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秋歌 于 2016-1-20 21:29 编辑
下南洋 一、重阳赶上出游潮 重阳赶上出游潮,月下登机冲九霄。采得天宫清纯露,好浇人世自由苗。 这一轮甲午年天公助兴,应和着人间兴盛之际。在金秋九月这最宜出游的时段,安排了个闰月。双重九之间这段时间,神州大地游人潮涌,简直成了旅游大节。真是“一年两度遇重阳,引得诗人韵味长。留住金风频助兴,有劳黄菊再登场……”这是前几天在东方诗风论坛中,看到重庆虞廷和友人同题诗的开头几句。特别因这是和他相识几年来,见他写的第一组辘轳体七律。当时一下就引发了我的兴致,感觉这题目好、有趣味。想活动活动、寻点诗句,也以此题和上一首。我一向是不喜欢对书案,冥思苦想的觅句。尤其到现在这个年龄,该写的好像都写了。只有当真抛开种种烦恼,甩掉日常繁琐事务。在休闲的旅途中,才偶能触发诗情。写几节,自己感觉还过得去的句子。 不期刚动念,就遇到一班重阳凌晨起飞,由蓉直达吉隆坡的航班。旅行社很顺利的为我们补了缺,依然是时尚的短平快度假团。到机场后才知道,即将乘坐的是大名鼎鼎的马航客机。有同团人开玩笑问:“怕不怕失联呵?”“你们年青人都敢上,我更是早安天命。”随后我补充了一句“祸福由人自造,只要同机没有贪官恶吏,想要失联也难”。这次因刚好三十来人,导游又是很有经验的老手。加之夜空晴朗、星河灿烂,一行非常顺利。在黎明前已到大马机场,出关后即登大巴车向马六甲急驶。 晨八时进入路边休息站,类似国内的服务区。只是随意得多,像一处庄园。地导很聪明的给每人发了五马元的早餐费,宣布了时间,即听凭大家自便。这里就这么一望可见的范围,不怕有人迷路。虽说马来西亚的华人比例很大,但除导游外,基本上是文字、语言都不通。尽管还是清晨,但让人已感到有些热。太阳光线十分强烈,以至看不清照相机的屏幕,无法准确的按快门。而且这里的人,显得十分复杂。在这个不太宽敞的大厅内,能一眼分得清的就餐人中,至少就有白人、黑人,当然主要还是亚洲的黄种人。可以说,除基本上已消失的红种人外,地球上现有的人种都聚齐了。这里和到意大利的威尼斯旅游一样,感觉旅游开展已很成熟,就是个国际社会。 五元马币约合十元人民币,能买的自然只是一份相当国内中小城市最简单的早点。我让妻子将就这点钱去试试,能买到的就是一小碗米饭,上面放了一个煎蛋。幸好我们登机前换了些外币,不然真还要遭白眼。尽管同是东南亚,这里不同泰国,生活明显高得多的。据说这种差距,是近几年才逐步加大的。四川人很早就有游东南亚的传统,特别是自贡,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十字口附近的新街、马房街、太平街尚未改造。大家打赌时就爱戏谑的说:你赢了请你去逛一趟“新、马、泰”,可见是很有历史渊源的。其时据说差距没现在明显,如今却越来越大了。难怪目前已少有推出同时游新、马、泰的旅游团,泰国、韩国,已成了大众出国游的最佳选择。我想除了旅游业的逐步成熟、细化,应该和生活差距的加大有很大关系。 这里地处赤带地区,生长的都是热带果木,芒果、香蕉、椰林、红毛丹等公路两边到处能见。有的路段,干脆就用这种笔挺的椰子树作行道树,仿佛撑起一把把高柄洋伞,美则美矣,可惜根本不遮阴。这一带地势也较缓和,虽有山坡却不太陡。到处亮堂堂的,虽并不太热,但一时还不太适应。十时许,方到达马六甲小城。 二、马六甲有座“中国山” 山不高,坡势连绵起伏,但占地据说有两千多亩,是境外最大的华人坟山。据说山坡上有一万多座华人的坟墓,是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墓葬之地,一直作为华裔的义山之用。曾多次险遭各有关当局征用,但都因华人社团的强烈反对,而化险为夷、度过厄运,保存下来。 中国山这名,是马来人对它的称呼,当地华人却叫它三宝山。不仅是因明代三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时,有五次将马六甲作为中转站,在这里驻扎,为纪念他而得名;更缘于马来西亚的史书“马来纪年”中,记载了一个明朝公主远嫁马六甲的故事。但有关将汉丽宝公主许配给马六甲苏丹,明史中并无纪录。所以正统史家,仅视之为一个美丽传说。其实明眼人一眼可以看出,这绝对是真实的史实。因为早在明太祖时期,暹罗已为明藩属之国。而当时马六甲,尚是臣属暹罗的酋长部落。也是在明朝的支持下,册封其苏拉为“满剌加国王”,方才得以和暹罗同列。开始赢得了从落后渔村,向该地区最重要港口的华丽转身。吸引来自爪哇、印度、阿拉伯和中国的商人,作为贸易往来的停泊点。这些是明史纪录中可考的。 在中国的民间野史中,一直传言说燕王朱棣抢了侄儿江山后,因建文帝下落不明,终永乐一朝及后代子孙一直为之不安。派亲信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实则是追查其下落,以绝后患。其时东南亚一带已属大明藩国,惠帝从云南外逃实属可行。他及其追随者为了布局, 同样可以封一个公主下嫁。明成祖鞭长莫及也无可奈何,当然也不会承认此事。明史无记载很正常,但马来纪年绝不会,无中生有强认一个祖宗。并以各种形式作为纪念,致使汉丽宝的故事,在马来西亚家喻户晓。现代更被多次改编,成为话剧和大型歌舞剧。也能更准确的解释,现在槟城和新加坡有很多娘惹的来因。按当地对中国山的传说,苏丹将此山赐给公主的几百随从定居。其后这些随从和宫女,与当地人通婚。他们的后裔,男称峇峇,女称娘惹。也大多住在这里,后山更成了他们的墓地。因此马来人,都称其为“中国山”。 另一个佐证是这里缺水,公主将中华的打井方法传授。苏丹特意派人在她的指导下,为汉丽宝公主在山脚下挖了一口井。这口井至今仍未干涸,且始终清澈纯净。现保护在青云亭侧面的一个园子里,称为王井。我们曾停车在青云亭门口,即俗称的三保庙。特别去参观了这王井和三宝井,礼拜了庙中供奉的郑和神像。该庙虽小,系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主殿右侧小园内,便是三宝井。相传曾凿了七口井,供兵士饮用。民间称为“七星坠地”,被土著视为神迹。此井较王井小一半,两者相距仅几十米,其余的早已被填埋于历史的尘埃。仅剩满坡汉字镌刻的墓碑,和附近华裔的生活方式、殡葬仪式等,还体现着华人文化坚韧的生命力。更有山脚耸立的,表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抗日殉难的华裔志士纪念碑。上面为蒋氏手书的碑文“忠贞足式”四字等文物,蕴含着先贤们在中国山落地生根的历史意义。 特别是郑和,前不久我在银川国内唯一的回族博物馆里,重温了他七下西洋,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事迹。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有其民族、信仰关系。明成祖派其出使西洋,无疑是歪打正着。不但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访问了几十个国家,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更是扬我华夏国威,让世界更多的认识中国。 有趣的是在三宝庙的桌上放了一杯水,地导津津乐道的说这就是“有情水”并说了很多相关传说。令人莞尔,不禁动念得了几句: 三宝庙前古井深,先贤遗德后人钦。 一杯清冽多情水,洗涤世间冷漠心。 三、袖珍小城马六甲 这是一个因地理位置的特殊而闻名的幸运小城。按马来史册记录的传说,马六甲王朝的建立者是拜里米苏拉。他本是苏门答腊的王子,一次打猎来到这里,在一棵树下休息。他的一条猎狗,将一只小鼷鹿逼到了绝境。这时鼷鹿反身拼命搏斗,竟将猎狗赶进河里。拜里迷苏拉对鼷鹿的绝地反击,印象深刻。决定在他坐的地方,建立一个帝国。并以他在下面休息这棵树名,将此地命名为“马六甲”。不想仅经十来年的努力后,明成祖果真封拜里米苏拉为“满剌加国王”从此建国,得以和暹罗同列,直接臣属大明。 马六甲又叫麻六甲,和明赐封的“满剌加”发音也相近。被它扼住咽喉的海峡也和它同名,这就是当今沟通太平洋、印度洋的主要航道,有 “海上十字路口”之誉。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长达千余公里的海峡。专家计算过,如这条航道被截断。绕道印尼的龙目海峡,则将多航行二千多公里。其经济、战略上的意义,由此可见! 从三宝井顺坡而下,几分钟就到了城中。这里其实更像一座风景优美的临河小镇,当地人也是把海峡的湾汊叫做河。先前听说能看见的海峡,航道中络绎不绝的轮船等。我都没能如愿,可能是我没找到绝佳的位置吧!当然最大的可能是,前面有什么水利设施控制。我根本无法相信,真正连通大海的湾汊能如此平静。不然杭州城就要少一大景观,还看得见什么钱塘潮呢? 我就在堤岸边的大型水轮和炮台一带徘徊。这一带有几株热带的大树,南亚的气候让我很不适应,不想多走动。再说这小城似乎就只这么点大,那导游说明书中,那些反映荷兰和葡萄牙人,西方建筑风格的所谓著名建筑和景点:荷兰式惹兰叻参红屋、圣彼得教堂、钟楼、圣保禄堂等,都在眼前。就依城中心的圣保罗山而建,其实此山明成祖最先曾封为“镇国山”。也不高,却是全城制高点。山腰间隐约有荷、葡殖民期的一些建筑,山顶尚有残破的教堂。但均为热带繁茂的绿荫笼罩,看不真切。 我们也没有时间走进对面的鸡场街,去逛华人店铺,听中国民乐,吃中国饭菜,尽管一眼就可以看出那是地道的马来中国城。像国内有些地方的小街,一眼就能看到头。或许是来得不是时候,远远看去,全是关门闭户的。这附近一带仿佛就是我们这一群人,和寥寥无几的当地小贩,不再见有人活动。究毕我们是黎明从大马机场赶来的,正常旅客、游客都不可能在这时到达。炮台算是马六甲的一个小小的景观,很小、开放式的景点。特意在炮台前加了个“古”字,实际上仅二百多年历史,在国内最多可用一个老字。由荷兰人在十八世纪末建,炮台的设施及四门古炮依然完好无损。这个炮台,就在著名的荷兰式惹兰叻参红屋后面。它倚河而建,河对面,则是现马六甲城区,一个宁静的小镇。本来没什么好看的,但如仔细看,所有火炮的炮口均指向内陆。应该是殖民入侵者,镇压大马民众反抗的历史见证吧。据一个发资料的当地妇女说:在天气晴好无雾的清晨,登上山顶, 远处海峡的轮船、山下的城堡、都能历历在目。 马六甲因中国山,不仅成了大马古迹,更成了华人文化的发祥地。现在大马一年一度的全国华人文化节,要来三宝山点燃文化薪火,再传至其它州,以示即有文化传承,既承又传的深远意义。三宝山目前的管理权属于著名的华人寺庙青云亭。成了名符其实的中国山。 没有昆仑五岳的威仪 没有峨嵋潇湘的秀丽 远在南洋马六甲海峡 你有国号冠名的底气 六百多年的风雨磨砺 凝聚炎黄的海外后裔 你以坚韧的顽强精神 承载华侨的希望屹立 四、花芭山上 离开马六甲,向新加坡方向前进。在马新交界的一个居住区午餐,自然是特约的华人餐馆。究毕据老板说:至少在现在的马六甲,基本上有一半的华人和华人后裔。那一带的住房,大多有些类似国内现流行的联排别墅区。但排列成了街区式,没有高楼大厦,样式一般化。下面一层大多是店面,自然就没设私家花圃。道路两旁的绿化带,到是有很整齐的热带植物。总体布局及环境看来,比国内没改造的城镇好得多,至少让人没有杂乱的感觉。但和现在很多新开发的小区相比,却不免逊色多了。 其后上路没开多久,就进入了马、新两国海关区。马来西亚的出关不难,只例行的审证签章。两国的海关紧邻、有通道相连,不必出屋,距离也不远。新加坡入关却不然,不但繁琐、且很多明显有勃常理的规定。导游特别强调“一支烟都不能带,否则有大麻烦!” 我先前从地图看,一直以为要过海,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加之我在旅游中用集体餐,都是草草了事,饭后更爱早早走出餐厅。没注意听导游说注意事项,更没有将身上的烟寄存。且出门时行李箱中,顺便丢两盒也成了习惯。这时大马的地导已经走了,真是想送人都找不着人送。导游更是焦急,我说丢它拉圾箱中不碍事吧!出来耍就是丢钱,似乎也不在乎多丢这点!只是想到南洋本就是盛产烟草的地方,也并非禁烟的国家。游客随身带的几支或一两小盒自用烟,碍他什么事?竟将其列为严查重缉之危禁物,实在有点暴殄天物。须知这只是陆路通关,对公共安全无丝毫影响呵!不由想起欧洲游时,只要进入欧盟的范围。不管要经过几个国家,都不会找游客的麻烦。最多由导游去报一下关,从未受到过这种骚扰。真好像在让人认证一条真理,越是渺小的存在越是自大。有如小孩子,总要搞点标新立异的响动,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力。似乎不如此,便无法让人记住他。 本来很轻松的旅程,被左搜右查的一折腾,就耽误了半下午。所幸地接和导游都是从业多年的中年妇女,简单的调整了一下游程,直接把我们引导上了著名的花芭山。让大家先对星洲有个总体印象,更一遂重阳登高的心意。准确的说,这就是一道挺拔的山梁。也是座开放性公园。有游山公路直接上山,设施很完善。公路和人行步道间都装有坚实的隔栏,足见这里对安全的重视。虽说海拔只百多米,在新加坡却是仅次于武吉知马山的第二制高点。兰天碧海、城廓青山,风景特别好。只是赤道带上,阳光格外强烈。这山即靠近繁华的市区,面向海港。可谓脚踏星洲、北看马来,山海相连;西望印尼,海峡相对。站在山顶最高处的观景平台,我顺着导游所指方向放眼眺望。唯见一望无际的的蓝色海面上,烟波浩淼、山屿逶迤,难以准确的辨别。 花芭山没有崎岖陡峭的山路,顺着山脊的梯步斜缓宽敞。没有给游人太大的登山压力。前后山脊都生长着挺拔茂盛的树木,不是其间杂着依山取势,形成的一块块台地花圃、花坛、喷泉、雕像及整洁规则的游览道,在这适合植物生长的地方,很有些热带雨林的模样。而两侧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景色,像两幅风格迥异的图画。一边是海岛海湾、星罗棋布、自然散落的山屿盆地;一边是高楼大厦、层层叠叠、人工堆砌的水泥森林。最高点有一座圆形的半地堡式建筑,墙壁上嵌镶的一二十幅铜版壁画,记录着新加坡短短的几百年历史。导游正在动情的解说,侧面坎下立有一尊玉白的鱼尾狮雕像,头顶被烈日晒得发光。仿佛在默默印证,她陈述的神奇。 狮城的花芭山 尽管你并不雄伟高大 脊梁骨却也十分挺拔 谁只要站上你的肩头 就能够俯瞰星洲天下? 一边是俗尘滚滚骚浪 一边如仙境淡淡清凉 鱼尾狮跃上你的肩头 像一道仙凡隔离屏障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