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小中蕴大的厚重感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季广茂认为:“以一当十、以少总多、以小见大、以简写繁、以用知体、以局部代整体,是中国古代文学宪法中的总纲。”[⑦]同样,小诗不因其短小而失却厚重的内蕴,相反,可以小中蕴大、以小见大、以微知著,见一叶而知天下秋,“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这种小中蕴大的艺术,体现在: 1、从表现上看:小中有大,以“小素材”写“大文章”。 小诗的艺术,正是从“万”取一,从“无限”取“有限”,从“面”取“点”的艺术,也就是要“以少总多”。正如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所言:“以少总多,情貌无遗。”唐朝刘知己《史通•叙事》所言:“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句外。”王安石所谓“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小诗的“寓万于一”的最终目的是“以一驭万”。小诗的“寓万于一”,绝不是将读者局限于“一”,而是用形象的“一”作为想象的翅膀,用“小素材”写出“大文章”,让读者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去遐想、去发现、去探索更为博大的空间。“一”是小诗的外貌,“万”是小诗的艺术容量。 文革无疑是一个宏大的题材。美国诗人保罗·安格尔的《文化大革命》:
我的手拾起一块石头片 我听见一个声音在里面喊: “不要惹我, 我是到这里来躲一躲。
诗人把石头拟人化,以小见大,写出了一场动乱了十年的浩劫。短短四行诗,将一个特殊的时代投影在魔幻的一个寓言场景中,多少深重的灾难、无数悲哀的故事,诗人虽未明说,但却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读者不难想象那场天下大乱的局面以及人民群众所经受的种种磨难。 2、从内容上看:小中蕴大,以“小空间”写“大世界”。小诗是一种滴水藏海的艺术。片言明百义、滴水见阳光。它是阳光下的露水,情绪中的珍珠,能够使读者从有限中领受无限,从瞬时中妙悟永恒。所以,小诗之小,是体式之小,不是内容之小。小,只是就小诗的体积而言,而不是指小诗的内涵。相反,由于篇幅的高度浓缩,小诗的内涵反而是深邃的,要在有限的空间拓展出无限的内容和博大的世界。 严力《负10》:
随着时间的流逝 文革作为背景的 诉苦大会变成了小会 小会变成了几个人的聊天 聊天变成了孤独的回忆 回忆变成了沉默的句子 最后变成了一行数字
1966—1976
老李的孙女说等于负10 诗人举重若轻,将历史时期“1966—1976”视为算式,并得出答案“等于负10”,似乎荒诞,然而,真切地表达了逝者如斯的不可抗拒性,同时,也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史观及其价值判断。 3、从切入上看:小中见大,以“小切口”写“大眼光”。由于小诗语言简短,因而表现内容也更加集中。不论是抒情,还是叙事,或者言志,往往是截取有代表意义的一个断面,不追求事物的过程和展开,从一个小的角度切入社会生活和人的情感。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正所谓“以小景传大景之情”。清代刘熙载《艺概•诗概》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所以,创作小诗切口宜小,要从一个小的点进入,通过深度挖掘,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所以小诗创作,应该是一种“小视角切入,大眼光构思”。所谓“小视角切入”,是指应将最机敏的智慧聚集在最闪光的一点,抓住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来抒写。所谓“大眼光构思”,是指小诗创作应有广阔的视野、开放的思维和丰富的内涵。 杨光的《窗口·和合风景》:
云的天 黛色的山 一线 船叩响了涛声 有鸥鸟 点点
诗人通过窗口静观海天动静,以小观大、化大为小、缩龙成寸、将远近高低的海天摄于一窗。此诗“藏大千于尺幅”,云天苍茫,青山连绵,浪遏飞舟,涛声澎湃,欧鸟点点,一首小诗,竟容纳了如此宏大壮阔的景象。 4、从思维上看:小中看大,以“小机灵”写“大智慧”。小诗的最大特征是它的瞬时性:瞬间的体验,刹那的顿悟,一时的景观。而小诗创作之难,就难在如何用心感悟自然万物、捕捉生活中涌上心头又稍纵即逝的“诗意”,将其转化为可以想象、揣摩并能激发读者情感的“意象”,并用意象暗示一种情景,传达一种心境。所以小诗是机灵之作,只有独辟蹊径、独具一格而使人耳目一新。但“小机灵”还得靠“大智慧”,没有机智、灵妙的活跃思维,显然是难以写出精妙之作的。 台湾诗人朱陵的《生日》:
沉沉的生日 一个垒着一个 压着人下降 到土里去
越来越矮
人生漫漫。但诗人敏感到人生如梦,行将老矣,故而大觉生日之沉重。就像有形的重物,垒筑于人顶。结尾四字,尤其触目惊心。短短五行,写出了中年后生日的感受,概括出普遍的人生惶惑感,令人过目不忘。
八、精骛八极的畅想感 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想象力是文学艺术的翅膀。对诗歌来说,想象力的运用更为重要,没有想象、联想和幻想,也就没有诗。换言之,写诗与读诗都得凭借“悟性”,否则,写不出真诗,阅读也会出现障碍。这就是严羽所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妙悟”,也叫“透彻之悟”,就是一种特别的想象能力与理解能力。毫无疑问,对于精短的小诗创作来讲,想象力更为重要。 1、形象展示。发现不同事物时间的共同点或相似点,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如美国诗人卡尔•桑德堡的《雾》(赵毅衡译):
雾来了, 踮着猫的细步。
他弓起腰蹲着, 静静地俯视 海港和城市, 又再往前走。
诗人匠心独运,用猫的形象来表现雾,因为两者具有共性。诗人用具体的可感的猫来表现抽象的、飘渺的、虚空的、不可感知的雾。这样一来,虚感变成了实感,抽象变成了具体。诗人在轻描淡写之中写活了惟妙惟肖的似“猫”的雾。 圣野的儿童诗《磨刀石》想象奇特:
月亮把夜天 当做一块 蓝幽幽的 磨刀石
磨亮了镰刀 她就要去收割 像麦粒一样成熟的 满天的星星了
诗人站在孩子的视角去观察、去发现,表现出孩子的天真浪漫和丰富的想象力。诗中的联想物、意象“磨刀石”、“镰刀”、“麦粒”、“星星了”具有一定的象征意味,喻示孩子心灵的成长和对劳动的一种渴望与想象。诗歌生动形象,动静结合、富有画面感,洋溢童话般的诗情诗意。 2、时空跨越。小诗抒发诗人的瞬间感受,在内容上享有极为广阔的空间。诗歌中这种大幅度时空与情感的跨跃,往往能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同时也给读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和弹跳点。 法国诗人普列维尔的《公园里》:
一千年一万年 也难以诉说尽 这瞬间的永恒 你吻了我 我吻了你 在冬日,朦胧的清晨 清晨在蒙苏利公园 公园在巴黎 巴黎是地上一座城 地球是天上一颗星
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词藻,着意的修饰,只是简单易懂的几句话,却可生动地描绘出“恋人幸福相拥,瞬间定格成为永恒”如此美丽动人、感人的画面。由远及近,近到一点;再由近及远,远到无限。正是这种跳跃,带来感动、带来震撼! 台湾著名诗人台客的《面对一块化石》:
面对一块化石 内心无限惊慷 亿万年前的一只蝴蝶 突然飞到了眼前
越过时空的海洋 来此和我见面 你是凝固的时间 我只是时间中的一点
其中“亿万年前的一只蝴蝶/突然飞到了眼前”,想象奇特,用笔大胆,以跨越时空的想象展示,令人耳目一新。 3、反常联想。跳跃的、碰撞的,甚至是反常规的、错位的的联想,更能激发读者的兴趣。反常,就是创新。台湾诗人夏辛《甜蜜的复仇》:
把你的影子加点盐 腌起来 风干
老的时候 下酒
短短的十九个字,把爱的理解用正话反说来表达,标题采用矛盾修辞的方式,达到冲突的语言效果。并以“怪异”的、反常规的奇想来写思念,来写离别的寂寞,来写生活的苦辣酸甜之真情;用一个影子的意象表现了一个深沉的情感内容。诗作表之以独特的感受,形之于新异的语言,而达到境界全出的效果,简洁有力、突兀新奇。欣赏这首小诗,我们不禁为夏宇诗中沈郁激烈的情感所感染,亦为诗人天马行空的浮想所倾倒。 朱湘《当铺》:
美开了一家当铺 专收人心 到期人拿票去赌 它已经关门
作者选用美的喻体,是独特的暗喻手法,但它却使美的力量更加勾人心魂和征服力,因而达到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 4、创意设想。无中生有,大胆设想,是诗人应该具备的重要想象力。比如,兰雪的《静听晚钟》: 等我老了 就在体内造一座钟 早早晚晚 举着这把老骨头
高兴了 就敲一下;高兴了 就敲一下
“在体内造一座钟”,只是设想,但是有此依托,诗人就浮想联翩了:敲钟。如果造的是一座寺呢?打坐,烧香,都有可能。 明天的《轻》同样是以创意设想启人思考:
我身上插满翅膀 却飞不起来 我还需要让身体 不断地轻下去 比如 取下两肋插刀 丢弃天地良心 必要时 落下 诚实的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