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怀斯

西海岸之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4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执手(《西海岸之四》(7))
诗/怀斯

当我们老了,就这样并坐着看海
集装船经过,秋风吹凉了水波,呼吸越来越缓,我们还在一起
我有些累,把头偏过去,你肩膀的弧度就正好
我的手栖息在你的手心,它会传递体温,慢慢合拢
我们不用说一句话,不握笔,不看时间
不愤世不嫉俗逆风行走,不像现在

我抓住一切机会夸夸其谈
你用每一分钟奔走


【阿杭夜读】怀斯的《西海岸之四》一组十二首,故又名《西湖岸十二只眼睛》。从怀斯的命题来看,是从不同角度来写西海岸的。我初读执手时,除了一贯感觉:怀斯的文字干净得像海上的天空,纤尘不染;又如净植的清莲,不枝不蔓,无可挑剔。还有不一样的感觉:在这12首诗里,不再有中西文化的交织、互融,对于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如我来说,读起来也就无需为“西典”而烦恼。
怀斯此类诗也许可以归于题画,是十二幅西海岸的风景图的诗意呈现。初读《执手》时,我觉得最后两句似乎有些多余,再看第七幅图画时,又觉得它们必不可少。题画诗,诗与画究竟在诗中处于怎样的关系呢?从古典诗歌来看,少有具实描写的,大多是传达画中所无而又与画有联系的境界。坐实的写法,是不可取的。诗与画,是个难题,以往学过的一些知识也忘得差不多了,不记得也罢。就怀斯这首来看,诗在画的境界上展开了合理的想象,特别是结尾两句,你与我,海与岸,天然的比对,显然比画高明,也更耐读。说得很简单,怀斯见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5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怀斯 于 2016-5-15 00:37 编辑
阿杭 发表于 2016-5-14 21:52
执手(《西海岸之四》(7))
诗/怀斯

谢谢阿杭夜读,给怀斯这么具体的反馈和理性的评述。怀斯的诗大多数在写作时都有一幅图在眼前,发表时读者也有一幅图对照着看,常常文字与图相长。图很具象,也很空阔,由读者根据自己的阅历心情作自由的想象,而诗能够扩展,长出细节的枝丫,呈现心理活动,呈现时空飞越,传出音乐的回声。但语言的描述又把我们朝诗人一个人的诠释带入,而抵消了图的空阔感。

如《执手》,画面上只有空寂的海岸乱石,两个人的坐姿。海天茫茫,他们不知道在那里坐了多久了,他们在说些什么,想些什么,有什么样的今生和对来世的期盼呢?读者可以遐想联翩。诗给这一切作出了特定的回答。换一个诗人,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此外,怀斯想到的是,如果没有图,没有这种背景的铺垫,这首诗还有没有这种效果?怎样在诗歌自己的语境中来建立起这种画面感,怎样应用语言给出这种画面的空阔感,是怀斯需要研究并在写作中实践的。

谈到最后两句,这里有一点欲擒故纵的意图,用老后的恬淡,时间的静止来反村现实中的奔忙和生命的曾经气势如虹。与上节中的最后两行紧密相关,所以不可或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21 01: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