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异国他乡的情怀
以前也有读过大叔的作品。记得早两年大步的作品中常能见到异国的意象词,比如朗姆酒什么的。虽然这能给读者来异国风情的气息,但是在中国读者还是受中国几千年的诗歌影响大些。甚至超过西方传过来的诗歌理论与表现手法。所以我个人对中国古诗中的大写意更看重些。从这组中可以看到大叔的诗歌在转型期,即由异国的风情转到关注现实,加上大叔本来就是溶古入诗的高手,所以在大写意方面做的比多数人好。一个好的诗人,就在于他的不断尝试与进取。如果几年前看一个人的诗歌是这样的感觉,现在看你的新作还是这个感觉,那还有什么吸引力可言?好诗人也应当给诗歌不断换上新颜色,保持它时时如新。
大叔的诗歌还有一大优势就是在非线性写作上的动作很熟练,非线性在今天还不能完全被定义。只是相对线性来说的,这本身就存在了一定的先锋性,加上这样的尝试有时能给诗歌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现在读诗很少有人关注诗人的生活背景与写作背景了,好在大叔是论坛的名人,对他的消息多少有点听闻。他常年天南地北的出差,对于异国的风俗与人文地理见识多了对于写作也是有好处的。像我以前就写过
给我波澜
给我壮阔
给我曲折
万卷金书铺不满万里路
所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当然像我样的小民只能去读书了。一天上班十几个小时,睡觉还差时间呢。
意识流算是现在最常见的诗歌写作思路了,而意识流因为是意识的流动,在某些方面是很私人化的东西,这就要考虑可还原性。一个事物或其他,写作者切入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但可还原性就显得更为重要。好比一面盾,有人看到是金色的一面;有人看到是银色的一面,也可以是其他颜色。有可还原性才可得到这样结果,如果没有可还原性只能说你是写给自己看的。在这方面朦胧诗做的比较好,包容性;不直白,尽可能的造成多向取值的可能性。
《散漫》
演奏完梁祝之后
她变成蝴蝶飞走了
原野的余音似乎与一幅画有关
或许是我的习作
只是那些草和散漫的阳光
挡住我
它们更像祖母的一个故事
一直都没有结尾
对于评读这方面我一般都是持批评态度的,我相信批评更有助于进步。就第一首而言迷漫出来的气息很动人。加上标题是个状态词。要填充这样近乎虚无的词,要丰富的想象与刀的功底。唯一觉得不足的地方是“梁祝”这个意象。因为下面写到“弹凑”所以这里所指的应当是“梁祝”这首歌,而不是“梁祝"这个故事。个人觉得梁祝出现的不是很恰当。尽管溶古入诗可以增加诗歌的内韵及厚实度。但这里的图所呈现出来的是阳光明媚,此时的散漫应当也是放松与宁静的,而不是梁祝所带来 的凄美而悲伤的意境。
《泡沫之夏》
郊外并没有《泡沫之夏》的洛熙
她仔细数了草丛和土坡的小路,只有几只蝈蝈
匆匆跳过石子
仿佛明晓溪书里的初夏
是一张彩色的底片移向她,像惊蛰的那个梦
有一些听不清楚的声音
最远的那声是洛熙的吗
那是从一片棕榈叶上飘下来的
以热播剧中的主角入诗,这也算是一种文化标签的溶入,跟上面的“梁祝”差不多一个意思。因为没有看电视剧,并不知道这个人物的性格是怎么样的,不然倒是可以更深入感受下。虽然文化标签的植入可以增加诗歌的厚实度,但过度依赖使用可能限制意境的扩散;也可能造成意境的雷同。不过很喜欢最后的转折。
《驿马》
那匹马像2014年的马
有些瘦
但饱经沧桑
它的前腿是白石画的,有起飞的感觉
身后是昆仑
而你已看不见它的巍峨
现在,有些风,除了一堆焦虑的蹄声
疆野无诗可吟
天空像病了,我伸出手
但我没呼唤它
因为我手中已没有缰绳
最喜欢的还是第三首.
那匹马像2014年的马
有些瘦
但饱经沧桑
它的前腿是白石画的,有起飞的感觉
身后是昆仑
而你已看不见它的巍峨
现在,有些风,除了一堆焦虑的蹄声
疆野无诗可吟
不知道大叔诗中的白石是不是指齐白石先生,因为我记得他老人家最擅长不是画马,最擅长画马是徐先生。所以去百度了下,结果如下。当然这个白石也可以是大叔在诗歌创造出来的人物。
“齐白石先生最擅长画虾。他画的虾,形神兼备,生动有趣,被人称为“绝艺”。齐白石擅长画白菜。他把白菜推为菜中之王,他抓住白菜肥大、嫩白、脆绿的特点入画,画出的白菜新鲜活泼。齐白石的草虫在题材和画法上,独具一格,开创时代之新篇。他更正了唐代以来“评画以禽鸟为下,而蜂蝶蝉虫又次之”(宋·董《广川画跋》)的评画标准,提升了草虫画的品格。”
那匹马像2014年的马,第一句就让人联想许多。比如父亲,比如做为一个男人,又或者边疆紧张与国内多起恐怖事件。这些都可以是这匹马,且马也是行辛勤的象征,虽然瘦弱且饱经沧桑,但希望就在眼前,通过马这个意象表明通过努力,梦想在慢慢实现(起飞)。
昆仑山,又称昆仑虚、昆仑丘或玉山。亚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祖之脉”
注意其中提到的新疆、西藏,青海。龙祖之脉。2014年中国不仅仅面对是外部大环境的因素,还有内部一些地方的困扰,而为什么选
昆仑这座山来替代,其一是它所在的地域,其二它是名山更容易被人接受与熟识,其三就是龙祖之脉了。我们是龙的传人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也从侧面反应诗人的态度。
而诗歌中提到“它的巍峨”极有可能就是指这些因素吧,因为某些原因某些人不再认可,甚至到了刀剑相向了。后面又说到别的消息(风),除了一堆焦虑的蹄声。这里的蹄声不仅是内部意象间的联系外,还起到了表示急促的作用。天天听外交部发言人发布消息,口号天天喊,这里那里的一路路的,不知道他焦虑不,反正我们老百姓焦虑。对于一个远在国外的诗人来讲,也许也只能透过文字抒发了。因为我记得大叔当过兵的,军人在这些方面可能更强硬些吧。而后面又写到“疆野无诗可吟”一片焦头烂额那还有心情写诗呢?进一步强调焦虑。
天空像病了,我伸出手
但我没呼唤它
因为我手中已没有缰绳
前面部分可以说是外部大环境对诗人造成的影响,而这里是因为外部对诗人心理造成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正因为内外的环境都不是很好,所以才感觉天空像病了一样。天空自然就包括了风雨,云彩,等等大自然的东西,一句话就是感觉不自在不安宁了。“我伸出手,但我没呼唤它。因为我手中已没有缰绳”这个我出现的好。这个我可以代表最普通的公民,而伸出手写的很形象,我们都渴望和平与发展。但我没有呼唤是因为人微言轻吧。后面的解释出人意料,难道大叔以前是大佬级人物?
驿马,在指古时用与送信或往来的达官显贵的坐骑。它们没有固定的路途;i它们“居无定所",这与大叔常年出差能联系上。后面的部分也可以对应大叔的生活遭遇.比如“身后是昆仑/而你已看不见它的巍峨”也可以指诗人身在异国他乡,思念家乡也是说的通的。后面指家乡(国家)的时事引起的焦虑。指向比较多,这就是可还原性的多向取值吧。不管是指向那个方面这首诗都是关注现实的,在这个到处炒来炒去的魔幻写作什么的,我觉得这样关注现实的更应该提倡。这首诗也算是这期赛事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
|