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土空调到环保楼 迪拜博物馆内,也保留了古代商人的大屋。吸引游客关注的“土空调”,称得上是阿拉伯人的一大发明。当然这是因为其地处亚热带沙漠干燥气候区,阳光充沛、雨量极少。气温最低也有摄氏十五度,最高可超五十度。极端的高热促成了,创造这种极具阿拉伯特色的建筑。它由高高矗立类似土高炉烟囱状的风塔、十字形的通风口,引进四面来风,经过风道输入室内。站下风口下,可以体会到明显的阵阵清风。这些商人大屋,已成为昔日迪拜的见证。据说,自古以来海湾两侧成行的大量风塔,就闯出了阿拉伯建筑的独特名气。 尽管我们来的时间,正逢迪拜全年气候最佳月份。但在烈日下,仍感到如川南地区盛夏的炎热。足见这种古代发明的实用,当然这种建筑的花费也不低。在先前的阿拉伯除了富商、贵族、教堂,一般的平民百姓没谁能享用。从博物馆旋转梯步进入地下通道内的展区后,看到了以前贝多因人的真实生存境况。那种贫穷落后的状况,实在不堪回首。其布展类似去年秋天我过延安时,在纪念馆内看到的延安一条街。这里也同样还原了昔日的集市、商店、工场、生活、劳动情景,塑造了仿真的骆驼、毛驴,和一些栩栩如生、仿佛真人扮演的人物群像。如老板、仆人、商人、铁匠、游民、补锅匠、手艺人、珠宝商和裁缝师;沙漠绿洲里围绕篝火夜话的牧民;大海深处水下采集珍珠的女奴。以及采用现代投影的方式播放的阿拉伯人过去的生活场景,再现了石油时代之前阿拉伯人的日常生活和民族风情。 在这沙漠地带,能提供给人类的生活资源好像十分有限。连飞禽走兽都很少,除了见有火烈鸟的标本外,就只有海洋生物的介绍。仿佛这里先前除了渔、牧业,农林方面提起的就只有沙枣。我一直没弄清楚,他们以前的主食靠什么呢?看来老天也感觉到先前亏待他们太久,赐给了他们转运的黑金。但如果没有其领导人的聪明才智和博大胸襟,以及大胆改革开放、勇往直前的精神,果断的抓住了机遇。用天赐的第一桶金来创业,又何来今日这种举世瞩目的骄人傲绩! 当然这里也展示有一般博物馆,都陈列的古董,说是从四千多年前“艾古沙尔亚”遗迹的古墓中发掘出的铜器、石膏制品和陶器。凑合些旧时阿拉伯人的兵器、乐器、生活用品、生产工具,诸如采集、加工、称量珍珠重量和大小的称和尺。还有如过滤珍珠用的筛子,和一些看不懂的日常用具。其实在这里参观,令人精神上有一种很大的压抑。任何人来看到迪拜的现状后,再回头看这几十年前的实况。想必都会有很大的感慨,甚至对这种巨变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倒是对导游谈到的,关于迪拜人在土空调原理基础上设计的现代环保楼产生了浓厚兴趣。 据说现在已有在楼顶设置大型风力发电机,太阳能面板等装置。使建筑物能够自行供给能源,不需再提供电力的环保楼。为抵御夏日可达摄氏五十度的高温,外立面设计大型遮阳板及真空玻璃,来降低所吸收的热能。配合楼内的空调系统,以吸入靠近地面的冷空气。再利用海水及地下室的降温装置将温度降至摄氏十八度后,然后传导至楼顶。加上将冷却后的海水,在预留的管道内输送到各楼层间,达到智能控制楼内温度,自动循环的环保设计。虽未能亲见,但知道了原理,想想也令人激动呵! 在树阴遮阳躲雨 到建房造亭制伞 看鸟儿飞上天空 到风筝飞机飞船 将五行调配利用 自然力变成能源 集合起全球能量 以科技造福人间 十、人间伊甸园-棕榈岛 追梦能追入伊甸园,这趟梦游也算真正值了。我们顺滨海大道,向海滨城方向急驶。迪拜并不大,景点也相对集中。这海湾是较为平缓的沙地,有点少量的沙坡,没见山脉。究毕从昔日黄沙滚滚、面朝大海的贫穷小渔村到现在的大都会,只有短短的几十年。除老城区据说还有点当年影子外,现在游客能感觉到的就是一座超级的现代新城。只是它的建设远未完结,城中目前仍有很多工地。如果站在稍微高一点的所在往下看,除了高楼大厦和道路,沙黄依然是这里的基准色。沙漠中的绿代价之大,远非一般普通人能够承受。除了建筑物周边和道路两侧的,其它能见到的地方并不多。这也更能让人体会沙漠中建绿洲的不易,理解迪拜对人类生存环境改造的伟大意义。 人的视野,往往是受各种条件约束的。当旅行车停在一幢大楼下面,直到走上三楼,才知已经来到了号称当代世界八大奇景的棕榈岛的轻轨站。楼内很空阔,如果不是有图片、文字介绍和导游小任的解说,也看不出和城市的其它街区有什么不同。其实这个车站,应是这棵棕榈树留在岸上的主根。下面的桥梁和车道就算分根,树干笔直的向前延伸。这轻轨架设得很高,特别为旅游观光设计的。当列车开出车站大楼,一幅绝美的画面便已展现在眼前。 这条约五公里左右的轻轨铁道,在碧海蓝天间向前延伸。我们居高临下,凝视着这如梦如幻的人间仙景。列车从高桥上跨过像河流一样的浅浅海峡,有如从城市的一个街区跨入另一个街区。大树的主干是宽大的花园洋房住宅区,入口有居民专享的公路桥。外人和游客是无从踏上这棕榈树形的地面。因为高架路仅是凌空而过中途并无停靠站点,直接到达顶端外围的新月形防护堤坝小岛才有车站,供来宾上下。可见对安全和隐私的保障有多重视,当然今后世界岛完成后更只有游艇和直升飞机才能进出。 看了棕榈岛的整体布局后,我算有些明白了为什么会设计出这种形态人工岛的原因。首先这种树代表了这里的地方风情,其次这种树形,在我们这个等级观念根深蒂固,攀比心态极为强烈的社会,能获得最好、最优越、保证最大收益的促销效果。单看这图形就一目了然,尊卑贵贱已表露无遗。那相对的每一片枝叶,越往上越短,地位自然也愈金贵。那限量的别墅,就仿佛一个个嵌在枝条上的凤凰窝。每一家都有各自的领地,独用的车房、车道、游艇码头,均可从家里面直接驶入大海…… 朱迈拉棕榈岛是耗资超过三十亿美金打造,全球首个成功开发并对外开放的人工岛。在树冠的顶部下车后,才发现这里的面积不小。导游指着坡上那西方宫庭式的建筑,说那就是接待了很多世界级名流的亚特兰蒂斯大酒店。内侧山下是一片宁静的海湾、海滩,外侧有厚厚的堤坝,外围全是巨大的混凝土人字形马架。层层叠叠的堆积,防护在月形护堤的外面。其高明的是外围分为三段式,有四个出入口和岛内水面连接,不但保证了岛内海水的正常循环,也使住户不管从岛内那一点出发,都可迅速驶入大海。 目前迪拜的棕榈岛工程,在首战获胜的基础上已扩展成四个岛屿群。当然这和波斯湾水较浅及迪拜海岸边的大陆架广阔有关,其他地方想模仿也不一定有那么合适的条件…… 碧波中崛起了一座月宫 古老的桫椤变时髦棕榈 人间的伊甸园不再是梦 天方新夜谈海市蜃楼居 天方新夜谈海市蜃楼居 人间的伊甸园不再是梦 古老的桫椤变时髦棕榈 碧波中崛起了一座月宫 十一、独桅船与大风帆 和世界上绝大多数稍有底蕴的城市一样,迪拜也有新、老城区之分。其实曾经去过的刘一手火锅、博物馆等都属老城区,当然照片上那些棚屋是看不见了,除城堡、商人大屋等,大概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起来的。以迪拜河为界,虽有公路桥连接但绕得太远。或许正是现代旅游业的高明处,两岸间最直捷有效的交通工具是“水上巴士”。这是迪拜保留的最古老、最传统、最简便的独桅木船,当然已安装了发动机。乘坐的也不单是游客,很多当地人也依然喜欢靠它渡河。船不大只能坐十余人,渡口斜对,顺河有一段航行距离,虽说已安装了现代动力,但其原始风味尚在。碧波荡漾、清风拂面而来,船头激起如花碎浪。任海鸟在阳光下自由追逐,看两岸截然不同的风景,感受历史和现实的交替。虽短短几分钟,也算欣赏了一幅生动的异域风情画。 说实话,这远比去参观那所谓的七星级酒店舒畅得多。到阿联酋旅游的一大特色,是住超五、超六店,征求自费选择七星、八星餐。换言之如果说进出酒店要收门票不太好启齿,说是餐费则顺理成章了。这座赶在上世纪末开业的伯瓷酒店,又名阿拉伯塔。因外形像一块迎风飘扬的风帆,俗称帆船酒店。光装饰就用了几十吨黄金,可谓镶金嵌玉、无所不用其极。一度在世界上流行成豪华奢侈的代名词。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独立建在为其量身定制的人工岛上的。岛及其建筑基座,均成一面带盾形的三角体。离岸有二百多米,靠一座专用桥同陆地连接。当然以其仅五十多层、三百多米的高度,现在已远逊我们目前下榻的万豪酒店。但究毕成名已久,曾经保持了多年全球最高酒店的桂冠。风头虽过,仍不乏追捧者。 可能是我福缘浅,在那总觉有些不自在。或许因岛上那寸土寸金地,行动太受限。楼前除一个中央带喷泉,仅容高级旅行车接送游客通行的圆形小转盘广场外,只有极少的小车停靠位。来车一律即到即走,闲人根本没有立足余地。欣赏它的最佳位置,应当在离岛过桥后的出入口。是个只适合远观,不宜近赏的所在。这个楼的外形很有趣,令我想起新疆有种哈密瓜。中间比较长、两头渐收成尖圆状,若切掉一截尖头,将圆底平底立起来。保留一百四十度左右的瓜面,两边各切一刀在前方形成尖角。留下的就是这大楼的模型,稳定性绝对好!而且阿拉伯人也着实舍得,据说这工程总共使用了近万吨钢铁,并把两百多根基建桩,打进了四十多米深的海底大陆架。 令不少人奇怪的是,收费已近乎天价的风帆酒店。自建成之日起,就是天天亏损。迪拜政府不但不收它的税,还给予各种隐形的专项补贴。理智的想,这确有可能。自它开业时被一个女记者戏封为七星酒店后,它已不再是一座单纯的酒店。它是迪拜在全球的最大广告,极大地提升了这个阿拉伯酋长小国的知名度。它吸引了全球太多的人来到这里,成了迪拜一处绝对热门的旅游景点。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神话”这广告很精彩、很诱人,但躺在床上就可欣赏的绝非美景。我没进它的客房,不便评价。有人说:没入住帆船,就如没到迪拜,那是笑话。将“入住”换成“看到”,则很贴切。它的确是从海陆空各个方位进入迪拜,最易辨认的地标。 独桅船从历史深处走来 加装了现代心竟如重生 迪拜湾活跃着它的身影 * * 阿拉伯风帆塔大放异彩 超豪华秀奢侈点缀兴盛 营造出天堂的时尚引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