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648|回复: 0

无诗歌不槟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2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诗歌不槟郎
  15中文师范 杨玥辰
  我能与李槟老师相遇绝对是缘分,因为在暑假的抢课大战中,我一直想选“旅游文学”。当时对槟郎完全不了解,只是出于对旅游的无限热爱,可惜因网速太慢,登陆进去时显示人数已满,得知真相的我犹如都失了魂魄一样,竟不知已落下两行泪珠。我是绝不想随意选一门课的,于是我疯也似地刷新页面,就在快刷到绝望时突然发现“旅游文学”课有了一个名额,居然有人退选了!我本能地选上了,事后还一直不敢相信,这种感觉就像从地狱升至天堂一般。李槟,笔名槟郎,听到这里,大家嘴角都露出一丝笑容,他是个风趣幽默的人,还特地强调了“并非是吃的那个槟榔哦”。槟郎架着一副方形眼镜,颇有一丝书生的气质,顶着一头蓬松的头发,穿着很随性,有时还会来个混搭风。但槟郎的嗓门却格外洪亮,这让我有些意外,这一点便更胜那些呆头呆脑的书生一筹。有人说槟郎是个奇葩,其实他是位诗人,有着他自己的文风。
  本文试以本人的阅读感受为基础,结合槟郎的自身讲述来赏析其诗歌,浅谈槟郎诗歌创作的特色。
  一、笔调清新诙谐,接地气,有着聊天式的话语。槟郎诗如其人,没有华丽的外观,也没有晦涩难懂的词句堆砌,让人读来没有负担感。初读反倒感觉不像诗歌,更像散文,娓娓道来。细品却又发现槟郎诗作中有着超于散文的韵律感,而又比其他的诗歌更自由、随性。语句连贯直白有些甚至近似聊天式的话语,却又有其独特的张力。就先以《漫游梅花山》为例,“凌寒傲骨的花王,祖国的国花,深爱着。却迟迟未去明孝陵景区中的观梅圣地”。在槟郎心目中,我国的国花应是傲骨的梅花,这一观点我很是赞同,可能同是出于对梅花喜爱的缘故吧。如此开篇交代出一直向往观梅圣地的心情,简单几句却足以体现其内心的渴望。接着又写“嫌旅游经济太贵,已拒绝了许多景点。当2015游园年卡放我手中,十几年的空缺一起补偿。”这两句看上去像打油诗中的聊天式话语,却饱含着一个旅游爱好者蠢蠢欲动的旅行计划,尽现他积蓄体内已久的对旅游的期冀。以这几句为开篇实在令我眼前一亮,笑槟郎写下门票嫌贵显世俗之余,也让我有种新鲜感:原来诗歌也可以这样写,诙谐而轻松,清新且自然真实。于是,槟郎就此打破了我对诗人的普遍印象,实为诗歌界的一股清流,岂不妙哉?!再如《十月桂花香》中我喜爱的一段:“金黄的十字小花,散发着无穷的魅力,那动人的体香啊,诱惑我忘却无形的痛苦”。桂花的香气在其诗歌中便成了体香,“小花”和“体香”两个词的糅合使得桂树在读者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集可爱与性感妩媚为一体的女郎,确实让人陶醉其中,将思想从身体形骸中解放。接着随槟郎一同畅游月宫、天堂,联想到吴刚、嫦娥,这岂不是说桂树乃天上神物了吗?实在是说不出的妙,调动了读者的所有感官细胞,聆听桂花和槟郎的传奇神话。
  二、情浅草木,铺陈开来。这一点也是我认为槟郎诗作的新颖之处。旅游文学的作品并非都要落入讲解式的俗套,像槟郎这种每到一处由一草一木而生发开来也是绝妙的点子。旅途中的花草树木都是寄托情思的生命载体。这样一想,便心生惭愧,因为我旅途中已不知忽略了多少草木花卉了,更别提移情、寄托情思了。此处以《灵谷寺的桂花》《漫游梅花山》《雨花台的梅花》为例进行分析。首先,《灵谷寺的桂花》中说到:“这是天女散花的馈赠,月宫桂枝的下凡来,更是绿衣仙子的芳泽。”传说桂树并非“凡胎”,而是月宫的神树,在槟郎心中是相信传说的,这一句也能感受到诗人单纯而美妙的世界,使灵谷寺也带上了传奇色彩。最后一段“叶子像圭,纹理如犀,清雅高洁香飘四溢的桂花,陶醉了络绎不绝的游人。陶醉了外省巢湖的浪子,桂花王边草坪上酣梦,做了仙国戴桂冠的诗人。第二故乡的灵谷寺仙子啊,我必来年年秋来访知己。”这一段一方面交代了桂花又名木犀的原因,另一方面又将桂花比作仙子,视为知己。在常人看来,与花约定简直匪夷所思,但在槟郎眼中一切皆有生命与灵性,有时甚至比同类更懂自己。有那么一瞬间,我仿佛也坠入了他虚构的诗意世界,远离尘世的浮躁。除此之外,我尤其喜欢槟郎诗作中对各类花卉铺陈开来的描写,如数家珍,又像是一位孤独的诗者在逐一介绍他的知己。无论是《灵谷寺的桂花》中的“金桂似灿,分布最多;银桂若雪,少而珍奇;丹桂如火,花开最热烈”,还是《漫游梅花山》中“梅的海洋,花的海洋,姹紫嫣红,暗香浮动,朱砂梅、绿萼梅、宫粉梅、垂枝梅、白梅、杏梅等等,品种繁多,应有尽有”,抑或是《雨花台的梅花》中的“白梅如雪,红梅如霞,绿梅如晶莹的翡翠”,都充分调动读者的感官细胞,即使是不爱植物的人也会在槟郎的带领下有了一丝想要观赏的冲动。
  三、饱含美好爱情的描写与浪漫主义色彩。槟郎的诗作中有时透露出诗人特有的痴情与专情。一些作品的主角是师母,经槟郎结合旅途中的风景和各类典故的糅合,他们的婚姻便成了一部极富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槟郎游夫子庙桃叶渡后所作的《执手桃叶渡》了。依稀能在脑海中想象出你送师母大绒布熊和偷抚她秀发的场景。一句“猴急地偷抚你的秀发”,在我初次听到这句时,感觉不到有诗歌的美感,甚至更多的是体会到喜感,但后来才发现这正是槟郎的风格。课上,槟郎解释道:“她两手抱着我送的绒布熊,就让我可以趁机偷抚她的头发啦”。口气中带有孩童般为自己的小机智而骄傲的腔调,可见诗心中夹杂着一丝童心。“那时桃叶等船,你在栏杆边等我;王公子吟着诗来了,我送你一个大绒布熊”。这一时空交错的自如切换,给审美上一种冲击,使得千年前的唯美爱情得以延续。正所谓相爱穿梭千年,槟郎化身当今的王献之,师母便是那桃叶,经典场景的再现给他们的约会蒙上一层浪漫的面纱,给人美的享受,这岂不就是一篇情诗了么。而“执子之手已十六年”,则是回到现实中来,这现实更是令人对槟郎的爱情心生敬意。
  四、奇崛的想象与对信仰的执念熔为一炉。在此不得不提的两首是《初游茅山》和《洞玄观的菊花》,就试以这两首为例进行赏析。《初游茅山》完整阐释了槟郎大学时皈依佛门不成、读研时信仰基督无果、到后来直至如今迷恋道教的过程。起初总笑他痴傻,但他那“一年一次的免费开放日,我都要到茅山朝觐”的谜一般的执著,又使我肃然起敬。“太上老君啊,李姓的祖先,巨大的铜像下我激动。三茅真君啊,我仰慕;我是你忠实的粉丝,陶弘景。”则是槟郎发自内心的真情呐喊,唯有他自己才能知道的内心深处强烈的渴望。有时候他说自己是孤独的,大概是无人能解的缘故吧。而《洞玄观的菊花》则足以展现槟郎奇崛的想象了。一株再普通不过的小黄花却成了守候千年的秋菊,而槟郎则是前世栽种它的小道士。更奇的是这一秘密竟是由秋菊说的。都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象力渐退,槟郎却不同,有着超乎常人的想像,“在你的精心呵护下,我终于长大,化恩为情,但你从不懂我的搔首弄姿。直到葛天师仙去,你和小师妹出游,再未归来,成就我千年的守望”。岂不让人联想到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一段前世姻缘?“我的今生孤独,我的守拙不寂寞”,既是菊花的自述,也是槟郎借菊花之口抒发自己内心的孤寂,无人能解时唯有花花草草与其心意相通。
  槟郎老师喜爱到处游历,如同一名浪子,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旅游文人。与那些景点相比,更吸引我的是他每一篇旅游作品背后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串联使得静态的景点成为动态的印象。仿佛槟郎足迹所踏至的每一处都留有一段他的故事与情感,诗歌便是他盛放那些故事与情感的“器皿”,无诗歌不槟郎!
  2016-12-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4 07: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