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563|回复: 9

[讨论] 【对一个诗文本的误读 —— 窃火者评昌耀《斯人》诗】20150808补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8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昌耀《斯人》是首平常稀松的感怀诗(注解1)。
窃火者认为:任何一位写诗的人,都有他的“第一诗人”,也有助他一臂之力的“第一伯乐”的推手者,有此两者,才能成就一位大众诗人挤身众多诗人之舆论之巅,否则只能像“十个海子”孤独的献身诗歌。
昌耀是“大诗歌”诗观的主张和实行者,诗以长句见长,大诗者势必造成诗文本惯用长句来达到宏大的气势。一首优秀的长句诗,语言要保持精简无可删减的骨感,那种为了大诗而写长句的诗,往往将诗推向非诗的绝境。散文诗与诗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写作方式与精神状态。比如257页《一天》长句“记起复苏力大无穷,回味一种渊博豁达大度”词意近似,245页《圣桑〈天鹅〉》长句“但你已转身折向更其高远的一处水上台阶”语意不精,229页《冰湖坼裂·圣山·圣火——给S·Y》长句“他感到一种火的颤栗,一种酒的苏醒,一种踢踏舞步,一种飘然放大的笑容,一种拥抱”词语泛滥……昌耀的绝大多数长句诗,只有三行的《斯人》诗,其简短混杂在那些长句诗,尤为突兀:
静极 —— 谁的叹嘘?
密西西比河此刻风雨,在那边攀缘而走。
地球这壁,一人无语独坐。
1985.5.31《斯人》
《斯人》这首诗并不能体现昌耀诗艺上的成绩,但是,可以代表他对诗有何功用的理解。昌耀是位感时诗人,与他的人生境遇有关,他在诗中那个澎湃的语言少有自哀之辞,处处体现坚强与刚毅的一面,其性深受军旅严治政治教育之气的人所应有的情怀,那种向“大”向“上”向“大叫”的语言,读多这样的诗反觉虚情而乏味,甚为无语。
整首诗以《斯人》贯名。斯人,语出《论语·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即有,这个人,这件事的意思。昌耀《斯人》写的是对某事的感发,感发到连“叹嘘”都不知道了是谁,你看看,这有多悲伤啊。
“极静”是诗人的真实状态,即有对现实体会向外的“静”,亦有向内的“静”精神上的感受,而非“叹嘘”的虚写。昌耀在诗中多次提到独坐斗室笔耕,如禅打坐的写作状态。276页《人:千篇一律》“寂静一人伏案书写”,175页《悲怆》“在我伏案作业的此刻”……不管诗人还是作家,终其是:写手。写文字的人能做什么呢?为追求一切虚浮于心的价值,唯写着证明自己的存在。所谓“价值”都是屁话,没实践意义和可操作,即不能为粮谋亦不能满金屋,不过是一群凄凄孤独人作自欺呤。
《斯人》诗第二行:“密西西比河此刻风雨,在那边攀缘而走”道出“极静”感受的起因。416页,昌耀自述:“我从创作伊始就是一个怀有‘政治情结’的人。”。也许,1985年昌耀正看到一则新闻,密西西比河发洪水,或是其他什么事件,这种状态,如同,当代中国诗人看马航失事就来写诗,听美国校园枪击事件也会来写诗,唯一缺乏畏惧对本土灾难性事件的深究与发问的力量,其对外对内一热一冷伪情怀非外人能知。密西西比河是美国最大的河流,通常以发源于美国西部落基山脉的密苏里河支流位于蒙大拿州的红石溪为河源,全长为6021km,居世界河流第4位,流域面积322万km2,占美国本土面积的4l%,覆盖了东部和中部广大地区。1985年,老布什时代,中美关系还是很美好的,双方经贸关系迅速发展,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互利共赢,政治氛围宽松,作为那个时代里的小人物,曾深受打击迫害的诗人昌耀,为其友好国写写示好诗,倒也顺应时代潮流,正统的教育模式,这叫:主流文化。
《斯人》诗第三行,“地球的壁”这个“壁”根据窃火者查寻数种“古汉语”工具书(注解2)综合《斯人》全诗认为两种解释适合其诗意:
第一种解释方位:边。“地球的壁”用“边”解读,几乎将整首诗的意境全给破坏了,地球只有一个,方位“边”相对于“另一边”,如中间横亘着一堵墙,你站那边,我站这边,即相望也对峙,达不到诗人要的姿态:悲悯。
第二种解释引申:营垒。窃火者偏向此解释。诗人昌耀曾做这样理解吗?营垒:本指军营四周的防御建筑,后泛指阵营。“壁”引申“营垒”,给人以人群众多又团结的固如磐石的意象,贴切曾有军旅生活昌耀的亲身所看所想的经历。
诗人说,自己处在人多又团结的地球,仍感到“一人无语独坐”。诗行中的符号“地球”当然不是纯粹指地球,如同你说:“我吃过鱼了”,这句话“鱼”并不代表全世界2万多种鱼你都吃过,这里“鱼”的意思,对于你告知的那个对象,是你知我知,吃了哪种鱼的。“地球”这词在《斯人》一诗是个“模糊词”如同“鱼”的概念,很宽范。诗人是指自己身处这种人多又团结的环境,指部队这样的环境吗?仍感到全世界只剩下自己一个人,相望着“密西西比河”,痛苦的说不出话,甚有“哀默大于心死”。诗人是被什么堵塞了丧失言语的力量呢?这里没有政治手腕,没有强权压迫,只有人性,出于人的人性对全人类,受之苦难之人的悲悯。
《斯人》诗第二行,明白如是,“密西西比河此刻风雨,在那边攀缘而走”。这行诗的方位词“那边”,为了应和,我们可将下一行的“地球的壁”解读成:地球这边。“壁”在此诗中是个“模糊词”。“壁”本身并不模糊,放在《斯人》这首诗中,“壁”这个字意,就有着模梭两可的意象。
对诗歌的理解,昌耀说:“无论以何种诗的形式写作,我还是渴望激情,永不衰竭的激情”,他把这说成“了悟”或“世事洞明”,可以洞察其身在军营其心向神学。在他的诗中多有体现,甚至直接用做诗题的《慈航》、《僧人》、《给约伯》。
《斯人》诗,“地球这壁,一人无语独坐”,到有几许禅味,“壁”与“无语”,将人引向禅学之“面壁九年”的历史,说的是,菩提达摩别梁武帝一苇渡江到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终日不语,以《楞伽经》为基础,主要方法是“理入”和“行入”,“理入”便是“壁观”,以求:“舍伪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第一,坚持不一,不随它教”,达到涅槃境界。
窃火者认为,“地球这壁,一人无语独坐”,互文此公案之嫌。
“面壁”与“无语”向有密切的关联。《五元灯会》第一卷载,达摩回印度前,他对众门人说:时候到了,你们怎么不各言所得?
道副说: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
达摩说:你只得我的皮。
尼总持说:我今所解,如阿难见阿閦佛国,一见更不再见。
达摩说:你只得我的肉。
道育说:四大本空,五蕴非不,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
达摩说:你得我的骨。
最后慧可礼拜达摩,依位而立。
达摩说:你得了我的髓。
因此,达摩将法衣及四卷《楞枷经》传与慧可,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度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自此,中国有了不立文字的宗门禅。达摩作《血脉论》说:“一切众生,尽是迷人,因此作业,堕生死河,欲出还没,只为不见性。(注解3)”,那是不认识自我。真如禅之“不立文字”,一切“无语”的我们通过文字般若达到自我精神的超凡境界,那是“一个人”的事,谁意会你的精神呢?我们之“无语”非禅之“无语”那般脱俗,我们的“无语”实仍是“迷人”之“无语”。
窃火者读《斯人》是从诗的狭义上对其解读,而非,“看到了伟大性,整体性与永恒性”,“时空转换造就的空灵美”,“如神话般高邈而深邃的天空”广义上的甚至连自己都不知所谓的评鉴。昌耀因其所持诗观而向“大气”,比如,诗中的“巨灵”、“荒原”、“圣洁”……浏览昌耀的诗,他的诗中也承载着对“性欲望”的直露描写和对暧昧情愫的朦胧向往,关于这个可日后另启一篇。
窃火者认为《斯人》不是昌耀写的最优秀的一首诗。窃火者读诗评诗,仅读诗评诗毫无帮闲者说悦耳话,或是搞地方主义行圈子主义,对一位已逝诗人,说的话过于刻薄反觉于心不忍,可是这就是我的真实读感,尤其是对于军旅出身写诗的人,向来厌之观读。昌耀的诗却与其他假大空写套话的人又有所不同,窃火者愿意翻读《人·花与黑陶砂壶》、《头像》、《戈壁纪事》此类优秀作品。
昌耀诗风似承袭郭沫若郭小川风格,昌耀的诗给人以非理性易激动易幻想易高调的效果。昌耀写诗依窃火者观读都可找到其大致套路,一般有两种模式:1、诗的启行高调。启行高调的诗,只能一高到底;2、诗的启行实写,接着虚写,最后实写以做呼应。有兴趣的诗友,可系统的多读读昌耀的诗,《斯人》诗,启行实写,后虚写,最后实写,符合这套路。总体言之昌耀的诗仅停留在适合朗读的承度,我对这样的诗不敢恭维。那些胜赞某诗人者,不知他们有无系统阅读过诗人的大部分诗作?对一位诗人的倾心,受众者很少出自对其诗作的欣赏,因为鉴赏并非谁都可以,受众者更多的是出于对诗人人生经历的同情与向往,比如贵族病逝的成德,比如殉葬诗歌的海子,比如激流杀妻的顾城……当然,还有不公待遇二十余年的昌耀……所以,那么多诗人为其身世渲染,或少时耳聋,或发小口才绝顶,或梦中写诗得诗……翻看历代初建王朝者哪个没有离奇传说异象诏示天授正统的流氓样儿呢?诗界何尝不这样?
[引注]
注解1:
窃火者《对一个诗文本的误读 —— 窃火者评昌耀〈斯人〉诗》一文,兼引文自,1998年12月1版1次《昌耀的诗》。昌耀写了众多的诗,2000年青海人民出版《昌耀诗文总集》后又由作家出版社2010年出版《昌耀诗文总集》。
注解2:
关于“壁”五种工具书的解释。
1、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8月1版2010年8月1次,《辞海·上册》237页。①墙壁。②营垒。③陡峭的山崖。④一边,一面。⑤星官名。
2、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4月1版2011年4月3版2011年4月2次,《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3版·学生实用》21页。①名词,墙壁。②名词,军垒。③动词,坚守营垒。④形容词,陡峭高峻耸立如壁。⑤名词,星宿名。
3、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7月1版2014年2月3版2014年2月5次,《古汉语字词典·第3版》60页。①名词,墙壁。②名词,军垒。③动词,坚守营垒,驻守。④形容词,陡峭高峻耸立如壁。⑤名词,星宿名。
4、长春出版社,2014年6月2版2014年6月1次,《古汉语常用字词典》28页。①名词,墙壁。②引申名词,陡峭的山崖。③引申名词,营垒。④边。⑤动词,驻扎。
5、长春出版社,2014年6月8版2014年6月1次,《古汉语常用字字典》22页。①名词,墙壁,石壁。②营垒,军营。③边。动词,驻扎。
注解3: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达摩著《禅的源头达摩大师〈血脉论〉讲论》朴憨法师,91页。

发表于 2015-8-8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昌耀读得很少,也许是不喜欢。
久不见,问候火。
能如此静心读,是一件难得的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8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认真而精心的读着,真是难得,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8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久未见,问好火火!秋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9 06: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昌耀是湖南省桃源人,抗战诗人。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欣赏他的诗,意义格外重大。
来自: 微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9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火,你的点评很精彩,从时代,我们就有好几个角度来审视它。问候周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9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独特的视角,他的诗还真没有读过,火是个执着而认真的人,远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0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0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喜欢昌耀的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1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侯老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5 11: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