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755|回复: 0

中华节日赋并序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3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节日赋并序跋
——向胤道 丁酉正月十三于草园书屋
【序】: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传承的过程。我们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除夕等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延续发展,不断流传至今的节日里,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历代社会生活的精彩的画面。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家国社会民众生活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气候、历法、数学、历史、健康及节气有关。远可以追溯到炎黄二帝及《夏小历》《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二十四节气已基本科学完成,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节日都无法与我们的节日媲美。五千年来,节日精彩,无与伦比。赋曰: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天劈地,地球炽昌。
兆民万国,起于东方;四大文明,巍峨辉煌。
埃及断线,巴比伦丧;印度没落,中国久长。
八千岁月,文化独芳。四大发明,传播万邦。
伏羲女娲,重塑穹苍;拓展文明,五帝三皇。
夏商周秦,春秋汉唐;宋元明清,代代未央。
五十六族,瓜瓞无疆。一年四季,节日惟良:
初岁元日,春节红妆;元宵闹会,喜乐梓桑;
二月十二,寿祝萱堂;三月三日,恭拜椿纲;
纪念屈原,龙舟端阳;情结七夕,牵手鸳鸯;
中秋团圆,月饼清香;九九登高,敬老思乡;
冬至阳起,共贺昼旺;腊八甜粥,健身热肠;
小年祭灶,贡品果糖;除夕守岁,同迎春光。
楹联喜庆,福字显扬;烟花鞭炮,狮舞龙翔。
节气列叙,典著有章。每每吉庆,新衣鲜裳。
佳肴清酤,围坐品尝。山珍海味,香溢新房。
琴棋书画,列挂四墙;诗词曲赋,吟咏癫狂。
荧屏精彩,短信行行;游戏奥妙,微信嚣张。
俯仰华夏,四海丰禳。祈祷仁爱,载载发扬。
嬉笑怒骂,乐哉洋洋。节日光大,传承昭彰。
传统节日好国粹,共同弘扬莫彷徨。
君不见传统节日添神韵,君不见节日处处呈吉祥!
君不见九百六十万土地多雄壮,君不见十三亿尧舜子孙多轩昂!

【注:四个文明古国,其他三个的历史中都有断线,只有华夏代代相传,一直延续,均有书证物证记载,没有任何断缺。】
    【跋】:下面逐一述说20个主要节日的来龙去脉,请诸君牢记。
     1.春节,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一个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把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新年定为“春节”。正月初一又叫“元日”。
     2. 人日节,源于的创世神话传说。女蜗创造万物的顺序为: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到了初七,才创造了人。初七即人的生日,象征人类的起源。因为前六天代表的是动物们的生日,时间长了,便被人们都忘了,但第七天因为关系到人类自己,便被人们保留了下来。因为强调以人为本,就有多种庆祝和礼仪活动,如戴人胜、登高、逐鬼鸟等。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这天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故对此加以隆重庆祝,因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又称“上元节”。其夜又称“元夜”“元夕”“灯节”。而元宵这一名称沿用至今。这天有吃元宵、踩高跷、舞龙、舞狮、赏花灯、猜灯谜、划彩船、打莲花闹等风俗。
     4. 中华母亲节,二月十二。《史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嫘祖,是我国丝绸的伟大发明家,弼政黄帝,统一中华,是有史籍记载的我们中华各族人民的伟大母亲。她的子孙中有好几人都是上古时候的帝王,如颛顼、高阳、高辛、帝尧、帝舜、大禹等,将她的生日这一天定为“母亲节”,舍她其谁?
     5.父亲节,三月初三。又叫上巳节,黄帝的诞辰日,我们是炎黄子孙,黄帝就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共同父亲。这天是人们到水边饮宴、去郊外游春的节日。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这天定为中华民族的父亲节,理所当然。他与嫘祖的子孙不少成了上古时候的帝王(内容见上条)。
     6.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并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相传此俗源于春秋时的晋国,当时介子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即大腿)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子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推坚决不出山,和他的母亲一起抱树被焚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7.清明节,阳历四月四日或五日,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死去的亲人的一种活动,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8.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一个最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因为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初五”是恶日,因而避讳“五”,改为“端午”。端午节早在西周初期已有记载,当时并非为纪念屈原。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平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如屈原、伍子胥)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融合凝聚在节日的内容里,使这个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和爱国情操。
     9. 晒衣节,六月初六,又叫“晒伏节”“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祭祀山神
    10.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四至十五日。又叫“七月半”,俗称鬼节。人们在这几天以香烛上坟扫墓,祭祀祖先。原是小秋,不少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用新米等祀祖,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就普遍对鬼魂进行祭祀,以免乱窜。所以,它整个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11.教师节,农历八月二十七日。这天是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诞辰。孔子对中国文化有着巨大的贡献,他删订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六经,保存了三代旧典;创立儒学,形成了中国封建时代的文化核心,表现了汉民族在文化特点上的精神形态,影响了中国境内外非汉族的各个民族,在汉族与各民族间起着精神联系的作用。因而他本人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这一天定为中国的教师节,名正言顺。
    12.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晚上月圆桂香,是赏月祭月的最佳节期。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还要吃月饼喝桂花酒。
    13.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14. 寒衣节,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现在已不时兴。
    15.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原来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所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民间又认为这天乃食寒食,以纪念圣贤。
    16.冬至节,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兴起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17.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习俗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18. 祭灶节,腊月二十三。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谢灶、灶王节、祭灶。小年是我国传统节日。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专家说,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呈上果糖以堵其口,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过小年的风俗,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19.扫尘日,腊月二十四。这是神明归天的日子,须等到第二年的初四晚,方才回凡间;於是便认为这时间内,即使翻转屋子也不必顾虑任何细节,搬移物件或尘土乱飞也不怕冲犯家中神明。于是就定下在这一天大扫除。  
    20.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即腊月三十,小月则在廿九。统称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布新”,又叫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人们这天吃团年饭、封井(祭井神)、贴春联、挂灯笼、迎财神、吃年夜饭、守岁、放鞭炮、给压岁钱,现在又加上看春节联欢晚会。
  
    【后记】值得一提的是,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美轮美奂,脍炙人口,广为传颂。使中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大雅中透着大仁大义,雅俗共赏。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无论国内还是外乡,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所以,小可倡导过中国节,不过歪七歪八的洋节,比如2月14的洋情人节,五月十二的洋母亲节、六月十八的洋父亲节、十二月的圣诞节等那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东西。                                   
                      ——2017年2月13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25 07: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