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636|回复: 5

谈谈旧体诗词的用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6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清风冀 于 2015-3-26 13:27 编辑

谈谈旧体诗词的用韵
根据讲稿整理\清风冀


        一、韵书的源流
        在我国历史上,写诗、填词、作曲,在一定时期内大体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用韵标准,这就是各种韵书。
        从现有的史料看,中国文字的字声,在南北朝以前还没有被专门研究过。南北朝以前,虽然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诗歌,但究其字声和用韵,并没有一个可以确定的规范。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四声规律逐渐被发现,并出现了最初的“格律体”诗歌——永明体(也叫齐梁体),涌现出沈约、谢脁、王融、徐陵、庾信等一大批“格律体”诗人,并产生了“四声八病”等最早的格律学字声学基础理论,而韵书并没有在这一时期正式出现。
        隋代陆法言总结了南北朝声律学理论,开始将汉字以四声分类,编撰出二百零六韵的韵书《切韵》,成为千古韵书之祖(在清代以前,都认为《切韵》是二百零六韵。近几十年来,发现几本唐写本的韵书,从而考定《切韵》为一百九十三韵:平声五十四韵,上声五十一韵,去声五十六韵,入声三十二韵),然而《切韵》很久以前就失传了。继《切韵》之后,唐代孙愐编撰《唐韵》,宋代陈彭年等编撰《广韵》,宋代丁度等编撰《集韵》。这些韵书基本继存了切韵的编目,由于韵分得太细,写诗很受拘束。
        唐初许敬宗等人奏议,把二百零六韵中邻近的韵合并起来使用。南宋时,江北平水人刘渊编写了《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二百零六韵合并为一百零七韵。因刘渊是平水人,后人将其编写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称为“平水韵”。金代王文郁编写了《平水新刊韵略》,又把“平水韵”的一百零七韵改并为一百零六韵。这就是后来通行的“平水韵”。清代将“平水韵”改称为“佩文诗韵”。
        题外话:王力先生曾指出,因为“平水韵”是根据唐初许敬宗奏议合并的,所以,唐人用韵,实际上用的也是“平水韵”。按这个观点,象清代的《佩文韵府》、《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韵书,不但可以说明清代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说明唐宋律诗的用韵。这是有道理的。

        二、诗韵趋简
        前边说了,由于韵分得太细,写诗很受拘束。唐初许敬宗等人奏议,将《切韵》二百零六韵中邻近的韵合并起来使用。南宋时,刘渊编写了《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二百零六韵合并为一百零七韵,形成了通行到现在的《平水韵》。到了明朝,根据所谓中原“雅音”,把旧韵归并为平、上、去声各22部,入声10部,,编制了76部的《洪武正韵》。到了清代,人口迁移更加频繁,民族融合更加充分,语音也更加混杂。为了统一科举用韵,康熙时期编制了《佩文韵府》,106韵基本延用了“平水韵”的韵部。二十世纪初,随着清庭的推翻,终结了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平水韵”不再作进身考试的标准用韵,“平水韵”字声与当世实际语音脱节的缺陷也日益为诗家所诟病。特别是新诗的兴起,旧声对诗歌创作的束缚越来越明显,改革诗韵也越来越多地被诗人提及。这一时期,引入了西方语音学研究方法,很多有见地的诗人主张与时俱进的采用更加符合现代汉语发音习惯的“宽松的押韵”,简化韵部,邻韵通押。1965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了《诗韵新编》,将诗韵简化为十八韵,保留了入声,满足了“宽韵”的要求,让我们写诗填词的用韵范围更加广阔。本世纪初,中华诗词学会发布了《21世纪中华诗词发展纲要》,提出以普通话作基础,实行声韵改革。2010年正式发布了《中华新韵》,进一步将诗韵简化为十四部,取消了入声。
        一千三百年间,诗韵由最初的二百零六韵到现在的十四韵,极大地简化、方便了旧体诗的取韵,极大地促进了旧体诗的创作和交流。

        三、诗韵趋简的原因
        《论语•述而篇》:“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东汉郑玄也说:“读先王典法,必正言其音。”言语异声的先秦时期,鲁国的孔子平时讲鲁地方言,但在正式场合,就用大家都接受的“雅言”了。雅言其实就是当时的普通话。周秦以后,随着京城的迁移,作为雅言的基础方言被不断地“雅”正。但都趋向以各地京都方言为国语。秦汉之关中话,唐之长安话,宋之汴梁话先后为各地标准雅言。金、元、明、清定都北京,自雅言然就是北京话了。也就是说,随着北人南进和都城迁移,作为官方语言的“雅言”不断地发生变化,并且越来越逞现出与其他地区方言相互影响相互混杂的局面,特别是元以来定都北京,北方音逐渐成为标准音,而北方语音中并无入声(古音中的入声已经“派”到平上去三个声部去了),这就使得做为标准诗韵的“平水韵”与现实字声差距变得越来越大。在诗词中则表现为借韵、邻韵通押、入代平声,以及进退格、轳辘格等特殊诗韵。在私底下,诗人用韵则更加随意,以至于方言入韵。
        人口和迁徙造成语音的杂合,都城的迁移造成雅言的变换,而政权则确定了雅言的基本语音。文字的字声在这个变化中逞现的是简化归并的趋势,特别是入声在北方语系中的消亡,从声部上简化了汉语语音,对古声产生了致命性冲击。韵书适应这种变化,诗韵从简,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平水韵和新韵
        《平水韵》一百零六韵,分为平声三十韵,其中上平声十五韵,下平声十五韵(所谓上平声、下平声,也就是平声上卷、平声下卷的意思,因为平声字多,就分为两部分,没有别的意思)。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
        《诗韵新编》(十八韵),分为一麻(韵母 auaia 同属一个韵部)、二波(韵母 ouo)、三歌(韵母 e)、四皆(韵母 ieue)、五支(韵母 i ( zhchshzcs 声母,与七齐有别)、六儿(韵母 er)、七齐(韵母 i (属声母 bpmfdtnljqxy,有别于五支)、八微(韵母 eiui)、九开(韵母 aiuai)、十姑(韵母 u)、十一鱼(韵母 ü)、十二侯(韵母 ouiu)、十三豪(韵母 ao)、十四寒(韵母 anianuan)、十五痕(韵母 eninun、ün)、十六唐(韵母 anguangiang)、十七庚(韵母 enging)、十八东(韵母 ongiong)。
        十八韵细分为平声十八部、仄声十八部和入声八部。
        《中华新韵》,一麻(韵母a, ia, ua)、二波(韵母o, e, uo)、三皆(ie, üe)四开(韵母ai, uai)、五微(韵母ei, ui)、六豪(韵母ao, iao)、七尤(韵母ou, iu)、八寒(韵母an, ian, uan, üan)、九文(韵母en, in, un, ün)、十唐(韵母ang, iang, uang      )、十一庚(韵母eng, ing, ong, iong)、十二齐(韵母i, er, ü   )、十三支(韵母-I,零韵母)、十四姑(韵母u)。
        各韵另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
        另,《词林正韵》
        《词林正韵》是清人戈载“取古人之名词参酌而审定”。编纂的一部词韵书,书分三卷,分平、上、去三声为十四部,入声为五部,一共是十九个韵部。他的这部韵书是依据前人作词用韵的情况归纳,戈氏所分的词韵十九部,事实上也是进一步归纳诗韵“平水韵”而来。其结论却多为后人所接受,论词韵之士多据以为准。
        《词林正韵》将“平水韵”的邻韵进行了合并,并保留了入声,与新十八韵《诗韵新编》极为相近。个人以为在当前新韵争议严重,难有一部韵书一统韵林的情况下,《词林正韵》作为诗词的共同共韵书使用,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第一部:平声:一东二冬通用
                     仄声:上声一董二肿、去声一送二宋通用声一送二宋通用
        第二部:平声:三江七阳通用
                     仄声:上声三讲二十二养、声三绛二十三漾通用
        第三部:平声: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通用
                     仄声:上声四纸五尾八荠十贿[半去声四寘五未八霁九泰[半十一队[半通用
        第四部:平声:六鱼七虞通用
                     仄声:上声六语七虞、声六御七遇通用
        第五部:平声:九佳()十灰()通用
                     仄声:上声九蟹十贿()、去声九泰()十卦()十一队()通用
        第六部:平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通用
                     仄声:上声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去声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通用
        第七部:平声: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一先通用
                     仄声:上声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去声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通用
        第八部:平声:二萧三肴四豪通用
                     仄声:上声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去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通用
        第九部:平声:五歌[独用
                     仄声:上声二十哿去声二十一个通用
        第十部:平声:九佳()六麻通用
                     仄声:上声二十一马、去声十卦()二十二祃通用
     第十一部:平声:八庚九青十蒸通用
                     仄声:上声二十三梗二十四迥去声二十四敬二十五径通用
     第十二部:平声:十一尤[独用
                     仄声:上声二十五有去声二十六宥通用
     第十三部:平声:十二侵[独用
                     仄声:上声二十六寝、去声二十七沁通用
     第十四部:平声: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通用
                     仄声:上声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豏、去声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通用
     第十五部:入声:一屋二沃通用
     第十六部:入声:三觉十药通用
     第十七部:入声:四质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通用
     第十八部:入声: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六叶通用
     第十九部:入声:十五合十七洽通用
        五、用韵就是用声
        我们常说用新韵旧韵,其实质是新声旧声。“诗韵”是建立在“字声”基础上的,作诗时取用什么样的诗韵必须附合什么样的字声。也就是说字声是基础,“韵”基于“声”而存在。
        诗词中的用韵,叫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一个字如果出现在韵脚上叫韵,如果出现在诗行中,它的平仄音(字声)就叫律了。我们常说合律出律,指的就是句子中某些平仄固定的位置字声用的正确与否。正确了叫合律,错误了就叫出律,或失律。
        在现实中,很多旧体诗爱好者、特别是初学旧声者由于对旧声不熟,在使用字声时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朋友对用韵有片面的理解,以为用韵只是韵上的事,只要韵押对了,诗的格律就没有大的问题了,具体体现在韵字的规矩和诗句中的字声的杂乱。在韵的位置上基本能按旧声的标准用字,而在诗句的其它位置上,常常出现入声混用为平声,使得声律含糊不清,不新不古。出现这个情况,主要原因是没有厘清新旧声的相互关系。
        旧声在前讲的很多,就不再赘述了,下面重点讲讲新声。
        我们所讲的新声,指的是以普通话为代表的现代汉语语音学分类,区别于旧声的字声体系。简单地说,就是普通话里的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在新声里没有入声这个概念。旧声中的入声哪去了呢?“派”到平、上、去三声里了。所以说,如果我们按新声写诗,就不能有入声这个概念出现;而按旧声写诗,入声字无论今天读作平仄都必须严格作为仄声使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新旧声不能混用。新旧声分清了,字声确定了,无论你用新声旧声,写诗填词时格律才不会出现问题,用韵自然就更不会错了。
        还有一点,既便是当代,旧声在诗词界依然占有绝对统治地位,一首诗如果不加以特别注明,例以旧声“平水韵”论。如果你用的是新声,或者用的是词韵,则请标明“新声”或“词韵”等等,以免误读。
发表于 2016-4-15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们按新声写诗,就不能有入声这个概念出现;而按旧声写诗,入声字无论今天读作平仄都必须严格作为仄声使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15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正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16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袭长空 发表于 2016-4-15 21:44
如果我们按新声写诗,就不能有入声这个概念出现;而按旧声写诗,入声字无论今天读作平仄都必须严格作为仄声 ...

居然看到长空哥哥。呵呵,记不清多久没见了呢。问你早安。依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16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蔓哚儿 发表于 2016-4-16 07:39
居然看到长空哥哥。呵呵,记不清多久没见了呢。问你早安。依依。

问候依依妹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16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好好好。有空就来转转吧。我都没多少认得的了,现如今这里头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23 19: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