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974|回复: 0

槟郎诗歌例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5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槟郎诗歌例析
  11文秘 顾帆
  在大学生涯中,我听过许多老师的课,有许多老师给我的印象很深,其中一位是槟郎。槟郎是老师的笔名,原名是李槟,我曾上过他的现当代文学课和旅游文学,他除了老师这个身份之外,他还是一个诗人。
  从前在旅游文学的课堂上,当李老师为我们介绍完风景之后,接下来他就会和我们交流他有关那个景区的诗文。先前通过他给出的景区资料,我们对景区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比较抽象的层面,只是对景物名称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有所了解,这时我们再读李老师给出的诗文,我们对景物的了解程度就会加深。透过诗文典故,我们能够了解到景物的历史渊源以及它的一些有趣的传闻,而诗人对景色的叙述也让我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时我们还能从诗中读到诗人表达出的情感,有些寄托了他对历史的哀叹,有些则表达对景色的热烈赞美。
  这次,我有幸能够再次上李老师的课,不过内容是欣赏现代的新诗,因此,较之从前,我会有更多诗歌供我去阅读,尤其是李老师写的诗歌,我也能读到更多了。当我大致阅读李老师的诗歌以后,首先令我惊讶的是李老师居然会有如此多的诗,他诗歌的内容非常的广泛,有借景抒情的,有描绘景物的,有记录生活中的重大事项,有寻求精神寄托的等等,这里的每首诗歌读来都耐人寻味,细细品味总是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发现。
  李老师是个非常爱国的人,他对我们祖国的发展时刻关注着,因此,当我翻看李老师的诗歌时,我就看到了《声援果敢华人》和《哀悼大水桑村民》。
  此时此刻,果敢华人的“家园”、“文化”和“生命”都受到缅甸军政府的侵害。他们的先辈曾经避难于此是不想臣服于清廷统治,他们在那繁衍生息,“固守汉家威仪”,传承着中华文明,但是战争逼迫他们又重新与中华大陆分裂,他们不得不在缅甸生活,处于“身在缅甸心在汉”处境。后来果敢人民和缅甸政府达成协议获得高度自治,可是由于汉奸的破坏,果敢人民又失去了难得获得的自由。槟郎老师对这些为自由而奋战的国外华人们竭力声援。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云南的大水桑树村的居民也受到了波及与伤害,诗人见状后无比悲痛。他首先要请联合国主持公道,他们这些平民过着自己平静的生活,可是这飞来横祸将他们带到万丈深渊,他们的死太不值得了。反思这事情的背后,就是那场该死的战争,缅甸政府为了自己的私利,违反协议和人道,将果敢人民限于水深火热之中。在事情发生之后,国内的行为令诗人大失所望,他们完全不管国外华人的生死,一直是在坐看他们的死,而更可气的是那些人,对内是“暴狠”,对外“无能”,完全放弃了自己的守卫人民的责任。诗人发出哀嚎,要让缅甸法西斯主义者血债血偿,让他们得到应有的报应,
  《朱元璋见李自成》则深刻地揭示我国传统专制的虚伪性以及民族的劣根性。诗人借明王朝的创始人同明王朝终结者的对话,讽刺了专制集权的虚伪性以及自私,他们表面上为了天下苍生,实际上是为自己的个人利益。因此当李自成说“你我本是同一类人”时,朱元璋却反而说“反我朱家的江山,我恨不得将你满门抄斩”,由此将朱元璋的本性完全暴露出来,这也说明专制的本质是利己,而非为民。正当这两人争论不休时,日本天皇和美国总统过来“凑热闹”了,日本虽然也是专制统治,但是它并不像中国换姓那么频繁,日本天皇是“万世一系不换庭”,而美国早已实行民主选举了,当看到这些后,朱元璋和李自成的和解由不可能成为可能,并且还托梦子孙——莫违祖制,这些举动体现了中国人的愚昧与固执,他们的视野变得狭窄不愿接受外界的变化,他们也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采纳别人的意见,诗人借朱李二人将中国人的劣根揭露出来。
  我也发现有不少诗是李老师对自己的一种反省。
  《夜间行路》是诗人对自己的一种审视。诗人认为人生路是黑黯而又漫长的,在路的周围充满着各种恐怖的“群魔”,但是诗人心中的目标却并不会被周遭的这些所迷失掉,反而变得更加的坚定了。在行路过程中,诗人听到各种人因社会的不公发出的怨诉声,心中虽然害怕,但仍然咀嚼着这些人“哀痛的灵魂”。诗人在咀嚼后呼喊出内心的感受,可是不管他如何地努力,始终都无法得到回应,在他周围的人对他的呼喊漠不关心,而他内心的孤独也没人能够帮他消除,他虽有不甘,也只能无奈地孤独地继续往下走去。可是再当他看向周围人的时候,发现这群人正在进行着对个人偶像的颂圣活动,人群的呼喊声越来越响,而原本心中的恐惧却因这声声呼喊消失了,相反整个人变得特别不舒服,是一种特别恶心的感觉。这种感觉让自己的视觉也变得迟钝,甚至都无法看见日月,只能依稀地觉得那些是“星光鬼火”在闪烁。正当他在昏迷的时候,那些心怀不轨的恶人想要对他下黑手,可是目标明确的诗人在这种情形下,意识到了危险,于是就急忙离开这种是非之地,朝着心中的目标疾行。
  《咏韭菜兰》也是诗人自我反思的一首诗,诗人看到路旁的韭菜兰,韭菜兰虽然不能食用,但是它的花朵很漂亮,它成片地生长在在小区的行道边,美丽的花朵“让绿草惭愧地低首”。韭菜兰与韭菜很像,它勾起了诗人的感慨,诗人也像韭菜兰一样是“乡土族裔”,可是他还是“阴差阳错地进了城市”,诗人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无可奈何,但是即便如此,诗人认为“既然已飘落到新天地,那就增加卑微的美”,以此来振奋自己,使自己能够继续向前进。
  诗人通过审视自己,坚定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着,可是他也发现他是孤独的,于是他就想不断地去寻找着自己的知己,《雨花台的梅花》、《腊梅花开》、《秋病念菊》、《多情的萨福》和《平安夜想念耶稣》则很好地体现了这点,诗人借助梅花、菊花以及历史上的名人来寄托自己的情思,他希望与这些知己一起朝着自己的目标奔去。
  《雨花台的梅花》里,雨花台东北岗的梅花色彩鲜艳,可惜却无人欣赏,只能孤独的开放着,诗人此时是孤身一人,此地寂寞绽放的梅花给孤独的诗人带来暖意。诗人望着这片花海,想到了历史上的杨邦乂和方孝孺,他们如同这梅花一样孤傲地绽放在历史的长河边,在历史上他们舍生取义,傲骨铮铮,诗人要以他们为榜样为人类的自由解放而拼命奋斗,并希望能够将这份精神继续传递下去。《秋病念菊》里,诗人时刻想着菊花,尽管他还处在养病当中,在菊花盛开的秋季,诗人四周寻找它,他找遍小区仍无收获。诗人就开始想念乡下生活,在乡下的草舍边,有大片金灿灿的菊花等待着他,那些隐逸之士是能够慰藉他“寂寞的年华”,让他的生活充满乐趣。
  萨福是古希腊的女诗人,诗人在《多情的萨福》里想象着和她在深夜相望,诗人被她的琴声深深地吸引,甜美的歌声在滋润着他的喉咙,诗人也期望能和她在另一个世界中相会。《平安夜想念耶稣》里,耶稣为了拯救人类而牺牲,对耶稣的死,诗人认为他说出了世间的真相,他的死变得更有意义。诗人槟郎为自己置身上帝的使者的行列其中感到欣喜,并希望借助诗歌创作来“走向命运中的各各它”。
  细细阅读诗人的诗,我发现有大量的诗篇是描写景物的,这些景物都贴近我们的生活,有些甚至是我们学校的景物,通过这些诗歌,让我对校园的景物也有了不一样的认识。《请吃海棠果》里,诗人偶然发现教学楼边的美丽花朵,他在询问许多人之后才知道那是海棠花,等到它结果之后,贪嘴的诗人尝后觉得不错,以后就不断地像人推荐,诗人认为这是人与自然亲密的表现。《解溪河堤的杨树林》中,诗人对学校旁边的解溪河原本不在意,可是当他认真回望这河上的杨树林时,他为那些杨树的精神品质所“感喟”,这些树孤独地树立在河道上,它们周围有许多人经过却被人们立刻忽视,他们在四季更迭中顽强地生长,诗人为这坚韧的生命深深折服。《道旁桂花香》中,开在教学楼边的桂花香气扑鼻,它们深深吸引了诗人匆匆的脚步,诗人称它是“平民的花朵”,而桂树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诗人误以为进入传说中的月宫。
  有些作品是诗人的思乡之作品。诗人看到经过现代化改造后的故乡,从前记忆中的景物早已不存在了,诗人通过回忆故乡的景物来怀念从前的生活。《怀念大力寺水库》中,诗人回忆儿时放牛戏水的场所正是大力寺水库,儿时的美好回忆始终在大脑中存在着,每次回到故乡,诗人总是要到那里去寻求安慰,观赏大力寺水库的景物来减轻自己内心的痛苦,然而,随着故乡的飞速发展,曾经的美景早已不复存在,诗人对此感到吃惊,也对此感到深深的惋惜。《故乡的洗耳池》中,洗耳池是故乡传说中的一个景物,诗人在大学期间曾探寻过,但是没能找到,等到三十年以后再回去看时,其他的景物也在逐渐的消失,诗人对此伤感不已,在他记忆深处,最令他难忘的是洗耳池,面对这逐渐陌生的世界,诗人想要隐逸来摆脱现实。
  槟郎老师还有许多作品,我只是选取其中一部分来分析。在阅读这些作品中,我感受到李槟老师不同常人的想法,这些想法体现了他不同寻常的人格。我希望李老师的诗歌成就越来越大。
  2015-3-2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23 18: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