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797|回复: 2

为什么我(们)要写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erlinYuan 于 2017-2-1 13:28 编辑

【按】初来乍到,贴小文一篇,还多请赐教。原文转自:与诗同行 compoetry.com


“为什么我(们)要写诗?”或者,“为什么我们要从事诗创作并一直坚持?”近来我在想这个问题。


大部分人认为,人选择做一件事是因为可从中获得益处,否则就不去做了。照此看,诗者为创作投入大量时间、心血,是希冀创作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回报。那我(们)能得到什么?


金钱?荣誉?呵呵!不投稿,不挣稿费,通过诗歌创作赚钱是笑话(不是撰写商业文案、影视剧本);未出版,没名气,天下人人不识君;不在圈内混,无文坛朋友,不好骚动,远离喧哗,没机会人前显摆。那我(们)究竟图什么呢?


●从抒情到爱好


我知道,诗歌创作集情感活动、兴趣爱好于一体,可以满足创作者情感需要与兴趣需要。


每一篇作品的创作萌发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韩愈言“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广义的“不平”包含着丰富内容,触于人、物、事、情、理之际遇,心生喜、怒、哀、乐、愁之情绪,上达对生活、世界的理性认识,对生命的通透感悟,都是“不平”,皆可一“鸣”再“鸣”——成为创作动机乃至动力。诗者“不平则鸣”,通过创作活动,其情绪得以疏通,情感得以释放,精神得以慰籍——创作而成为其情感抒发、寄托的独特方式;虽然创作时少不了一番辛苦,但在全身心的投入中,诗者能体会到知识趣味、美学愉悦,以及由自主创造带来的成就感,这种方式遂为诗者自己所喜爱、常用并擅长,而成为一种兴趣爱好。


就兴趣而言,有人喜欢聊天、唱歌、运动、看电视、打游戏……读诗写诗只是其中一种。“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公平地说,不能因为文学高雅而褒扬,搓麻将民俗而贬低;但是趣味还是有高下之分,嗜好也有健康不健康之别,这是公论。


●从爱好到创造


我也知道,诗歌创作是富有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和社会活动,是诗性思想者们的一种思考方式、生活方式,有其特殊的人文使命;诗歌作品则是文化产品,是人文精神与思想的美学结晶。


人类社会活动方式无非“消费”与“创造”两种,前者表现为使用、损毁掉一些现成的东西,后者表现为产生、制造一些新的(本没有)的东西,文学创作属于后一种。同样的时间,有人在娱乐节目前度过,消费了生命中一段普通的时光,哈哈一笑,身心轻松;有的人则经过一番努力,将精神质料(如智慧、情感、知识等)与物质材料并时间相聚合,创造出一种新的物质或精神产品,而使这段原本平凡的时光变得别有意义。诗者以文字为媒介,以生活为对象,使用艺术的手段,借助诗的文体进行深度思考、多维思考、批判性思考,在追求形式与内涵兼备的至善与至美的过程中,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片段式地呈现个体思考结果及诠释文本;在人文交响——这古今相承、鸣响不绝的黄钟大吕中加入自己的时代音符,并助推点点滴滴的人文关怀融入到人类社会的文化海洋。在人们的眼里,这该是高尚的工作吧!韩夫子还说:“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诗者无不是善鸣者。天若有情,拣选一些人成为善鸣者,莫不是对他们情有独钟吧!



对于包括时间在内的不可再生的生命资源,每一个人都有选择用途和自主支配的权利。选择“消费”无可厚非,从事“创造”也不值自夸。但我们还是要承认,无论于己还是于人、于社会,是“创造”产生了价值,增添了财富,更助推个体境界、群体文明水平的提升——这又是公论。每一位创作者都是文化的继承人并传播者,向先人习得语言,于社会学会思考,从文化积厚修养,任才华专事创造,集自然天赋与个人努力而成为“善鸣者”。哪怕生性孤僻、远离尘世,也有一根脐带将你与世界连接,也总有一个舞台将你呈现给世界看。


●从创造到存在


我还知道,诗者在创作活动中获得人格的独立、思想的自由和精神的升华——这是诗者的追求;诗的存在最终能成就人的存在。


现代人毕生时间浸泡在奶与酒的海洋,浮也嘈嘈哗哗,沉也沌沌闷闷,只有被重重地拍在沙滩上,方才露出贫瘠的可怜相。谁还执意要爬出黑长洞穴?谁念念不忘——To be, or not to be?!


诗,是一条幽僻小径,从TO DO 前往TO BE,行吟者孤独而行。他(她)并非先知先觉,只是善用语言的尖镐开凿思想的矿藏,又能从痛苦中淬取通红的语句来锤打成钢;他(她)也苦闷彷徨,却能向生命的更深处寻找源泉,在宇宙的黑暗处寻觅光亮;他(她)拨动心灵的琴弦,荡涤耳旁的噪音,从细微的音符上采摘鲜活与优美,从久远的乐谱中复活威武与雄壮;他(她)以诗为镜,照见赤裸的自己与世间百态;以诗为斧,怀悲悯之心,举金刚之力,猛砍魑魅魍魉……诗者是骆驼,是雄狮,更是专心“创造”游戏的天真孩童。


“创造”最大化地激发人的生命力,而创造物实证创造主体的存在,为创造主体在有限生命和躯体之外拓展出超越时空的存在。达●芬奇在《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中向每一位观赏者微笑,贝多芬在《命运》的澎湃旋律中鼓舞每一位听众;莎士比亚、李白等文学巨匠,每每在作品被后人阅读时复活;千百年来,老子、孔子、耶稣、佛陀一直在诲人不倦,在他们的智慧被人们研读、讨论、传播和践行的时候……不管是人文领域的创造者,还是物质产品的发明者,或是科学理论的发现者,他们不仅在变化的世界中打上自己的烙印,更对他人、对大众、对社会产生影响,甚至是重大影响。《中庸》言:“……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古圣贤向往“与天地参”的境界,正是通过肇人及物的创造“赞天地之化育”的努力结果。


如果非要认定诗者通过创作获得了收益,那么,我们承认,这丰厚的回报就是——以“澄明”之眼睛,以“上下而求索”之胸襟,领略创造路上的人生风景:荆棘茂密,也花香满径;乱石嶙峋,也巨树伟岸;绝壁栈道,也碧湖金滩……这才是诗者的幸运与荣耀。


如果一定要认定诗者的功利欲求通过创作得到满足,那么,我们也承认且做“神圣的肯定”:在诗创作的世界中,我们的人格是独立的,我们的思想是自由的,我们的精神是向上的,我们的灵魂是自足的——这就是我们的欲望和理想,这就是我们的幸福,这就是我们的存在!


以上就是为什么我们从事诗创作,并将坚持一生的原因。


【袁军,作于2016年8月】




发表于 2017-3-8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非要认定诗者通过创作获得了收益,那么,我们承认,这丰厚的回报就是——以“澄明”之眼睛,以“上下而求索”之胸襟,领略创造路上的人生风景:荆棘茂密,也花香满径;乱石嶙峋,也巨树伟岸;绝壁栈道,也碧湖金滩……这才是诗者的幸运与荣耀。


如果一定要认定诗者的功利欲求通过创作得到满足,那么,我们也承认且做“神圣的肯定”:在诗创作的世界中,我们的人格是独立的,我们的思想是自由的,我们的精神是向上的,我们的灵魂是自足的——这就是我们的欲望和理想,这就是我们的幸福,这就是我们的存在!


以上就是为什么我们从事诗创作,并将坚持一生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8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好文,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24 04: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