前翘首,你
一去千载。不见黄鹤掉头
天边只有
白云天狗,蹊落无常
曾记那
晴川历历,汉阳树下
你我同游
只如今
鹦鹉洲前,芳草凄凄
日已暮,乡愁无限
都融入,浩渺烟波
何处是归途

黄鹤楼---柳川凌影
就一把愁绪抹开云缕,松开的衣襟
兜不住风声
你听见杨柳夜吹断的笛曲
有座楼叠高了自己
等着被翅膀载远
拈着一截羽毛说飞去,说天涯正在眼底
枯守千年,
仍不是惹尽香火的木胎
你捂住胸口说有心
说那日的风有回首的模样
去涉江,去一把揉烂艳色的芙蓉
长满树的河堤又陷入瞌睡
踩着疯长的芒草
在足踝上留下无数细小的伤口
那时正渐入黄昏
你的手中有酒
酒满盅,奠不了异乡的孤魂
血色染天际
抬头叹了再叹,影子跌入江底
杜宇的啼声
正拆下一节登楼的梯板
发表于 2005-7-11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古诗今译第五期

这个不好写:)
发表于 2005-7-11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古诗今译第五期

[这个贴子最后由zlg在 2005/07/11 01:28pm 第 2 次编辑]

原诗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zlg试译如下:
登鹳雀楼
让目光穿越眼前的层峦叠嶂
看天边薄暮笼罩着的一轮日头
被黄昏成一柄浑白的古镜
渐渐滑入行将入梦的远山深处
任想象展开双翅
飞过风中的大地
去到东海  感受
黄河千里奔赴  注入大海的雄浑
现在  站在这鹳雀楼上
打开的想象已然走得
如此渺远  是否
还有一只云梯
让我登高  让我
饥渴蒙尘的视线
看清这山水之外
风云的变幻
发表于 2005-7-12 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古诗今译第五期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潺潺流水】的今译诗
黄昏一只受伤的手造就夕阳的妩媚
我知道黄河上飘来的羊皮筏子上没有我的等待
用诗句修起鹳雀楼一样的祝语
好让我把目光放飞到千里之外

发表于 2005-7-12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古诗今译第五期

[这个贴子最后由古呆在 2005/07/12 12:28pm 第 3 次编辑]

临摹《登鹳雀楼》

让夸父追得脸都白了,太阳一猫腰贴向山脊
被李白吹得飞上了天,黄河一个倒挂冲向大海
我的视线追随黄河之水,它转眼就泻出了千里
再上一层楼,要快,眼光够不够远就在于你的境界
2005/7/12
发表于 2005-7-13 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古诗今译第五期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
水煮《登鹳雀楼》
笨嘴笨舌坏人

夕阳西下
在连绵群山中
泯尽了照耀乾坤的白色光辉
滔滔黄河
如千军万马般磅礴高昂的激流
奔涌着进入海洋
胸怀远志的人们
总想知道
远方的远方  究竟是什么模样
只是投望千里的目光
总有阻断
再上更高一层吧
你方能寻找志向的归属
发表于 2005-7-13 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古诗今译第五期

[这个贴子最后由郦楹在 2005/07/12 11:05pm 第 3 次编辑]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1、
必须有一座山
必须有成片的海洋
必须有指路的
手指
必须有不虚无的目光
我读遍书卷里的故乡
依旧在流浪
2、
装满飞鸟凌乱的身影
装满我无法再次进入的哭声
喷薄的红日
你让我看见那么多逝去的亲人
在里面幸福
3、
向空中走去
前面一定没有门,没有岔路
人群里有人喊我
我无法转身
高处很美,高处多美
高处有那么多亲人
高处。。。。
                2006-07-12(临)
   
发表于 2005-7-13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古诗今译第五期

[这个贴子最后由徐春根在 2005/07/12 11:32pm 第 3 次编辑]

   登鹳雀楼
远山是不是落日的尽头
我不知 我只看见从天而来的黄河
奔腾 九曲不回
惊多少男儿寻一广阔的天地
我眺望的双眼能识破多少人间的悲壮
迎风的胸膛在丝丝的清凉中
乘天地之浩然 去昨日之忧愁
拾阶而上的脚步懂我放目的豪情
为我架起一个更远的楼台
发表于 2005-7-14 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古诗今译第五期

[这个贴子最后由任折恩在 2005/07/13 05:14pm 第 5 次编辑]

看着这期的出题,我知道面对着挑战.
石生大斑竹是一个有心人,他挑起这个活动是对诗歌作者的一个很有意义的引导,我们灿烂的古典诗歌真的就失去意义了吗?
我感到自己第一期就应该进入这个网站,参加这个活动,这里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我的知音.以前,我登陆过这个网站,密码遗失了,就很长时间没有来.暴露一下虚拟的自己,我的真名不提也罢,和许多诗友一样都是平凡的名字.在许多诗歌网站,我叫任真 ,号所先居主人.这来源于陶渊明的一个诗句”任真无所先”,是顺其自然没有什么规矩的意思.字折恩,真的汉语拼音分开,是表达对世界的恩惠的有愧接受的意思.是啊,生为万物灵长,就要与其它野兽和毒草分开,活成一个真正的人,真的很感激我是一个人,于是,所有的苦痛都不再是苦痛,你比猪好,比脚下的杂草好,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我认为这种活动,消化和重新思考我们的古诗本身就有坚持和护卫的意义.无论是直译还是意译,都很好.
我们既然无法超越,就要创新,结合自己创新,谢谢大斑竹上一期的奖励,盼望自己一下子成为诗歌报论坛的富翁.
我在这里继续坚持押韵对齐,这是对古典诗歌的尊重.
看起来,我比较古典,不过,也写了很多很多现代诗歌,贴在短诗大赛活动里有一组.我是好诗主义者,不反对也不真正参加什么流派,第三条道路的包容主义,使我经常参加他们的活动.好诗就是好诗,你的诗歌如果很好,网络上对你的流言,我都采取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的态度.所以,我愿与所有尊重好的诗歌的朋友成为朋友.
(咏志)

是谁又把灿烂的碎屑洒满天空
我听见对金色铜锣的撞击之声

黄河在鹳雀楼下无声的翻滚着
大海和黑夜合谋让我坠入迷梦

我必须攀登上诗歌壮美的峰顶
努力锻造自己远望千里的眼睛

每一步都要踏实有力不能踩空
哪怕做一颗深夜追寻着的流星
2005-7-13
 楼主| 发表于 2005-7-14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古诗今译第五期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石生
在这个国家,我们大,可以大成什么程度?
就像那轮太阳,越过群山之巅,怀抱自身回到夜晚。
在这个时代,我们广博,又能广博到什么地步?
内心有黄河在奔腾,不必留恋:你的未来是一片海浪声声。
这都是可以的——关于天下、苍生、自由与道义;
我们付出多少,相应就会得到多少。
而唯一需要舍弃的——就是自己、自我、我的!
这个时候,一切真理和谬误:都遮挡不住来自于人民的目光。
13,07,2005
发表于 2005-7-14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古诗今译第五期

楼上的漂亮~~:)
发表于 2005-7-14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古诗今译第五期

[这个贴子最后由古呆在 2005/07/14 10:36am 第 2 次编辑]

登鹳雀楼—— 一个青年的断想

即便你是七八点钟的太阳,也要被大山遮没
纵然你如热血沸腾的黄河,仍将为大海收容
你曾经自以为是的眼光啊,面对苍穹的藐视
地球已经渺小,你却迷于更上一层楼的梦想
2005/7/14
发表于 2005-7-15 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古诗今译第五期

[这个贴子最后由舒展的波浪在 2005/07/14 08:53pm 第 5 次编辑]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
文/舒展的波浪
火红的太阳挥霍了一天的光芒
象鸟儿一样  收起飞累的翅膀
依在了大山的肩膀上
可那九曲十八弯的黄河哟
却日夜不忘心中的怀想
向着大海向着汪洋
古人说我们住在世界的中央
如今还有人抱着祖先不放
祖先为我们造就了昔日的辉煌
更把未来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
请登上更高的楼层吧
千万别吊在那棵自大的树上   
          2005.7.14.临屏
发表于 2005-7-15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古诗今译第五期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白日兮依山,快要死了
黄河岸边那哭晕的小奶奶,看着大海
你快到楼上来,能看见大海
你快到楼上来,能看见大海

2
白日兮依山,快要日死了
黄河岸边那哭晕的小奶奶,看着大海
你快到楼上来,能看见大海
你快到楼上来,颤着奶奶
发表于 2005-7-16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古诗今译第五期

[这个贴子最后由云苓子在 2005/07/16 11:43am 第 3 次编辑]

登鹳雀楼①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作者】
王之涣:(688— 742),字季陵,绛州(今山西新绛)人。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被谤,辞官归乡,家居十五年。后为文安尉,卒于任所。早年精于文章,工诗,工多引为歌词,名动一时,有旗亭画壁故事。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
【注释】
  ①鹳雀楼:在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后毁于战火,如今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又重建。
【赏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边,浑然天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千古。
【云苓子诗对】
多年以前
诗人偶然的一次攀登
成就了鹳雀楼
当你在战火中化为灰烬
却和一首诗一起
  高耸在国人的心中
如今重获新生的你
又成了鹳雀们的家
那悠远的鸣叫
使钢筋和水泥也拥有了生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9-22 20: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