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294|回复: 20

[分享]名诗共赏第三期:庞德【地铁车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29 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名诗共赏第三期:庞德【地铁车站】


主持人语:诗歌可以说是而今生活中的异类,或者说是奢侈品。借助活动大厅开展的<名诗共赏>将自己阅读中比较欣赏或者感兴趣的一些篇幅收集在这里,并尝试找一些相关的知识点来进一步的加深阅读。大家如能跟我一起分享,也算为诗歌的普及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枝条上朵朵花瓣。
           (杜运燮  译)
在地铁车站
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
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
         (飞白   译)
阅读点滴:对于意象派的接触多数人是从这首诗开始的,我也不例外。多个版本读下来自己更认同了译界的:“在翻译中丧失”这句话。
作者介绍:庞德(1885~1972)美国诗人、评论家。1885年生于美国的爱达荷州。1908年,他来到伦敦,发起了一场旨在改变当时文坛诗风的意象派运动,开创了美国现代派文学的先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庞德迁居当时的世界文化中心巴黎。1924年庞德去意大利,并在政治上开始向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靠拢。二次大战期间他公开支持法西斯主义,并在罗马电台的对美国广播中发表数百次亲法西斯、反犹太人的演说。战争结束后,他被美军逮捕,押回本土等候受审。后因医生证明他精神失常,再加上海明威和弗罗斯特等名人的奔走说项,他只被关入一家精神病院。1958年,庞德结束了12年的精神病院监禁,重返意大利居住,直至去世。
  庞德一生的著述颇多,主要作品有《面具》(1909)、《反击》(1912)、《献祭》(1916)、《休·西尔文·毛伯莱》(1920)和《诗章》(1917~1959)等。此外,他还写了不少文学评论文章。他的早期诗歌遵循意象派的理论,用准确、鲜明、含蓄的意象来表达事物,文字简洁,通俗上口,并富有流畅的音乐美。
发表于 2005-6-29 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名诗共赏第三期:庞德【地铁车站】

学习了.问好.
发表于 2005-6-29 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名诗共赏第三期:庞德【地铁车站】

谢谢郦斑 !
发表于 2005-6-29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名诗共赏第三期:庞德【地铁车站】

[这个贴子最后由尹子在 2005/06/28 11:04pm 第 1 次编辑]

这是意象派脍炙人口的一首诗,含义无穷.表现了现代城市生活中那中急促性,和非人格化,还表现了人生之稍纵即逝的感觉.
作者借用了东方诗学中的"意象迭加"的技法,表现一瞬间感觉与情绪的复合体.
这一首就是典型的描述性意象结合比喻性意象写法.
堪称意象派最具经典的范本.
发表于 2005-6-29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名诗共赏第三期:庞德【地铁车站】

学习。
发表于 2005-6-29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名诗共赏第三期:庞德【地铁车站】

ok!向伟大的庞德致敬。
我替郦斑的说明补充:艾略特是由庞德提拨的,发表了有影晌的作品,《荒原》是庞德修改定稿的,所以,艾略特在《荒原》中写明,献给最卓越的匠人。
发表于 2005-6-29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名诗共赏第三期:庞德【地铁车站】

其实,有些所谓名诗,是因名人之原故,建议推荐一些能引起共鸣的诗作!
发表于 2005-6-29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名诗共赏第三期:庞德【地铁车站】

我认为,名人,是因为名诗而得名!呵呵!
发表于 2005-6-29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名诗共赏第三期:庞德【地铁车站】

意象派的诗是无法解读的。
发表于 2005-6-30 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名诗共赏第三期:庞德【地铁车站】

如果,一个西方人说:李白的诗不能共鸣,李白的诗是因为,李白的名声。
我首先,会想:这个人是干什么的?他的知识面,在诗歌方面有多少?
发表于 2005-6-30 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名诗共赏第三期:庞德【地铁车站】

这是首十几年前诗人们爱好的,今天再看也不老,名诗就是名诗!
感谢郦楹!
发表于 2005-6-30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名诗共赏第三期:庞德【地铁车站】

    善哉
发表于 2005-7-2 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名诗共赏第三期:庞德【地铁车站】

看了半天,这个还值得回一下。
这首诗歌如果从审美角度来看,它属于四大审美心理过程中的审美意象,审美意象是属于审美印象的深化,用荣格的话说,审美意象是对原始意向的复现,是潜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形象。审美意象也是情与景、表象与深层理念的有机结合。作者在写这首诗歌的时候的背景是作者在巴黎的地铁站走出来的时候,看到一个美丽的面孔,然后又是一个,然后是一个美丽儿童的面孔,然后又是一个美丽的女人。这一连串的美丽的面孔给了作者强烈的审美印象,如果作者用诗的语言去记录灯光下闪现的女人,那么他写出的可能就是一首印象主义诗歌,其实作者在最初也是这样做的。但是随着审美印象的深入,逐渐走进诗人的潜意识和积淀后,作者就进行了进一步的超越。这首诗歌作者把很多面孔设想成一朵朵美丽的花瓣,而地铁和夜色就好象串起这些花瓣的一个黑色的枝条,在这里,诗歌中的形象就不再是客观形象的再现,而是将诗人情与志的相交融的体现了。这首诗歌后来也就成了经典的意象派的诗歌了。
发表于 2005-7-2 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名诗共赏第三期:庞德【地铁车站】

下面引用由月亮之泪2005/07/01 05:33pm 发表的内容:
看了半天,这个还值得回一下。
这首诗歌如果从审美角度来看,它属于四大审美心理过程中的审美意象,审美意象是属于审美印象的深化,用荣格的话说,审美意象是对原始意向的复现,是潜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形象。审 ...
说的非常好:)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05-7-2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名诗共赏第三期:庞德【地铁车站】

谢谢大家的阅读,更加感谢月亮之泪朋友的解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9-22 19: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