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了一下,《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类似于《阿拉汗布拉宫的回忆》,缅怀昔日的辉煌,伤感眼前的残垣断壁。用吉他演奏还有些哲学上的沉静,听Jean Claude Borelly用小号演奏却是难以承受的情感冲突,奔放的生命的毁灭,那不是心碎,而是让人想死。
不知这是演奏风格问题还是小号这乐器的问题,或者是乐曲本身。Jean Claude Borelly的《晚霞的剪影》曾风靡世界,那时候我还年轻。年轻的时候会把小号理解为热情、奔放、豪迈之类,听着这样的音乐还能写东西,现在不行了,要么是撕心裂肺的感觉,要不就是,很吵。Jean Claude Borelly常被冠以法国抒情小号的名称,我不知道什么叫抒情或者不抒情。最近注意到《大宅门》的主题音乐也很雷人,中国戏曲中就有大量这样的东西。大概只要触及到生活真实的一面,都能让人尝到其中的苦涩,无论你用笑来表达还是用不笑。差别在于,有的艺术家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比如狄更斯,永远透明、诚实、善良;有的则只管讲故事,就像这位西班牙盲人作曲家,噼哩啪啦说完了事,要死要活是听众自己的事情。
顺便说一下,Jean Claude Borelly演奏的《出埃及》(Exodus)也挺好,算是正能量的东西,就像佛经说的“揭谛揭谛,波罗揭谛”,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