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燕人张翼德 于 2015-7-22 08:31 编辑
我一直以为,对你写评就是对自己开刀。因为很多年前我都说过了,我们性子是相近的,诗歌风格也是类似的,说你就是说我。如果我说的不中听了,我怕你挠我。不过看你喜欢我的样子,我就写吧。其实我本来就是要给你写的,可我说你能认真地给我写一首吗,你没理我,我好没趣。反正我是想哪里就说哪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才不管你高兴不高兴。但是,我警告你,你若真的生气,我便掐死你。
我用【末日格格的末日情】做题目,是因为你这几首都是以繁华落尽、斯人独立的基调写的。人生是悲观的,爱情也是悲观的,以悲观的悲剧意识写出来的作品都是感人的。我曾经说过:悲剧是一群人的结尾,悲伤是一个人的事情。因此,我就从你的悲伤说起,从你引用的意象,创造的情景,诗歌的结构来讨论你这组诗歌。
1,《指香》
荒草漫过石径,夏日的园子
有虫鸣,蛙声,晃来晃去的孤影
水榭上的戏台还在月亮升起时,我喜欢坐在老位置
扑一会儿流萤,再听一场戏
那个唱花旦的女子
翘起兰花指,她容貌娇媚
眼眉低垂。她的嗓音清越哀婉
唱到动情处,我也忍不住
落了几滴泪
这是一首回忆的诗,以一个末日格格身份回忆往昔的繁华和青春年华,尤以回忆少女时代为主。从想到故园开始,想起旧时光,想起旧时光里的欢娱和悲伤,以一个流泪的画面终结了回忆,终结了诗歌。诗的意象古典而优雅,诗的情景鲜明而生动,诗的感情真挚而悲伤。
我把它分为三节,第一节写景,第二节写人,第三节抒情。
我们先看第一节,“荒草漫过石径,夏日的园子/有虫鸣,蛙声,晃来晃去的孤影",荒草,石径,园子,虫鸣,蛙声,孤影,你用一组意象将我们带入一个古典、幽深、荒凉的情境。意象简单,而且没有给人罗列繁琐的感觉。这个景可以是王宫本来的样子,也可以是回忆的时候想象的样子。因为人所处的立场不同,景色也可能不同。
这样的开头,应该是中规中矩的,但也是平淡的,需要人继续读下去。相比于此,我更喜欢用一个意象给它新颖的力量,从而吸引人的眼球。写法不同而已,没有那个会更好。就像我对人说过的,你更擅长写景、陈述、以境抒情。
第二节,”水榭上的戏台还在/月亮升起时,我喜欢坐在老位置/扑一会儿流萤,再听一场戏/那个唱花旦的女子/翘起兰花指,她容貌娇媚/眼眉低垂。她的嗓音清越哀婉"。我们说支撑意象的副词太多,会限制它的空间。但特定的时候,特定的场景需要一些限制,有些情感只是在特定的地方才会触发、感动。水榭上的戏台,老位置,这可能是能给你带来特殊感觉的地方,所以才写的这样详细。"月亮升起时,我喜欢坐在老位置”我喜欢这句。它有两个意思,一方面是月亮升起的时候,我才喜欢坐在老位置;另一方面是故意这样写的,其实月亮没有升起时,我也喜欢坐在老位置。诗歌需要这样的复义,因为复义而增添了阅读的乐趣和魅力。“扑一会儿流萤,再听一场戏”,这样恣意、活泼开朗的格格才是人间真性情女子,我喜欢。这是第一个进入回忆的人,是少女时代的我。"那个唱花旦的女子/翘起兰花指,她容貌娇媚/眼眉低垂。她的嗓音清越哀婉“,描写的很细致,也很形象。这个唱花旦的女子,容貌凄美,声音哀怨,仿佛我也看见了,我也听见了。但你写出来,很多人都看见,看过就忘记了,因为这是我们大家心目中的形象。如果有别的戏子不一样的地方,或者用一个细节,是不是会更让人难以忘记。这是第二个进入回忆的人,但暗含了许多人,毕竟还有许多看戏的人,但你没有描述他们。不过这样使荒凉、肥大的院子只有两个人,更显得凄凉而哀伤。
第三节,"唱到动情处,我也忍不住/落了几滴泪".是的,这几滴泪是必须要流下的。谁敢轻言不流泪,只是未到伤心时。这里可以是因为戏本身而流泪,也可以是因戏而想到自身而流泪,甚至可能是因为回忆,今昔对比而流泪。反正这流泪是真挚的,也是感人的。诗写到这里,可以算是一首很好的诗。但流泪过后,更感人肺腑的还应该有,还可以再挖掘的深刻一些。毕竟由景到人,由人睹物,因物因景而抒情,实在是太老套的写法。如果你不是为了急着下一首的话,还应该写的更好。因为能写到这里,只是一层意思,只是以境抒发了自己的感性,如果还有理性的感触,会不会更好。
是一首安静下来写出的诗,但这不是我想要的,我不希望你只是借古人而简单的哭自己。因为我知道这是你即兴而作的,下意识而写的。我需要更认真,更真挚的写作,猫姐,你说那。
2,《昙石》
这一颗顽石,还未通灵
他在青埂峰上眺望人间的浮华
还不知道一场梦的大悲大喜
不能在七情六欲中彻悟成佛陀
而我未尝情事,未曾读过
《石头记》的结尾
只记得凤冠霞帔的姐姐
没有幸福。她在额娘的怀里
失声痛哭,八抬大轿
抬进了冷森森的深宫
我再也没见过
她回来
这一首你从石头本身写起,进而转入自己的故事,从自身的经历抒发感情。我感觉和上面的一样,应该分为三节。第一节描写石头本身,第二节记叙人生的一个经历,第三节从经历中抒发对王宫爱情和人生的看法。
第一节,“这一颗顽石,还未通灵/他在青埂峰上眺望人间的浮华/还不知道一场梦的大悲大喜/不能在七情六欲中彻悟成佛陀."这是红楼梦开端的那块石头,你用爱情的观点把它拟人化了。从物说物,以赋起笔,未尝不可。可写这么多,都是意料中的事情。很简单的事情,浪费的笔墨有点多?毕竟我们都知道这是一块无才补天被遗留下来的石头。如果你给我们不一样的看法,我们或许会耳目一新。你劝我要节俭,要节制,你自己为什么没有克制情感,不为了意而省略象和言那。
第二节,”而我未尝情事,未曾读过/《石头记》的结尾/只记得凤冠霞帔的姐姐/没有幸福。她在额娘的怀里/失声痛哭,八抬大轿/抬进了冷森森的深宫"我知道,你读过红楼梦的结尾的。你估计说的是格格未读过吧?“而”真是太有魅力了,常常就被熟练写诗的人借用了,很自然的转到下一节里。我多么希望我们都不用而,而用别的更自然的来代替它。只记得凤冠霞帔的姐姐,没有幸福。这个好。一句话就点明了,物质的富有不是幸福。而且叙述出嫁的场面也很简略,很感人。姐姐出嫁,这是一个人生的细节,一个很重要的细节,你用这一个细节,给我们描述了身为格格的迷茫、孤单、不自由、悲伤的生活。我说的你善于以景抒情就在这里。很简单的语言,很深厚的感情,很值得我学习。
第三节,“我再也没见过/她回来"这句也好。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画面是那个深宫深的再也走不回来,隐含的是皇宫大院、侯门将家深似海的意思,而且很形象。
这首和上面一样,我还没看到我想要的,还是一个写景抒情的好诗。不过多了一个石头的铺垫,有了一个转折,使诗显得不是那么一目了然。
3,《僧敲月下门》
稻草搭屋,竹枝围篱笆
几亩薄田养家糊口
有疼爱我的相公,为我遮风挡雨
戏台上唱着牛郎织女
我听得倦了,转过幽幽的长廊
回到我的更加冷寂的闺房
月色勾人,我忽然想等一个人来
敲响我的房门
这一首就比前两首好多了,有想象中的造景,有现实中的写景,有期望中的梦境,诗总要这样千转百回的才好。因为来来往往间多了诗意的空间和想象的余地。诗总要含糊多义,表述的不明确,而更有想象的艺术张力。我希望你越写越好,越写越有感觉,这才是你,这才是我想要的你。既然我都说了,是三个境,那么就从这三个境说起。
第一个,”稻草搭屋,竹枝围篱笆/几亩薄田养家糊口/有疼爱我的相公,为我遮风挡雨.’这是一种想象的生活,一种理想化的生活场景,所以我成为想象中的造景。稻草屋,竹篱笆,几亩天地,一个爱人,这是山水田园般的生活。这是你想要的,也是我想要的。只不过在现代文明的冲洗下,它显得越加可贵难寻。
第二个,"戏台上唱着牛郎织女/我听得倦了,转过幽幽的长廊/回到我的更加冷寂的闺房",也许想象只是想象,也许是牛郎织女的歌声打断了我的想象,反正想象总是要破灭的,人终归要回到现实。那么这一个我就成为现实中的写景。长廊、冷寂的闺房,这两个意象简单地写出了现实的境况。这里好的地方是,由想象的失落,转入现实, 又写到听倦了牛郎织女的歌唱,这是对失落的叠加,再次渲染了自己向往的破灭,生活的失意。
第三个,“月色勾人,我忽然想等一个人来/敲响我的房门".现实是悲观的,但总有希望。生活多姿多彩的魅力,常常就在于有了希望。因此,我也在等,那个人来,敲响你的门,带给你一个全新的世界。所以我称之谓期待中的梦境。这个结尾比前两个好多了,没有把意思说死,有了想象的余地。诗因为想象而有了张力,诗同样因为读者的想象,而宽展了张力。这里还有一个妙处,就是改变了原古诗的意境,是一个少女,在等人来敲门,而不是深夜里,一个僧人在静静地敲门。原诗着重是诗的静的意境,而你不仅是静,还有期待,还有未来。
4,《突然风起》
如果你来,我就为你点一盏明灯
你不必落发,斩断六根
不必为荒谬的传言,爱上一个女鬼
你看,月亮落了下去
天明前,我们来不及谈一场恋爱
突然的风吹灭灯盏。戏台上,唱花旦的女子
她转身,低唱,她幽怨的样子
像极了我的前生
这首和第一、第二差不多,写的很好,也很感人,但总缺少最感人的部分。读过需要留下点什么,这应该是我想要说的。不一样的只是,前面两个以景和物开头,这个以爱的言论开头而已。反正都说了,这个也随便扯几句。
第一节,“如果你来,我就为你点一盏明灯/你不必落发,斩断六根/不必为荒谬的传言,爱上一个女鬼”。诗忌讳直叙胸臆,但有时候偶尔吼两嗓子,也未尝不可。可以增气势,长形象。这一句和下一句,我只当你为特定的人许特定的爱的誓言。'不必为荒谬的传言,爱上一个女鬼‘。人鬼生死恋吗?没必要这么凄凄惨惨戚戚吧!
第二节,“你看,月亮落了下去/天明前,我们来不及谈一场恋爱/突然的风吹灭灯盏。戏台上,唱花旦的女子/她转身,低唱".你一写到“你看”,我就知道,你要造景了。"月亮落了下去/天明前,我们来不及谈一场恋爱/突然的风吹灭灯盏",天明前来不及谈恋爱,天亮了,也可以开始,这句话不给力呵。这句应该写的更深刻,虽然有下面的突然的风做铺垫,我觉得这一个境没有造成功,给人的震撼还不够。“突然的风吹灭灯盏”,这阵风是来的突然,我故当做你是想突然进入一段回忆吧,这样想来就妙了。
第三节,'她幽怨的样子/像极了我的前生‘。比起开头的豪迈,这样的结尾有点无力,收的太早了。和第一个差不多,缺少一种震撼人心的东西。因此有点头大失调的感觉。写的多,有一种惯性,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哪里感人就在那里落笔,突然意尽就写不下去了。我们要克服这种惯性,你说那。
我这样断章取义,可能撕裂了你诗歌的整体美,但最近我没事翻着一本诗歌细读理论,所以你就忍着吧。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你很少用比喻和象征,反讽,或者用意象自己说话,这真是多年以来才发现的一个特点。你有意这样吗?
5,《有一朵乌云被吹落在地》
我想翻过这堵高墙,在乌云落地前
去街道上看看百年后的人间
想在夜里,你们都睡着了
风轻手轻脚地阖上门窗。我就可以离开
乌云遮住月光,天,黑得让人欢喜
我在大街上走来走去。没有人,认得那个
叫十七格格的女子。这样多好
等一阵狂风,把乌云敲落在地上。我分明听见
哗啦啦的雨声,替我哭了一场
这一首,虽然也只是一个想象的情景,和第一个差不多。但因为感情的千变万化,你牵引着人随你而翻墙走道,欣赏街景,一会安静,一会感伤,一会欢喜,一会痛苦。我们跌在你的感情漩涡里,我们愿意为你随波浮沉。我曰无它,唯真情真性尔。
这一首我还分为三节,第一节两个想,第二节想象中场景,第三节想象中的想象。
第一节,“我想翻过这堵高墙,在乌云落地前/去街道上看看百年后的人间."’想在夜里,你们都睡着了/风轻手轻脚地阖上门窗。我就可以离开."这两个想,用字简单,但充满了内蕴,尤其第二个。第一个想因为墙和街道这两个实实在在的意象,看百年后的人间,也感觉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你总是这样故意任性,你故意的让我有些相信你。诗的语言需要这样的谬论,我也喜欢你这样自然的表述,而且是在去掉修饰的情况下。第二个想,你用了一次拟人,把风人格化,而且这样的不明显,这才是让人欢喜你的地方。”我们睡了,你就可以离开“,为什么?这个没有直接关系的假设给了我转折,给了我想象。是因为我们安静的睡着而高兴,还是因为我们睡了,你才放心,想要去做一些自己的事情。我喜欢这么写诗的你,霸道、随意、任性、而又显得那么自然。
第二节,”乌云遮住月光,天,黑得让人欢喜/我在大街上走来走去。没有人,认得那个/叫十七格格的女子。这样多好“.天,黑得让人欢喜。这句好,这样突然冒出来的句子才是真正的诗意,我们需要这样的灵性和发掘。我们不仅要考虑怎么写,还要考虑写的什么。就这样一句,我感觉这首诗,你没有白写,这首诗,我没有白看。"这样多好",这样其实多么不好。但为了下句,我知道,你在正话反说。当然,也可能是因为突然放下了格格的身份,可以自由、大胆地生活而感觉这样多好。但我愿意从两方面去揣摩,才真是这样多好。
第三节,"等一阵狂风,把乌云敲落在地上。我分明听见/哗啦啦的雨声,替我哭了一场.”这样的结尾就绝妙多了。你在想象的世界里又想象了一个场景,而且这个场景是一个过程。是的,雨替你哭不是结尾,而是过程。诗因为没有结束,没有把话说死,把意说尽,才有余味。我们追寻的不一直是没有揭示,没有写出的那部分吗?
这一首,我拍你马屁,是因为真的打动了我,你不必自喜。前面的我说的坏话,也不必恼恨,我说你也是说我自己。只要没有破坏你和情僧的对饮,我就阿弥陀佛了。
谁让你那么爱玩,我翻来翻去都没找到你认真写的诗歌,这个我偶然碰到了感觉不错,就随便唠叨几句。而且我们很多地方,尤其是细节,处理的不太好。狗尾续貂,粗枝大叶都是难免的,我们应该省略那应该省略的部分。
艾略特说过:诗是节制情感,而不是放纵情感,诗是克制个性,而不是放纵个性。借此,与你同勉。也算还了你的旧债,不枉我写这么多的口水。你爱不爱就这样了。反正,我说过了:你敢生气,我掐死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